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都市言情 > 调教诸天 > 第257章 十九世纪的科学期刊
    第25章十九世纪的科学期刊</p>

    “听闻格致书院藏书甚多,还有欧美各国最新的学术期刊,不知可否借阅一二”章星九在学会公学待遇确实不错,可惜这所学校终究是教会办的,又是以初级教育为主,并不重视学术期刊。</p>

    现在想订阅学术期刊也很麻烦,就算章星九有钱也搞不定,如今既然发现格致书院有,那肯定要赶紧借过来看,以便了解如今全球科技水平究竟发展到了什么程度,好决定自己接下来的主攻方向。</p>

    “一些重要的文章,书院会进行翻译传播,这部分借给你不成问题,只要别遗失就好,剩下的那些,多是以英文写成,你懂英文么”傅兰雅问道。</p>

    “倒是学过一些。”章星九答道,他原本就会英文、日文,之前又在学校里找了一位老师给他一对一辅导,现在已经可以把英文拿出来了。</p>

    “哦学到什么程度了”傅兰雅马上用英文问了他几个问题,章星九都对答如流。</p>

    马相伯一脸自豪地介绍,“别看州平年纪,人家在一年时间就学会了法文、英文和辣丁文,你就借几本期刊给他吧!”</p>

    “不可思议。”傅兰雅也是惊叹不已,“期刊可以借给你,只是论文中有很多专用词汇,许多甚至还没有标准的中文翻译,你读起来或许有些吃力,我再借你一本英文词典好了,若是遇到不认识的单词,你可以自行查阅。”</p>

    傅兰雅找来的是一部专用英文科技词典,这样的大部头在整个沪上恐怕也没有几本,要不是遇到了真正的天才,他肯定舍不得借出。</p>

    章星九双接过,郑重地向傅兰雅保证,“我知道这部词典肯定非常珍贵,所以不敢借阅太久,等回去我就开始背诵,一背完就还给您。”</p>

    傅兰雅看着跟砖头一样厚的词典,直接呆住了,“你是在开玩笑么竟然要背下这么厚的词典”</p>

    “州平可是有过目不忘之能,你若是不信,不妨试试看”马相伯前两天已经震惊过一回了,现在看到傅兰雅这副表情,忍不住也想让他体验一番。</p>

    傅兰雅立刻翻开一页,指着让章星九演示,章星九只看了几眼,就把词典还给傅兰雅,开始背诵,“tetftdyftterndenergytteer”</p>

    “哦迈高,因科瑞迪波!”傅兰雅当即瞪大了眼睛,章星九的复述连一个单词都没错。</p>

    “再来,试试这页!”</p>

    “tetftdyftebrtertfbtewywteyretrbe:etdedetryndpytllege”</p>

    “继续!”</p>

    “grdlprewpleel”</p>

    </p>

    章星九当着众人的面,一口气背出了六页词典上的内容,把傅兰雅等人惊得目瞪口呆,马相伯最为高兴,“州平凭借此能,若是去考科举,只需找对考官的喜好,提前背好时文范例,就能轻轻松松考中进士,他却舍弃了这条青云大道,一门心思研究科学,实在是我华夏的幸事。”</p>

    “我现在已经开始嫉妒蒋司铎了,要是你先来我们格致书院报名该多好啊!不过也没关系,牛津和剑桥才是如今全世界最好的大学,我可以想办法找人推荐你进去。”傅兰雅忍不住想要挖人了。伍连德现在似乎就在剑桥读书,要是能和他当同学倒也不错,章星九一时真有点心动。</p>

    马相伯连忙阻止,“打住打住!原本我让州平过来听讲座的时候,蒋司铎就有些担心,现在要是让他听到这话,怕是都不敢放州平出来了,而且主教阁下已经帮州平联系好了法兰西的大学,您可不要横刀夺爱啊。”</p>

    “好吧。”傅兰雅只能遗憾地放弃。</p>

    尽管不能推荐章星九去他的母国读书,傅兰雅也没有因此就变得气,依旧借了厚厚一摞期刊杂志给他,“这些看完后,你来书院再借就是,哪怕我不在学校,他们也会借给你的。”</p>

    “多谢先生。”章星九连忙起身鞠了一躬,这个人情可不,他很是感激。</p>

    回到书院,先了几天时间把厚厚的科技词典背完,再打开这些期刊杂志翻看起来,不看还不行,如今的英文行文习惯、专用词汇和后世有一些差距,仗着后世的英文水平直接翻看搞不好会弄错。</p>

    他看的第一本就是徐寿曾经发表过文章的那期自然,印刷水平相当不错,就算已经过了十多年,又经历过跨越重洋的旅行,字迹依旧清晰可见。</p>

    翻看这些自然杂志,章星九也了解到了如今全球前沿科技究竟发展到了什么水平,以前只有模糊的印象,现在这种认识更加清晰。</p>

    看了好几本,他发现了一件有趣的事,达尔文似乎把自然当成了自己的专属发表刊物,好几期杂志上都有他的文章。</p>

    据他在十年间就在自然上发表了4篇文章,这样的发表速度足以让后世的科学家嫉妒死。</p>

    除了自然,章星九还看到了美国的科学,英国的博物学年鉴杂志,法国化学年鉴,德国物理年鉴等杂志,这些也大多都是后世的顶级刊物。</p>

    如今正处于科学期刊正规化的关键时期,十九世纪中期,绝大部分新成立科学组织的会刊基本上都模仿皇家学会的哲学会刊,四开本、宽边距、大字体、优良光亮的印刷纸,多含有大量绘彩色插图,经常不定期发行,期号安排不紧不慢。</p>

    毫无疑问,这样的会刊耗资昂贵,售价亦无法压低,加之不规律的出节奏,导致印量和销量皆常陷入低迷,非常不利于最新科学成果的传播。</p>

    一些有识之士,比如自然的初代主编洛克耶注意到了这些问题,他们及时进行了纠正,通过定期出,强调学术发掘的及时性而非仅是知识的长远价值,注重实用而非冗长的展示,以此重新定义了一部“科学刊物”的现实意义。</p>

    再加上印刷、照相、交通、通信等技术的发展,全世界的科学工作者终于可以更快捷、便利、廉价的了解科学领域的最新动态了。</p>

    哎,世界发展如此迅猛,华夏却依旧处于沉睡之中,一想到这些,章星九的心情便愈发沉重起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