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局势纷乱</p>
“”</p>
衙门正堂中,随着张议潮话音落下,堂内顿时安静,落针可闻。</p>
刘继隆眼神闪烁,他知道张议潮的意思,但他还需要好好试探。</p>
“河西,您的话某听不明白。”</p>
“哈哈”张议潮忍不住笑道:</p>
“你如果听不明白,你就不是刘继隆了”</p>
他爽朗的笑了几声后,缓缓收起笑容,接着才开口道:</p>
“凉州不管是落到索勋还是朝廷里,最后都会被胡虏占据,届时淮深虽然可以凭借大斗拔谷道和三斜道获得你的支援,但这两条谷道能运送的商货物资太少,他的局面依旧不稳固。”</p>
“可若你入主凉州,必然要荡平白亭海和居延海的胡杂,届时胡杂西迁,淮深便只需要抵御沙州来犯之敌便可。”</p>
“有淮深在西边为你牵制安西回鹘、土浑等外族,你也能将心思更好的放在东边。”</p>
“你如此怜惜名声,淮深有恩于你,你若害他,必然背负背主骂名,我不相信你会对淮深动。”</p>
张议潮算是到了点子上。</p>
从始至终,刘继隆虽然几次对河西动过心思,但都没有对张淮深动。</p>
毕竟背主骂名可不好听,而且张淮深对他的拔擢之恩,他也没有那么容易忘记。</p>
张淮深虽然不是个雄主,但却是个名将、良将。</p>
刘继隆更想拿下河西,降张淮深为自己征战。</p>
他麾下将领虽然多,但万乘之才却并不多。</p>
如果有张淮深帮自己,那自己也就不用几次亲临战场了。</p>
只是可惜,他了解张淮深,张淮深有自己的骄傲,不可能为自己做事。</p>
正因如此,刘继隆想过最多的,就是拿下甘凉,让张淮深在瓜沙肃三州为自己守边。</p>
现在经过张议潮这番段,瓜沙甘肃必然稳固,但凉州便是自己的囊中之物,甘州留给张议潮也无妨。</p>
沉思良久,刘继隆眼神闪烁,难得交代道:</p>
“朝廷日后必然会对我用兵,届时您如何自处”</p>
“”张议潮闻言皱眉沉默,他不知道刘继隆为什么这么笃定。</p>
对此,刘继隆也不可能告诉张议潮,他日后准备趁着南诏与唐作战,趁掠夺西川人口的事情。</p>
不过他心里清楚,朝廷视蜀中为禁脔,而自己若是掠夺西川人口,那朝廷必然容不下自己。</p>
毕竟他要掠夺的人口,可不是几万、十几万这样的数量,而是几十乃至百万的数量。</p>
经过掠夺,西川虽不至于破败,却必然疲敝,朝廷肯定接受不了。</p>
哪怕朝廷能够接受,却也得考虑考虑其它藩镇。</p>
倘若自己掠夺西川人口不受处罚,那以后其他藩镇有样学样,这天下还不乱套了。</p>
正因如此,朝廷必然会在事后找自己算账,以此维护自己的威严。</p>
当然,这种事情还得看皇帝对自己中的大唐是否了解。</p>
如果是李忱这厮,刘继隆敢肯定,他不会轻易对自己用兵。</p>
但是接下来即位的是唐懿宗,而他性子可不如李忱能忍,连南诏也是打就打,更何况自己。</p>
不过只要自己掠夺了西川的钱货人口,以此将陇右充实,那即便朝廷来犯,他也丝毫不虚。</p>
要打就打,趁能占领不少地盘,打到朝廷与他议和为止。</p>
这么想着,刘继隆对张议潮作揖道:“凉州,某必取之!”</p>
“甚好”张议潮颔首轻笑,脸上浮现满意之色。</p>
“凉州若是落到你的里,比落到胡杂中好太多了。”</p>
他话音落下,当即便起身作势向外走去,而刘继隆见状也起身跟上。</p>
接下来,两人没有继续什么,直到他将张议潮送到寅宾馆,张议潮才先开口道:</p>
“好了,就送到这里吧。”</p>
罢,他上下打量刘继隆,满意道:“我此去长安,不知有生之年,是否还能见到你。”</p>
他的语气中,透露着唏嘘与不安。</p>
刘继隆虽然心中有许多意见,但张议潮毕竟是他的恩主与长辈,所以他也没法什么。</p>
“河西去了长安后,定要好好保重身体,日后必然能与某再见。”</p>
虽然刘继隆心里也知道,两人大概率是见不到了,但他却不能直,因为这世间的变故实在太多,没有人能预料到一切。</p>
哪怕就是历史的走向,也早就因为刘继隆的蝴蝶翅膀而面目全非了。</p>
“走了,你也回去休息吧。”</p>
张议潮转身离去,背影佝偻,脚步一深一浅。</p>
刘继隆瞧着他走入寅宾馆,直到身影消失不见,随后他才返回了内堂休息。</p>
翌日,张议潮走五泉东边的官道前往原州,而刘继隆也在送走他后南下狄道。</p>
他抵达狄道的时候,已经是冬月十五了。</p>
往后的一段时间里,陇右内部也并未出现什么动荡和变化。</p>
曹茂还在带着都察院的官员巡察陇右诸州,查抓贪官污吏。</p>
刘继隆则是在狄道教学、理政两不耽误。</p>
高进达负责人口迁徙,崔恕负责军队物资调遣,而李商隐则是负责临州政务,以及陇右治学的事情。</p>
陇右的局势虽然不如以前,但却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糟糕。</p>
相比较之下,离开了张议潮后的河西局势,倒真的动荡了起来。</p>
由于沙州仅有王景翼、王景之、张淮溶等人坐镇,而凉州距离伊州、沙州太远,因此张淮深只能移镇甘州。</p>
不过在移镇甘州前,他还需要做足准备。</p>
“使君,您若是走了,索勋这狂徒肯定会趁入主凉州!”</p>
“没错,使君!”</p>
姑臧衙门内,张淮涧与张淮满先后对张淮深着,坐在主位的张淮深也颔首道:</p>
“叔父走了,我若是要治理河西,必然要移镇。”</p>
“当下局面,我理应移镇沙州,其次瓜州,最次肃州。”</p>
“只是沙州太远,而瓜肃二州人口不足,因此我只能暂时移镇甘州。”</p>
话音落下,他深吸一口气,脑中浮现张议潮对他的交代,随后继续道:</p>
“我准备在开春后,先一步迁徙昌松、姑臧汉口前往甘州和肃州。”</p>
“这次迁徙,由我领兵前往甘州,淮满你率兵护送前往肃州。”</p>
面对张淮深的这番话,三人知道,张淮深这是要放弃凉州了。</p>
他的选择令三人十分难受,汉口虽然迁走了,可耕地却带不走,更何况甘州还有李仪中。</p>
“使君,李仪中在张掖耀武扬威,我们怎么移镇张掖”</p>
酒居延询问张淮深,张淮深冷声道:</p>
“李仪中外强中干,此次我率凉州五千兵马驰往甘州,他若是作乱,定斩不饶!”</p>
张淮深这话,倒是让三人脸色好看不少。</p>
但还有一个问题需要张淮深解决,不然迁徙人口,只能是好事办坏事。</p>
“使君,番和与姑臧两万汉口,迁徙他们去肃州和甘州,他们怎么生活”</p>
张淮满询问张淮深,毕竟两万人虽然年纪大不一,但起码需要十万石粮食才能吃饱。</p>
按照耕地产出,这起码需要十二万亩耕地,才能在交税的同时,解决自己的口粮问题。</p>
甘州已经开垦出来的土地,基本都有了归属,所以这两万汉口只能自己开荒。</p>
开荒期虽然可以种麻种豆,但这些东西不能吃,而且开荒期的产出也不会高,只是能弥补少量缺口罢了。</p>
养两万汉口三年,这就是三十万石粮食,整个河西的税粮也不过四十万石,舍弃凉州后,恐怕连三十万石都凑不齐。</p>
由于战事频发,各州县仓就没有满过,仓中仅有三十万石。</p>
其中,有十四万石是还没有发下去的军饷,四万石是未发下去的俸禄,能用的只有十二万石。</p>
虽足够明年度支,但失去凉州后,他们要怎么解决军饷缺额的问题</p>
张淮满想不到,不代表张淮深想不到。</p>
因此面对张淮满的询问,张淮深深吸一口气道:</p>
“凉州是不能留了,迁徙汉口后,我准备收复西州,与于阗、仲云、葛逻禄交好,从他们中获取香料后,与刘继隆贸易。”</p>
“即便大斗拔谷道和三斜道不好走,但是低价贩卖香料,以香料换取粮食还是问题不大。”</p>
</p>
“我们要的量不多,朝廷也没有封闭与陇右的商道,刘继隆完全可以和西川、东川买卖粮食。”</p>
张淮深不想留在凉州的主要原因就是不希望唐廷来干涉他,毕竟他已经对唐廷死心,早就不奢望什么河西节度使旌节了。</p>
自从他们与大唐交流以来,内忧外患频频发生,只有断绝与唐廷联系,用雷霆段降服内部不稳因素,他才能让河西归义军恢复原有的平稳。只是如此,却还是不够,所以他需要扯虎皮,而这个“虎”,便是陇右的刘继隆。</p>
利用与陇右的贸易来威慑河西野心之徒,同时也能让他们看到河西能发展下去的希望。</p>
哪怕陇右迁徙河西的人口不多,贸易量也不大,但始终能给人一种希望。</p>
想到这里,张淮深虽然有些傲气,但却不得不开口道:</p>
“稍后我修书一封,酒居延你派人送给刘继隆。”</p>
“是!”酒居延作揖行礼,张淮涧却突然道:</p>
“节帅,这样还不如请刘继隆入凉,以凉州为条件,围剿索勋!”</p>
“对啊!”张淮满眼前一亮:</p>
“反正凉州都不是我们的了,不如把它让给刘继隆,让刘继隆和索勋打个昏天暗地!”</p>
二人想法很好,可张淮深冷哼皱眉道:“你们当刘继隆是什么无能之徒吗”</p>
“索勋军中有天使,即便不曾伤害天使,但只要天使向长安奏表,此举皆为叛乱。”</p>
他伸出揉揉眉心,只觉得事情太多太杂,顾虑也实在太多,他的精力渐渐跟不上了。</p>
如果能有人为他出谋划策,这自然是最好的,只可惜</p>
他叹了口气,随后摆道:“下去把事情先办好,凉州我也不会立马撤走,起码要等到来年秋收。”</p>
“是”</p>
张淮满与张淮涧无奈退下,酒居延则是等待张淮深把书写好后,拿着书走出衙门。</p>
他将书交给十余名轻骑,让他们前往了兰州。</p>
轻骑走后不久,索勋便知道了消息。</p>
“张淮深莫不是去找刘继隆了”</p>
“他是刘继隆恩主,他如果请刘继隆入凉,那我们”</p>
“刘继隆要来就来,还怕他不成”</p>
赤水城衙门内,索勋坐在主位脸色铁青,而堂内的天使,凉州别驾王端章与兵马使王守文、吴煨却各执一词。</p>
王端章毕竟是天使,对于陇右归义军的事情知道的更多,也知道连朝廷都不敢轻易对其下,自然投鼠忌器。</p>
王守文虽然言语保守,但也并非惧怕刘继隆,只是不想埋骨他乡。</p>
唯有吴煨,他并不畏惧刘继隆,反而想要见识见识刘继隆段。</p>
面对三人各不相同的态度,索勋黑着脸道:</p>
“这刘继隆,单打独斗我不如他,可行军布阵却另。”</p>
“我倒是不怕他,只是担心他来之后会占据凉州,打乱我的计划。”</p>
见他这么,三人也对他高看一眼,而他则是继续道:</p>
“向朝廷请表,让朝廷安抚刘继隆。”</p>
“如果朝廷能安抚住刘继隆,那我最迟两年内,便能夺下凉州,为朝廷拓土!”</p>
“好!”王端章连忙点头,索勋见状也起身作揖,转身向内堂走去。</p>
王端章起身去起草请表,王守文与吴煨却走出了衙门。</p>
二人在衙门门口翻身上马,不紧不慢的朝自己的院子走去。</p>
马背上,王守文对吴煨交代道:“二郎,我们来这里只是赚钱,可不是卖命。”</p>
“想想你家中的父母妻子,到时候真的打起来,别太拼命。”</p>
“放心吧!”吴煨安抚道:“我知道该怎么做。”</p>
“我想着入主凉州,主要也是为了钱粮,毕竟凉州十万百姓,随便搜刮点,都足够你我吃饱喝足了。”</p>
王守文点了点头,随后又摇头道:“话是这么,但我们戍期只有一年了,何必为了索勋卖力”</p>
二人都在想和明年戍边结束后回乡,毕竟他们积攒了不少钱财,回乡后也足够衣食无忧了。</p>
二人不再言语,只是安静等待着索勋行动。</p>
不多时,数十名轻骑护送奏表出城,往长安方向疾驰而去。</p>
在他们都为此准备的时候,河西各州县官员也因为轻骑的加急,从而得知了张议潮入京为官的消息。</p>
对此,各州县官员态度各不相同,其中李渭、李仪中父子是最先得到消息的。</p>
“张议潮走了,河西局势肯定要乱起来,你我父子虽然留镇甘州,但甘州比邻鄯州和凉州,如果张淮深求助刘继隆,那我们”</p>
甘州张掖县衙门内,李渭来回渡步,并不看好二人的结局。</p>
面对他的这番话,麾下镇兵两千的李仪中也颔首道:“我虽然有两千兵马,但张淮深兵马更多。”</p>
“如果张淮深请刘继隆入河西,那事情确实会变得复杂。”</p>
“不过我了解张淮深,他恐怕舍不下脸面求助刘继隆,即便求助,也大概是贸易往来,不太可能是直接出兵。”</p>
“况且刘继隆从张淮深中拿走兰州,虽然并非他主动,但有这个隔阂在,我不相信他们可以相处和洽。”</p>
话音落下,李渭却皱眉道:“即便没有刘继隆,但以张淮深的性格,也绝不会轻易放过我们。”</p>
“依我之见,还是与你叔父他们联系,请你叔父出兵帮我们。”</p>
“我们李氏联,足够抵御张淮深,甚至夺取瓜沙甘肃四州!”</p>
李渭倒是极有野心,不过李仪中却皱眉道:“叔父他们恐怕不会支持我们。”</p>
“我们只要甘州,其它三个州可以交给你叔父。”李渭夸夸其谈,自觉瓜分四州的建议不会遭受拒绝。</p>
见状,李仪中只能点头同意,而李渭也向沙州传去了消息。</p>
在消息传往沙州的同时,张议潮入京为官的消息,也从凉州送入了长安。</p>
消息送抵李忱面前时,他正准备服用长年药,故此惊讶得连药都忘记服用了。</p>
“你什么”</p>
金台上,李忱眉宇紧皱,眼神与语气却十分惊讶。</p>
殿上,马公儒如实重复道:“凉州传来消息,张议潮接旨入京,不过走的是兰原官道。”</p>
“看样子,似乎是想在离开河陇前,与刘继隆交代些事情。”</p>
原本惊讶的李忱在听到第二句话后松懈下来,缓了一口气道:</p>
“莫不是假意接旨,实际准备与刘继隆密谋别的事情”</p>
“这”马公儒迟疑片刻,顿了顿后摇头道:</p>
“大概率不会,毕竟以张议潮表现来看,他本有会将索勋剪除,但他并未这么做。”</p>
“此外,这张议潮不仅入京为官,还带着其家眷入京,没有留其家人在河西任职,恐怕是决定舍弃在河西一切入京了。”</p>
马公儒话音落下,李忱只觉得脸上火辣辣的疼。</p>
他确实没想到张议潮竟然不是试探,而是真的要入京,并且带着全家人都来京城了。</p>
这种决定代表着什么,李忱不相信张议潮不懂。</p>
倘若出了事,那张议潮一脉便会被一打尽,断子绝孙。</p>
面对这种情况,他竟然还是来了,这明他对朝廷确实忠心。</p>
想到这里,李忱只能咳嗽道:“关西神将,果不虚传。”</p>
“只可惜他虽有心,但那张淮深却无意,不然那张淮深也应该入京为官。”</p>
“若是如此,朕定然不会少了张氏富贵,只可惜”</p>
李忱给自己想了借口,但马公儒听后却哑然。</p>
要是张议潮和张淮深都入朝,届时河西必然四分五裂,分崩离析。</p>
昔日皇帝所得意的“河西成果”,也必定荡然无存。</p>
这种事情若是发生,张议潮和张淮深这对叔侄何来富贵一</p>
当然,这种事情,马公儒也就在心里想想,却是不敢出来的。</p>
反正张氏叔侄不管怎么做,皇帝都有自己的看法。</p>
即便他们做了忠臣之举,也有无数理由将他们的举动成居心叵测,何必解释。</p>
“好了,对张议潮的那些宅邸田亩,早些置办,莫要让他心寒。”</p>
李忱缓缓开口吩咐,马公儒也连忙应下,随后退出了紫宸殿。</p>
在他走后,李忱只是叹了口气,并未多什么,只是拿起玉碗,将碗内长年药服用殆尽。</p>
与此同时,张议潮入朝的消息也传递开来。</p>
有人为其高兴,有人为其惋惜,还有人依旧鄙夷他,认为他是投靠吐蕃之叛臣坏种。</p>
总之不管这些人怎么看,张议潮依旧在各色目光下前往了长安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