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回1979:送知青老婆回城 > 第93章 讲述见闻
    第93章讲述见闻</p>

    林嫣一边穿衣服一边道:“我之前看到那几个留在村里的知青孩子。看他们那样,只能怪不落忍的。”</p>

    方明澈道:“这都是他们父母才能办的事,咱们不落忍也没有丝毫办法。咱们只能努力,尽量让颜颜过得好些。”</p>

    林嫣点点头,然后对方明澈道:“幸好你言而有信,带着颜颜到首都来找我。”</p>

    方明澈道:“也是时代不同了,才有事在人为这回事。”</p>

    天时地利人和,最重要的应该是天时。如果不是遇上改革开放,就一个户口和粮油关系就困死他了。</p>

    去了首都不能摆摊赚钱的话,他带着颜颜、阿嫣也一时没被安排工作,就算是黑下来了,那心头也是凄惶的。</p>

    他这样的,才是异数。</p>

    晚上吃饭是圈了一张大圆桌。平常家里是用的方饭桌,但四方都有一个圆弧状的木板。扳起来就能拼成大圆桌,可以坐十二个人都不挤。</p>

    打紧一点,坐十四五个人也没有问题。孩更是不占地方。</p>

    所以,大家坐得还算宽松。</p>

    席间支书对方明澈的,首都大街巷甚至天安门广场都有人摆摊的事很感兴趣。</p>

    “应该会慢慢普及到省城、市区,然后县城、乡镇。首都是政策最先惠及的地方,全国人民学首都!”</p>

    能在首都做的事,几句证明是政策允许的。有好处,一定会推广开来。</p>

    实在的,虽然十一届三中全会开了七个月了。偏远一些的地方,真的没什么变化。</p>

    倒是大城市变化挺大。</p>

    各路神仙显的神通,绝大多数是奔着勤劳致富去的。但也有少部分,走了歪门邪道。</p>

    譬如那铁路、公路沿线的人。据后世的纪实文学记载,里头好些都认为在铁路、公路沿线或偷或抢得到的财富是自己凭本事拿到的。完全没有负疚感!</p>

    方明澈对支书道:“嗯,支书你可以等一等。再过两年,估计咱们这些地方会逐渐放开。到时候您还能带领全村致富呢。”</p>

    过几年,乡镇企业就要异军突起了。那华西村不是还当了那么多年的天下第一村么。记得还了30亿在村里修星级酒店。</p>

    虽然后来华西村破产了,但他们八九十年代真的是很富裕的。家家户户住别墅啊!</p>

    这位支书岁数不大,四十七八。而且挺有服务换取报酬的意识。应该有会在改革的春风吹拂下,大有作为。</p>

    支书点点头,“听你这么了,我也觉得日子应该能越来越好过。”</p>

    “对,您没事可以多研究研究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精神。过几年村里如果安了电话,我也可以把我在首都的见闻都告诉您。”</p>

    支书蹙眉,“安电话要大几千呢。”</p>

    首都都要五千,这些地方还要格外牵线,还要贵一些。</p>

    方明澈道:“我们住的那里,有一户人家有海外关系。给了他家一些钱安电话,方便联系。他们平时把电话拿出来,给街坊邻居当公用电话用。接电话也要给一毛钱。每天净收入20来块呢。周围的街坊邻居也因此得了便利。”</p>

    </p>

    大队会计刚夹了一块椒麻鸡的鸡腿肉到碗里,听了这话条件反射道:“那一年就回本了啊。果然不愧是首都。”</p>

    这话一出,方父都忍不住抬了下头。如果大队就有电话,他不用去镇上邮电局排队打电话。也不用去县城堂侄老板那里接电话了。</p>

    大队出纳道:“可我们拿不出大几千块安装费啊。而且,农民有几个需要打电话的舍得去发电报的都不多。”</p>

    方明澈道:“安装费如果可以赊欠倒是好。关键就是出纳的,不能像首都的胡同里一样,附近几条胡同的人,就能支撑这个收入。”</p>

    目前,应该是不行的。所以他几年后嘛。</p>

    支书想了一下,“附近几个村都没有安电话。如果我们安了,几个村的人都会来接打。但是,就是十里八乡都来,目前也撑不起来的。”</p>

    这个钱,挣不了!</p>

    如今大队是真的穷啊,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有个改善。</p>

    不过今天拖拉上贴上红双喜,那么热热闹闹的回来。倒是又有人来租拖拉接亲了。</p>

    生产队长瞅瞅和支书侃侃而谈的方明澈。这方家老二以前就是读书种子。当初辞职大家都他脑子怕是有问题。</p>

    现在看来,人家其实脑子很清醒。怕是早就从电话里,跟林嫣打听到首都的情况了才敢辞职的。</p>

    这要是考上大学,还真是什么都没耽误。那个工作还卖了500块!</p>

    要知道像林嫣那样回去,国家承诺了安排工作,那就不能再卖的了。</p>

    生产队长问道:“明澈,你这次高考考得如何”</p>

    方明澈道:“应该有戏。”</p>

    生产队长点点头。如果是这样,那以后给方家人安排活计,可以照顾一些。人家家里有在首都读大学的、很有本事的儿子。</p>

    支书道:“林老师呢”</p>

    林嫣迟疑了一下道:“我应该中专也没问题。”</p>

    支书道:“不过你的通知书不寄到村上。明澈的到时候寄到了,我一定在高音喇叭里通报一番。前两年咱们村里考上大学的,都是知青。”</p>

    这两年本来就没两个,还全是知青。</p>

    方家老二要是考上了,这也是全村的光荣。明他们乡下人,不比城里人差嘛。</p>

    方明澈听他这么,就打消了自己去学校候着的打算。</p>

    他原本打算让支书提前帮自己把迁户口和粮油关系的续办了,然后拿去首都的。</p>

    这样他就能证明自己的身份,直接拿录取通知书了。</p>

    这高音喇叭里通报,估计他老子会挺受用的。</p>

    之前他辞职了,拍拍屁股就去了首都。家里人可是被村民嘲笑了很久呢。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