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他曾有过对蒙恬下的想法,但也仅限于在大殿中无意间嘀咕了几句,并没有真的下令行动。</p>
他从未想过蒙恬会去世,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他大臣没有别的打算。</p>
例如,他自己亲训练的暗卫也有不同的想法。</p>
在邯郸城这边,刘邦最终撤退了,而胡亥确实没能拦住他。</p>
然而,胡亥展现了他的果决与决心:亲自带领五千精锐骑兵,紧追不舍,一副务必擒获刘邦的气势。</p>
面对这样的追击,刘邦只能停在邯郸城外不敢走远,任由胡亥在他周边不断*扰。</p>
刘邦对此毫无招架之力,完全没有料到会有这种局面,他原本以为只需稍微威慑一下胡亥,便能让对方不敢再追逐自己,然后轻松脱身。</p>
令他懊恼的是,没想到胡亥居然真的敢追!且追得如此迅速!但刘邦明白,他想要甩掉胡亥是绝无可能的;而且他也不敢真下**,毕竟胡亥可是始皇帝嬴政的亲生儿子。</p>
若是杀了他,就等于与整个天下为敌,将彻底断了自己的后路。</p>
于是刘邦只好选择逃跑,不再与胡亥纠缠。</p>
同时,胡亥也意识到继续纠缠下去并非良策,因为他也知道刘邦的实力远非他能匹敌,可胡亥心中暗暗叫苦:若让刘邦就此离开,他的会将所剩无几;不让他走又该如何?</p>
经过权衡,胡亥决定铤而走险——这是一次胜负的关键时刻。</p>
如果赌赢了,他或许就能抓住甚至是杀了刘邦;要是赌输了,那也没办法反正已经是背水一战了!</p>
刘邦,休想逃跑,今天定不能让你走了!随着一声厉喝,胡亥驱马朝着刘邦狂奔而去。</p>
尽管平日娇生惯养的他此刻却展现了超乎常人的速度,甚至超过了身边的骑,率先追赶上去。</p>
看到这一幕,刘邦不由眯起了眼睛。</p>
这威胁的感觉已许久未尝有过,但现在却有了深切的感受。</p>
今天老夫或许要栽在这子里了!但他并不畏惧,反而眼中闪过一丝决意:岂能死在这种纨绔子弟中!</p>
他猛地踢马,拉紧缰绳,身形瞬间加快,几乎是凭空一闪即逝般地离去。</p>
这一加速也使得胡亥更加明确了方向。</p>
两人距离已经不到十丈。</p>
哈哈哈,我定取你性命今日!胡亥大笑,速度进一步提升,几乎眨眼之间就逼近了刘邦面前。</p>
见到胡亥如此接近,刘邦心惊之余不敢耽搁,立刻夹紧马腹,飞奔逃窜,并用长枪刺向胡亥。</p>
胡亥虽然缺乏实战经验,但幸好身边有护卫及时出相助,挡下了这一刺。</p>
虽身体微晃,但胡亥仍不罢休,翻身重新跨上马背,再一次纵马**过去。</p>
刘邦的脸色瞬间变得铁青,这年轻人莫非是疯了?他难道不担心中的长枪会刺穿自己的喉咙吗?</p>
“卢绾!掩护我撤退!”</p>
刘邦猛地喊道,迅速拉着缰绳,转身准备朝另一侧奔逃。</p>
到逃跑的本事,他确是一等一的好。</p>
这一阵叫喊立刻引来了一队骑兵的包围与保护,使得胡亥再无会追赶。</p>
眼看着刘邦被一群骑兵拥簇着渐渐远去,连几百名后续士兵都紧紧跟随,即便想要追击也无法实现了。</p>
然而,胡亥的神情中依旧透着冷冽的杀意。</p>
他暗暗立誓,决不让刘邦活着回去,否则必将遗留下巨大隐患。</p>
这份仇恨,他会牢记在心!</p>
此时此刻,邯郸城外的山丘上,韩信独自一人策马凝视着远方的邯郸。</p>
胡亥特地安排人将他带至此处,让他能清楚地目睹那一切。</p>
韩信看着城内的一片混乱和那个飞速消失的身影,心中涌起无尽的无力感。</p>
刘邦早先就曾写信给他质问:你是否真的背叛了?可是这问题该怎么答?毕竟,正是我亲自平定了赵国,若我没反又怎会让主公诉?我的内心苦衷,他又如何知晓?</p>
遥望着远方的废墟,韩信眼中闪过一丝挣扎。</p>
他缓缓抬起左腕,割下一块肉后咬牙坚持,尽管剧痛传来却始终不曾发出声音。</p>
虽知此行并无多大帮助,但这却是为消除内心愧疚所能做的唯一之事。</p>
“主公,您看到没有?我是忠贞不渝的,这所有的事情都是因胡亥而起,请宽谅属下的不肖。”</p>
完后,他不顾腕上的大创口继续流淌鲜血,只是简单地将那割下来的肉弃于地上。</p>
然后默默道,“主公,韩信这就告辞。”</p>
驾驭着马匹,迅速消失在远方。</p>
“胡亥,等着我!你的命迟早要拿回来。”</p>
他在心里暗自发下誓言。</p>
回到邯郸城里,胡亥沉着脸盯着跪在地上的诸将领们。</p>
这次刘邦的逃脱,显然大家都难脱责任,于是他觉得必须以示惩罚。</p>
“你们应对今天的失败负全责,还有何解释?”</p>
他对跪成一片的人群投去冷冷的目光。</p>
众人纷纷伏地领受处罚。</p>
见状,胡亥心中颇为得意——权力的确能主宰一切。</p>
在这个权力至上的人间秩序中,掌握权力者才是王者,无人可以例外。</p>
</p>
###修改后的本</p>
“好了,你们起来吧。”</p>
胡亥轻轻挥了挥,示意众将起身。</p>
将领们听令后缓缓站起,但心中仍充满了忐忑。</p>
他们深知胡亥外表平易近人,实则心深沉、段狠辣。</p>
尤其是刘邦逃脱的情形还历历在目,这次公子要治罪他们,怎能不让他们感到紧张不安!</p>
胡亥凝视着众人,语气平淡:“这段时间大家确实辛苦了,但我也希望你们能理解我当前的处境。</p>
迫于形势,我不得以屈服隐忍。</p>
刚才的情况若是稍有差池,后果将不堪设想。”</p>
将领们听罢纷纷低下了头,意识到这一点后更感畏惧。</p>
然而,在场的将领原本都是忠于胡亥之人,此刻听到公子如此表态,更加自责愧疚不已。</p>
看到他们的反应,胡亥心里略感安慰。</p>
他确信这群将领明白了自己的一番苦心。</p>
“我知道你们一直对我忠心耿耿,我期待的不仅是你们的忠诚,更重要的是希望我们共同奋斗以取得最大利益。”</p>
胡亥目光坚定地看着众人,“我们要同舟共济,相互支持。”</p>
将领们闻言皆点头附和,表明理解认同。</p>
这时,胡亥忽然想起了一个人,问道:“对了,韩信去哪了?”</p>
一位将军急忙回答:“从你派他去观战开始,我们就再也没有韩信的消息了。”</p>
话音未落,胡亥面色一变,心里顿时升起不祥的预感——难道韩信叛变了?</p>
随即他又摇摇头,驱散了这个念头,“不,韩信不可能做出这么蠢的事,那不符合他的性格。”</p>
既然排除了这种可能,那么韩信必然是有其他的打算。</p>
胡亥不再多想,继续布置任务,“你们立即去查明韩信的下落。</p>
如果能找到他自然是好事;如果找不到,恐怕也只能认为他已经遇害了。”</p>
他这话得掷地有声,不容许有任何疏漏。</p>
将领们连忙应命。</p>
“下去吧!”</p>
胡亥轻声吩咐。</p>
将领们应声而退,渐渐散开。</p>
等他们离开后,胡亥终于长舒了一口气。</p>
刚才他确实有些担心韩信,但他也知道,韩信绝不会背叛自己——这既没有道理也不合情理。</p>
想到此,他才真正放宽了心。</p>
韩信不是那种见利忘义的人!胡亥在心底暗暗告诉自己。</p>
如今的他早已不是从前那个单纯无知的年轻人了。</p>
这次虽然幸运躲过一劫,他却暗自许下一个誓约——绝不能再让任何人有置自己于死地的会!他定要让所有图谋他的人付出惨重代价。</p>
与此同时,逃出邯郸的刘邦并没有返回沛县,而是直奔南方,一路上心中的愤怒与羞辱交织在一起,让他久久无法平静。</p>
他完全没有想到,胡亥竟能将自己逼到这等绝境!起初,他是抱着十足的胜算而来,没想到竟然败得如此彻底。</p>
如今,刘邦终于明白,胡亥敢冒险孤注一掷的原因——原来他有如此充分的实力与自己对峙。</p>
此刻,刘邦心中愤恨地想着:胡亥,你必将会为此付出代价。</p>
正当此时,一个消息传来:有人骑马从营外飞奔而至,然后在几百米外停下。</p>
“这是何人!”</p>
见状,刘邦脸色阴沉了下来。</p>
这时传来熟悉的声音:“是我,韩信!”</p>
刘邦全身一震,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目光不由自主地望向那片地方。</p>
只见韩信心如冰霜般地坐在马上,双目冷峻地盯着他。</p>
“韩信”</p>
刘邦嘴唇颤抖着,低声呼唤道。</p>
韩信为什么要叛变?为什么投靠了秦国?想到这些,愤怒冲昏了刘邦的心智,他猛地指着韩信大骂道。</p>
这对他而言是多么矛盾的情绪。</p>
一方面渴望韩信重返己方,另一方面又无法忘记曾经受到的背叛之痛。</p>
“主公实在是不得已才如此,其中苦衷无法言。”</p>
韩信声音哽咽道。</p>
尽管如此,这番话似乎并没有让刘邦有所动容。</p>
心中的怒火让他感到窒息,但此刻却无力发泄。</p>
忽然,刘邦歇斯底里地大声质问道:“我知道你也身不由己,但你必须给我一个合理的解释!为什么要背叛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