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其他类型 > 哭包皇子重生,世子哪里跑 > 第62章 考校
    锦佑闭眼养神,不多时马车缓缓停下。</p>

    到了,再一次来到皇宫。</p>

    但因着今日中秋,皇宫外许多大臣都在等候,等待着午时一到,午门大开。</p>

    锦佑刚一下马车,众位大臣纷纷行礼。</p>

    “世子殿下!”</p>

    锦佑颔首回礼,而后走到内阁几位大臣身旁抱拳见礼,“崔大人,苏大人,慕大人,子这厢见礼了。”</p>

    崔大人微微颔首,双眼含笑,语气和蔼的对锦佑:“好些日子没见,倒是长高了不少。”</p>

    锦佑笑着,“托大人您的福。”</p>

    旁边慕大人瞪着一双眼睛,从鼻腔中发出一声不满意地冷哼。</p>

    “怎么?你有不满?”崔大人转身对着慕大人怒目,两个老头子就在众目睽睽下互相瞪着对方。</p>

    内阁三位元老都分别归属于不同的势力,崔光道崔大人则是三朝老臣,属于贺乾昭一派;慕铅则是皇子一派,哪个皇子最有可能登上那个位置,他就属于哪一派,通俗一点便是墙头草,决心并不稳固。而苏砚慎则是实打实的保皇派,很少在两人争斗中出头。</p>

    即使两个老头子当场动起来,他都不甚在意。</p>

    不过在宫门前,两个老头子还没不识时务到这个地步,两人瞪眼睛瞪了半天,直到眼睛酸涩才默默转开了视线。</p>

    崔光道咳了咳,站到锦佑身旁,意味不言而喻。</p>

    慕铅则冷哼着,一甩衣袖站在另一堆人里去了。</p>

    锦佑扫了一眼当场众人的站位,对各自所属有了一个表面的认知。</p>

    在场势力大致分为几种,一种则是以崔光道贺锦佑为首的摄政王贵族一派,一种是以苏砚慎为首的保皇派,一种是以皇子们为首的三三两两地站在一处,最后一种则是中立派,不属于任何人,在朝廷中也只属于拿钱办事不多话之人,站在角落里默不作声。</p>

    众人都三三两两地些朝堂上的事,锦佑默默地听着,即使心中好奇但也绝不开口发问。</p>

    他这个年纪可以了解政事,甚至可以偷偷打听政事,但绝不能在外人面前展现出他对接触政事的渴望,否则只会给其他人一个抨击贺乾昭的漏洞。</p>

    但有一种现象除外。</p>

    崔光道拉着锦佑听着大臣们着近些时日朝堂上的事,并在一人提到即将秋收,宣帝想要提高赋税一事时,问锦佑:“锦佑,你有什么想法?”</p>

    锦佑微微抬头看向崔光道,明白他这是在给自己一个展示的会。</p>

    分析正确,则能收获一批死忠粉,待他入朝廷能成为他的助力,但若分析错误,也能用童言无忌一套辞揭过。</p>

    锦佑心生感激,朝着崔光道拱了拱,而后向众人行了个晚辈礼。</p>

    “子不才,在各位叔伯兄长面前卖弄学问,若子错,还望谅解。”</p>

    众人纷纷:“不妨事,不妨事。”</p>

    </p>

    但一旦锦佑错,就算身后有崔光道兜底,只怕人心也会散去不少。毕竟锦佑作为紫微星的存在在朝堂上几乎人尽皆知。</p>

    当初贺乾昭大张旗鼓地将锦佑带回,并在封世子那天向所有人宣布,贺锦佑有紫微之象,当为辅国之才。</p>

    若今日被赋税问题所困,怕是还未成长起来,也会被怀疑此子真当那般厉害吗?</p>

    贺乾昭好不容易才经营起来的形象只怕会在顷刻间崩塌。</p>

    为了保持好贺乾昭给他设立的人设,他都得回答的精彩。</p>

    不过最近虽忙碌,但他还是看了许多书,恰好其中便有关于赋税的文章。</p>

    理论存在,结合实践,引经据典,锦佑信拈来。</p>

    “既然崔大人问到,子便舔颜分析一下。想来众位大臣与子有同样的想法,一定是不支持皇上增加赋税。虽这几年旱灾已过百废待兴,但到底百姓的粮食收成也未必能达到预计收成,每一年粮食赋税便按人头税就能收走两成半,剩下七成半还要扣除自留,其他再层层递交,最终能得到的不过两成。</p>

    但若再增加赋税,百姓剩余不过一成,民以食为天,若民无食,天下何安?皇上有心赋税想来是为边关提供粮草,亦或是处理南部水患,但克扣百姓食粮之事有些”</p>

    锦佑顿了一瞬,见众人点头,明白他的意思,他便自动跳过这个词,而后继续道:“秋收之时增加赋税只能算治标不治本,竭泽而渔,若想充盈国库,彻底解决南部灾患还要从”</p>

    锦佑彻底结束了自己的话,要想解决国库空虚的问题还要从富商处征收财产,但富商一般都属于这些贵族的成员,让贵族们自己掏出几被积攒下来的财产,定是不愿的。</p>

    而京中贵族皆以贺乾昭为首,若想解决贵族积富的现象则是相当于背刺贺乾昭,甚至要将他们这一阵营所有人都得罪一个遍。</p>

    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锦佑不可能做,甚至连都不会。</p>

    虽然这些人自己心知肚明,但若是从他口中被提及,只会是点燃了一根导火索,最终引火上身罢了。</p>

    “分析的不错。”崔光道抚着胡子,口中啧啧称赞,“不愧是摄政王世子,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啊,后生可畏好好好!”</p>

    锦佑得到了崔光道的认可,他腼腆地笑了笑。</p>

    但也有人并不像这些人一样夸赞锦佑,而是出言反问。</p>

    “世子殿下的话并未完全,大家都知道若想彻底解决国库空虚的问题,应当将京中甚至其他地区的富豪家产查抄,不能让世家垄断权财,但世子本就是世家代表,世子可愿意甘愿将摄政王府的财产献给皇上?”</p>

    这人话实在是犀利,惹得一众人面上都没了笑容。</p>

    锦佑看着话那人,眨了眨眼,是一个年轻人,瞧着似乎刚刚及冠,他不认识。</p>

    于是他开口问道:“你是?”</p>

    年轻人备受打击,好嘛,自己了这么多话,在这站了许久,他竟然不认识自己让他在这么多人面前丢脸,真是可恶至极!</p>

    “哼!下官是上一届科举的探花郎——任明浩,如今在翰林院做编撰。”</p>

    一听到这个名字,锦佑便知道这人是谁了。</p>

    三月科举的探花郎,当时真是风头无两,此人学问并不出彩,但凭借一张雌雄莫辨的脸庞硬生生被抬成探花。打马游街那日被许多姐甚至郡主相中。</p>

    但最后任明浩最终选择成为公主驸马,借着公主的势在翰林院做个编撰闲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