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子奶奶招呼着苏桐道:“苏姑娘,你回来了,这是成子妈,她有事想拜托你咧!”</p>

    苏桐看向那个妇人。</p>

    妇人连忙站起来道:“姑、姑娘,请问你是从哪里来的?要回哪儿去?”</p>

    苏桐听到这个问题有些困惑,直接问道:“大婶,我能帮你什么吗?”</p>

    “我我”那妇人比划着,一着急,竟有些不知道该怎么开口。</p>

    “哎!我来替她吧!”刚子奶奶道。</p>

    “她家二子叫守成,张守成。差不多两年前吧,突然给家里留了个纸条,是要出门闯荡,这一去就没了个消息。直到去年下半年,那子突然给他家里汇了五十块钱,还要他爹妈保重身体。成子妈当时就托人按地址给他写了回信,结果一直也没收到回音。”</p>

    “眼下成子他爸摔了,躺床上好几个月了,成子妈听咱村来了个城里的姑娘,就想着来碰碰运气,问你是不是京市来的,要是回京市的话,能不能帮他们给成子捎个信儿。”</p>

    苏桐听明白了,问成子妈道:</p>

    “大婶,您有张守成的地址对吧?”</p>

    “有、有的!”</p>

    子妈在兜里摸索出一个塑料袋,拆了好几层,从里面拆出一个信封来。</p>

    苏桐接过来看,信封上寄信的地址是京市朝东区某某修厂的招待所。</p>

    苏桐对成子妈道:“大婶,这个地址是个招待所,就是张守成有可能是在住这个招待所的时候给您汇的钱,可能之后他就走了。所以,您回的信他不一定能收到。”</p>

    成子妈很失望,“你的意思是,按这个地址也找不到他?”</p>

    苏桐点头道:“很有可能。当然,也有可能他住在这个招待所附近,自己的住址不方便写,便用了招待所的地址。</p>

    成子妈眼里燃起希望,道:“就是,也许能找到?”</p>

    苏桐道:“这样吧!我确实后面要去京市,我答应您,我一定会去这个地址去看看,尽量帮您打听打听,要是能找到他,我就把您的话带给他。要是找不到,我就给您这边公社打个电话,给您留个话。”</p>

    “哎哎——”成子妈高兴地连连点头。</p>

    然后,她一把抓住苏桐的,道:</p>

    “苏姑娘,也没别的,你就告诉他,他爹摔断了脊梁骨,已经躺床上半年了,这眼看状况一天比一天差,让他一定要赶回来看一眼,他爹一天天地念叨,就怕见不着二子最后一面”</p>

    成子妈着着眼泪就掉了下来,她一边擦眼泪一边道:</p>

    “这以前挺乖巧孝顺的一个孩子,咋突然就跟中了邪似的,一跑出去就是这么长时间!你他要是一直不回来我也就死心了!偏偏他又寄五十块钱回来,让我们别惦记他”</p>

    刚子奶奶叹了口气,道:“你看你看!不能提这茬,一提就淹大水!”</p>

    苏桐想了想道:“大婶,张守成有没有什么面部特征?您给我,我去了也好打听。”</p>

    “特征?这、这要怎么?”成子妈看了看刚子奶奶。</p>

    刚子奶奶道:“他家二子长得高高大大的,又黑又壮。”</p>

    成子妈反应过来是什么意思,忙加了句,“哦!我家成子左耳朵前面有块胎记,不是很明显,但靠近些能看见。”</p>

    着,她还指了指自己鬓角的位置,用比了比,大概有铜钱大。</p>

    在鬓角,有铜钱大的胎记,也算显眼了。</p>

    苏桐点点头,“好的,我记住了!我会帮您打听。”</p>

    </p>

    成子妈再三道谢,一步三回头地走了。</p>

    成子妈走后,刚子奶奶又长吁短叹了好一阵子,跟苏桐唠叨了不少张守成家里的事儿。</p>

    乡下晚上没有娱乐活动,成子奶奶早早就上炕睡了。</p>

    苏桐躺在炕上却睁着眼,待四周渐渐安静下来时,起了身,一闪身出了门。</p>

    白天路都已经记得很清楚了。</p>

    她直奔张德彪着那座青砖大院子。</p>

    院墙不高,她很轻易就翻了过去,悄悄潜到了房子的后面。</p>

    张德彪的几个闺女早就嫁人了,如今这院子里住着张德彪和他婆娘,他的儿子送到县里读高中了,是村子里少有的“文化人”。</p>

    只有一扇窗户亮着灯。</p>

    苏桐悄悄潜到了那扇窗下。</p>

    正好听到他婆娘在话:“万一今天找来的真是丢的那娃娃咋办?”</p>

    旁边有男声响起,应该是张德彪。</p>

    “是又咋样?现在才找过来!黄花菜都凉了!咱闺女在那家里已经生活了这些年,咋可能退就退回来!再了,那姑娘一看就是软心肠,早就把咱闺女当亲闺女养了。”</p>

    “我这不是担心么?养得再亲也是养的,哪比得上亲生滴!”</p>

    “你这婆娘一天天尽操瞎心,这么多年了,上哪找那姑娘去!我们都找不着,别人更找不着!一点消息都没留,拿啥找咧!”</p>

    “都怪你!当初要是多问几句,也不至于现在想找也找不着!要是能找着,没准我还能跟着闺女享享福!”</p>

    “你个瓜怂,你笨你还不相信!当年人家拿五百块是啥意思!就是不要再有来往的意思,本来娃娃年龄就偏大,领回去怕养不家,人家哪能让你再找着消息”</p>

    苏桐听到这里,便知道张德彪一家是真的不知道消息了。</p>

    她静悄悄地又翻出了院子。</p>

    回来时,刚子奶奶睡着正熟,没有醒。</p>

    第二天一早,苏桐便辞别了刚子奶奶一家。</p>

    她把所有的点心糖果都留给了刚子兄妹,另在刚子奶奶枕头下压了五十元钱。</p>

    这是对她和她的妈妈都释放过善意的一家人。</p>

    经过一番辗转,两天后,她坐上了进京的绿皮火车。</p>

    进京没有直达列车,她需要先坐近三十个时的火车到达豫省郑市。</p>

    在郑市中转,之后又是二十多时的火车抵达京市。</p>

    一路摇摇晃晃,差不多走了半个华国。</p>

    一九七七年农历二月十六清晨,苏桐踏上了京市的土地。</p>

    她站在京市火车站的门口,看着来来往往的车流人海,不禁有些感慨。</p>

    这个城市她并不陌生,前世她便生活在这里,求学工作也在这里,直至奔赴战场才离开。</p>

    现在,她又回来了,看到了这座城市青涩的样子,虽然还不够繁华时尚,但是依然生勃勃充满活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