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都市言情 > 调教诸天 > 第87章 人民文学奖
    第章人民文学奖</p>

    “高加林又有新作品了”很多年轻读者一看到萌芽封面上的高加林三个字,就毫不犹豫地掏钱购买。</p>

    可等他们翻开来一看,却发现这部春风得意梅龙镇和自己想的不一样,并不是反映青少年生活的作品,而是一个讲述美食的故事。</p>

    “什么啊”不少读者都有些失望,不过开头四家联烹饪胜利宴很快就吸引了他们,他们都是看地道战、地雷战、铁道游击队等片子长大的,抗战胜利确实值得庆贺。</p>

    看着看着他们就忍不住开始流口水,胜利宴上那些精美的菜肴,尤其是最后一道“龙凤四喜齐临门”让他们大开眼界,似乎隔着书就能闻到这些菜的香味。</p>

    等李家后人李浪走进重新开业的梅龙镇,对方镇金的艺不断挑刺,又让他们连连叹息,这么好的菜怎么就没有了呢我还想着将来要是挣了钱,去了上海,也去梅龙镇酒家尝尝呢。</p>

    我就么,这老头怎么这么厉害,原来是李一勺的后人啊他应该还会记得这些菜的做法吧接下来就该李老头给方镇金传授厨艺了吧</p>

    可是还有两家呢李浪难道连梅家、龙家的厨艺也会</p>

    很快,读者的疑惑就被揭晓,胜利宴得四家后人齐聚才能重新做出来,而另外两家的后人一个在香江,一个在宝岛。</p>

    哎呀,这下可难办了,怎么才能把这些人都找回来</p>

    一般读者是这么想的,可还有些人则跟牛新亮一样猛拍大腿,他们看出了高加林这么写的用意,这哪里写的是美食啊,这写的分明就是家国情怀啊!</p>

    随着故事的进行,方镇金和李浪一起到了香江,香江的繁华让方镇金大开眼界,读者也跟着涨了一番见识,原来香江是这样的啊而那些香江老人怀念家乡时的种种表现又让他们潸然泪下。</p>

    许多在异地工作、读书的读者看到这些老人,“我这些年最怀念的还是家乡的味道,还是妈妈当年给我做的菜。”</p>

    他们又忍不住咽了一口口水,羊肉泡馍、热干面、粘豆包、折耳根、瓦罐汤、肠粉童年时母亲给他们做的种种地方吃立刻浮现在脑海中,有些人看着看着就忍不住流下了眼泪,他们也想家啊!他们也想吃到母亲亲给做的饭菜啊。</p>

    梅家后人梅也来到了香江,方镇金用生煎包、排骨年糕勾起了她童年的回忆,在她时候,父亲就经常给她做这些沪上吃,所以她虽然生在宝岛,却一直保留着沪上的饮食习惯。</p>

    故乡从未谋面,然而故乡的一切却通过这些美食,还有父母的念叨,深深地刻在了她的灵魂深处,她也把上海当成了自己灵魂的故乡。</p>

    她这样的年轻人都是如此,更何况那些从大陆过去的老人高加林借着梅的口,讲述了两位老人的故事,他们在大陆相识相恋,被时代的大潮推动到了宝岛,他们在这里生儿育女,时刻思念家乡。</p>

    </p>

    这种思念深入骨髓,驱使他们在大门上写下了这样几行字,“曾在北京什刹海烟袋斜街长大的姑娘,嫁给大别山麓青年军的伙子,滚滚红尘相守相依一甲子,欢颜泪语儿女成群;大时代的苦难见真情,离别数十年的老家啊!永远怀念你。”</p>

    短短几行字,时代的浪潮便扑面而来,让读者们也感受到了这两位老人对故乡的刻骨思念。一位亲身经历过这些大时代浪潮的老者忍不住取下眼镜擦了擦,这段话让他眼里进了沙子,“血脉相连,这就是血脉相连的同胞吧!不管立场如何,他们毕竟是我们的同胞。”</p>

    接下来的故事也让他连连点头,来自两岸的四家后人共同重兴梅龙镇,这意味着什么他当然能领会,祖国若是能够统一,必将重新屹立于世界之巅。</p>

    “借鉴外国的烹饪方法来做中国菜这段写得好啊!我们为什么要搞改革开放不就是要引入外部的技术来加快国内的发展么连一个写美食的作者都明白的道理,为什么那么多人就不明白呢”</p>

    等看完整个故事,他闭目沉思片刻,拿起电话打了过去,“我刚刚看到一部很不错的作品,发表在最新一期萌芽杂志上,名字叫春风得意梅龙镇,推荐你们也看看。”</p>

    接到电话的人马上找来杂志看,不光他自己看,还让单位的人也一起看,看完他们就明白老人为什么专门打电话过来提起这部作品了。</p>

    “你们几个现在就动,写几篇推荐文章出来,给报纸投稿,我联系报社,让他们尽快腾出面发表,这么好的作品理应让更多人看到。”</p>

    “还有,打电话问问人民文学奖组委会,第一届的入围名单定了没有要是没定,把这部作品也推荐进去吧,这样思想性、文学性俱佳的作品理应入围。”</p>

    没过几天,这些文章就出现在各大报纸上,很多读者一看,便被他们的推荐吸引了,这个故事感觉确实不错啊我也找来看看去。</p>

    很快,这一期三十万册萌芽便销售一空,要求补货的电话从全国各地打来,萌芽的总编高兴坏了,马上让印刷厂加印。</p>

    出社也坐不住了,他们原本打算等这期杂志的影响发酵过后再推出实体书,没想到这才几天功夫,春风得意梅龙镇的影响力就这么大了。</p>

    “赶紧把加林请过来商量下,要是他不反对的话,我们就抓紧时间把新书拿出来,以现在的趋势,恐怕这次首印就要二十万册。”</p>

    “二十万册哪够我感觉三十万册都不一定够。”</p>

    高加林赶到出社,三言两语就敲定了出的事儿,拿到了第一笔印数稿费,还没等他离开,又收到了一个好消息。</p>

    总编亲自跑过来,“加林,刚才接到京城的电话通知,你这部春风得意梅龙镇获得了很多领导的表扬,还成功入围了人民文学奖的候选名单。”</p>

    人民文学奖这下真要成大作家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