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洪武年间
老朱看着后世之人对自己的肯定那是内心止不住地狂喜。
好啊,好啊,咱终于是坐好了。
你看那后世之人都什么?
咱才是真正的对百姓好啊。
但是那日本使臣是怎么回事?
娘的!朱元璋气的想要骂人。
一个国,竟然敢如此不逊?
甚至被后世之人如此奚落。
眼下还没有使臣前去日本呢,但是已经知道了结局的老朱自然是心中愤怒。
好啊,汝当我刀不利?
组建海军!
北方既定,骑兵与陆军当兵出关外,横扫犁廷。
咱家老四能搞那么多的海军下西洋,咱也行!
不过咱下西洋之前那可是要东征,区区弹丸国,也敢如此狂妄!
杀!将马车车轮放平,高于车轮的全杀了!
天幕上朱元璋的风格突然变了。
如果之前是一条傲气十足的金龙翱翔于天龙,盘旋于华夏。
那么现在就是一条孤独的黑龙独坐在大殿之上。
目光之中带着对杀伐的无畏,中握着龙椅象征着天下的权利。
朱元璋是草根皇帝,有着普通人的一面。
比如他的自尊心极强,虽然取得了天下,但是天下读书人经常用他早年的经历来奚落他。
这就让朱元璋十分的生气并且朱元璋身上还有一股强烈的自信心,这或许是他能取天下的原因,但是也是很诸多过失的来源。
朱元璋晚年时期,马皇后与朱标先后逝世。
本就权力过大无人劝阻的朱元璋一时间又陷入了权利交割给谁的困惑之中。
{老朱后期是真杀啊,人头滚滚啊,几万人几万人地杀,一句嗜杀成性真的不过分。}
{你也不听听老朱的诗:腰间宝剑血犹腥,杀尽江南百万兵!这是什么气魄啊。}
{当年马皇后逝世后群臣痛苦流涕啊,比死了亲妈还难受。}
{那不废话,马皇后在老朱生气还有人劝一劝,马皇后走了老朱想杀谁就杀谁没人拦着啊。(捂脸)}
{权力过大无人劝阻的弊端,生杀予夺全在一人身上。}
{根据野史记载,当年马皇后逝世后,群臣希望朱元璋去陪葬,但是被朱元璋给否决了。(狗头)}
{你这野史不一定真,但是一定野啊。(无语)}
{敢让老朱去陪葬,你真是倒反天罡不知道自己九族都有谁。}
{如果当年朱标死后老朱直接传位给二代,问题倒不是很大。}
{胡八道,立嫡不立庶这是规矩,而且藩王都派出去了,找谁回来另外的人估计也会不服,而且朱标的儿子也适合,老朱时间还够啊。}
{是啊,可惜的是朱标的大儿子朱雄英和朱允熥不争气,一个死得早一个不成才,不然老朱也不会为了给朱允炆铺路杀那么多人了。}
{是啊,换位思考一下,你为了给你儿子铺路对吧,何况当年的淮西武将那是一个比一个猖狂,尤其是蓝玉,北元王妃他是真奸啊!而且抢夺北元财物中饱私囊,是你你放心啊。}
明洪武时期
老朱看到这一幕心态炸裂。
咱的标儿死的早,咱已经知道了,但是咱的妹子怎么也走到咱前面啊。
娘的,杀人?这不是胡吗?
不过朱元璋转念一想,是啊
如果自己真的到那个时候迫不得已要选朱允炆为下一个皇帝。
自己一定要给他铺好路啊,不然外戚实力不够,那群淮西功勋可不是一般人能够镇的住的。
哎,世事无常啊。
朱元璋拉过马皇后的,紧张的问道:“妹子,你身体哪有不舒服要给咱啊,咱让太医给你瞧瞧。”
马皇后瞪了一眼。
抽回道:“我可没那么多毛病,要死的早啊,我看也是被你气的。”
“嗨,你瞧这话的,咱以后少气你行行行,咱以后不气你还不成。”朱元璋赶忙打包票。
法娴熟,像极了后世擅于画饼的渣男。
或许这就是无师自通的本性吧。
马皇后叹了一口气,悠悠道:“重八啊,早些年落下的病根指不定啥时候就犯了。”
“我也看开了,生死不过是那么一回事。”
“我要是真的死的了你前面,我走的时候你可别大张旗鼓,劳民伤财啊,新朝初立,不能这样。”
“我要是死了啊,你以后要收敛着点,没人提醒你你可别胡来。”
“你瞧后世人怎么的,嗜杀成性,这可不是什么好词啊。”
“我们都是打拼出来的,想给百姓一个好生活,我懂你也理解你,但是咱也争一个好名声,以后要把你的脾气收敛一些。”
朱元璋紧紧抓住马皇后的道:“别这些胡话,咱现在是皇帝了,咱不准你死,更不准你死在我前面。”
“重八啊,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啊。”马皇后轻轻拍着朱元璋的后背:“要是真有不测啊,没人管着你了,一天要记得按时吃饭,你忙起来没人管得了,长时间下去身体受不了。”
“哎哎哎,咱都依着你,咱这就吃。”
天幕的音乐陡然变得富有节奏起来。
黑暗的色调为主的视频陡然变得惊悚起来,杀气十足。
其过一:屠戮功臣
朱元璋杀戮成性。
其中的事件过多我们挑两个典型来。
其一是民间流传十分深远的传故事,火烧庆功楼。
火烧庆功楼是民间传故事,对此事件未见史书记载。
而大明英烈明英烈传等评书里都讲到朱元璋起兵推翻元朝,得了天下,做了明朝的开国皇帝,就对和他同甘苦共患难的开国大臣起了疑心,深恐他们谋反,夺取他的皇位。
担心那些与他出生入死打天下的兄弟们恃功夺权,于是建造了一座庆功楼,庆功楼建成那天,他摆下宴席邀诸位文武功臣们前来赴宴庆功
暗地里却派人在楼下埋好大量火药和干柴,准备借引火烧楼,以除后患。
这事虽然做的很隐秘,但却被刘伯温看穿了。
席上,刘伯温坐在了朱元璋旁边,悄悄将朱元璋龙袍的一角压在自己的座椅上。
当大家喝得酩酊大醉时,朱元璋悄然离席,由于有衣角牵动,刘伯温顿时警觉,于是跟随皇帝出了门。
果然,朱元璋下楼以后,庆功楼便笼罩在滚滚烈焰中。赴宴功臣以及侍卫宫女数千人,全部葬身火海。
只有4人不是死于朱元璋之,他们是谋士刘基、大将汤和,长兴侯耿炳文和武定侯郭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