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阴鳞蛇母:六次改道</p>
49局基地,新建的训练室当中。</p>
一科跟二科的人员,正在尽情的挥洒着汗水。</p>
“老李,一会去重力室,比比?”</p>
“跟你比?得了吧,我不是受虐狂。”</p>
“唉,无敌是真寂寞啊。”叶红兵故意叹息了一声,一口气又举了十多次的哑铃。</p>
这种哑铃是五处特制的。</p>
叶红兵里举着的这个,有着300公斤。</p>
目前,在不动用任何异能的情况下,只有叶红兵这个变态,纯靠肉体的力量,可以将其举起。</p>
当然,这也是叶红兵在重力室训练的结果。</p>
虽然所有人的身体能在每天高强度的锻炼下都在不断增长着,但是没有叶红兵增长的快。</p>
最一开始的时候,叶红兵可是只能举着200斤的哑铃锻炼。</p>
“叶子,看来你现在是可以随意控制雷处的第一道基因锁了啊。”李云锋有些羡慕。</p>
“得了,瞧你那酸样。”</p>
“雷处不是还了,咱们当中大多数人,其实都已经解开过第一道基因锁了,只是还缺乏肉身的锻炼,跟身体能的契。”</p>
“所以,疯狂的练吧。只有让肉身强大起来,才能更上一层楼啊。”</p>
就在这时,训练室的广播响了起来。</p>
“九处一科人员请注意,请立即前往四层会议室集合。”</p>
“一科的,都别练了,赶紧去会议室!”叶红兵扯着嗓子喊道。</p>
众人进入到会议室后,孙局刚好将里的烟掐灭。</p>
“好了,人都齐了,开始吧。”</p>
站起身来,张博远来到了投影旁。</p>
“这次的事件,发生在豫省黎阳的堤坝村。”</p>
</p>
“好了,照片都看完了,相关情况差不多就是这样。”</p>
“堤坝村的三口水井当中,都打上来很多的人类尸骸。”</p>
“本来,豫省这种地方的地下出现尸骸,没有什么大惊怪的。”</p>
“因为地下的古墓众多。”</p>
“但是发生尸骸事件的几天后,出现了另外一件事。”</p>
听到这里,一科的众人瞬间坐直了身体,竖起耳朵倾听起来。</p>
“老陆,开灯吧。”</p>
“几天前的夜里”</p>
几天前的夜里,堤坝村的村民在熟睡的时候,突然听到村子里传来婴儿的啼哭声。</p>
一开始,村子里的人都没有当回事,以为是谁家的孩半夜闹腾呢。</p>
但是渐渐的,众人就觉得不对劲了。</p>
因为哭的声音太大不,时间也太长了些。</p>
于是,就有好奇的村民,穿好衣服,走出了家门去查看情况。</p>
结果就是,婴儿的啼哭声停止,凄厉的惨嚎声响了起来。</p>
“根据堤坝村的目击者所言,那个嘴里发出婴儿啼哭声的东西,是一条体长超过0米,通体泛着幽蓝色光芒的巨蛇。”</p>
“它的速度很快,看到人后一眨眼的功夫就能到达面前,然后将人给吞食掉。”</p>
“然后,它就继续发出婴儿的啼哭声,在村子当中游走。”</p>
“但是到了白天,它就不见了。”</p>
“第二天,这东西又出现了。”</p>
“第三天,亦是。”</p>
“第四天,得到消息的堤坝村所属的市里,派出了车辆,将堤坝村的百姓给转移走了。”</p>
“所以你们此次的任务,就是前往堤坝村,弄清楚那到底是个什么东西。”</p>
“孙局,锅位领导,我阔能晓得它是啥子东西。”听到这里,陈香将高高的举起。</p>
“狐狸啊,放下,放下。”</p>
</p>
“看,你都知道些什么。”</p>
“根据张处的嘞。”</p>
“这东西白天不出来,晚上才出来晃,长得跟蛇挺像嘞,鳞片还闪着幽蓝色的光,时不时还发出婴儿样的哭声。”</p>
“要是我没猜巴错嘞话”</p>
“这东西怕是阴鳞蛇母哦。”</p>
“阴鳞蛇母?”众人齐齐脱口而出。</p>
“是嘞,就是叫阴鳞蛇母。”</p>
“阴鳞蛇母,它脑壳上头长有人脸嘞纹路,体长十多米嘞,鳞片泛出幽蓝嘞荧光,有毒得很嘞,要是被它咬了,马上就得见阎王嘞!”</p>
“它会发出婴儿嘞哭声,来诱捕猎物噻。”</p>
“只不过这东西是住在暗河里头嘞,啷个会跑到地面上来哟。”</p>
孙局他们听了陈香的话后,对视一眼。</p>
“看来,我们之前猜测,它的出现可能与古河道有关,分析的是对的啊。”</p>
“长征啊,你来一下吧。”</p>
“是。”</p>
见孙项天点了自己的将,谷长征站了起来,来到了投影仪这里。</p>
将一旁的黑板拖了过来后,谷长征用粉笔在上面画了起来。</p>
期间,一科的众人都静静的看着,没有出声。</p>
等到谷长征画完后,转过身来看向了众人。</p>
“各位,我所画的,是黄河。”</p>
“准确来,是现在的黄河。”</p>
“对于黄河,大家都不陌生吧?是我们华夏的母亲河。”</p>
“但是这条母亲河,在我们历史的记载当中,可是经常的泛滥啊。”</p>
“而在有迹可查的历史记载里,黄河,曾经改道过6次。”</p>
“这第一次,就是在公元前的602年,也就是在周朝的周定王时期。”</p>
“没改道之前的黄河走向跟流经的区域,是这样的。”</p>
到这里,谷长征开始在黑板上画了起来。</p>
“改道之后,是这样的。”</p>
“这次改道,黄河是在豫省的浚县决口东流,形成‘汉志河’,稳定行河63年。”</p>
“这也是有记载以来黄河的第一次大改道。”</p>
“此次改道,河道向东迁移40公里。”</p>
“第二次改道,是在公元年的王莽时期。”</p>
到这里,谷长征又转过身去开始画图。</p>
“这一次,是从冀省的大名决口后改道东南,经过王景治理后形成‘东汉河道’,稳定行河约00年。”</p>
“此次改道,河道向东迁移0公里。”</p>
“第三次改道,是在公元04年,也就是北宋庆历年间。”</p>
“从濮阳商胡埽决口北流。”</p>
“此次改道,向北迁移40-0公里,史称商胡北流。”</p>
“2年后,黄河又在魏郡分出一条支流,被称为东流,行河46年。”</p>
“至此,形成‘北流’与‘东流’并存的格局。”</p>
“东流行水不到40年便断流。”</p>
这次,谷长征画图的时间有些长。</p>
“第四次改道,公元94年,黄河在豫省阳武决口后,开启黄河长期夺淮入黄海的历史。”</p>
“第五次改道,公元494年,即明朝孝宗年间。”</p>
“刘大夏筑太行堤阻断北流,迫使全河经淮河入黄海,奠定明清黄河“南流”格局。”</p>
“第六次改道,公元55年,即清朝咸丰年间。”</p>
“黄河自豫州兰考铜瓦厢决口,黄河改道北流重返渤海,形成现行河道。”</p>
“堤坝村,就是在黄河第一次改道前不远的位置上。”</p>
“就这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