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其他类型 > 穿越到山里闷声发大财 > 第261章 王家粮食大丰收
    王家的屋里也燃了一个炭火炉子,散发出阵阵暖意。</p>

    几个年幼的孩子正围坐在炉子旁边取暖,嘻嘻哈哈地打闹着。</p>

    王兆祥朝炭炉走过去,伸轻轻地将孩子们一个个的拨到一边,笑呵呵地对他们:“你们这些家伙,快些给让开点儿地方,让你们的姑老爷和表叔也过来暖暖身子。”</p>

    孩子们听了祖祖话,纷纷都退到一边,都乖巧的跟沐老爹和沐宵很有礼貌的打招呼。</p>

    “姑老爷、表叔叔好!”</p>

    </p>

    “爹,我们不烤啦,还是赶紧收拾东西搬到我们那儿去吧!”沐老爹想到刚刚路上已经有很多人在逃难,外面已经开始乱了,还是早些接王家的人回村比较妥当。</p>

    “从远,这么多的家当呐,哪能走就走哇?”刘氏满脸愁苦之色,一边叹着气一边道。</p>

    沐老爹看着屋内已经整理好的东西,堆得如山一般,只能安慰刘氏:</p>

    “娘,第一趟咱先把您和爹,还嫂子和孩子们接过去,再挑些重要的带走,剩下的等我们兄弟几人再回来搬,多跑几趟也费不了多大事儿。”</p>

    沐老爹完后堂屋里却是一片寂静,没有人回应他。</p>

    每个人都忧心忡忡地想着接下来该如何应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p>

    过了一些儿,王兆祥终于开了口:</p>

    “就听从远的,他们那边地势高一些,先过去避一避也好。咱们先把粮食和能够抵御寒冷的东西搬走。”</p>

    听到当家人发话,刘氏心里稍微安定了一些,点了点头,表示同意。</p>

    沐老爹他突然想起来到王家后,只看到老两口和一群孩子们,都没看到其他人,于是问道:</p>

    “爹娘,大哥他们人呢?我进来以后就只见您二位带着孩子们,其他人都去哪儿了?”</p>

    以前每次来岳父家,一进门都是十分热闹的,今日却感到格外冷清。</p>

    王家人口众多,光是本家就有二十九口人,加上六个下人,共计三十五口人。</p>

    王兆祥赶忙回答:“你大哥和大嫂他们在仓房里忙着装粮食。你的几个侄子带着家里的下人,去地里挖红薯和收大白菜了。”</p>

    王家的粮食入仓时都是直接倒进仓里的,没有用麻布袋或油布打包,现在要搬走,只得重新打包。</p>

    虽现在还没到正式开挖红薯和收大白菜的时候,但能抢收一点儿算一点儿,总不能让它们烂在地里吧。</p>

    沐老爹一脸关切地问道:“爹,今年家里一共收获了多少粮食?”</p>

    王兆祥微微眯起双眼,脸上洋溢着难以掩饰的喜悦,缓缓回答道:</p>

    “今年这粮食收成还真是不错!家里一百多亩良田,总共收了五万多斤的谷子。卖掉了四万斤,如今家里还剩下一万两千斤稻谷,另外还有两千斤麦、三千斤荞麦、一千多斤玉米以及两百多斤的大豆!”</p>

    起今年的收成王兆祥那张饱经风霜的脸庞上终于流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笑容。</p>

    一家人从年头忙活到年尾,辛辛苦苦一整年下来,赚了六七百两白花花的银子。</p>

    </p>

    虽这笔收入扣除掉全家人包括下人们日常的各种开销费用,再算上给几个下人发放的每月工钱,最后真正能够存留下来的钱财其实并没有多少。</p>

    对于种田种地的农家人来,今年是个丰收年,值得高兴。</p>

    王家也有一个秀才,也免除了家中的粮税。</p>

    否则的话粮食也不会有卖这么多银子。</p>

    也正因如此,王家一直以来都秉持着这样一个观念——只要家中有孩子具备读书识字的能力和条件,都会毫不犹豫地将他们送到私塾里去读书识字。</p>

    俗话得好,“是骡子是马总得拉出去溜溜才知道”。</p>

    家中这么多孩子当中肯定会出现那么一两个天资聪颖、勤奋好学之人。</p>

    倘若真有哪个孩子将来能够顺利考中秀才甚至举人,那整个家族可不就如同咸鱼翻身一般彻底改变命运?不就翻身农奴把歌唱了吗?</p>

    沐老爹听到老丈人家收成不错也很高兴,开口道:</p>

    “那我们赶紧去帮忙,加把劲,争取就在今天将家里的粮食统统运走。”</p>

    沐宵听到后迅速行动起来,他动作利落地穿上那件能遮风挡雨的雨衣,大步流星地朝着院子里走去。</p>

    来到院子里,他熟练地将骡车调整位置,接着又奔向自家几辆马车跟前,指挥着把四辆马车一一驱赶进院子。</p>

    随着马车缓缓驶入停好,一同前来的四个厮也纷纷跳下马车。</p>

    沐宵从其中一辆马车上取出了十几件雨衣,交到王兆祥中,嘱咐道:“外祖父,你拿着这些雨衣快去分给正在地里挖红薯的那些人吧,穿着这这个方便干活。”</p>

    沐宵先帮着王兆祥穿上一件,长长的雨衣从头到脚都能防止雨水打湿里面的衣服,王兆祥比划了一下道:</p>

    “这个好,一点都淋不湿,还暖和,我赶紧给他们送去。”</p>

    这批雨衣都是这几日赶制出来的,里面都加了一层薄棉花。</p>

    王清儿根据收集到的身量尺寸,综合了一下,男人们的做了三个尺码,女人们的做了两个尺码,孩子们也有。</p>

    家里每人做了两件,另外又额外做了几十件备用。</p>

    就这样,整个下午大家都忙得热火朝天。</p>

    第一趟先装的是贵重物品、粮食、御寒的被褥、衣物、棉花、布料这些,当然还有老人、妇女、孩子。</p>

    四辆马车和三辆骡车不停地穿梭于王家与沐家之间,一趟接一趟,不辞辛劳。</p>

    直到太阳渐渐西沉,它们总共往返了整整三趟之后,终于成功地将王家的所有粮食以及各种物品全都顺利地拉到了沐家。</p>

    最后一趟还有两辆牛车,上面分别安静地躺着六头猪。</p>

    其中两头体型较大的估摸每头都有三百多斤重,另外四头相对较些,但也足足有一百来斤呢。</p>

    来也怪,几头猪都出奇的乖,躺在牛车上一动不动的,仿佛像是知道自己的家要被淹没了似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