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都市言情 > 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 第179章 养猪育人
    第9章养猪育人</p>

    开了一上午会,</p>

    中午就吃杀猪菜,无极堡的厨娘,现在已经在李逸这学到了不少杀猪菜做法。</p>

    头刀菜猪血豆腐,红烧肉、冬瓜炖排骨、蒜泥白肉、刨猪汤、酸菜炖肉、肉丸子、猪血肠、炒肉、炒腰等十几个菜,</p>

    让一众乡贤们也是开了眼。</p>

    今天特意赶来的治书侍御史孙伏伽和陕州总管府长史、秦王府属杜如晦,都赞不绝口。</p>

    杀猪菜,配柿子烧,绝配。</p>

    “来,我敬大家一杯,感谢这半年来,大家对无极学堂,和一百多个学生们的关怀,我先干为敬。”</p>

    一两柿子烧一干而尽,亮杯底。</p>

    大家纷纷举杯。</p>

    “这杀猪菜味道不错吧我打算明年学会也养些猪,暂时是打算给学会的十户佃户,每户买四头猪崽,我们会提供些麦麸稻糠以及一些饲料,并请兽医负责定期查看猪的情况,</p>

    每户一年养四头猪,出栏后,刨去成本,我们跟养猪佃户再分成收益。</p>

    猪栏我们帮他们建,垫圈稻草我们提供,但猪栏里的垫圈草粪,则也归我们肥田。”</p>

    “庄稼一支,全靠粪当家。不瞒诸位,今年我滈河畔的三十亩稻田,浇了桥头茅厕的粪肥,每亩增产一石以上。</p>

    我们学会的田,如果有猪粪肥等肥田,也能增产不少。</p>

    养猪不赚钱都不要紧,田里能增收。</p>

    正所谓人养猪、猪养田,田又养人。况且以现在的情况来看,养猪也一样是能赚钱的,”</p>

    李逸提出学会要养猪,既自己建猪场,集中养一些,还要养些母猪,同时也搞个和佃户合养的模式,</p>

    给佃户提供猪仔,帮他们建猪栏,甚至提供一些饲料,以及定期的兽医检查支持,</p>

    佃户们能增加一些收入,学会既能养猪赚钱,更能获得不少猪粪肥,能让学会的田增产。</p>

    “我们御宿乡离长安就四十里,养的猪不怕没销路,”</p>

    孙伏伽也是农户出身,知晓耕稼之事,对李逸的这个想法很是赞成。</p>

    “这个主意好,学会正好有余钱,拿出来买猪仔给佃户养,一起都能获利,值得一试。”</p>

    杜如晦虽名门出身,却也知晓这事确实行的通。</p>

    “我这里还有一个数据,养一仔猪,一年后能够出栏,平时利用一些潲水、糠麸,地里的野菜猪草,来喂养猪,添一些豆饼、饲料等,主要还是利用农田上的副产,投入不大。</p>

    但收益不,养一年,能养到二百斤左右,能出肉不少。</p>

    再则一头猪,如果采用圈养方式,则一年能出猪粪四五十担,每多施一担粪,至少可增产稻谷十斤,因此一头猪的粪肥,能增产四五百斤稻谷,</p>

    养四头猪,就能增产一千六到两千斤稻谷,增益非常大的。</p>

    所以有位老先生过这么一句话,养猪好比上賨,是零存整取的储蓄。”</p>

    一众乡贤们都没有想到,养猪居然还有这么大学问,尤其以前大家养猪,多数是放养为主,粪肥利用不多。</p>

    总觉得圈养喂的多,费时间人力大,</p>

    却没算过,原来养猪最大收益是粪肥,猪倒还是其次。</p>

    这是致富经啊。</p>

    郭二郎听到这就来劲了,他现在对李逸是非常崇拜,甚至迷信的程度,觉得李逸啥都有理,听李逸的准没错。</p>

    他在心里默默的算一笔账,</p>

    现在一头猪仔要三千钱,但养到二百来斤,能卖两万钱左右。中间还要有饲料钱,以及圈舍钱,甚至可能还有劁猪、看病等费用,</p>

    猪仔到五十斤这段时间,得吃细糠,还得加些细料。五十斤到一百斤,长的慢,也吃的差,只求长骨架,泔水、猪草、粗糠为主。</p>

    到一百斤以后要开始催肥,不仅要吃的好些,还要吃得饱,豆饼、酒糟等都可以添些。</p>

    如果计算精细饲料钱,那么应当得到猪仔钱两倍,那就得六千钱。</p>

    粗算下来,本钱一万,猪出栏时能卖两万,那还能赚一万。在如今这个高价物下,确实显得有点惊人了。</p>

    猪栏费啊,以及其它猪草钱,这些可以忽略不计,主要是人工,而人工最不值钱。</p>

    平时抽点空找些猪草,剁一剁煮一煮。</p>

    当然,粪肥值钱啊,四头猪的粪肥能增产一千六到两千斤的稻谷,这个更重要。</p>

    学会十户佃户,养四十头猪,那能增产一万六到两万斤稻谷,还能获得三四十万的毛利,</p>

    学会跟佃户分成,如果一半对一半,也还能获得一二十万的收益,这还没算上稻田增产的这一两万斤稻谷。</p>

    而投入,第一批投入就是猪仔,一头三千,四十头十二万。</p>

    中间饲料、兽医等是陆续投入一二十万。</p>

    当然,四十头猪仔可能中间会有病亡的,可以再补养,成本会提高一些。</p>

    但账这么摊开来一算,</p>

    所有乡贤们都看出了这里面仍很有干头。</p>

    而李逸一担肥粪产十斤稻谷,大家也是基本信的,李逸的稻田今年就每亩增产一百多斤。</p>

    亩增产一石,基本没问题,</p>

    五百亩地,如果肥料充足,就能增产五百多石。</p>

    养四十头猪,还不够供应五百亩学田。</p>

    就有人提议,多养点,一头猪的粪肥能供四五亩地,那怎么也得养个一百头猪。</p>

    </p>

    甚至还有人提出,给农户猪仔,每头一年保证出粪肥五十担,则卖猪的收益还可以多分点给农户。</p>

    也有人,也可以不仅限于学田的佃户,也可以给其它村民提供猪仔和饲料钱,不要利息,利息就是每头猪四五十担猪粪。猪养大卖了钱,收益都归农户,农户只要卖猪后把猪仔钱、饲料钱、兽医钱还给学会就行。</p>

    不管哪种合作模式,学会都挺赚钱的,</p>

    相当于另类的借贷,但这种借贷是帮助提供本钱养猪赚钱,本金偿还还是比较有保障,且利息也挺实在。</p>

    本金一万左右,还是分期给的,大概是一年周期,利息收益却是四五百斤粮食,以现在一石米值三千六的价格,这个利息还超过本金,当然这是不是直接给钱做利息,</p>

    是给猪粪,然后地里增产。</p>

    但最后收益仍是摆在那的。</p>

    郭二郎已经打算回头就去买些猪崽,自家建个猪场养猪,再给郭庄的村民们发点猪仔让他们帮着养。</p>

    学会已经同意明年先养一百头肉猪,再养十头母猪。</p>

    一顿杀猪饭吃完,学会便又增加了一个明年养猪致富的新计划。</p>

    “你有这么好的点子,为什么要告诉大家呢回头大家肯定都这样养猪了。”饭后,董秀才和李逸散步,对他道。</p>

    “没事,大家都养猪,也不是坏事,长安京师,羊肉、猪肉需求量都摆在那,一直是供应不足的,大家都养,也不会有太大影响,</p>

    田里增收也是好事啊。”</p>

    董秀才看着李逸,觉得这个学生不会这么简单。</p>

    “你应当还另有打算吧”</p>

    “我打算明年多养母猪,”</p>

    “卖猪仔”</p>

    “嗯。”</p>

    老董就知道李逸不会这么简单,让别人都知道养猪能赚钱,于是一众地主们明年都开始养猪,那猪仔需求量肯定大增,李逸养母猪,卖猪仔,那确实是好生意。</p>

    “还有呢”</p>

    “还有就是弟子一直牢记着先生的话,我辈读书人,就算在乡野,也当为乡贤,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p>

    若是地主们愿意给农户、佃户们提供猪仔,一起养猪,那对于许多百姓来,也确实能多条路子,增加收入,学生又何乐不为呢。”</p>

    董秀才点头,</p>

    一直冷着的脸终于露出笑容,“这话的好,能帮乡里百姓增加点收入,这确实是件大好事。”</p>

    李逸还有个打算没,</p>

    他计划明年自己解池盐田产盐后,到时冬天可以腌肉,做腊肉火腿等,计划看看能不能送到边关等地,现在各处都打仗,物资都紧缺。</p>

    腊肉易储存好运输,甚至盐腌烟熏过,在物资紧缺的地方,这可是宝贝啊。</p>

    如果腊肉好卖,</p>

    那李逸肯定就需要很多猪肉,要是本乡开始大量养猪,那他采购猪肉就方便,甚至成本也能下降。</p>

    一举数得,何乐不为。</p>

    当然,这只是一个想法,腊货到底好不好销,还得看实战。他这次腌了一些腊肉,回头做好了开始试售,要是好卖,证明这条路子行的通,明年就可以大干一场,</p>

    以后自家的几千石盐也不愁没处销,这猪肉货源也有了,多好。</p>

    “先生,刚才拙荆跟我,想在无极学堂单建个女子分校,请女老师、女校工,先生以为如何”</p>

    董秀才出乎他意料的支持,</p>

    “你们要是真肯用心去做,我是完全支持的,我可以为你们站台和摇旗。”</p>

    “谢谢老师。”</p>

    “谢我做什么,你们做的事,都是值得称赞的,实话,当初我让你办个私塾,也不曾想到你能把它办到这个程度,而且眼看着以后会更好,我在冯家堡教书多年,却是不如你,惭愧。”</p>

    下午,继续开会。</p>

    今年的审核工作完成,李逸、董七郎等也接受了一众学会理事、监事、会员们的问询,</p>

    接着大家还通过了李逸的下一年的一些计划,比如扩招,比如再买五百亩地,比如再招十户灾民来做佃户,再比如明年计划要养二百头猪等等。</p>

    无极学会第一次年终大会,圆满结束。</p>

    李逸主持给大家发猪肉,</p>

    优秀教师,每人发个猪头两个猪腿,加二十斤猪肉,十斤板油。</p>

    优秀学生,也给发了一个猪腿加十斤猪肉,还有五斤板油。</p>

    其它老师,每人发十斤猪肉、十斤板油、一副猪心、肝、肺、肠、肚。</p>

    其它学生,每人发了一斤猪肉。</p>

    至于一众学会会员,每人十斤猪肉。</p>

    这分猪肉的场面,还是挺壮观的,人人用稻草扎着一条或是数条猪肉,学生们个个喜笑颜开,老师也都挺高兴。</p>

    乡贤们虽不缺这十斤猪肉,但他们也高兴,因为除了十斤猪肉,李逸请匠人刻的一块碑也已经做好,今天在众人见证下,立在了无极堡前。</p>

    还特意为这碑搭了个亭子。</p>

    功德碑上,写着这些会员们的名字,以及他们捐赠给学会的钱粮田地纸笔等,一笔一笔全都有数。</p>

    名字上碑,脸上有光。</p>

    今天列席的一众乡贤大户,原本还不是会员,没有捐赠过,参加了今天的会议和立碑仪式后,也是都激动的要捐赠,有要捐田的,有要捐钱的,有要捐粮的,大家都很积极,觉得捐给学会,比捐给寺庙还要更积德。</p>

    何况,成为学会会员,子孙也就获得了在无极学堂自费读书资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