第6章竹杠反敲</p>
“咩”</p>
“好了,五万七千四百二十四只!”</p>
山丹城外,随着一名兵卒将最后一只羊驱赶出栏,此次东略羊群所获成果便停留在了他所的数字上。</p>
这串数字很快被汇报到了远处的牙帐下,而牙帐内则是端坐着刘继隆、尚婢婢及尚铎罗等人。</p>
刘继隆十分精神,尚婢婢则是面容有些臃肿,显然昨夜没少“操劳”。</p>
“如约定所一般,牛马归我,这羊群对半。”</p>
“这羊群对半后,节度使是否还要借粮”</p>
“若是要借粮,也是按照先前所,按照羊一只,粮一石交换。”</p>
帐内,刘继隆笑着看向尚婢婢,并没有狮子大开口,而是按照原本的约定来商讨。</p>
见他如此守信,尚婢婢及他的两个儿子都纷纷投来诧异的眼光。</p>
在这乱世之中,守信之人本就不多,更何况刘继隆身为强者还如此守信,这让尚婢婢三人都不由感叹他是个忠厚人。</p>
“这羊群我带走两千,剩下的折粮。”</p>
“粮食我留下二万石,带走剩下的,如何”</p>
尚婢婢试探着询问,毕竟鄯州背靠高原,而他又是没卢家族出身的权贵,只要有粮食,不愁换不到羊群。</p>
“可以!”</p>
刘继隆颔首同意,这让尚婢婢舒缓了一口气,同时低头看向眼前的茶水道:</p>
“这茶叶倒是新奇,不知是否可以用来贸易”</p>
祁连山解冻时间已经不远,尚婢婢自然要回返回鄯州后,如何治理鄯州做准备。</p>
山丹的炒茶,保质时间长,而且口感解腻,尚婢婢相信这炒茶可以获得许多逻些城贵族的青睐。</p>
他的想法,与刘继隆的想法不谋而合。</p>
炒茶这玩意,本就是为了打通市场的商品,不然仅仅为了刘继隆个人口腹之欲,大可不必那么大费周章。</p>
“每百斤换马一匹,如何”</p>
刘继隆端着茶抿了一口,轻描淡写出一个价格。</p>
尚婢婢点头:“可以,另外我还想与果毅商量一下别的生意。”</p>
“麻布、铁料、茶叶、粮食这些都是我鄯州需要的商品,为此我可以用马匹来交换。”</p>
尽管此时的气温还没有下降,可高原之上却已经有很多物资没办法自给自足。</p>
虽然还达不到明清时期“番人不得茶皆病死”的程度,但有高原的奴隶起义此起彼伏,生产遭到了极大破坏。</p>
这种情况下,对高原倾销商品,从河西获取商品这一内一外两条路子就成了恢复鄯州民生的最好段。</p>
对此,刘继隆自然不可能拒绝,而他更不担心尚婢婢会因此坐大。</p>
到底,尚婢婢玩些段还可以,但军事能力太差。</p>
即便他回了鄯州,他下能打的将领也不过就是尚铎罗、拓跋怀光二人罢了。</p>
加上他两个儿子不成材,而他却接近五旬年纪,指不定再过几年就会去世,所以刘继隆根本没必要担心他。</p>
相反,他还准备利用尚婢婢来搞些事情。</p>
当然,这些事情不是在现在搞,而是要等到他们收复凉州及陇西后再搞。</p>
历史上张议潮和张淮深的下场告诉了刘继隆一个道理,那就是对中晚唐的唐廷讲忠诚只会被欺负,得像河朔三镇时不时给唐廷亿点震撼才能活得滋润。</p>
只是这份震撼不能由刘继隆他发动,所以尚婢婢就成了一个最好的人选。</p>
想到这里,刘继隆才回应起了尚婢婢的话:</p>
“互通有无才是发展之道,节度使所的这些,我会让人在节度使返回鄯州后解决的。”</p>
“好好好”尚婢婢笑呵呵点头,而后看向远处的牧群:</p>
“既然如此,那请果毅将牧群和粮食分出来,我先带牧群与粮食回营吧。”</p>
“好”刘继隆颔首,随后召来崔恕、陈靖崇去划分牧群、调来粮食。</p>
按照二人商议好的,崔恕发动全城军民,在一千五百余鄯州军的帮助下,在一个时辰内调出了六千余石粮食。</p>
为了运送这批粮食,山丹几乎把城内的板车都借给了尚婢婢。</p>
尚婢婢要这些板车倒也没用,毕竟之后拓跋怀光派人护送鄯州汉人前来山丹时,自然会带来足够数量的马车,因此在粮食运抵营盘后,尚婢婢就让尚铎罗带人将板车还了回来。</p>
随着牧群和粮食交易结束,除了粮仓中还储有尚婢婢的二万石粮食外,二人便再没了利益上的纠纷。</p>
原本以为这一日会平安度过,只是不曾想临近黄昏时,北边却远远出现了一队人马。</p>
经过塘骑回禀,刘继隆这才知道张淮深率精骑赶来山丹。</p>
“娘贼的,这次换我们被打劫了!”</p>
衙门内,刘继隆得知张淮深到来,立马苦笑着对陈靖崇、李仪中他们预言起来。</p>
几人面面相觑,脸上也露出了几分无奈。</p>
“走吧,去北门接刺史去。”</p>
刘继隆起身招呼众人出门,不过一刻钟便来到了北门门外候着。</p>
张淮深倒也没让刘继隆等太久,在他们抵达北门后不到一盏茶的时间,就策马带着百余名精骑出现在了他们的视线中。</p>
随着他们靠近城门,刘继隆带人拱作揖:“山丹左果毅刘继隆,率诸将参见刺史!”</p>
“吁”</p>
张淮深勒马众人身前,熟练翻身下马后上前拍了拍刘继隆臂膀。</p>
“听你发财了,我来看看。”</p>
他倒也不掩饰,直接明了来意,和拦路抢劫的土贼有得一拼。</p>
“刚刚与鄯州军瓜分好,还没来得及通知刺史。”</p>
刘继隆在心底苦笑,心想张淮深恐怕早在他率军出征的时候,就算好了他回来的日子,要不然也不会那么准时。</p>
“我毕竟是你的刺史,先前借了你四百匹军马,你还我五百匹不过分吧”</p>
张淮深嘴角挂着抹笑意,刘继隆只能陪笑道:“不过分,不过分”</p>
“崔恕是谁文册拿来我看看。”</p>
见刘继隆没拒绝,张淮深脸上笑意更甚,扫视众人后开口。</p>
崔恕见状看了一眼刘继隆,见刘继隆点头,他便拿出了早早准备好的文册供张淮深翻阅。</p>
刘继隆从陈靖崇上接过了马札,放在地上供张淮深就坐。</p>
毕竟就他的架势,不拿走足够的好处,估计是不会轻易进城了。</p>
“你这耕牛、挽马和驽马都快比得上张掖了。”</p>
简单扫视一眼,张淮深便调侃起了山丹的“富庶”,刘继隆只能尴尬笑着点头,心想这厮别太过分就行。</p>
“你这山丹放牧不安全,我带走一万只羊和五百匹军马,其它的给你留下。”</p>
张淮深一席话让刘继隆愕然,他倒是没想到张淮深的竹杠竟然如此温柔。</p>
只可惜他还是想多了,事实证明张淮深的竹杠比刘继隆想的只多不少。</p>
眼见他合上文册,刘继隆正要舒缓一口气时,张淮深却继续道:</p>
“这次你带回的百姓就给你留下了,不过等鄯州那边的百姓过来时,你便分出四千人老弱妇孺去张掖吧。”</p>
“啊”刘继隆愕然出声,张淮深眉头一挑:“不愿意”</p>
“没有没有”</p>
刘继隆有些语塞,憋了半天后只能点头:“就是担心张掖粮食不够。”</p>
“这你放心!”张淮深站了起来,将文册递到刘继隆胸前。</p>
“今年伊、瓜、沙、肃四州都过了个丰年。”</p>
“得知鄯州愿意送还百姓,节度使特意让人调了四万石粮食运抵张掖。”</p>
“此事你有大功,过几日我会让人送来二万石粮食,免得你这粮仓被你败光”</p>
刘继隆听后缓了一口气,笑呵呵作揖:“多谢刺史。”</p>
“行了,赶了两天的路,还没好好吃口热饭,你让人去准备准备。”</p>
张淮深摆罢,转身便带队往城内走去。</p>
</p>
不用刘继隆吩咐,李仪中便自觉招呼起了张淮深他们,而刘继隆则是留在了城门口。</p>
在张淮深他们尽数进入城内后,崔恕这才苦着脸上前道:“果毅,都给啊”</p>
“废话!”刘继隆瞪了一眼崔恕,虽张淮深“打劫”了自己,但自己也没少打劫张淮深,这次被打劫了,过些日子他再打劫回来就是。这么想着,刘继隆吩咐道:“牧群挑好的,别以次充好,另外装五百斤炒茶准备好,等刺史他们回去的时候再送上。”</p>
话音落下,刘继隆便快步追上了张淮深他们的队伍。</p>
走在山丹的长街上,张淮深饶有兴致的打量四周。</p>
这是他第一次来山丹,而山丹的面貌也让他十分满意。</p>
由于还有大半个月才能春种,加上城内外的许多工程已经结束,因此现在的山丹百姓都在城内闲着。</p>
面对张淮深的到来,许多百姓在院门张望,见到刘继隆时也不开口,而是遥遥作揖。</p>
他们身穿干净的布衣,居住的屋舍也经过修补,虽然不好看,但十分整洁。</p>
从他们饱满的面相来看,刘继隆把他们照顾的很好。</p>
除此之外,平整干净的道路也能看出刘继隆对山丹城的用心。</p>
至少就张淮深东征并安顿甘州以来,他从未见过有任何一城的官员能将城池治理得如山丹般。</p>
要知道山丹是军镇,而非普通的城池。</p>
类似山丹的军镇,民生不疾苦,但肯定不如普通的城池富庶。</p>
可这种刻板的印象,却在此地被打破。</p>
走在山丹街道上,张淮深可以感受到山丹百姓对刘继隆的尊敬与崇拜。</p>
刘继隆的政绩他都知道,毕竟刘继隆每个月都会写文书送往张掖,告诉自己他干了什么事。</p>
只不过在此之前,张淮深只当刘继隆夸大其词罢了。</p>
如今看来,刘继隆不仅没有夸大其词,反而有些过于谦虚了。</p>
对此,刘继隆也是十分自豪。</p>
他毕竟是后世人,尽管来到的地方是大唐,可他还是尽可能的向后世靠拢。</p>
不管是军队的军纪,还是民生的治理,他都是严格要求自己与麾下将领。</p>
在过去的七个多月时间里,他们帮助山丹百姓解决了许多难题。</p>
房屋的修葺,土壑的挖掘,水车、堤坝的修建,河道的修理,道路的整平</p>
尽管这一切事情,都是刘继隆发动山丹军民一件件干的,可刘继隆也没让百姓白干。</p>
在秋收之前,百姓们干活的工价是大口每月七斗粮,口每月五斗粮。</p>
秋收之后,尽管百姓有了自己的粮食与耕地,但衙门带百姓干活,依旧发放口粮,并没有以徭役的名义征发他们。</p>
尽管工价从每月七斗降低至每月三斗,但这也是一笔不俗的外快,况且干的都是利民的事情,山丹百姓也乐得干活。</p>
如今最艰苦的时间已经过去了,接下来就是按部就班的发展,等待山丹财政“收大于支”后,便可以发兵东征了。</p>
这般想着,刘继隆也跟着张淮深走入了衙门内。</p>
张淮深走到正厅主位坐下,刘继隆坐在次位,而下首左右则是各自坐下李仪中、陈靖崇等将领。</p>
崔恕站在刘继隆身旁,准备随时回答刘继隆、张淮深的问题。</p>
瞧着眼前这井井有条的山丹县衙,张淮深不由想到了自己那勾心斗角的甘州衙门,忍不住感叹道:</p>
“将你视作良将,反倒是委屈你了。”</p>
张淮深这话把刘继隆弄得有些不知所措,心翼翼道:“刺史,我在这干得挺好的”</p>
“嗯”张淮深看向刘继隆,见他一脸心翼翼,反应过来后立马笑道:</p>
“我只是觉得你理政有一,并未有调离你的意思。”</p>
“那就好”刘继隆舒缓一口气,随后笑着为张淮深倒茶:</p>
“刺史,这是山丹的炒茶,您尝尝。”</p>
“嗯”张淮深应了一声,随后端起茶杯看了一眼那绿色的茶水,没有犹豫的饮下。</p>
他细细品味,不由点头称赞:“虽苦涩,但入口回甘,十分解腻。”</p>
“我让崔恕装了五百斤,等刺史您返回山丹的时候带回去分诸位上官尝尝。”</p>
刘继隆笑着为他斟茶,张淮深颔首后打量了眼衙门正厅的布局,接着道:</p>
“此次你东略有功,我会为你记功的。”</p>
“此外,你既然东略成功,想来也大概了解了些凉州的实力吧,如何”</p>
张淮深自然不会简单为了打秋风就来山丹,毕竟张掖那边可是一堆事情需要他处理。</p>
他来山丹的真正目的,主要还是了解凉州的情况,为日后东进做准备。</p>
见他这么,刘继隆也将番和、嘉麟的情况道出,同时推测道:“我估计凉州五城的披甲番兵最少有七千人,其余的轻兵不低于三万。”</p>
“凉州的乞利本是尚摩陵,他自会昌元年担任凉州乞利本开始,便未曾参与河陇、河湟的争斗,平日里顶多就是驱逐驱逐嗢末人。”</p>
“以末将所了解的凉州耕地情况,最少不低于五十万亩。”</p>
“在过往十年时间里,凉州既然没有经历大的战事,那存粮一定不会少,因此对于凉州五城只能强攻,不可围城。”</p>
在了解了凉州的基本情况后,刘继隆也大概知道了为什么历史上张淮深会在打凉州打了那么多年。</p>
分裂的凉州能坚持那么多年,主要靠的就是境内的大量番人,以及储备多年的粮草。</p>
这两项加在一起,可以是把地利与人和都凑足了,而天时对于守城一方来并不算最重要的。</p>
在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在的情况下,以少打多还能将凉州打下来,也足以明张淮深的水平。</p>
“你的有道理,不过凉州兵力如此,强攻之下要想收复,恐怕难如登天”</p>
张淮深沉声回应刘继隆的情报,刘继隆闻言也颔首道:</p>
“我军底蕴浅薄,若要开战,最起码需要五千甲兵,所调动民夫更是不可少于两万。”</p>
“两万五千人,每个月的口粮便需要两千余石,若是算上拉车的挽马、耕牛,最少又是一千多石豆料。”</p>
“如果不能速战速决,后续消耗的粮食还将更多,仅凭甘州恐怕拿不出那么多粮食。”</p>
“因此我的看法是尽可能的在山丹开辟荒田,同时提前两年运输粮食来山丹储备。”</p>
“除此之外,军事上率精骑侵扰凉州,尽可能削弱他们的轻兵和甲兵。”</p>
“如果能在野外消灭他们,那攻城时就能减少许多麻烦。”</p>
“我军前几次收复五州,主要得益于城内外军民配合得当。”</p>
“如今凉州五城番人强而汉人弱,即便城内汉民有心杀敌,却也不是四周番民的对。”</p>
“唯有尽可能的削弱番民数量,才能为汉民创造会。”</p>
长篇大论完,刘继隆便歇了一口气,安静等着张淮深给自己回复。</p>
张淮深沉思片刻,随后才后知后觉的抬头,一脸古怪道:“你了半天,无非就是想让我把鄯州汉人留在你这里,同时多运些粮食过来。”</p>
“额”刘继隆有些尴尬,但还是解释道:</p>
“从张掖前往最近的番和城需要三百四十里,而从山丹前往番和城只需要二百里。”</p>
“平日里这一百四十里还不觉得有什么,可若到了战事僵持的时候,这一百四十里便是民夫三四日的脚程。”</p>
“不这三四日的脚程,单民夫在这三四日所消耗的粮食也不是一个数目。”</p>
“因此其实额山丹是最好的选择。”</p>
刘继隆这番话是实事求是,张淮深也知道,但他心里总觉得自己被刘继隆算计了。</p>
只是相比较自己吃瘪,他更在意能否收复凉州,打通河西走廊。</p>
“罢了”</p>
张淮深站了起来,对崔恕吩咐道:“寻间休息的院子给我。”</p>
话音落下,他再看向刘继隆:“好的一万羊群我带走,军马和鄯州百姓就给你留下吧。”</p>
“今年秋收之后,若是各州皆是丰年,我会让人运粮前来的。”</p>
“谢刺”刘继隆大喜过望,只是不等他感激,却见张淮深打断道:</p>
“别急着道谢,我也有要求。”</p>
“刺史请。”刘继隆拱作揖,十分乖顺。</p>
张淮深瞥了一眼他,末了才道:“明年这个时候,山丹的耕地和牧群若是没有增长,你便自己负荆请罪,徒步走去张掖吧!”</p>
此话罢,张淮深向外走去,崔恕连忙跟上带路,刘继隆则是拱作揖,大声感谢。</p>
“末将定不辱命!!”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