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立国!汉族统治者建立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自此开始!</p>
{有史以来得国最正的王朝!明!驱除鞑虏!复我中华!}</p>
{实话,朱元璋从一个臭要饭的和尚做到了现在的皇帝,我觉得他比刘秀还要天命。}</p>
{朱元璋的身上有无数的奇迹。}</p>
{那个时候好听点,朱元璋在外面流浪几年,饿了就要饭,困了就在野外露宿,没碰见什么豺狼虎豹毒蛇什么的,也没生病,没有天命我不信。}</p>
{再换一句话,他能在红巾军中崭露头角那是因为当兵的时候冲锋陷阵作战勇猛,受伤肯定是有的,但是在伤亡率那么高的前线部队里面,老朱活了下来,这也是个奇迹。}</p>
{退一万步,不老朱自己了,当年他的好侄子一个人守着洪都,谁能想到硬生生给守下来了,要是没有守下来,老朱能有后面的作为?怕是被人吃的渣都不剩了,所以天命眷顾啊。(感慨)}</p>
{二十万人,对战陈友谅号称的六十万大军,即便是有水分但是人数绝对也比老朱多,老朱呢?直接给打赢了,而且还将陈友谅这个倒霉蛋射死了,这就有点不讲道理了。}</p>
{是啊,要知道二战能结束,那是因为盟军掌握了核武器能够远程威胁那些上层人的生命安全,不然不知道还要死多少人呢。}</p>
{刘秀:如果我在鄱阳湖召唤来陨石,不知道结局几何?}</p>
{自古帝王之中,擅军者无人能出二凤之右,其次便是朱元璋了。}</p>
{能创造奇迹那也要自己足够坚韧,换而言之上苍注定你中五百万可是你连彩票都不买,拉你一把你的在哪里?老朱很多时候有天命相助,但是不可否认老朱自身的能力和品质。}</p>
</p>
西汉高祖时期</p>
华山之上鹅毛大雪纷纷然落下。</p>
刘邦眉头紧皱,周遭的一群人心翼翼,本就让刘邦的心情不好。</p>
乃公的,朕就是突发奇想,想学着那杨坚一样出来玩玩。</p>
怎么又搞这种前簇后拥的样子,忒烦人了点。</p>
此刻听到后世之人言语,自当是有些不悦。</p>
接着酒劲,刘邦骂骂咧咧:“乃公的,什么叫自古得国最正?”</p>
“我泱泱大汉乃是推翻暴秦而立,难道得国不正?”</p>
眉头紧锁,十分不开心。</p>
“乃公的。”</p>
此刻突然有人从山下气喘吁吁地跑了上来。</p>
此时的华山开发的还未完全,很多地方都不能上去。</p>
尤其是这么多人跟着自然不可能真的看着刘邦一个人走那些蜿蜒的路。</p>
总之刘邦此时连在半山腰都不算,所以山下之人一路跑便能赶到。</p>
“陛下,城中大臣听闻您在此,结群而来请罪。”</p>
刘邦更加烦了,想骂人,可是又想了想还是算了。</p>
皇帝真的好吗?好啊,掌天下权!生杀予夺,皆系于一身。</p>
可是自由呢?都皇帝至高无上,可是那时皇帝不是我刘邦,当了皇帝后我就不是刘邦了。</p>
连这一点自由也不能索取。</p>
乃公的!喝!</p>
</p>
西汉武帝时期</p>
刘彻认真地思考了一下桑弘羊的建议。</p>
考虑到马上就要出兵对关外和羌人作战,担心后勤粮草不济。</p>
不过,刘彻也没有彻底否认。</p>
穷兵黩武是事实,但是雄才大略也是事实,他自然知道什么是好的措施什么是坏的。</p>
思考半晌道:“你且奏一本,上述所需钱粮。”</p>
屏退左右之后,刘彻寻思自己再去一趟皇后宫殿的好。</p>
毕竟上次为了装面子前去发现皇后不在自己坐了会回来,难免有些尴尬。</p>
</p>
挥了挥,唤来黄门便准备出发。</p>
坐在轿子上看着天幕,刘彻呢喃自语。</p>
“周易有云:“日月相推而明生也”。</p>
“这朱元璋本是郭子兴旧部,郭子兴之子又号称明王。”</p>
“而朱元璋为朱姓,朱,朱雀,赤炎之意,明也有火之含义。”</p>
“倒是相得益彰啊。”</p>
“天命所归,倒也是得过去。”</p>
“只是外族之祸如何才能彻底平定呢?”</p>
刘彻眉头紧锁。</p>
看天幕那刘秀时期北面有乌桓,匈奴,西有羌人。</p>
杨坚时期北面有突厥,南方有吐蕃。</p>
朱棣事情更不用了,一个帝王打到了狼居胥山,真是让朕羡慕啊。</p>
就连那清也会对准噶尔汗国动。</p>
如何才能一战而定北疆,从此不想再复反?</p>
刘彻第一次开始对自己的武力措施有了一丝怀疑,如果一直无法彻底平定,自己真的要一直打下去吗?</p>
如果刘彻知道后世有一个王朝叫做元朝。</p>
作为一个北方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其最大的威胁也是来自于北方,不知道刘彻会作何感想。</p>
</p>
东汉初年光武时期</p>
自诩已经安排好了一切,只等时间的刘秀自然是安稳了下来。</p>
看着天幕,看看能否再学一二。</p>
此刻看到了朱元璋的逆天之路,自然也是感慨万分。</p>
“这篇檄文写得太好了。”</p>
刘秀摇了摇头道:“不论他的功绩与过往,这篇檄文一出便是正统。”</p>
“驱除鞑虏,复我中原。”</p>
</p>
隋文帝时期</p>
杨坚连声道:“好!好!好!”</p>
杨坚自然也是有着强烈的民族情感。</p>
不然不会在在位期间大力恢复汉制,又着推行汉化。</p>
“中华之国,就应该由中华民族来治理!”</p>
“区区鞑虏,依仗我朝势弱欺凌百年又能如何?”</p>
着看着独孤伽罗道:“朕有个想法。”</p>
“朕或许可以派遣李渊去关外,依靠他的能力平定一方。”</p>
“你不怕他在当地积蓄实力行谋反之事?”独孤伽罗眉头一皱道。</p>
谁知,这杨坚轻声一笑。</p>
“关外都是外族,李渊前去推行汉化,两者之间自然有着深刻的矛盾,外族的权贵不会和李渊一条裤子的。”</p>
“再了,李渊的几个儿子还有老婆都留在了京城。”</p>
“他是个聪明人知道去了关外,活命的契在于我是否给他撑腰,所以他只能老老实实地办事!”</p>
“那就如你所言。”</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