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我的社会大学</p>
不到万不得已,让卫东不会选择去找百货公司那些传统的销售去来卖货。</p>
除了现在占据主流的百货公司对他这种乡巴佬爱理不理,更是下意识的觉得那些改开牛逼人物,跟群雄并起似的,自己没关系没人脉,去这种传统赛道肯定打不过。</p>
所以才本能的搞点与众不同思路。</p>
其实也更符合四十年后习惯的红打法。</p>
一定要去那扎堆儿的地方卖货,才能事半功倍。</p>
而且是别人都没发现的点,才能猛赚。</p>
于是这在平京中心地段周围逛起来,让卫东眼里瞅的自然也就跟狗蛋他们不同了。</p>
那油商还眼巴巴的跟到了平京。</p>
现在彻底不敢吭声,裹着油腻的军大衣守在大卡车上。</p>
让卫东就把他当保安,正好弟兄们都可以在广场城楼附近都逛逛拍照,记者也给他们拍了不少。</p>
最后颇有些失望的回到报社,在周围随便找的招待所睡觉,报社可不管这些吃喝拉撒。</p>
决定第二天就回蜀川。</p>
结果轮流在车上睡觉守着自家东西的伙儿,一早本该把车开过来接人:“门卫不让我们走,领导找东哥有新任务。”</p>
让卫东骂骂咧咧的趿上鞋返回几百米外。</p>
他这种在体制内大院当了几十年保安的心态,习惯性的不会把官方口号当回事,采访啥的官面话得了,还是回头赚钱最实际。</p>
这就等于要下班要放假了又找事儿。</p>
当然烦躁。</p>
果然这边通知他出发去大学路那边,再跟一堆平京高校的学子开座谈会。</p>
四十年的老保安心头p,脸上笑嘻嘻的好,照例带着十台相去参与呗。</p>
不然还能咋样。</p>
狗蛋就别跟着了,带人和油商守在车上,等他回来就走。</p>
两个伙儿提着相,还提着早点,眼巴巴的跟在东哥身后,惊叹不已的走进大学校园。</p>
结果大学生还是跟之前参加的座谈会那些接触感受大不相同。</p>
两世为人都从未走进过高校的让卫东,这几天每天十台相都是肉包子打狗的送出去当礼物。</p>
平京工商界、文艺界这种级别的改革座谈会,看这种三十块的相真是跟看玩具一样。</p>
回头还不知道丢哪旮旯角,接过去都带着恩赐的态度。</p>
让卫东在西湖边敢砸一百台丢那回头收钱,是因为知道这一百台丢出去有几百几千台的收获。</p>
现在就明知道一点用没有,还得在阳光日报的热烈推荐下赠送,当然心头不乐意了。</p>
一两百块钱得流多少汗水卖多少腊肉。</p>
但是在高校学子的座谈会上,主持人刚介绍:“这是成功帮助改革转制军工厂生产照相,月销售过万台的经济改革青年领军人,让卫东同志,请他”</p>
满场热烈的掌声就响起来,还带着让卫东似曾相识的那种情绪价值拉满欢呼。</p>
实在是这几位来平京的改革先进人物里,基本都是三四十岁,有两个都五六十了,再情绪饱满的讲述自己带领工厂或者单位除旧迎新。</p>
也觉得很遥远。</p>
让卫东再蓬头乱发都掩盖不住身强力壮的少年气。</p>
更何况别人都是尽量穿得正式光鲜的中山服,甚至有罕见的西装,起码也是崭新的蓝绿军警装,就他裹件夹袄。</p>
像个钻山豹一样坐在中间,肯定让大学同龄人们好奇。</p>
这年头没那么多宏伟的会议中心,就普普通通的大学阶梯教室,但挤得很满,三五百人的坐席连过道、门口都站满人,全都是好奇又清澈的目光。</p>
平京啊,每天都有全国各行各业、无数能人名士走马灯似的来展示汇报交流。</p>
</p>
让卫东随便哪天来,报社也能找个类似的场合,把他塞进来。</p>
也没什么严格把关控制言谈举止,就之前谈论的那些话题,已经整理出来准备见报的内容,别走题就行。改开后这几年,到处都是这种极为开放的状态。</p>
简言之就是各种规矩经验都是空白。</p>
可看着那些之前会油子,要么低头摸鱼,要么貌似认真记笔记的样儿,让卫东比谁都更会偷懒,费那劲干嘛呀。</p>
现在新奇又新鲜,从临时凑起来的几张课桌背后站起来鞠个躬:“大家好,我是让卫东”</p>
哇,又是一片热烈掌声加欢呼。</p>
字正腔圆的普通话呢。</p>
这个细节绝对是让卫东之前习以为常,却没被注意到的优势。</p>
这会儿从上到下都还带着浓厚的各种地方口音。</p>
完全没有电视时代、电脑时代、视频时代反复洗礼过的全民普通话。</p>
就跟他身上乱糟糟的衣服形成了反差。</p>
大学生们也没规矩:“你多少岁呀”</p>
“你是哪个学校的”</p>
座谈会嘛,又不是表彰人物宣讲会之类念稿子。</p>
让卫东也就坐下来,对着包了红布的弯头麦克风自我介绍:“本来去年六月参加完高考,我应该跟你们一样,拿到录取通知书,走进校园开始学习,可我的父亲”</p>
整个教室本来还哄了声,听到父亲摔伤就瞬间安静了,到处都是聚精会神的倾听,还有一片女生的惋惜叹声。</p>
这才对嘛。</p>
之前那些这里都来自五湖四海,不知道有没有蜀川,有没有川东的同学,我们那就是典型的贫困地区外加信息闭塞,思想落后,改革开放的春风稍微被夔门关、蜀川盆地给挡住了点”</p>
其实今天来座谈的几位改革先进人物,都是过来下车才初次见面,也都专心认真听,有位大叔还搭话:“一样啊,我们那前两年也这样。”</p>
让卫东不讨论这些由来变化:“但恰恰因为我送父亲到江州做术,恰恰接触到这股吹到了计划单列市的春风,打开了我的眼界,我有高中生的文化底子,也有强壮的身体,更有迫切的动力,所以既然错过了求学之路,那就专心给家里人带来更好的生活,我带着伙伴在这座工业城市到处卖点土特产,自然接触到大量正在转制的工厂,这时候很有趣的事情就来了,同样是工厂,遭遇简直天上地下”</p>
用鸦雀无声来形容,都有点嘈杂,真就是掉根针都能听见的那种安静。</p>
不知道有多少学子能听出来让卫东一笔带过的到处卖土特产是付出了多少汗水。</p>
但能在卖土特产的时候,居然观察各种工厂觉得有趣,这种眼界心态就非比寻常了。</p>
反正报社以及相关部门的人都在相互悄悄点头,记者默默的拍照。</p>
其实让卫东不过是那种后世的旁观角度:“烟厂、造纸厂、皮鞋厂这类跟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就相当不错,轮厂、纺厂、印染厂稍微差点,军工厂、三线建设厂还有日化厂则濒临停产,这是为什么呢”</p>
之前跟其他人座谈,这些有人听吗,压根儿没人注意。</p>
但大学生们就成片的眼里带着思索,更有刨根问底的渴望:“对!为什么”</p>
“我们那也有这种情况!”</p>
“好像我们那日化厂还行吧”</p>
“别闹,让同志的是整体情况”</p>
让卫东点头:“对,我只是个大概,就越靠近生活的越还能生存,产品越远离普通生活就越困难,这里面就是巨大的适应市场,改革开放前是国家统购统销,生产原料配给你,成品国家运走,大家铁饭碗保证吃喝,现在改变成全都要自己去找原材料,自己生产销售,一下就不会了呀,可以绝大多数厂子都没有这个能力,我举个例子,假如你们这家厂以前是生产铝合金的,都是用到卫星航天上,现在突然问你自己去卖,你们觉得能怎么办”</p>
没读上大学的乡下娃,竟然来高校向大学生们提问了。</p>
让卫东这一刻是觉得好玩,还有点哼哼,老子不读大学也能在这个阶段抓住时代黄金的得意。</p>
当然有种下意识的分享,互联时代那种发朋友圈,嘚瑟,炫耀下的思路。</p>
毕竟过去半年多,他赚了十几万还不能,现在难得有个会可以光明正大的展示下,这些钱都来得干干净净。</p>
整个现场立刻从极静到极为喧哗,顿时炸开了锅。</p>
所有高校学子都被这个贴近现实的案例搞激动了,全都七嘴八舌的开始各抒己见。</p>
以至于挤在门口的教授和高校领导都有点意外的凑近来关注讲什么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