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苏勒起身走上城墙俯视北方,“既然尔等求死,那便成全你们吧。</p>
我定让燕国明白,大月氏绝非可以轻易惹恼的存在!”</p>
眼中寒芒闪烁。</p>
就在这一刻,燕王派大将李云峰率兵三万人迅速穿越边疆。</p>
他们是为救急而来,若行动稍有迟缓,北方可能全境沦陷。</p>
他们知道自己的任务至关重要:必须尽快赶到救援战场,以免更大的损失和更严重的后果发生于大月氏入侵之后。</p>
燕国将士们听好了,谁率先斩下敌军首级,定有重赏!”</p>
李云峰大喝一声,士兵们的攻势顿时更加猛烈。</p>
最终,在接近大月氏边境时,他们遭遇了驻守于此的大月氏铁甲骑兵。</p>
“杀!”</p>
大月氏铁甲骑兵咆哮着冲向燕军。</p>
“迎击!”</p>
李云峰一马当先,提刀跃入战场。</p>
燕国的士兵也不退缩,勇敢迎战,双方短兵相接,场面极其惨烈。</p>
而在后方,燕王与数百精骑同行。</p>
燕王表情严峻,转头对身边的副将:“速派使者通知大军主力尽快返回燕都。”</p>
他明白现在的局势对燕国十分不利,若继续停留此处恐会损失更多。</p>
况且,燕国不能抛弃百姓不管,故而必须迅速撤回。</p>
“大王,我们这就回去吗?”</p>
副将问。</p>
“没错。”</p>
燕王答道。</p>
副将叹气道:“可我们还没有取胜啊!”</p>
“未打赢便不打了,将来还有会。”</p>
燕王轻描淡写地。</p>
他并不相信会永远失败,坚信只要有足够的时间,胜利终会属于自己这边。</p>
燕王的随行将领虽点头应承,但心底也觉得这一决策未必正确。</p>
他们没有多言,只是默默配合。</p>
就在众人讨论之际,忽然一阵喧嚣传开。</p>
只见前方有一支约五千人的骑兵正朝着这里驰来,每个骑兵身披黑甲,持长弓。</p>
“这又是何方势力?”</p>
燕王蹙眉下令,“全军停下,备战!”</p>
不久,这支骑兵靠近到几十米外停住了,并没有进一步进攻。</p>
“这群是谁人部下?”</p>
士兵们面面相觑。</p>
其中一人突然认出并大声喊道:“是李左车将军的人!”</p>
大家这才反应过来。</p>
“原来是李将军!”</p>
此时,李左车从马上跳下,单膝跪拜于地:“微臣李左车,参见大王!”</p>
燕王微微一笑,“起来吧!”</p>
早料到会有如此一幕的他感到一丝欣慰。</p>
“将军是从哪出来的?”</p>
燕王好奇追问。</p>
文武大臣们也满是疑惑地看着李左车。</p>
按理来,几日前才出发突围,这么短时间内怎么可能回来?</p>
李左车低声答道:“确实经历一番险境才得以逃脱,但损失惨重。”</p>
“具体折损多少?”</p>
燕王追问。</p>
片刻后,李左车开口:“近五千多人。”</p>
听到这个数字,燕王深深吸了一口气。</p>
数千条生命的牺牲,都是精锐部队中的一员,却只剩下了这点儿。</p>
这不仅意味着一场惨败,更让人深感沉重,仅仅一次行动便付出了巨大代价。</p>
“唉。”</p>
燕王叹了一口气,:“看来我们不得不通过一场大战来解决大月氏的问题了。”</p>
“燕王放心,我们将立即启程,到达大月氏后马上展开反击。”</p>
李左车认真地道。</p>
燕王微微点头。</p>
就在这时,一名斥候气喘吁吁地跑来,焦急地报告:“禀告燕王,有大批骑兵从后方**而来。”</p>
燕王一怔,连忙问道:“是哪方的骑兵?”</p>
“是,是大月氏的骑兵!”</p>
这名斥候脸色紧张,“他们的目的是截击我们的部队。”</p>
燕王勃然大怒:“简直不可饶恕,我与他们誓不两立!”</p>
燕王没料到大月氏竟如此狠辣,竟派骑兵直接拦路攻击自己的大军。</p>
尽管拥有五千多骑兵,但面对对方的大举来袭显然不占优势。</p>
“大王,我们现在该怎么办?”</p>
副将一脸惊惶地问道。</p>
燕王紧咬牙关:“只能继续撤退了!”</p>
无论是继续进攻还是折返,结果都不容乐观。</p>
此时若贸然返回,难免会引发大月氏更大的疑虑。</p>
</p>
因此暂时避其锋芒、养精蓄锐后重新计划最为妥当。</p>
“快,加紧速度向南!”</p>
燕王不断催促大军撤退。</p>
然而,大月氏的骑兵紧随不舍,穷追不舍。</p>
燕王一声令下,士兵放箭射击,箭雨倾泻而下,可惜并未能奏效。</p>
“我们必须阻止这些大月氏骑兵,不然他们不会停。”</p>
副将建议道。</p>
燕王思索片刻,果断下令全速撤退,士兵们疯狂朝南方奔逃。</p>
大月氏的骑兵依旧奋力追赶。</p>
见此情形,燕王嘴角泛起一抹冷笑,低声道:“既然送上门来找死,那也不能怪我了。”</p>
很快,远处升起了火光和浓烟,并传来喊杀声。</p>
燕王心念一闪,“这莫不是”</p>
他突然兴奋不已,“是李左车将军!”</p>
“全军听令,迅速回撤。”</p>
燕王激动地高呼。</p>
士兵们原先的恐惧瞬间消失,在接到命令后毫不犹豫地加速撤离。</p>
与此同时,李左车率部阻截追击的敌军,喊声震天。</p>
大月氏骑兵也全力追赶上来。</p>
李左车冷哼道:“想在我中抢功,你们还欠些火候。”</p>
他的部队由燕国精锐组成,久经沙场,经验十足,大月氏的骑兵难以追上他们。</p>
大月氏的骑兵追击了一阵后,发现无法对付李左车的军队,只好鸣金收兵,退回营地。</p>
李左车望着逐渐远去的大月氏骑兵,冷笑一声:“大月氏的骑兵也不过如此。”</p>
他身边的校尉附和道:“而且他们毫无纪律,逃得一塌糊涂,碰到我们真是倒了八辈子霉。”</p>
李左车也微微一笑,然而笑容中藏着一丝忧虑:“虽他们的组织性很差,但战斗力不可觑,尤其是他们的战马非常出色。”</p>
这种出色的战马是李左车花费重金才弄到的。</p>
这些马的耐力极强,能持久战斗。</p>
大月氏骑兵的坐骑更是强壮迅猛,跑动时异常平稳,在狂奔中也不会失去平衡。</p>
校尉插话道:“那些都是大月氏最好的战马,比我们的更优秀。”</p>
李左车点点头,赞同这一法,同时补充道:“但我们这些马的耐力虽然好,却不适合长途奔跑和穿越山林。”</p>
燕王见大月氏骑兵离去,长舒了一口气,随即皱眉下令:“军队原地休整,吃饱喝足之后立即赶路。”</p>
当前形势越来越紧张,燕国压力骤增,必须迅速返回领土,否则担心支撑不下去。</p>
“可汗,燕王已率军离开。”</p>
大月氏骑兵统帅向阿苏勒汇报。</p>
阿苏勒看完战报后,不禁大笑:“燕国,也有今天!”</p>
他下令传令各城池备战。</p>
亲卫立刻应声遵命。</p>
将领稍作迟疑问道:“陛下确定现在进攻?毕竟燕国刚刚损失三万人,燕王一定提高了警惕。”</p>
阿苏勒轻笑道:“不急。</p>
大军在草原已待了半年,是时候班师回去了。”</p>
燕国大量牛羊和粮食被抢夺,大月氏骑兵的补给也开始紧张。</p>
因此阿苏勒想趁燕王无力反击之时发动攻击,以节省费用并用战死者祭坛需要人头。</p>
西北边疆的燕国平民们正陷入恐慌之中。</p>
燕云各地的民众遭受着来自大月氏铁蹄无情打击。</p>
官府对大月氏的袭击无计可施,百姓们只得投降并被押送至深草原挖矿。</p>
燕国西北方向是大月氏的奴役之地,这里的人民遭受着牲畜般的对待。</p>
每次大月氏发起**,就会将这里的人抓来做苦力。</p>
尽管燕国的百姓早就厌倦了这种状况,但面对强大而残酷的大月氏势力,他们毫无办法。</p>
既然他们并不是大月氏的子民,也就无力反抗对方的压榨。</p>
“父亲,我们应该怎么应对?敌军铁蹄似乎就要踏破我们的国土了。”</p>
“我不想沦落为大月氏的奴隶。”</p>
“父亲”</p>
“老前辈,我们现在该怎么办?”</p>
这一天,众多村庄和城镇中充斥着悲声与绝望。</p>
居住在燕云的人民完全陷入了悲观之中。</p>
他们曾经辛苦耕作,仅能勉强维持生计;然而此刻局势急转直下,眼见敌军如猛兽来袭,将原本艰难维系的安稳生活直接摧毁。</p>
普通百姓心中更多的是无力感与愤慨。</p>
大家都明白,一旦敌军侵入自己的土地上,迎接他们的命运又是什么。</p>
家乡沦为废墟,房屋田地被夷为平地。</p>
亲人与孩子们被掠夺成为侵略者取乐的对象。</p>
在他们眼里看来,燕**队不过是些乌合之众,并非真正有能力对抗这支恐怖力量的部队。</p>
民众向天发问:“燕王到哪里去了?怎么还没来救援我们?”</p>
大月氏骑兵已迫在眉睫。</p>
农户惊恐万状地注视自家院子内的孩子游玩戏耍,脸色苍白。</p>
“我不会跟着他们走。</p>
即使饿死也不愿意沦为这些恶人们的奴隶。”</p>
大家祈求燕王伸出援,呼唤求饶,“请求您饶命!”</p>
“我不是他们的敌人,而是忠诚的燕国人!”</p>
这些孩童哀恸求情却无人在意,在敌人眼中他们只是可随意处置的生命。</p>
目睹这一场景的群众们心中除了对入侵者的仇恨外还增添了另一份埋怨:他们同样憎恨自己所属的国家!若不是由于燕国**的疏失,致使燕王逃离而不顾百姓安危,或许就不会出现这般惨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