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其他类型 > 一龙二凤三小猪,四痞五秀六和尚 > 第89章 开局是碗,结局是绳
    南宋扬州行在</p>

    赵构吃着饭,突然端起来自己的碗。</p>

    碗?</p>

    皇帝?</p>

    天下?</p>

    这三个字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吗?</p>

    开局一个碗,结局一条绳?</p>

    </p>

    明万历年间</p>

    万历皇帝朱翊钧看着天幕那是津津有味。</p>

    上朝?上什么朝。</p>

    我爷爷都不上朝,让我上朝!</p>

    你子,倒反天罡啊!</p>

    这天幕有意思,有意思,就是这后世之人在放什么屁?</p>

    什么叫做明实亡于万历?</p>

    朕刚刚将张居正的罪行昭告天下,并且推翻了他所有的错误政策。</p>

    还够英明吗?</p>

    什么叫做大明的文人风骨,张居正他也配?</p>

    朕才不承认!</p>

    </p>

    明崇祯年间</p>

    煤山上,崇正皇帝朱由检看着上的麻绳。</p>

    失神笑了,是的啊,是的啊。</p>

    就是这一条绳子了。</p>

    开局一个碗,结局一条绳,得在理啊。</p>

    </p>

    天幕悠悠开始。</p>

    朱元璋的一生十分的传奇。</p>

    如果以朱元璋的少年经历去好声音,不用唱歌都能直接夺冠。</p>

    如果不是地主好心他连父母埋在哪里都不知道。</p>

    朱元璋家里面二十多个朱姓男丁,死的就剩下两个。</p>

    好不容易投奔寺庙,当个和尚,结果被派出去化缘。</p>

    等他回来庙也被人烧了,沦落为了要饭的,仅剩的人头还差点被充了军功。</p>

    就这样一个前半生坎坷的人,却完成了华夏历史上最大的阶级跨越。</p>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朱元璋的人生经历。</p>

    </p>

    看到这个消息,所有帝王都傻眼了。</p>

    不是哥们,你来真的啊?</p>

    真的是要饭的?真的是农奴?</p>

    真的一个破碗取天下。</p>

    </p>

    秦咸阳宫</p>

    嬴政:“朕乃天命,可若是如此恐怕也无力回天,且让朕好好地看一看。”</p>

    </p>

    西汉高祖时期</p>

    刘邦瞪大了眼睛,伸长了脖子,挥了挥,烦闷道:“去去去,别跟着了,给乃公准备点吃的,乃公要在这里看完。”</p>

    </p>

    唐太宗时期</p>

    李世民缓缓地打出来了一个问号。</p>

    </p>

    南宋扬州行在</p>

    </p>

    赵构伸指着天幕,又看着眼前的碗。</p>

    过了半天好不容易才松了一口气:“这这这,还好朕治下没有臭要饭的。”</p>

    </p>

    清康熙时期</p>

    “这怎么还能流传下去?”康熙十分不悦真想下意识的痛骂那些梳理明朝历史的官员。</p>

    可是转念一想还是止住了,挥道:“朕一生虽有功,却也有过,且看且学。”</p>

    </p>

    元文宗天历元年九月十八日(32年0月2日),朱元璋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p>

    朱元璋在家里排第四,家族兄弟排第八,故名朱重八。</p>

    家中开垦宋元战争后的荒田,定居泗州盱眙县。</p>

    公元343年,濠州发生旱灾,次年又发生了严重的蝗灾和瘟疫。</p>

    不到半个月,朱元璋的父亲、大哥以及母亲先后去世。</p>

    只剩下朱元璋和二哥,家里又没钱买棺材,甚至连块埋葬亲人的土地也没有。</p>

    朱元璋回忆当时情形:“殡无棺椁,被体恶裳,浮掩三尺,奠何肴浆!”</p>

    邻居刘继祖给了他们一块坟地。兄弟二人找了几件破衣服包裹好尸体,将父母安葬在刘家的土地上。</p>

    为了活命,朱元璋与他的二哥、大嫂和侄儿被迫分开,各自逃生。</p>

    </p>

    明洪武年间</p>

    坐在两个儿子面前的老朱突然就红了眼眶。</p>

    那年,日子真的不好过啊。</p>

    吃的都没有,方圆百里树皮都被人扒干净了。</p>

    那时候父母过世真的身无分文,只能草草下葬,现在想起那时候的落魄,还有那些待自己十分好的哥哥姐姐哎。</p>

    老朱心里隐隐发痛。</p>

    回忆就像是藏在皮肤下的暗伤,不碰不疼,一碰就让人想起那些事情。</p>

    朱棣和朱标两个人此时也放下了头的事情。</p>

    安静地看着朱元璋。</p>

    要这些经历,他们多少听过一次。</p>

    但是没有经历过又怎么能切身体会呢?</p>

    到头来无非就是,我知道你那个时候不容易,但是我容易吗?上不完的课,写不完的字。</p>

    到现在,看着天幕上整整切切表露出来的画面,两个儿子沉默了。</p>

    互相看了一眼,安安静静,不发一言。</p>

    </p>

    {美化了,当时老朱一家人可是刘继祖的农奴啊。}</p>

    {是的,最后老朱得了天下,还在刘继祖死后被朱元璋追赐为义惠侯,其妻娄氏为侯夫人。由是荫及子孙,与明朝相始终。}</p>

    {看到老朱的经历就知道老朱为什么这么痛恨贪官污吏了。(叹息)}</p>

    {废话,如果不是元朝的贪官污吏,朱元璋一家又怎么会过得如此凄惨呢?}</p>

    {老朱的出身啊,只有石勒能够和他相媲美了。}</p>

    {要是有一口吃的,谁愿意干掉脑袋的事情(含金量还在上升)。}</p>

    </p>

    朱元璋在走投无路之下,就去投奔了皇觉寺的高彬和尚,剃度为僧。</p>

    他在寺里每日扫地、上香、打钟击鼓、烧饭洗衣,还受到老和尚斥责。</p>

    不久,当地闹饥荒,寺里得不到施舍,住持只好打发和尚们云游化缘。</p>

    年仅岁的朱元璋只好离开寺院托钵流浪,乞讨。</p>

    整整三年,朱元璋从濠州向南到了合肥,然后折向西进入河南,到了固始、信阳,又往北走到汝州、陈州等地</p>

    同时朱元璋也在流浪之中,接触到了白莲教“明王出世,普度众生”的法。</p>

    </p>

    {十七岁啊,我们十七岁在干什么?写不完的作业,压死人的高考。}</p>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p>

    {历史上一句话我十分认同,得国正者莫过于明!}</p>

    {我估计算命的看到了朱元璋正在要饭都会回去问问师父是不是藏私了,真的难以想象这是老朱的经历啊。}</p>

    {纵观古今历史,我想不出来还有谁。(捂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