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过三:迷信谶纬</p>
东汉建武三十二年(公元56年),做了半辈子皇帝的光武帝刘秀收到了下名臣、议郎桓谭上的一封奏折</p>
是批判刘秀笃信谶纬的劝谏奏折。</p>
原来,当时光武帝刘秀正迷信谶记,多以它来决定疑难、乃至国家大事。</p>
比如当年东汉初建要议选三公,其中大司空一职主管监察与营造,位高权重,可刘秀却任命了幽州六将中最不起眼的野王令王梁。</p>
只因谶纬书赤伏符上“王梁主卫作玄武”——王梁时任野王县令,野王县是卫元君从濮阳迁来之地,玄武则是水神之名,司空是水土之官——看来,上天早有明示,刘秀不啰嗦,立刻拜王梁为大司空,封武强侯。</p>
{啊,这么不讲道理的吗?}</p>
{算命的我黄袍加身,可惜我晚生了几千年!不然的话,我光武大哥不定}</p>
{不定诛你九族,然后在给你挫骨扬灰,你子什么都敢想啊?刘秀再傻还能信算命的你能当皇帝?(无语)}</p>
{不定什么?我在东汉送外卖?}</p>
{哈哈哈哈哈。}</p>
天幕还在继续。</p>
天幕上刘秀刚开始还只是相信,后面开始变得变本加厉。</p>
甚至国家大事都要先算一算。</p>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既然皇帝都这么喜欢,官家子弟自然不能不学。</p>
是东汉一朝谶纬大兴,各大学派都致力于钻研图谶,从而将儒学进一步宗教化、神学化。</p>
乃至与谶纬性质相似的天文历算之学、风角遁甲之术也堂而皇之的走上朝堂,参与议政、决策。</p>
使得东汉政治舞台充满了神学的迷雾。</p>
{好家伙,这怕不会是老刘家的传统吧?(瘫软在地)}</p>
{哈哈哈哈,老刘家什么传统?好男风吗?(狗头)}</p>
{上一个汉文帝刘恒也信这个?啊,不对,他只是问了一下,并且在大事上占卜倒也不上,只是这个太过于影象了吧?}</p>
{任用官吏和国家大事迷信谶纬,实在有点不好,还引起朝堂上风气,实在是过失。}</p>
{商末就有的事情。}</p>
{你们以为刘秀是迷信谶纬,其实他是在向大陨石术祈祷。}</p>
{大魔导师怎么能不上缴贡献呢?}</p>
{其实,谶语确实就那么准,二凤时期关于“女主昌”的谶语我就问你们一句准不准。}</p>
{想一下现在有个成语叫做:一语成谶。}</p>
{简单来就是古代官方的儒家神学。}</p>
{刘歆谶语成就了刘秀的帝位,自己却落得人死道消。}</p>
{确实不妥,但是站在古人的角度去看,他们并不像我们现在一样能够全面的认识世界,他们有自己的局限性,所以不好。}</p>
东汉光武年间</p>
刘秀眉头紧皱。</p>
高祖因谶语而称帝,自己也是因为谶语而当上了皇帝。</p>
此言自当是前置五百年后知五百年,为何成为了过失?</p>
后世之人难道看不到而今朝堂之上,大汉之内全是此言此语?</p>
又怎么会成为过失?</p>
刘秀不懂,况且野王令王梁经过自己提拔后却也有能力。</p>
这一切无不明谶语没有错啊。</p>
刘秀懵了,而且这后世之人太无力了。</p>
什么叫全面的认识世界?</p>
</p>
朕是天子,天下都是朕的,朕怎么没认识啊?</p>
拐弯抹角的自己没文化?实在是可恶!</p>
算了暂且不管,眼下百姓富庶,国家安康,哪里有什么不对啊!</p>
等出了乱子再其他。</p>
</p>
西汉高祖时期</p>
刘邦老脸一红。</p>
咳咳,可能其他的谶语是真的。</p>
但是自己在这个谶语怎么来的,刘邦可太清楚了。</p>
喝了两口酒,刘邦低声嘟囔:“什么玩意啊,我一个泗水亭长能有什么见识?乃公就是没见识,但是乃公就是天命,你能如何?”</p>
群臣有些人知道刘邦的谶语是假的此时在装死。</p>
有些大臣自然是不清楚的。</p>
还是因为刘邦的谶语而投靠他的。</p>
毕竟头顶七彩祥云的赤帝之子,谁听了不迷糊啊?</p>
此时听到天幕如此言语,有的抬头看着刘邦,沉默不语。</p>
有的则是显得很激动,谶语怎么可能有错?</p>
纷纷议论着天幕的无知言语。</p>
毕竟那一句弹幕古人的话可是把所有人都囊括了进去。</p>
太!可!气!了!</p>
</p>
明洪武年间</p>
朱元璋还没有走到朱标和朱棣努力学习的地方。</p>
看着天幕笑了笑。</p>
“前朝的帝王啊动不动的就要追踪溯源,祖上不是什么大姓就是什么皇帝旁支子弟。”</p>
“要不就是搞一些这个东西。”</p>
“要咱啊,咱能当皇帝那都是对百姓们好,对贪官狠!要天命,那就是当年当和尚时候敲钟的时候没偷懒。”</p>
朱元璋嗤之以鼻,咱家就是活的明明白的,做的端端正正。</p>
咱家祖上就是种田的!</p>
</p>
其过四:对周围势力政策</p>
在对外征战上,刘秀选择了保守的策略。</p>
虽然有一方面原因是刘秀重建大汉后,国力衰弱无法发动大规模的对外战争。</p>
但当国家有实力之后,刘秀也未曾发动战争。</p>
用一句很过分的话来,刘秀后期只想求的皇位稳固,所以一味的弃地避战,保守退让</p>
一方面又丢弃了一大堆的领地,领土严重缩水(比如河套地区和河西走廊)</p>
另一方面,内迁胡人,给了外族生存空间,腾出来了地方。</p>
关于辽东,刘秀将玄菟郡西迁数百里,让出来几百万里的战略纵深。</p>
又放弃了岭东等地,甚至在名不见经传的羌人攻击下,被迫放弃了河套地区。</p>
在对外征战上,刘秀对于匈奴的挑衅骚扰,一忍再忍,甚至在西域诸国对匈奴忍无可忍,匈奴国内闹灾荒,又加上匈奴国内贵族内讧的时候,还是意在退让,甚至送钱给匈奴和乌桓。</p>
刘秀还让南匈奴内迁到河套,河西等地,等到后面马援平定羌人之乱后,也是将羌人迁徙到了天水,扶风,陇西一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