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其他类型 > 一龙二凤三小猪,四痞五秀六和尚 > 第79章 如履薄冰,远见不足
    东汉末年许昌</p>

    刚领兵出城的张辽此时眉头紧皱。</p>

    咱也不知道怎么突然就接到了丞相的诏令让我去河内。</p>

    但是这乌桓是什么?</p>

    里面有我什么事情?</p>

    这个乌桓不就是关外的一群族吗?很猛吗?</p>

    不应该啊,光武帝打不过?</p>

    不应该吧?放水了?不合适吧?</p>

    我想不明白啊。</p>

    </p>

    明洪武年间</p>

    朱元璋总算是来到了这两兄弟所处的书房内。</p>

    眼前朱标正在桌前看书,而朱棣则是拿着毛笔埋头在桌子上。</p>

    看来两个人分工明确啊。</p>

    咱家的标儿在看史书,结合天幕所得在总结叙述。</p>

    而老四也算是做了一件好事情,还知道帮哥哥代笔。</p>

    嗯,不错。</p>

    朱元璋往前走了几步,示意身旁的人安静。</p>

    没几步,就看到朱元璋突然面色大变,直接抽出来了自己的皮带,狠狠地冲着朱棣打了下去。</p>

    “啊!”睡梦中的朱棣猛地惊醒。</p>

    口水将自己辛苦做的水墨画都给毁了。</p>

    “我让你帮你大哥,你就在这里给咱睡觉?”</p>

    “啊?睡得舒服吗?睡得好吗?”朱元璋气坏了:“你看你大哥还在看书呢。”</p>

    朱棣撒腿就想跑,但是发现腿麻了。</p>

    “爹,别打了别打了,我梦里碰到光武帝传授了。”</p>

    “咋滴?教你当皇帝啊?”朱元璋听到更加气不打一处来:“还想当皇帝啊?要不我直接禅位给你,我当太上皇,你当皇帝?你效仿太宗皇帝给咱来个大明宫之变?”</p>

    跑又跑不起来,朱棣只能挨揍求饶。</p>

    一旁的朱标看似在看书,实则也在神游天外,没办法让自家这个四弟给忽悠了一顿。</p>

    老爷子让写你就写啊?这就是你身体不好的原因。</p>

    大哥,你听我的,我们做做样子就行了,到时候就不会,老爷子最多生个气。</p>

    而我们得到了什么?一会休息会,咱们出城去骑马,岂不美哉?</p>

    朱标想了想,好像有道理,那就在这里装一会样子。</p>

    反正父皇处理公务一般就是一天,想起来也是第二天的事情了。</p>

    但是怎么今天这么早就过来了。</p>

    算了,就当没看见,反正四弟皮糙肉厚。</p>

    打累了的朱元璋慢悠悠的系上皮带,没好气的道:“咱家也是知道了,让你子看书那是瞎胡闹。”</p>

    “你不是喜欢打仗吗?行,你看天幕,自古以来关外有乌桓有女真,还有那贼清!”</p>

    “你这次反正是要跟着蓝玉去的,你现在就给我写个胜败论。”</p>

    朱棣撇了撇嘴揉了揉自己的屁股。</p>

    腚啊,腚啊,跟着我算你倒霉啦</p>

    “那哪里能输了啊,有蓝大将军还有我!”朱棣洋洋自得,一转头看着朱元璋的脸。</p>

    赶忙道:“我现在就去写!”</p>

    </p>

    东汉光武年间</p>

    </p>

    刘秀的面色尴尬中带着有些不悦。</p>

    这是什么光彩的事情吗?还给我大书特书。</p>

    自古,胜败乃兵家常事。</p>

    朕辛苦了一辈子就不能?</p>

    算了,真不能。</p>

    刘秀,长叹一口气。</p>

    仔细一想,每年这么多的钱粮确实是对百姓有沉重的压力。</p>

    不对,是自己的思路出现了问题。</p>

    胡人内迁没有问题,要做到完美的汉化。</p>

    给予外族钱财,不可取,但是外族却也不能放任不管。</p>

    如此来只有一计!</p>

    不降者死!战争是政治的延续。</p>

    先积蓄实力,而后一吞外族,打赢打过打服,再汉化!</p>

    对,只有这样才是好的办法。</p>

    无损朝廷财力,无损天朝上国之威严。</p>

    刘秀决定,重召云台二十八将,兵出八路,征服外族!</p>

    不让后世留有骂名。</p>

    不过朕应该再无过错了吧?</p>

    只需要研读政治,而后征服外族,朕在吸取其他帝王的优点。</p>

    焉能不使得我新汉再度辉煌?</p>

    </p>

    不过天幕并没有打算放过他。</p>

    转而开始了东汉的加速播放。</p>

    东汉幼儿园的皇帝,宦官,外戚,权臣的政治斗争。</p>

    如同回马灯一样在天上播放。</p>

    </p>

    {朕还没死呢,怎么就开始走马灯了?(疑惑)}</p>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你朕能走到对面吗?}</p>

    {干什么干什么,你要开始播放东汉幼儿园了吗?巧了不是!我是幼师哦}</p>

    {这什么呢?东汉的朝剧演变嘛?三国时代你也要讲吗?}</p>

    {不对吧,你要三国吗?虽然我很欣赏蜀汉的浪漫,曹魏的风骨,同时鄙夷东吴的鼠辈,但是他们和十大帝王并无关系啊。}</p>

    {干什么!干什么!}</p>

    此时天幕才悠悠开始言语。</p>

    其过六:远见不足</p>

    刘秀的政治远见与东汉走向衰弱和灭亡的关系。</p>

    刘秀承袭西汉后期法律宽松的弊病,又过于剥夺三公的权利,加强尚书台的权利,陷入了长期宦戚之争的混乱和黑暗</p>

    皇帝长大后,需要夺回权力,但是又依靠不了丞相和士大夫集团,只能选择宦官作为支持和力量,汉和帝就是开端。</p>

    以三公为首的官僚集团和士大夫集团,由于权力被分散,无法凝聚力量帮助皇帝过渡权力,而且既不能抗衡外戚,也不能制衡宦官。同时也揭开了东汉宦官和外戚政治博弈的序幕。</p>

    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皇帝的权利,避免再次出现“窃国之事”,然而矫枉过正,东汉两百年都没有逃过他的政治影响</p>

    东汉统一天下后,进行了大面积的裁军。北军八校尉改为北军五校尉,裁撤大批属官,武官集团开始缩减规模。同时裁撤郡国兵,大量军侯、军吏被罢免,士兵更是都遣散回家种地。</p>

    从此以后,镇压叛乱,不再由地方专业部队解决,让京师出动军队或是临时征发百姓凑成军队。由于东汉地方兵没有都试,缺乏经常的训练,战斗力不如西汉的正卒、戍卒,于是地方军备渐渐松弛。</p>

    朝廷军顾不过来,于是凶猛的边军开始重视起来,比如董卓的西凉军入京,其伏笔也早已埋下。</p>

    到东汉末,随着中央集权制的破坏,地方州郡长官纷纷发展自己的武装,使之成为私人队伍,造成军阀割据局面的出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