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你咋就这么秀呢</p>
让卫东都几乎忘了那个电影学院的姑娘叫什么名儿了,还是平京广告公司的股东呢。</p>
长途电话里表述,那个汪志文是正好跟她一届的电影学院大一新生。</p>
所以也懒得打电话去交流。</p>
吩咐沈翠月把消息传递给金卓群,既然找到了人,那就一定要用这个男生担任主演。</p>
沈老三不问为什么,关注天气预报:“好,明天天气还要热啊。”</p>
今年秋老虎特别厉害,都九月快中旬了,依旧持续连晴高温。</p>
董雪莹想起来:“食品厂那个制冷效果还不错,卫生巾厂能不能也装个,工人那么多,整个车间里面走一遭浑身都湿透了,毕竟强调无菌生产就没法开着大风扇通风,热死了。”</p>
这提醒到让卫东:“哦哦,新厂房得装空调系统,待会儿我去打电话给械厂,请他们明天去安装制冷,沈你那边车间需要不”</p>
沈翠月是无情的资本主义皮鞭:“那么舒服干什么,现在都是排着队想上班,在家热死人,来车间舒舒服服的吹凉风吗”</p>
的确,这么十来天把卫生巾厂的器规模恢复到五十多台,又开始持续爆产能,再热的天都挡不住“赚高薪”的热情。</p>
让卫东斜眼批评:“那是工人不是奴隶,我们开厂的目的确实是要赚钱,但也要让更多人过得更好更舒服。”</p>
沈翠月难得抱怨:“我都没得吹,天天还不是热着,那些老娘们儿直接背心苦茶子睡在院坝凉板上,我也拿去给人看吗办公室风扇都是烫人,恨不得啥都不穿!”</p>
让卫东给噎住。</p>
他之前催着粤州分公司给进货空调,结果何月梅整个粤东省都吃紧,最后好不容易搞了两台回来。</p>
让卫东紧着家里一台,办公室一台,反正都是老婆孩子呆的地方才有。</p>
他自己都在工地上烫毛肚。</p>
董家姐妹就左右移眼珠子看这俩隔着她们调情,起码沈翠月是这么干的。</p>
还好这时候天气预报结束,没有广告衔接,也没有片头片尾的虚化衔接,直接跟幻灯片似的硬生生转到写的“在改革开放前沿之系列报道一”。</p>
还带标题书名号。</p>
然后又唰的幻灯片撤去,直接切换到正午的山间。</p>
让卫东觉得你们这活儿做得可真糙,还没金卓群那帮人讲究。</p>
话回来,金卓群他们真是用电影胶片在拍摄,这年头砖儿台的电视摄像效果也就那样儿。</p>
但意境是有的。</p>
尽可能放低的摄像随着山间公路前进,本来一片寂静又苍翠,除了水泥带的灰白路面蜿蜒在起伏地形上没什么特别。</p>
忽然一转,远处出现高高低低的各种厂房建筑,沧桑的男中音厚重深沉:“在不知名的大山深处,在崇山峻岭的辽阔纵深里,藏着这样一批默默无闻的军工厂,他们是为了保证国家在受到外来侵犯的时候,有坚持生产保存战斗力的重要屏障”</p>
实际上八十年代本来从来不提这些三线工厂,全都以隐藏身份在地图上都看不到标记。</p>
除了周围城镇、三线子弟,那会儿的全国城乡老百姓几乎不知道有这么个类型存在。</p>
但这次可能是真的全国三线厂局势很严重。</p>
算是指名道姓的讲给这些“隐藏潜伏”的地下工厂听。</p>
因为这年头很确定境外敌对分子、其他国家都在严密关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发生着什么。</p>
既要大张旗鼓的给全国宣传要怎么做,还要防着被外国人看了去。</p>
这个分寸掌握太难了。</p>
可不这样公开强调呼吁下,各地情况真的差别太大。</p>
果然被剪辑出来露面的是程厂长,依旧是汗湿透的背心,也没那些装饰打扮的摆拍:“我们本来属于五部,从三年前就开始强调军转民,自主开发,自主销售,可对于习惯了统购统销的我们太难了,交付最后一批军品订单后,曾经我们已经濒临全厂职工都得自己种粮食的生活艰难地步”</p>
不知道哪里找了些破烂的角落,拍出荒废凄凉的景象。</p>
各种杂乱的争论画外音肯定是后期演绎:“这样下去要破产的!”</p>
“反正都有大锅饭可以吃,国家还会不管我们工人阶级吗”</p>
“人人都无所事事,消极怠工,吃穿用从哪里来”</p>
“要改革!要搞好经济!”</p>
“我们能怎么办,我们是生产瞄准镜的,人民群众也不需要这玩意儿啊!”</p>
“我们是光学仪器厂,有生产照相的能力,那我们就生产相!”</p>
</p>
“照相别人费巨大的投入搞出来照相,也卖不掉,情况更惨了,算了吧。”</p>
“不能算!一定有办法,我们要带着大家去找到办法,困难永远都是要被我们征服的!”</p>
就利用这种画外音的争论,栩栩如生的描绘出从无头苍蝇,到杂乱无章,再到坚定信念的铿锵。</p>
画面也从开始的陈旧杂乱,逐渐变成了车间零散空旷,再到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变化。</p>
注塑模具、镜头打磨、装配生产线,各种特写,最后传送带上排列的一台台“精致巧”爱克斯照相。</p>
定格。</p>
背景音转为好像是略显杂乱的“会议收录”:“国产相几百、进口相几千对普通消费者也没区别,普通人都买不起,买得起的估计咬咬牙存钱买进口货了,既然贵的追不上,那我们反过来砸便宜的,便宜到所有人都买得起,研发出29元的人民相,就为让每个人民群众都能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p>
董雪晴天天听电话,敏锐些:“怎么有点像你话的腔调,普通话又带点口音”</p>
让卫东也疑惑:“好像是我过,那天去市里面谈话,他们悄悄录音了但原话不是这样吧。”</p>
电视里已经再上醇厚温和的男中音:“这就是思路的转变,怎么生产人民群众最喜欢的产品,怎么生产人民群众愿意接受的产品,局面顿时豁然开朗!”</p>
开始出现大量的厂里工人繁忙包装,喜笑颜开的朝着车上搬运,阳光日报上的“爱克斯”相面,全都是幻灯片式的快速剪辑,凸显出忙得一批的繁荣景象。</p>
“曾经茫然不知所措的产业困局,在找准方向之后,积极研发,用心销售,别出心裁的联合报刊推出奥运光荣榜,让爱克斯相成为全国知名的照相品牌,月产十万台人民相,让全国人民都能用上自己的相!”</p>
这下算是把爱克斯相的名牌地位牢牢焊死了!</p>
哈哈哈,这下起码二三十年的销售名声不愁,彻底算是站稳脚了。</p>
喜得让卫东放了碗筷,抓娃的鼓掌,气得蝶嗷嗷叫,刚躺舒服准备眯会儿。</p>
仨女人忍不住把目光在他身上转悠,可又不得不转回看着这台招待所的十八寸彩色电视上精彩画面。</p>
门口挤满了隔壁的接电话妹子,全都屏息凝神的看着。</p>
无比骄傲。</p>
因为镜头开始呈现无数人拿着相嬉笑咔嚓的片段,当时让卫东在场上打球,没注意到这帮记者居然要求好多人在篮球场、麻辣烫、电影院、商店周围摆拍。</p>
都是各种拿起相记录生活的样子。</p>
这年头普遍质朴的笑容,没有蛇精脸,没有油头粉面,全都是充满发自内心的欢喜。</p>
一张张有动态到定格的样子,就是美好。</p>
平京广场城楼前、长城上的游客定格,肯定是后期补拍,工厂仰头微笑的质检员,背着步枪飒爽英姿的民兵排长,麻辣烫桌前活色鲜香的定格,直到出现办公室接电话妹子们的造型。</p>
立刻在招待所走廊上都爆发出来一大片欢呼!</p>
这在三线工厂、那些濒临破产艰难生存的国营厂看来,可能是个把教怎么改革的教学片。</p>
可对普通电视观众,这简直就是一集照相宣传片。</p>
彻底能把爱克斯相推上王座的超级广告,不但反复提到爱克斯相,29元一台,更是用这么多画面来强调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p>
让卫东都以为应该出现那张炒菜的精美照片呢。</p>
结果最后是他高速运球,冲到篮下跃身上篮的姿态!</p>
定格!</p>
恰好老程和几个中年领导高举臂的姿势,就像是把年轻人推举起来。</p>
配音语重心长:“活力进取,锐意创新,年轻人才是这个世界的未来,我们要永远保持旺盛的拼搏精神,把火炬交给年轻人冲向胜利谢谢大家的收看,请明天继续收看系列报道第二集。”</p>
电视画面是那种横着的长方形。</p>
可这张照片是竖着的,定格在那,直到两边慢慢打出字幕,都一直在那。</p>
一共十五分钟左右的专题报道,后面例行公事的打字幕,直到砖儿电视台的标志出现,让卫东被众星拱月般“推高”的上篮姿势一直保持在那!</p>
本来电话妹子们看见东哥的特写,还欢呼,突然隔壁铃声响起,顿时如谷场麻雀般全都飞散回去。</p>
这边仨姑娘都惊着了。</p>
跟让卫东一起吃惊。</p>
然后听他大骂:“这些记者!都不是好东西!了不上我,不提我”</p>
语塞,这也确实没提啊。</p>
可在知道让卫东的人眼里,这特么从头到尾就是个人秀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