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其他类型 > 一龙二凤三小猪,四痞五秀六和尚 > 第35章 青梅竹马,佳偶天成
    趣事二:历史承认的偏爱</p>

    明成祖仁孝文皇后徐氏</p>

    乃是开国公徐达嫡长女,天资聪慧,贞洁娴静,喜欢读书,有“女诸生”的美誉。</p>

    朱棣与徐皇后一个天之骄子,一个将门才女,两人青梅竹马,佳偶天成。</p>

    36年,朱棣与徐皇后喜结连理,婚后九年共生育七个儿女,而朱棣一生不过九个孩子,另外两个生母不详,而且是在徐皇后不能生育才出生的。</p>

    而且一个夭折,一个早逝。</p>

    靖难之役期间,为守卫北平城,徐皇后亲自披甲上阵,鼓励城中女眷共同作战,帮助朱棣守住城池。</p>

    朱棣城下激战,徐皇后则是在城墙上擂鼓。</p>

    朱棣登基后册封徐氏为皇后,更是突破祖制,将皇后所用玺绶上的龟钮改为盘龙钮</p>

    并且命令礼部官员在承天门宣读诏书,昭告天下。</p>

    天幕中还年轻的朱棣看着徐皇后深情的道:“能娶到王妃,乃是本王一生中最大的幸事。”</p>

    慧极必伤,情深不寿,永乐五年,徐皇后病逝。</p>

    徐皇后去世后朱棣亲自身穿白衣素服服丧一年。</p>

    徐皇后在世时,朱棣未册封任何妃嫔,去世后再也未立后,朱棣离世后与徐皇后合葬于长陵</p>

    青梅竹马,少年结发,许你一生。</p>

    {哇!朱棣没看出来啊还是个深情的人啊,上一个这么深情的帝王还是李世民了。}</p>

    {故剑情深也是帝王的爱情故事啊。(叹息)}</p>

    {大明初年的三个皇后都贤良的不得了,朱元璋的马皇后,朱棣的徐皇后,朱高炽的张皇后都是一等一的好。(竖起大拇指)}</p>

    {当时大明皇室的风气就是娶贤。}</p>

    {不敢想象如果有一天我在沙场冲阵,我心爱的女孩子在城墙上擂鼓那是什么画面。(捂嘴)}</p>

    {大明痴情的皇帝挺多的,后来的明孝宗也是一样,老朱的基因。(偷笑)}</p>

    </p>

    明太祖时期</p>

    朱元璋的眉头都飞起来了。</p>

    脸上罕见的出现了一副八卦的样子。</p>

    看着朱棣道:“你喜欢徐达家的闺女?”</p>

    朱棣脸色红润,两只无意识地在揉搓衣角。</p>

    嘴里断断续续道:“啊我我没有”</p>

    “哈哈哈,徐达家的闺女还是不错的嘛,确实贤良。”朱元璋大一挥:“咱家明天就给赐婚。”</p>

    “真的嘛?”朱棣激动问道。</p>

    “那你先你喜不喜欢人家闺女。”朱元璋追问道。</p>

    </p>

    明太宗(成祖)年间</p>

    朱棣的眼睛缓缓地眯了起来,乍一看竟然还有些湿润。</p>

    看着眼前的几个儿子,轻叹一口气。</p>

    “当年在北平,我装疯卖傻,都是你娘在维系王府的大局。”</p>

    “后面靖难了,你娘也是日日不能歇息,照看着王府又操持着整个后方,还要帮我看着锻造的甲胄兵器,应付建文。”</p>

    “后来,登基了想让你娘过上好日子,但是政事繁琐我顾不上,你娘为了维系内廷熬坏了身子。”</p>

    朱棣轻咳一声,声音沙哑:“是我没让你娘过上好日子啊。”</p>

    </p>

    唐太宗时期</p>

    </p>

    李世民轻轻地拉住长孙皇后的。</p>

    轻声细语道:“观音婢你看,后世之人都上一个和朱棣一样深情的人便是我了。”</p>

    “我知晓陛下对我的好。”长孙皇后微微低下头。</p>

    看着如此模样,李世民想到了当时玄武门之变的时候。</p>

    这个女人也是跟随自己前往前方,身披甲胄,甚至亲自帮助自己安抚降将。</p>

    得此女一人,天下何求啊?</p>

    看了一眼门口的李承乾生出了恻隐之心,忙道:“让太子进来坐在这里休息会吧。”</p>

    (根据旧唐书长孙皇后传记载,当日玄武门之变的时候李世民是带着长孙皇后的,几个孩子都没有带,意思很简单打赢了你随我一同进去,打输了我带你去洛阳东山再起,大不了再横推一次天下,孩子可以不要,老婆不能丢了。)</p>

    </p>

    西汉汉宣帝时期</p>

    “故剑情深啊。”刘病已似乎是想到了什么美好的事情。</p>

    轻声呢喃道:“可惜不复南园时光。”</p>

    </p>

    隋文帝时期</p>

    杨坚看着身旁美丽的独孤伽罗也是抓紧了。</p>

    </p>

    汉光武年间</p>

    刘秀叹道:“娶妻当如阴丽华。”</p>

    </p>

    趣事三:征北大将军--朱棣</p>

    朱棣登基二十余年多数时间征战在外皆是太子朱高炽监国。</p>

    朱高炽除了兵权之外掌握着大明其他的诸多权力,太子妃张氏更是代替皇后统领后宫。</p>

    礼部,吏部,户部等皆是朱高炽一操办,大明最强的太子爷,比朱标还要稳上三分。</p>

    两人虽无皇帝之名,却行帝后之事。</p>

    朱棣忙于征战,大权交给朱高炽,所以每次出征的时候都会想着法子的哄着自家的儿子掏钱。</p>

    而朱高炽不喜兵刃,希望天下安宁,百姓富足,所以每次都推脱没钱,这就导致了无数名场面。</p>

    后世的友们都戏称朱高炽才是皇帝,而朱棣不过是朱高炽的征北大将军。</p>

    看到这里,大家都笑了,这一家子人也太有意思了。</p>

    天幕上开始播放朱棣每次出征前都要哄骗太子的画面。</p>

    前脚我没几年活头了,你让我打完你这个时候就准备登基。</p>

    后脚先打亲情牌,然后再画大饼。</p>

    “太子是扣砖缝的,一分钱恨不得掰成两半花,我活着你们吃点喝点,招兵打仗,撒这欢的干,等我没了,军装破了自己缝你们才叫苦连天呢。”</p>

    为了打仗不仅哄骗儿子,甚至还“贿赂”儿子。</p>

    因为朱高炽节俭,所以皇孙朱瞻基大婚之时,费用用之甚少。</p>

    朱棣就想了一个办法,给孙子的婚礼大一挥多加了两百万就为了能够让儿子掏钱出去打仗。</p>

    天幕上开始播放朱棣的身影。</p>

    “就打半年行吗?”</p>

    “三月!三个月总行了吧!”</p>

    “再加两百万,等迁都之后好好装饰我太孙的宫殿。”</p>

    {笑死我了,真的不明白朱高煦和朱高燧怎么想的还敢造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