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都市言情 > 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 第64章 借刀杀人
    第64章借刀杀人</p>

    清晨,</p>

    李逸拿出已经晾晒两天的土豆,</p>

    “这叫什么”兰香好奇的问。</p>

    “土豆。”</p>

    这个名字让兰香有点失望,不是比金疙瘩还宝贝吗,怎么能叫土豆呢。</p>

    “埋在土里就行吗跟栽芋头一样”</p>

    “不,还要先催芽。”</p>

    李逸先把土豆清洗干净,然后拿刀切块,每块留两个芽眼,切好后跟湿土一比一混合,再均匀的摊好,再覆盖一层湿润的沙子。</p>

    这些李逸都是以前跟老婆学的,温度不能太高,否则会腐烂。等幼芽长到两厘米左右就可以扒出来,要先晒种,等幼芽变绿变粗之后再正式播种。</p>

    趁这个时间,</p>

    李逸拿出从冯家堡油坊买来的菜籽饼,这是一种很好的有肥,富含氮、磷、钾,尤其是氮素含量较高,能够缓慢释放,为作物提供持久的肥力支持,同时还能改善土壤结构。</p>

    不过菜籽饼不能够直接埋土里施肥,得先发酵,否则会烧根。</p>

    发酵倒也简单,</p>

    先破碎,然后加水堆积,保持百分之五六十的含水量,大概就是握成团,松开即散的状态就行,定期翻堆,一星期翻一次,夏天堆一两个月,冬天三四个月,变成黑色,无异味,捏易碎就成了。</p>

    当然还有一种更快的液肥法,粉碎后装入密封容器,再按水、菜籽饼十比一的比例加水,进行浸泡发酵,每过两三天打开放气一次,一两周的发酵,液体变成深褐色,表面结一层白色菌膜,且有明显发酵气味时,就成功了。</p>

    用的时候,稀释一二十倍再浇肥在根周边,就能有很好的肥力,还能避免烧根。</p>

    李逸打算两种方法都试一试。</p>

    菜籽油饼虽是榨油的副产品,但也不便宜,他是油坊的老客户了,但一斤也得三文钱,</p>

    这东西还可以做牲口饲料。</p>

    七斤一个的饼,二十钱一个,相当于一个蒸饼。</p>

    一般农民是舍不得买这油粕来做肥的。</p>

    其实豆粕饼做肥料也很好,菜籽、芝麻出油率都比较高,粕饼就少,大豆出油率较低,油饼多。但李逸发现,在唐朝,没有用大豆榨油的。</p>

    具体原因不知,但确实还没见到。</p>

    捣鼓了半个早上,</p>

    把土豆切好催芽,又把几个菜籽饼打碎,分别进行湿堆和浸泡发酵。</p>

    “直接用粪肥就挺好啊,还不用钱。”秀芝提醒李逸,这些天,她有带着院里的兰香等孩子在房前屋后和院里挖了一些地,种一些蔬菜。</p>

    农民利用粪肥,一般有三种方法,堆肥法,堆积发酵,许多农民一大早起来到路上捡粪,捡回去就是堆积发酵,</p>

    羊圈牛栏里的垫圈草,带有牛羊粪尿,也是要先堆积发酵后再用。</p>

    也可以直接掺水,水肥浇灌,老祖宗很早就会粪水浇菜了,简单粗暴又好用。</p>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将粪肥跟秸秆、麦草、落叶甚至骨头等混合沤制。</p>

    “我这两个金疙瘩是要种在盆里,放在院里养的,浇粪肥太臭了。”李逸笑道。</p>

    李逸在桥头搞的好个服务区,现在最让村民们羡慕的不是早点摊每天能卖多少豆浆、米粥,也不是能捎带卖多少腐竹豆泡,</p>

    最让村民们羡慕的眼红的是他那一排茅厕,因为干净卫生,这来来往往的都愿意方便,</p>

    这日积月累,羡煞旁人。</p>

    对于这时代的百姓来,地里肥料有限,主要就靠点粪肥,可一家人能产生多少,</p>

    李逸的那排茅厕,一天何止百号人。现在又添了个学堂一百多学生,更不得了。</p>

    这段时间,他那茅厕,都已经出现了好几次半夜有人去偷粪的事情了,搞的现在罗二经常半夜要去巡夜查守。</p>

    偷掉一车粪,可损失不呢。</p>

    而李逸的三十亩稻田和二十亩麦地,因为现在施了一茬粪肥,长势明显要比旁边人家的好许多,肯定要增产不少。</p>

    着李逸倒想到个事,</p>

    他假装进卧室,实则从空间里找来一些蔬菜种子。</p>

    这个时候天虽还热,但能种的菜已经不少,西红柿、辣椒,还有生菜、香菜、菠菜、茼蒿,豆角、茄子、黄瓜、四季豆都还能再种一季。</p>

    不过他暂时选了西红柿、辣椒、生菜、香菜、菠菜五种,先试一试。</p>

    五个纸包。</p>

    秀芝听这些是菜籽,还有些疑惑。</p>

    “菠菜是什么”秀芝没听过。</p>

    姬氏倒是知道,“菠菜是从泥婆罗国传来入的,长的跟菘菜有点像,挺好吃的。”</p>

    “你吃过”</p>

    姬氏点了点头,菠菜就是隋朝时传入的,跟当年杨广开西域有关,在中原现在也比较少见,贵族们餐菜上倒常见。</p>

    “辣椒又是什么,是胡椒一种吗”</p>

    “不是,是一种吃起来很辣的菜,但跟韭菜蒜的辣不同,新鲜的辣椒炒肉好吃,也可以晒干做干辣椒,或是磨成粉面,做调味料。”</p>

    兰香在旁边道:“是不是跟辣蓼草一样,辣蓼草就很辣。”</p>

    李逸让秀芝她们拿锄头,就在内院的廊前,挖了一块地,回头用竹子围起来,就可以成一块菜地,用来育秧,随时能看顾。</p>

    “这个香菜种子不能直接种,得先碾开壳,然后用湿布包起来催芽,露了芽再开沟播种,再盖上稻草,才能长的快。”秀芝提醒道。</p>

    </p>

    李逸看着她们忙碌着,</p>

    心里已经在幻想着西红柿炒鸡蛋、西红柿蛋汤、西红柿煲牛腩、白拌西红柿、西红柿酱,辣椒炒肉、虎皮青椒、辣椒炒荷包蛋、尖椒牛柳,</p>

    还可以做成剁椒,剁椒鱼头,晒干辣椒,做宫爆鸡丁,还有水煮鱼、香辣虾,想着想着都流口水了。这以前吃惯了辣,现在饮食里没有辣,总感觉少了点什么。</p>

    虽然他厨房里就有干辣椒、辣椒粉,甚至还有新鲜的米椒,但突然冒出来也讲不通来路。</p>

    但如果他种出来了,那以后就来路光明正大,而且还能源源不断。</p>

    姬氏看着李逸在院里种菜,脸上有些纠结,“其实院里种些草更好,牡丹、菊、兰、桂、梅、莲,”</p>

    李逸笑道:“我也喜欢,以后你来负责种,把无极草堂点缀起来。”</p>

    姬氏有些兴奋的道:“那我们就在凉亭旁边挖一个鱼池,养上几条锦鲤,然后种上荷,再垒一些奇石,种棵红枫或海棠”</p>

    “你先规划设计,想好了就弄。”李逸对于美化庭院这事很支持,院虽名为草堂,但他也希望能够温馨舒适。</p>

    兰香则提议应当养只大鹅,放在前院,可以看家护院。</p>

    “养狗,养只狗,狗也能看家护院。”狗剩提议。</p>

    “行,哪天去赶集,买鹅买狗。”李逸笑着答应。</p>

    神河塬下,潏河南岸,</p>

    瓜庄。</p>

    这是京兆杜氏种瓜的庄园,种的是寒瓜。</p>

    长的像冬瓜,有着碧绿的皮,个头也大,但切开厚皮,里面却是红囊,水多汁甜。</p>

    寒瓜,也是汉代时从西域传入,</p>

    但是直到大唐,寒瓜种植都并不算普及,只是上层贵族们享用的水果。</p>

    一般百姓见都见不到,更别享用。</p>

    而杜家,却在樊川有田庄用来种寒瓜,这个瓜庄有九百八十亩水浇地,除了寒瓜,也种甜瓜、冬瓜,以及收瓜子的打瓜,还有蔬菜的瓠瓜和黄瓜,</p>

    每年种一季瓜,然后种一季豆。</p>

    杜家瓜庄各种瓜,寒瓜自然是夏季宠儿,有专门的瓜把头瓜管事负责管理,头茬寒瓜,其中最大最好的要进贡宫廷,其它的则送给杜氏亲朋好友的贵族、士族豪门。</p>

    第二茬开始上市售卖,</p>

    从长安卖到洛阳,杜氏的瓜很有名,卖的也不便宜,但每年瓜庄的瓜都是会有许多贵族名门提前订购。</p>

    今天,</p>

    韦曲韦家管事来装瓜。</p>

    杜氏庄头也是提前就准备好了,早上露水还没收,太阳还没升起,就提前把瓜选好并采摘下来,挑到了庄园屋里,避免被太阳晒。</p>

    要是中午大太阳下摘热瓜,吃了可能会拉肚子。</p>

    韦家管事来了,直接到仓房里看瓜,过秤、对数,然后付钱。</p>

    “这批瓜都很不错,个头大,敲着听声肯定甜。”</p>

    “最近雨水少,瓜自然就甜。”</p>

    杜家管事笑着应道,</p>

    “我们家三郎昨天来过,让我把一盒腐竹转交给你带回去。”</p>

    杜管事道:“我家夫人自上次去杜曲,吃过你家招待的腐竹后,可是念念不忘啊,一直好吃呢。”</p>

    韦管事凑近,压低声音:“你可知道这腐竹是哪做的”</p>

    “哪”</p>

    “跟咱这就隔了个神禾塬,御宿乡罗家堡村长家做的,这玩意听其实弄起来也很简单,和做豆腐差不了多少,但豆腐一斤才二十钱,这腐竹一斤却要三百六十钱,”</p>

    “还有这事”</p>

    “可不,那村长李逸原本是无极观的道士,遇到垮崖师傅死了,剩下一人一无所有,被迫还俗,后来做起了这腐竹,那是财源广进,日赚几万钱,现在起了两座大院,还办起了学堂,免费招了一百多娃上学呢,你他赚了多少”</p>

    韦管事惊叹连连。</p>

    “还有个事更可气呢,这子赚了点钱,就开始狂了,都敢打我们杜氏娘的主意,我们家十娘你知道不,听你们韦家有意要为黄瓜侯韦二郎,求娶我们家十娘呢,”</p>

    韦管事一下子打起了精神,“你这个李逸居然敢打杜十娘的主意”</p>

    “可不是,仗着卖腐竹赚了几个钱,不知天高地厚。”</p>

    韦管事皱眉,“你们杜家难道还收拾不了一个李逸”</p>

    “这李逸攀上了我们家大房的二郎,”杜管事道:“我们是碍于二郎的面子不好出,不过你们倒是可以替你们家二郎出。”</p>

    韦管事没接话。</p>

    杜管事又道:“其实这里面还隐藏着一桩富贵呢,兄弟你要是把握住了,可不得了。”</p>

    “哦”</p>

    “那个李逸之所以那么狂,不就是因为有个赚钱的腐竹作坊么,我教你一个法子,你点钱收买他作坊里一两个人,把做腐竹的秘方弄到,</p>

    到时韦家弄个更大的腐竹作坊,他能干的过你们”</p>

    “你们可以先降价,把他作坊干倒,再涨价,这买卖不就成你们独家的了。”</p>

    韦管事眼前一亮,</p>

    “兄弟,这事你跟我细。”</p>

    “行,但事成之后可别忘记兄弟。”</p>

    “放心,事后定有重谢。”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