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一纸公文</p>
高见干活的速度飞快,不管是切肉也好,砍树也好,搬东西也好,他都速度飞快,一个人干几百个人的活。</p>
三境武者的肉身,在此刻显得格外有能耐。</p>
而且,这十天的时间里,高见还教了他们一些简单的庄稼把式,搭配上妖兽的血肉,不少村民都进步飞快,力气大了很多。</p>
庄稼把式学习起来很快,多是一些窍门。</p>
像是怎么挑扁担省力之类的,怎么练可以让气血催动肌肉之类的,并不涉及什么高深的功法,只能算是一境功法的一些碎片,还是学的很快的。</p>
经过了大概十天左右的准备,整个村子都被拆掉了。</p>
房子的木板,横梁,被拿来做了拖车或者箱子的材料。</p>
又砍了许多树,高见处理木板速度贼快,以他的刀法,一棵圆木在他里只要几秒钟就能砍成规格一致的木板。</p>
一些树藤则被搓成了麻绳,这个也主要是高见在做,普通村民搓麻绳很费事,要用锤子不断敲打把纤维分离出来,然后再编制麻绳,而高见只要拿在里一捏一搓就好了,劲儿大的和床一样。</p>
再加上其他村民的组装,安插,十天下来,所有需要的东西都已经打包好了。</p>
终于,马上就要出发了。</p>
因为所有的事情都准备好了,只等所有人都准备好了,所以在这个出发的前夕,高见选择了和那些书院的孩子们交谈。</p>
这些孩子们大多只有十岁上下,偶尔有几个少年,但都彬彬有礼,看得出来教育的很好。</p>
这十来天的一同干事,让众多孩子们也熟悉了高见,因此对高见虽然尊敬,却也还是有点孩子般的活泼。</p>
高见此时正在对这些孩子道:“到了神朝,你们要注意点,世上之事,有假,有端,有曲,有直,有是,有非,有偏,有正,有半,有满,有大,有,有难,有易,想要过的好,要学会思考,凡事皆当深辨,具体事例具体分析,不可一言蔽之。”</p>
“一言蔽之,虽然方便,却也容易干出蠢事来,要知道,这世上没有一把钥匙能打开所有的门。”</p>
有一个孩子马上举道:“但周先生告诉我们,世上有大道,依道而行,则事事顺,不偏不倚,则事事通,高先生,这是错的吗”</p>
“周先生的也不错,但大道在心中,不在世上。”高见指了指心口:“一人一事,眼中看见的东西都不相同,心中有道,则做事不偏不倚,一万件事来了,你也不会动摇,虽然一万件事的处理方式各有不同,但内里是通的,做不到是能力的问题,而不是处理方式的问题。”</p>
“立身之本不可动摇,人之为本,不论现行而论流弊,不论一时而论久远,是你们真正可以依仗的东西,你们都生活在湖边,应该都游过泳吧”高见指了指大湖。</p>
“嗯嗯!”孩子们自然点头,他们从生活在水边,游泳自然是一把好。</p>
“这就和游泳一样,水浪如何打来,风向如何,暗流如何,水深如何,时时刻刻都不一样,所以要多判断,多观察,可落到实地,要怎么去游,怎么去做,就全在你一心,是冒险,是求稳,你的泳技如何,气力怎样,该怎么用,这便是立身之本了。”</p>
“那我要是不知道怎么做怎么办游泳也有很多地方不知道怎么办啊。”有个孩又举提问。</p>
高见双一摊:“怎么办那就动脑子想啊,实在想不明白,那也没办法不是人力有时穷,看开点,以后有办法了再去搞,你看我,就有好多做不到的事情,不也得慢慢来不是吗精金美玉,定从烈火中煅来,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不要急,想办法。”</p>
“不过,不要急可不是让你们安心躺平等死啊!忙处也要常向闲中检点,时时念想,时时检点,到得从多入少,从有入无处,一来二去,答案就在你心中生出来了。”</p>
高见如此道。</p>
听着高见的话,其他学生们纷纷点头,开始思索。</p>
就在此时,周生突然来了,他道:“高先生,都准备好了,出发吧!”</p>
高见起身:“行,那就出发!”</p>
随着几声呼号。</p>
村民们拖着拖车,开始了漫长的跋涉。</p>
此处距离沧州国境,得有个千里左右,以这个速度,大概需要走个十天以上。</p>
十天时间赶到,刚好可以差不多赶上准备下一波春种吧</p>
之后的事情,高见就不准备再管了,让他们自行发展吧,他把这些书院娃娃和周生带去沧州外城就行了。</p>
而外城之后的事务,高见也不准备再理。</p>
他知道,自己不是什么当领导的料,让他来搞这些事情肯定是做不成的。</p>
再了,现在的他在沧州外城可以是一棵大树。</p>
如果是各种苗苗细叶叶什么的,那就是大树底下好乘凉。</p>
可大树底下,终究是长不出另一颗大树的。</p>
高见还是希望他们能长成大树啊。</p>
不然的话就算终结了血祭,也会有其他的祭祀,也会有其他的办法来榨干他们的骨血。</p>
————————</p>
十二天后,沧州都城。</p>
外城和内城的交界处,城墙所在,挂起了一张不起眼的公文。</p>
上书:</p>
“今来弹劾文书日多,有成法尽坏之兆,朝廷深知其弊,特令查处,公告如下:</p>
祠祭司下属:</p>
祠祭主事左汪。</p>
员外郎左陇。</p>
典礼左吾。</p>
司务:左双士,左浏。</p>
僧尼司:左白。</p>
祭筮司:左卓铎。</p>
以上诸人,有七失。</p>
叨冐宠荣,对诸邪神曲为庇护、宁使帑藏空虚、役饷匮乏,也不失淫祀滥祭,此政令之失一也。</p>
其行弊政,升数百冗员,以官职为人情,视爵禄如粪土,攫拔无能亲信,此政令之失二也。</p>
收受贿赂,与妖媾和,令下属效仿成风、以邪路为当行、视律令为废纸、此政令之失三也。</p>
</p>
滥审祭祀,数次令差官踏勘,带领人役,骚扰地方,畿民困苦已极,何以堪之此政令之失四也。</p>
私情族人、令左姓横霸侵占田土、牵连负累、破家荡产、冤苦之声、致伤和气、此政令之失五也。蛊惑地政,联合盗贼,盗空府库,罪大恶极,借助家世之威,累劾不退,迁延至今,未正刑典,此政令之失六也。</p>
其暗中支配官军,暗曲内府军匠,私调各仓军斗,及各衙门乞留,以国家营伍供私门之用,此政令之失七也。</p>
似此之类、未易悉举,此前仗家势,令弹劾忠臣传闻坐视,无可奈何,可见其伤天地之和,坏国家之体,今罪恶暴露,自当严敕戒饬,当以国法狥于市中,用谢百姓。”</p>
这封公文就这么挂在那里,不过少有人注意,毕竟和大家的生活好像都没什么关系。</p>
外城的众人,他们注意的更多的,还是在这附近的饭馆。</p>
整个沧州都城的粮食基本上是不能自给自足的,所以需要依靠水运,从整个沧州的诸多县城里面调运过来。</p>
也正因此,沧州有许许多多的水,时常会乘着船,跨越千里,运送各种各样的东西到沧州外城来,满足这一城上千万人的衣食。</p>
由此,也发展出了基于漕运的一些饭馆,专供这些下苦力的,如脚夫壮工,纤夫之流吃饭。</p>
其中,饭馆最多的地方,就是在这内外城交界的地方,因为这里是最大的河流,这里卸下的物资也是最多。</p>
这些苦大力,吃饭不求口味,也不要什么补益,不为别的,就想图个肚饱,就想吃完了感觉肚子里热乎乎,鼓囊囊的,所以大多是吃汤饼。</p>
他们干了活,甚至从千里之外来到这里,刚刚卸完货,然后坐到饭馆里,吃这么一碗汤饼,上面浇头盖点下水血脖之类的烂肉,唏哩呼噜吃完,然后打个饱嗝,就感觉一路上的千辛万苦,都化作这么一口浊气吐出,吃完抹嘴就走,便可以投身到下一单的活里。</p>
所以,这些饭馆里行走的,多半是这些人。</p>
但今天却有些不同。</p>
这附近的饭馆,坐上了几十个娃娃。</p>
的六七岁,大的十一二岁,排排坐在凳子上,一个个东张西望,像是从来没来过这般巨大的城市,从来没吃过这些下水汤饼似的。</p>
这些娃娃身边,有两个大人。</p>
一个是皮肤黝黑,身材匀称的男人,脚都有粗厚的茧子,看起来没少做工。</p>
这人是个名人,在周围码头干活的人,没有不认识他的,叫李俊,是这上千个码头的工头。</p>
还有一个,则像是个读书人,背着一个背篓,像是刚刚长途跋涉过来的,有绑腿,草鞋,上面还有许多泥,也捧着一碗汤饼。</p>
李俊拍着胸脯,道:“放心吧,我已经给你们备好房子了,虽然不是什么大宅子,也是以前力工们住的那种通铺,但住下几十个人还是没问题的。”</p>
“你已经有一境,还是个读书人,不如就用那个地方,就地开个私塾,怎么样”</p>
“开私塾倒是没问题,只是我在这个地方还太生,贸然接触外人怕是不知底细”</p>
“私塾何必教外人我这里刚好有一大堆大字不识一个的糙汉,我一直琢磨着让他们读点书,识点字,正好想请几个先生,不妨就用你的私塾,束脩该多少就是多少,如何”李俊马上提议道。</p>
周生连连点头,既然教书可以挣钱,那他自然不会拒绝:“当然可以,那,宅子的钱就先记上,我每月固定还上一些。”</p>
“好,该算的帐都算清楚,对了,我还是头一次看见高校尉带人过来呢,你们是怎么回事怎么有这么一帮娃娃在这里”李俊好奇的问道。</p>
“这个,就来话长了。”周生有些斟酌。</p>
“无妨,已经到了沧州外城,有的是时间,细细给我听听,不用怕。”李俊一副自来熟的脸。</p>
“那我就了。”周生也没什么防备,或者,他其实对外界没有那么多警惕心,尤其李俊还是高先生介绍的。</p>
于是,他便把龙宫豢养血食的事情,自己师兄周先生的事情,还有白山江发生的那些事情,都一股脑的了出来。</p>
这一通故事,还有旁边些孩子的添油加醋,你一句我一句,诉着高见在湖岸边上所做的事情。</p>
这一番故事,听的李俊一脸茫然。</p>
不是</p>
这么离谱!</p>
但思考一下,好像也没什么问题啊。</p>
尤其是很多涉及到‘神’的事情,听,在外边,现在很多官府,都在追查‘邪神’呢。</p>
李俊对此早就有所耳闻,就在这十几天,知府大人亲自下令,要求追杀所有压迫民众的邪神,以正沧州风气。</p>
那公文还挂在城门上呢,李俊还背的下来,毕竟这些公文,对他来属于需要时时刻刻关注的东西。</p>
很多时候,一纸公文就能决定很多人的生死。</p>
他还记得那上面写的东西呢。</p>
李俊回忆起公文,又听闻眼前的周生叙述那些事情,让他猜到了一些事情。</p>
如果是这样的话</p>
高校尉,可真是干了一件天大的事啊。</p>
而且,感到惊讶的,不只是李俊。</p>
就连旁边煮汤饼的老板都听愣了,他们在茶馆里听人书,也少有这般离奇曲折的事情。</p>
茶馆书,多是一些神仙之事,王侯将相,可没有豢养人族这种惊爆活儿,尤其还的极为生动,巡海夜叉怎么做的,年节要怎么吃人,的都惟妙惟肖。</p>
再加上,周生自称这是‘真’的,旁边的孩子们更是不断补充各种细节,更是让周围听的人越来越多。</p>
很快,周围就围了一堆来吃饭的,路过的,还有单纯看人多,所以跟着过来的。</p>
人这么多,周生却也不怯场,依然是静静的,淡淡的诉着故事。</p>
这种叙的方式对沧州外城的人也很稀奇,其他书先生,多喜欢一句拍一下止语木,为了吸引眼球,恨不得一惊一乍,语不惊人死不休。</p>
这种淡淡的风格,反而吸引了又一批人,尤其是事情又涉及到了那位高校尉。</p>
这几天,高校尉的事情,传的可远呢。</p>
听他能骑龙!</p>
等到周生完,李俊站起来,拍了拍:“好了,好了,故事也听完了,都散了吧,我要带着人走了。”</p>
李俊也是个大名人,相较于远在天边的高校尉,近在眼前的李工头显然话更好使,于是人群很快又散去了。</p>
看见人散了,这时候,周生突然问道:“对了,李俊兄弟,为什么看不见高先生了。”</p>
“东家呀他啊,去内城了。”李俊笑道,然后,他情不自禁的扭头,看向了内城。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