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56杀一人为一住菩萨,杀十人为十住菩萨</p>
李存孝看到那里的时候,差点都有些绷不住。</p>
佛道两家虽然都人欲繁杂,但根本上还是认为,这些都可以靠修行来克服。</p>
道门讲清心寡欲,佛门色空不异,都是如此。</p>
然而明教却否认了后天的可能性,直接认定了世间人生而有罪,而且后天难以改变,乃至要从物理上消灭黑暗。</p>
不过老百姓又不是傻子,传承血脉香火的执念更是深入骨髓。</p>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一开始,明教在大秦根本混不下去。</p>
还是后来女主临朝,急需有人为其歌功颂德,抚平争议。</p>
这时候明教嗅到了会,摇身一变,成为了当时净土宗里不起眼的一支,从暗中传法的野教派,变成了有官方身份的佛门分支。</p>
这个阶段,明教收敛了爪牙,看上去很是老实。</p>
可等到安史乱军席卷河北,天下大乱,这帮人立刻坐不住了。</p>
当时的明教教主法云借着兵荒马乱,扯旗造反,自称为十住菩萨、平魔军司、定天王,自号“大乘”。</p>
甚至大肆号召“杀一人者为一住菩萨,杀十人为十住菩萨”,乃至接连屠城,这样“消灭黑暗”的速度自然是比绝育要更快。</p>
流民百姓一开始都是求一条生路,等到开了杀戒,堕落为匪寇,道德直线下降。</p>
而对于道德还没丧失的,法云也有办法,那就是“狂药”。</p>
令人吞服之后,服药者“父子兄弟不相识,唯以杀害为事”,彻彻底底化作嗜杀的野兽。</p>
这时候,明教的扭曲本质暴露无遗,与反对杀生的常理佛教认知不同,法云是大肆杀戮并宣扬杀戮。</p>
他不仅屠杀官吏,还一路屠灭寺舍,斩戮僧尼,焚烧经像,宣扬“新佛出世,除去旧魔”。</p>
所以,这个教派的教义,从根子上就是歪的!</p>
只不过后来郭令公力挽狂澜收服二京,朝廷缓过气来,自然不会放过这头号反贼。</p>
大军讨伐下,法云身死,明教元气大伤,再度蛰伏起来。</p>
而因为明教屠戮僧人的黑历史,佛门诸脉人人喊打,尤其是净土宗,对其简直是恨之入骨。</p>
奈何后来武宗灭佛,净土宗十不存一,其遗产反倒被明教抢夺,助后者死灰复燃。</p>
而“狂药”的事,李存孝在带镖局赶来州城的时候也有听闻,但那消息的却是黄潮的乱军。</p>
“人肉作粮,该不会就是用来炼制这种狂药吧”</p>
把书放回原位,李存孝心里有些沉甸甸的。</p>
原本以为明教只是个乱世野心家,没想到却是一群披着佛皮的杀人狂魔。</p>
这种狂信教派一开始都是喊着同均匀共饱暖的幌子,等到把人骗进去,才会露出獠牙。</p>
按照书中所,这种“狂药”还有很强的成瘾性。</p>
黄庭境界之下的武者服用之后,很容易就会被摧毁神智,变成不知父母兄弟、只知杀戮屠城的野兽。</p>
而在种魔武道这个体系下,只怕二者之间还会产生更恐怖的化学反应,想想都不寒而栗。</p>
“幸好当初高家嫂子没有被骗入教不,我也是到了州城才知道这些消息。”</p>
“明教的高层和底层之间,未必是坦诚相待,只怕那些筋肉境、脏腑境的香主,都不一定能猜到上面那些人的疯狂。”</p>
“不过话又回来,朝廷和名门正派,都能正大光明地攫取资源。”</p>
“明教在安史之后便被打为妖教,这帮人屠城制狂药,只怕也有资源不够分的因素在里面”</p>
正想着这些有的没的,才走出藏经阁几步,李存孝意外发现,圆光正等在楼下。</p>
二人一边往德正的禅房去,一边交谈,很快便见到了德正和翘首以盼的郑延昌。</p>
“英雄出少年啊!李三郎,自从盂兰会后,这州城中的豪门大户,想见你的人可是多如牛毛,却都不得其门而入啊。”</p>
后者一看到李存孝便是双眼放光,赞美的话一骨碌倒了出来。</p>
不像个身居朝廷正五品官位的要员,反倒像个亲切的邻家长辈。</p>
但正如对方所,这些天李存孝故意闭门不出,除了练功,就是在熟悉州城的豪门。</p>
真正了解之后,其实也就可以一句话概括。</p>
有天鼓寺撑腰的他,只有荥阳郑氏值得正视。</p>
无他,一般的家族,是无法保证代代都有人才,也无法保证每一代的家主都能做出英明决定。</p>
不定哪一代出个极品家主,整个家族就被葬送。</p>
所以对于普通家族来,不断吸纳新血的宗门才是真正长久不衰的存在。</p>
很简单的道理,一家一姓的俊杰,如何比得过一州一府的俊杰</p>
但是这里面,唯有五姓是个例外。</p>
就以荥阳郑氏举例,其分北祖、中祖、南祖三脉,每一脉都有近十房,每一房</p>
林林总总,嫡系旁支加起来,族人数千,其操持的产业更是广泛。</p>
若论规模,完全就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宗门。</p>
而且比起一般的家族,因为顶着金字招牌,大量渴慕五姓女的寒门才俊投身其中。</p>
这所有姻亲关系的总和,才是荥阳郑氏的全部实力。</p>
至于同出一源的博陵崔和清河崔,那就更不用。</p>
若非早年被安史连累元气大伤,不定当今乱世,还能逐鹿一番。</p>
所以李存孝看郑延昌如此礼遇,也不敢托大:</p>
“长史世出高门,所见过的英才,犹如过江之鲫。在下薄德寡能,谬赞了。”</p>
“只是听贼人踪迹已现,不知可有我能出力的地方”</p>
眼见李存孝有意转移话题,郑延昌也不着急,接口道:</p>
“不错。我们已经确定,贼人就在城南永安坊中,实力最高者不过黄庭。”</p>
“不过此次被掳掠的孩童太多,若是贸然进攻,只怕伤了人质。”</p>
“李三郎那日在盂兰会,一身战力不俗,身法更是惊人。”</p>
“我方才与德正住持商议,希望你能作为先锋,我自然会在一旁为你压阵。”</p>
李存孝闻言了然。</p>
他倒不觉得对方是看中了自己的战力,而是如话语所,此次营救孩童,关系官府的声望。</p>
万一出意外,有信众广泛的大和尚们一道,也好引导百姓的情绪。</p>
而他最近名声不,被选中也不奇怪。</p>
“可郑长史,正因为我在盂兰会后有声名,此去难道不会打草惊蛇”</p>
“正是要打草惊蛇。”</p>
郑延昌于是便把“钓鱼”的计划一五一十地讲了。</p>
并且再三保证,自己会和圆光一道在旁压阵,必然优先保证李存孝的安全。</p>
</p>
后者听了,心中不禁生出几分微妙的感觉。</p>
这位郑长史,话里话外,对解救孩童的事交代不多,倒是对自己十分上心。</p>
醉翁之意不在酒</p>
“总之,府衙请三郎出,是为了百姓,为了公事,自然不能让你白干。”</p>
“这里是一瓶蓄气丹,另外,我私人还有一件下品魔宝,可暂借给你。”</p>
“三郎以身犯险,多一件东西护身也是好的。”</p>
着,禅房外便有人捧着一件两档甲走了进来。</p>
只看外表,这似乎就是一件齐腰的两档札甲。</p>
但熟悉魔宝的李存孝能够隐约感觉得到,这应该是一件下品魔宝。</p>
“好大的笔。”</p>
李存孝也不是初出茅庐的白,在州城一两个月,对于武者随身的各种东西都已经熟悉。</p>
下品魔宝不是凡俗利刃,本就有价无市,黄庭高,都未必有一件下品魔宝在身。</p>
而比起武器,甲胄的价值无疑更高。</p>
保命的作用不必多,关键是有了甲胄,武者不必顾虑防护的问题,实际上就能解放出更强大的战斗力。</p>
一般来,两件刀剑类的下品魔宝,才能抵得上一件甲胄魔宝。</p>
而郑延昌张口便要借给李存孝,可后者却不得不担心,万一对方没有要回去的打算呢</p>
无缘无故的人情,是烫山芋。</p>
荥阳郑氏在河南道树大根深,并非不可交好。</p>
但初次见面就收受大礼,不是他的风格。</p>
“郑长史实在慷慨”,李存孝表现得颇为感动。</p>
“不过您也了,那伙贼人最高不过黄庭修为”</p>
“我虽不才,但自忖有些段,自保还是没问题的。”</p>
这也是他的底气。哪怕不算上风火轮,以李存孝的根基,同阶而战哪怕不敌,也断然不会有生死危。</p>
净月师太德高望重,善良温厚,他是真心实意,想要报答一番。</p>
而且若明教真的如那书上所,那这般悖逆人伦的魔教,也着实该杀。</p>
他不是什么好人、卫道士,但总是一个有底线的人。</p>
习武练功,不就是为了在这种时候念头通达</p>
“李三郎好魄力!”</p>
郑延昌见送出去的礼物被推辞,不但不恼,反而更高看一眼。</p>
越是不易拉拢的人杰,拉拢之后关系才会更紧密。</p>
何况对方出身一般,却能以及冠的年龄突破黄庭,已经不亚于族中天骄,甚至犹有过之。</p>
这样的人,若是能轻易收买,那他才要心生疑虑了。</p>
“既然你有此自信,那我也不絮絮叨叨。”</p>
“不过魔宝可以不要,这蓄气丹,我个人再赠予一瓶。”</p>
“似三郎这等人杰,早日强大,也才能早日为一地清平,大展拳脚”</p>
着,不等推脱,留下丹药,便带人离开了。</p>
李存孝只得收起那两瓶蓄气丹,悄悄看了一眼。</p>
一瓶十颗,成色并没有德聪炼制的好,算得上四阶丹药里的中品。</p>
但并不能因此就郑延昌,乃至府衙气,恰恰相反,这两瓶丹药的价值一点不低。</p>
先不这种专供黄庭修炼的资源根本不在明面上流通,就算是能买到,一瓶也不会低于一万两白银。</p>
摊开来算,那就是一千两白银一颗蓄气丹,奢侈得让人咂舌。</p>
而更上一层的五阶丹药,德聪也早就过,白银根本买不到,黄金能用,还是因为后者可以提炼赤金。</p>
越到高层,资源越是珍稀,反而回到了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p>
而李存孝此时中拿着的,就是两万两白银,实际上这报酬是相当大方。</p>
“住持,只是打草惊蛇,用得着这些”</p>
李存孝心中隐约猜到是府衙和郑延昌在对他示好,但不敢肯定。</p>
他知道自己是名人了,但还不清楚,在五姓七望和朝廷大员当中,自己是个什么定位。</p>
“自然是因为,做这件事的人是你,才值得这些。”</p>
“换个人来,便不是这个价了。”</p>
德正话十分直白。想到方才郑延昌的频频示好,叹息一声,做出了一个违背契此的决定。</p>
李存孝只看见老和尚叹了一口气,还没想明白为什么,对方已经把右伸进左袖子里,抽出一把三米长的蛇矛。</p>
‘这枪!这,储物袋还是袖里乾坤’</p>
难以掩饰心中的震惊,但更让人吃惊的话还在后面:</p>
“李存孝,我不是个爱打锋的人,有些话我不好明,但也不能让你一直蒙在鼓里。”</p>
“最上秘密那拏天经卷不是我寺中的功法,火狱无间枪也不是天鼓寺的武学”</p>
“这把紫炎蛇矛,也不是我的东西。但是这次解救那些孤儿,再之后捣毁魔教妖人的巢穴,如果你做的好,它就是奖励。”</p>
“我没有收徒的打算,你明白吗”</p>
明白了!</p>
对方的话的自相矛盾,但李存孝一时间却豁然开朗。</p>
要收徒的不是天鼓寺的住持,这些奖励也不是出于他。</p>
结论呼之欲出,想要收他为徒的另有其人!</p>
而且这个人的修为必定不弱于德正,而且两人私交应当不差。</p>
否则天才上门,断然没有给出去的道理。</p>
李存孝想起入寺以来的种种遭遇,心中便有数了。</p>
这是有人在考验自己!</p>
而最近因为盂兰会,李存孝声名鹊起,乃至于荥阳郑氏都抛出橄榄枝。</p>
虽然不知道那位前辈为何不露面,但显然德正不愿意对方默默付出结果最后竹篮打水,因此才特意来提醒自己。</p>
“弟子明白了,多谢住持指点。”</p>
德正这才点点头,随将一丈蛇矛插在一边,真气输入,汹涌的紫色火焰上涌,喷吐出狰狞的三叉戟刃,看得李存孝双眼放光。</p>
“去吧,圆光会告诉你该怎么做。”</p>
“领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