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其他类型 > 穿越之在大秦扯虎皮 > 第278章 徒劳
    秦国法令一出,商户们还没有抗议,那些掌权的,却纷纷站出来指责秦行事太过霸道。</p>

    可惜令他们寒心的是,秦国使臣态度分外强硬,对于他们的反对压根就不在意。</p>

    任尔狂风胡乱的拍,他们从始至终都是不动如山。</p>

    律法就在这摆着呢,若不愿意遵守,大可不来。</p>

    甚至于他们悲哀的发现,在他们还想和秦国扯皮的时候,他们自己人已然悄然的背叛了。</p>

    涉及到私密的合约上,有没有随着秦之法令改变字体他们不知道。</p>

    但是他们知道,现在走在街头,抬眼一望,能看见的字全部是秦篆,无论那家店是不是秦人开的。</p>

    有那些有心者,可能是担心有人还不认识秦篆,因而在秦篆的字体</p>

    看到这一幕,齐国的使臣气坏了,径直走向了自己人开的店。</p>

    “你们怎么这般没有骨气?就算那秦篆必须要有,为何不能是吾齐国字大而秦篆字?”</p>

    掌柜好脸相迎,得到的却是一顿怒斥,原本还笑呵呵的掌柜不高兴了,</p>

    那弥勒佛般的面容一冷,脸上的肉都耷拉下来了。</p>

    “大人,入乡随俗还需要的告知您吗?</p>

    的是要在这儿开店做生意的,若不遵守或是阳奉阴违,大人您觉得吾这店还开得起来吗?吾可是指望着这个店来养家糊口呢。”</p>

    罢一甩袖子的先这帮人一步往店里的后宅而去,徒留二笑呵呵弯着腰等在一旁,恭候几人的吩咐。</p>

    掌柜的是一点儿都不怕这几个人找他麻烦,毕竟齐国重商贾之事,可没有商贾之人低下的法。</p>

    每个成功的商人背后,因为那巨额的财富做底气,一个个在齐国的地位反而高于那些虽是当官却无财的人。</p>

    本就在秦人那里受了气,到了自己人面前又被一通怼,那位使臣被气的脸色涨红,都控制不住的开始颤抖。</p>

    吓的几人连忙将其扶到最近的椅子坐下,心翼翼的出言安慰。</p>

    “大人何须和这帮伤商贾之人一般见识,快先消消气,这帮人如何能看透其背后隐藏的巨大危”</p>

    被气到的使臣喝了杯茶后,情绪有所缓解,看着同样愁眉苦脸的几个人,语气充满了无奈,甚至是认命。</p>

    “吾本想着将所有的,在秦商贾聚集到一起,让他们联名抗议,结果他们却已然同意了”</p>

    看着人来人往的门口,这位使臣心下惨然一笑,若不是各自代表的立场不同,其实他也是赞同统一文字的,</p>

    最起码对于这些南来北往的商贾而言,这是天大的好事。</p>

    毕竟他们这帮人走南闯北,所到之国家并不是一两个,</p>

    每到一处就要认得一处的文字,也是挺为难的,</p>

    可是这样下去,秦国的文化不就已然在所有人潜移默化之间,被大家所接受了吗?</p>

    和他一同前来的几人心有戚戚焉,他们的抗争,好似那台上唱戏的,看似热热闹闹,戏幕落下谁也留不住。</p>

    就在几个人相顾无言之际,突然慌张的跑进来一位满头大汗的厮,一看就是在外面找了很久。</p>

    “大人,王上有令按照秦国法令来,任何事都不得影响两国之间的友好商贸往来”</p>

    能派来做使臣的就没有傻瓜,不自觉的全部站了起来,</p>

    </p>

    这一句话看似的是商贸,可在他们耳里听来,那就是之前王上有意的六国联盟没了,最起码他齐国不再参与了。</p>

    不知为何,都知道这并不是最好的处理办法,</p>

    可是所有人的心里,好像搬走了一座大山,默然的轻松了起来。</p>

    合力抗秦是件好事儿,更是一项明智的选择,可是对于他齐国来,又有什么天大的好处吗?</p>

    没有!他齐国一向与秦友好往来,互通有无,可是最佳的伙伴。</p>

    现在若是秦商撤离齐国,他齐国经济就得瘫痪,</p>

    上层那些人,一个个的资产绝对都要大幅度缩水,这可不是他们这帮掌权者愿意看到的。</p>

    这一边齐国松口了,那一边韩非在听到秦国政令的内容时,看向秦之所在的地方,眼神开始冒光了。</p>

    这条政策无论是谁提出来的,秦王有魄力将其实施,就是很令人敬佩的事了,第次韩非觉得自己可能错了。</p>

    他一直致力于让魏国改革,为的可不是当前者的权柄可以更加牢固,为的是其治下的子民可以活得更好。</p>

    韩非突然发现了一件,令他非常惊悚的事情,那就是他等待半生,岌岌盈盈半生,蓦然回首,却毫无建树。</p>

    他所主张的每一个改革,大部分连实施的会都没有,</p>

    部分被实施了,可有的在中途就被叫停了,有的在实施的过程中就变了质,让他想喊停都不行。</p>

    底层人没有因为他韩非活得更好,魏国的朝堂没有因为他韩非变得更加亲民,</p>

    魏国的国力更没有因为他韩非有丝毫的起色,他不得不承认,在魏国他就是个可有可无的存在。</p>

    若不是他身上还流着宗亲们的血,韩非自嘲的想,他应该早就被驱逐出朝堂,成为芸芸众生中的一员了。</p>

    楚国那里听到秦国的政令,压根就不在意,</p>

    在他们眼里,商贾之士是最为低贱的,根本不需他们多费心,底下的人自会妥善处理。</p>

    那秦国政令要求的,是在秦进行贸易和秦商进行签约时,必须用秦篆。</p>

    又不是规定所有人都必须用,那么和他们这种一辈子几乎都在楚国度过的世家,又有什么关系呢?</p>

    燕国那边也只有燕太子丹,听到这则法令时,感叹了一句秦国果然人才辈出,便忙着重整山河去了。</p>

    毕竟不久之前,赵国的军队都已经兵临都城之下了,其所到之处更是哀鸿遍野。</p>

    此时燕国的所有人,忙的恨不得长出三头六臂来。</p>

    战后的民心需要安抚,战后的家园需要重建,战后的秩序更需要重搭,他们忙的黑眼圈就没下去过,</p>

    等到回过神来再看这条法令,想到当初刚谈下来的联盟时,已经一切皆成定局了。</p>

    赵国那里,这场法令刚传到,李牧和赵佾就开始愁眉不展。</p>

    因为他们知道,齐国的那帮人顶不住秦的强势,最后一定会松口,他们初建立起来的联盟,就这么的被打破了。</p>

    揉了揉眉心,连日来的疲乏和忧心让赵佾憔悴不已。</p>

    感受到此时像一块大石,忽然落地般踏实,莫名的觉得讽刺。</p>

    “不愧是秦呢,一出,直接抓住了联盟最薄弱的地方,一击而中”</p>

    打从信息泄露的那一天起,他就在等着秦可能会采取的招式,想了不止一个的应对之法,结果一切皆是徒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