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交上了新朋友</p>
那次游山之后,刘羡开始学习历史。</p>
作为历史上有名的史学家,此时的陈寿虽尚未完成三国志的编撰,但除去东吴相关的史料外,蜀汉与曹魏的资料都已大体集齐,更别史记、汉书、东观汉记等各类流传较广的史书了。加上陈寿从各处搜罗租借的文集辞赋,碑帖诗歌,林林总总大约有近千册,足足能塞满十个箱子。在这个纸张尚不充裕的年代,陈寿的藏书可以是惊世骇俗了。</p>
而现在,陈寿把这些藏书都放出来,给刘羡列了一串书目,让他按着顺序自己阅读,遇到不懂的字和句再找他解惑。而其余的书籍,刘羡也可以凭借兴趣自行阅读。</p>
陈寿先推荐给刘羡的书分别是春秋、左传、汉纪。传统的纪传体史书如史记、汉书,需要读者自己去整理时间事迹,很容易不知先后,难以入门。而这三本编年体史书,则是根据时间与事件记事,虽然描述较为简略,但却极其适合入门者,在此后再读记传,往往事半功倍。</p>
这正是刘羡渴望已久的事物。在拿到书籍后,他立刻爆发出惊人的热情,不仅在草庐处全神贯注地读书,在回家后也在夜里挑灯阅读,就连在颠簸往来的路上,他的中也拿着书卷,脑中不断遐思着。</p>
东周诸侯的纷争,枭雄与英雄的交锋,大汉帝国的草创,迷茫与勇气的结合,都让他心驰神往。历史上竟然有这么多精彩的人生,那么多的计谋、胆识、义气、理想以及视死如归。刘羡就仿佛自己交了很多好友,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人物的喜怒悲欢:郑庄公对母亲偏爱的嫉恨,楚庄王一鸣惊人的豪情,韩信多多益善的自负,项羽乌江自刎的固执。每当他们故事结束的时候,刘羡都会为人物的退场而叹息。</p>
当然,他也第一次真正了解祖先的辉煌历史。读汉高祖斩白蛇起义时,他为老人的激情而感到不可思议;读汉武帝四面拓土时,他的梦里就开始涌入金戈铁马;读汉宣帝的故剑情深,他又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由谁来陪伴</p>
但这些中最令刘羡印象深刻的,并不是哪一个人,而是国家的广阔。</p>
很难想象,一个国家竟然同时拥有漠北的黄沙,陇右的高山、岭南的云雾、辽东的雪原。而文字记录下来的只言片语,远不足以描绘出世界的美丽。刘羡从此有了人生的第一个理想,就是四处去走走看看,像先辈们一样用脚步来丈量山川的。</p>
阅读里,刘羡一度忘记了时间的流逝,直到五月月底,他才从中抽离出来。</p>
按照张希妙和陈寿的约定,刘羡是每去草庐九日,便在家歇息一日。这一天刘羡在府中歇息,还是专心致志的读书,他已经把汉纪草草翻了一遍,如今再与史记汉书对照着研读。</p>
不过这一日有些奇怪,刘羡正在读陈汤传的时候,府外突然喧嚣起来,一时间敲锣打鼓声在街亭间此起彼伏,夹杂以熙熙攘攘的脚步声,也不知到底有多少行人。但听得出来,一定是发生了什么极热闹的事情。</p>
这时突然有人“咚咚咚”地敲门,刘羡开门一看,原来是张固和郤安,两人一见面就急急忙忙地喊道:“辟疾,你怎么还坐在这再不出去西门抢位置,就要被别人占光了!”</p>
刘羡还没听明白怎么回事,就被两人一左一右架了出去。大夫人费秀在一旁看见了,也没有阻止,只是很理所应当地把朱浮叫了过来,让他帮忙照看三个孩子,又对刘羡:“早去早回!”</p>
出了门继续走,刘羡满眼都是起起伏伏的人群,耳边是雨点般的脚步声,波浪般的锣鼓声,还有前两者都遮掩不住的欢笑。两旁道路的酒肆客栈上,此时也挂满了五颜六色的彩布,一时间层层叠叠好像开满了各色的朵,而道路上确实也有,早春的杏在人们的喧闹中纷纷扬扬,好似在下一场粉色的雪。四处都洋溢着欢乐的、积极的气氛。</p>
到底发生什么事了刘羡为这股气氛所感染,不知不觉露出微笑,但他还是有些懵懂,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p>
他转头问张固,张固一时惊了,继而转头对郤安:“辟疾怕不是读书读傻了,怎么连王师出征都不知道”</p>
此时前面的人潮顿了一下,张固连忙拼命往前挤,郤安紧跟其后,一面挤一面对刘羡回头道:</p>
“辟疾,朝廷要出兵收复凉州了!”</p>
原来自去年秃发树能斩杀杨欣后,朝廷在凉州接连失利,至去年八月,秃发树能已经彻底占据武威、金城二郡,整个河西地区都与朝廷交通断绝,凉州从事实上已不复为国家所有。</p>
消息传到洛阳,天子当众在朝廷上哀号,转问群臣:“谁能为我讨平此虏,复通凉州”</p>
朝上诸公皆诺诺不语,唯恐为天子点将,赴杨欣后尘。更有甚者效仿汉灵帝司徒崔烈,向天子提出弃凉之论。什么凉州征战十数载,靡费物资以万石为计,可仍旧大乱不停,不如割于鲜卑,只在天水、金城一带少量布防,即可与民生息,也能积蓄国力。</p>
当此言论甚嚣尘上之际,禁军司马督马隆上奏道:“臣愿为陛下平乱。”</p>
天子大奇,问马隆方略,马隆则:“愿陛下令我自行募兵,自行决策,再配齐兵甲辎重,只须三千兵马,区区鲜卑,何足道哉”</p>
此言顿时遭到鲁公贾充等人反对。马隆招募人数虽少,但自行募兵、自行决策这两样要求,都违背了西晋制度。</p>
自行募兵,可以随意安插亲信,自行决策,就可以不受朝廷管控,这就意味着马隆可以练就一支私兵,若到凉州后再与叛胡沆瀣一气,边疆自此就永无宁日了。</p>
只是天子矢志收复凉州,当即答应了马隆所请,并越级提拔他为讨虏护军、武威太守。</p>
当月,马隆自洛阳募得壮士三千五百人,每人皆能拉三十六钧(约23公斤)弩与四钧(约26公斤)弓。然后他和武库令据理力争,求得了国中最好的甲杖,以及足用三年的军资。军队操练到今日,终于要向凉州启程了。</p>
洛阳从来不缺军队,光在洛阳城内戍守的禁军就有上万人,但马隆的军队却有一种独特的气质,吸引百姓来观看:</p>
不同于那些跨马穿锦的禁军,这支军队非常朴素:</p>
军官们没有戴任何的装饰,眼中也没有骄奢自傲,都下马与士卒们一起行走;而士卒们面容和善,身负兵器却全无杀气,也没有即将背井离乡的愁眉苦脸;那些五颜六色的驮马跟在后面,并不如羽林军华丽,但它们背着满满当当的弓弩、甲胄、粮秣,还有一些特制的偏厢车,就像是从容不迫的老农。</p>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这支西征军中的所有士卒都来自洛阳平民,所以沿路不断有人对着行伍内的士卒祝福着呼唤着,这些人有的是他们的朋友,有的是他们的兄弟,有的是他们的父母,甚至还有一些妙龄女子追在军队的旗帜后面,为她们入伍的未婚夫撒,并大声着一些关乎生死与爱恋的誓言。</p>
</p>
这样的景象过于少见,就连原本毫无兴趣的刘羡,在人群的感染下,也不禁想看看这支军队的将领。于是他便利用少主的方便,骑坐在朱浮的脖子上,在军队中来回搜索着。</p>
大概过了两刻,刘羡终于在一面两丈高的飞虎旗下看到了马隆。此刻的马隆也未披甲,身着一身白兰色常服,骑一匹尾栗色马,在行伍中央缓缓行进,同时不断向左右发号施令,似乎在约束部下,避免与百姓冲撞。虽然隔得较远,但刘羡似乎能看到他脸上的笑容,与魁梧身材下温良谦和的气质。</p>
随着人越聚越多,西征的军队有点难以行进。他并未驱赶百姓,而是令中卫奏响军乐,随着一阵肃穆辽远的号角声响起,士卒们的神情庄重起来,随着一个军官的命令,他们齐声唱起一首慷慨的军歌:“重华隆帝道,戎蛮或不宾。徐夷兴有周,鬼方亦违殷。</p>
今在盛明世,寇虐动西垠。豺狼染牙爪,群生号穹旻。</p>
元帅统方夏,出车抚凉秦。众贞必以律,臧否实在人。</p>
威信加殊类,疏逖思自亲。单醪岂有味,挟纩感至仁。</p>
武功尚止戈,七德美安民。远迹由斯举,永世无风尘。”</p>
这是度支尚书张华为此次出征专门写作的军歌,也是晋军第一次在世人前歌唱。大部分百姓其实听不懂诗词里的王道帝德,却不妨碍他们去感受士卒们保家卫国的决心,他们怔怔出神,不知不觉间就把收拢的道路让开了。</p>
西征军队彻底离去后,刘羡一行人也准备回去,路上,张固和郤安还在讨论此前的所见所闻,只有刘羡低头默默不语。</p>
张固见状,拍了一下刘羡的肩膀,笑道:“嗨,怎么又不话了在想什么”</p>
刘羡答道:“我在想讨虏护军能否得胜。”</p>
这时,一个突兀的声音从刘羡背后响起:“这还用此前朝廷派去征讨凉州的军队,少也有七八万,马隆只带了三千人。而文鸯这样的名将,也只不过能挫一挫秃发树能的威风,马隆难道还能强过文鸯吗”</p>
刘羡回头看,发现身后站着一个锦衣孩童,和自己差不多年纪,身边却跟着三个护卫,令刘羡颇为眼熟。拍了拍脑袋,他这才反应过来,恍然道:“是你啊!”</p>
来人正是去年刘羡在夕阳亭撞见的勋贵子弟之一——石超。</p>
作为开国八公之后,石超贵气逼人,年纪就有一股生人莫近的压迫感。他对刘羡笑笑,接着刚才的话题道:“我阿父和我,马隆此前从未打过一仗,不过是读了些诸葛亮的兵书,便自以为是孔明第二,但世上哪有这么多诸葛亮大概率就是个马谡。”</p>
虽最近在主修汉纪,但对于数十年前的历史,刘羡也有涉猎,知道马谡自作聪明失街亭的事迹,自然也明白石超在暗讽马隆愚蠢。只不过在他看来,这个比喻颇有些荒谬,以致于片刻后,自己竟忍不住笑出声来。</p>
“欸,你笑什么”石超斜眼瞄着刘羡。</p>
“我觉得你的不对。”刘羡看他神情,收敛笑容道:“我觉得讨虏护军能够取胜。”</p>
“当年马谡守街亭,不过是诸葛亮的权宜之计,马谡也没有独立领军的经验。”</p>
“而讨虏护军是自己募兵、自己练军,已历数月。他的军容你我都看到了,上下一心,同仇敌忾。光这一点,就已经远远胜过马谡,怎么可能一样呢”</p>
石超想了想,觉得有部分道理,但还是不服气,继续反问道:“就算他比马谡强,也只有三千五百人,难不成还能以一敌十不成”</p>
这个问题问到了点子上,而刘羡却毫不犹豫,侃侃而谈道:</p>
“汉武帝时,李陵率五千精兵深入浚稽山,与三万匈奴军大战十数日,斩首上万人,直至军资耗尽才兵败投降,为何无非是汉军兵甲精锐,训练得当罢了。”</p>
“陈汤过,只要兵甲齐备,一汉足以当五胡。而讨虏护军下尽是壮士,当今天子又给他配备了最好的甲杖,还有足用三年的军资,条件远远好过当年的李陵。而鲜卑人的兵力再强,又能比得上当年的匈奴吗”</p>
“兵法又,骄兵必败,秃发树能接连得逞,恐怕不把讨虏护军放在眼里,若以轻敌之心出击,我料其必败!”</p>
等刘羡完,一旁的张固、郤安都听呆了,他们平日还在玩闹,无心学习,却想不到一年多以后,少主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竟然能够在陌生人面前毫不怯场,起话来又头头是道。</p>
石超听了,也对刘羡刮目相看,他全没有上次随人起哄的轻视,上前自然架住刘羡的胳膊,笑称道:“好家伙,看不出来,你还挺有一套。”</p>
“改天你来我家吧,我将来准备做个大将,就和我爷爷一样,只不过还缺几个幕僚。”</p>
没想到,出来一趟,不仅看到了大军出行,还交到了新朋友。刘羡笑笑,很自来熟地反问道:“当幕僚啊,可以!不过我要参谋什么”</p>
石超往左右看了看,而后神秘兮兮地对刘羡道:“我阿父,今年年底,天子就要伐吴,怎么拦都拦不住。你我参谋参谋,国家有几成胜算”</p>
请大家多多追读,多多投票,现在新书榜一周一结算,今天新书榜狂掉,痛苦中</p>
大家的支持就是我的动力,求票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