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请命换帅</p>
寒冬腊月的长安城,笼罩在铅灰色天幕之下。</p>
太极宫飞檐上的脊兽覆盖层薄雪,银装素裹。李世民踩着新铺的青石甬道,心忧如焚。</p>
想起他搜集到的老三在太原的种种混账行为,此刻就如冰锥般刺进肺腑,都李唐得天下易,但这天下也还没完全打下来呢。</p>
两仪殿中的铜兽炉吞吐着袅袅香烟,李渊斜倚紫檀凭几,指尖摩挲着琉璃盏。</p>
盏中葡萄美酒殷红如血。</p>
皇帝今日难得没有弹琵琶,而是在看书,摊开的书是汉书,正是霍光废立昌邑王那段。</p>
“父皇,刘武周与突厥始毕可汗盟誓于白狼山,儿臣以为要不了多久他们就会大举进攻,元吉年少,只怕难以当此防御重任,儿臣请求前往太原接替元吉”</p>
李渊将中的琉璃盏在几案上重重一顿,</p>
“元吉月初还曾亲率并州骑兵,大败叛乱稽胡,一杆马槊连挑稽胡数名悍将,报捷的使者送来三百多稽胡首级,”皇帝的声音很平缓,李世民却想到的是右卫将军、并州总管府长史宇文歆奏报上元吉经常让奴仆、婢妾数百人对刺嬉戏,死亡甚重。</p>
甚至他还经常带下夜闯民宅,淫猥民女。</p>
烛影在椒墙上拉出扭曲的暗影,父子二人的轮廓好像两头对峙的野兽。</p>
“父皇,三郎的马槊确实练的不错,但现在大敌当前,并州需要的是一位能够稳定大局的主帅,而不是一个好勇斗狠的将军。</p>
“儿臣举荐左骁卫大将军薛国公长孙顺德为并州长史,以右骁卫大将军、河间郡公刘弘基为并州司马,</p>
再向并州增兵两万,以备边防。”</p>
当长孙顺德、刘弘基两个名字出口时,李世民清晰的看见父亲目光里的寒芒。</p>
长孙顺德和刘弘基虽都是皇帝钦定的太原元谋十七功臣之一,但长孙顺德是李世民妻子叔父,刘弘基也向与李世民关系亲近。</p>
“常宁宫修的如何了飞檐该用鎏金还是彩绘”</p>
皇帝指轻轻敲在案上,转移了话题。</p>
李世民心下黯然,果然都被李逸料中了,</p>
人心中的成见,就是一座大山,皇帝对他有了成见,很难再轻易改变。</p>
他现在挺后悔当初在陇右,不该那么急的。</p>
“马上是新年,常宁宫已经暂时停工,等开春后再重新恢复开工。”</p>
暮色吞没最后一缕天光时,</p>
李世民勒马立在朱雀大街,北风卷着碎雪掠过衣袍,远处传来净街鼓沉闷的余响。</p>
御宿乡无极堡,</p>
萧十三风尘仆仆的回来了,</p>
正在缝制婴儿衣的虞幼娘欣喜的迎上前,萧十三将耳朵贴到妻子腹部,胡茬扎在裘袍上,“我听见了,像是鱼在吐泡泡。”</p>
“哪有这么快,”虞幼娘羞赧的轻推他。</p>
萧十三拿出一道黄绫官告,“凉州总管府兵曹参军事,从七品下。”</p>
告身上鲜红的吏部大印十分醒目。</p>
客厅里,</p>
火腿蒸腾的咸香混着柿子烧酒的酒香,在厅堂氤氲开来。</p>
萧十三贪婪的嗅着这味道,“出门在外,最是怀念柿子烧了。”</p>
“凉州总管府兵曹怎么从河北一下子干到河西去了,那里现在不还是李轨的地盘吗”</p>
萧十三抿了口柿子烧,惬意的砸巴着嘴唇,“李轨在凉州筑通天台迎玉女,却纵容臣子克扣赈灾军粮,”</p>
他感叹着道:“那些河西粟特胡商们口头上起誓效忠李轨,可背地里却是趁火打劫,大发灾难财。河西大旱饥荒,胡商却趁大肆囤积粮食,粮价一日数涨,甚至还勾结军官,倒卖军粮给突厥人。”</p>
李逸想起魏征河北大饥,人们已经易子而食的信件。</p>
“杨观公被陛下拜为凉州总管,领旨抚慰西北,杨观公邀我同往,我答应了。”</p>
“朝廷这是要讨灭李轨了”李逸道。</p>
“嗯,杨观公陛下刚刚跟吐谷浑伏允可汗达成了约定,伏允出兵攻河西李轨,大唐归还伏允太子慕容顺。”</p>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p>
李渊这是要先剪除河西的那位从弟了,</p>
现在时也恰到好处,</p>
连接两年,河西大旱饥荒,</p>
然后就是李轨虽称帝,可底下如今内斗的激烈。</p>
当初李轨起兵河西,也是背后联结吐谷浑和突厥的,一时间也是兵强马壮,很快夺取河西诸郡,甚至还虎口夺食,从薛举里抢下不少地盘。</p>
李轨得到地方豪强,以及那些粟特胡部支持,</p>
但如今底下地方汉人豪强和粟特胡部内斗,李轨向来信任梁硕,梁硕跟河西安氏家族不和,他劝李轨要防范胡族坐大,</p>
</p>
这就引得曾大力支持李轨的安修仁为首的粟特胡不满。</p>
偏偏梁硕自以为功臣元老,平时对太子也不够尊敬,这让安修仁找到会,挑唆太子,诬梁硕谋反,借刀杀人。</p>
杀了梁硕后,李轨朝中以安修仁为首的粟特胡,大力支持太子李仲琰,实则慢慢架空了李轨。</p>
河西大饥,李轨想发仓粮赈灾,甚至还要把自己家产拿来救助灾民,并让大臣出粮,</p>
可安修仁等却一粒粮不肯出,反而趁继续排除曹珍等梁硕一党。</p>
大将谢统师当众,百姓饿死都是因为他们瘦弱,健壮的人怎么也饿不死,国家仓粟,怎么能喂那些羸弱之人</p>
此言一出,李轨在河西的统治根基已经摇摇欲坠了。</p>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安修仁主动联系在长安大唐做官的兄长安兴贵,欲降大唐。</p>
安兴贵向皇帝请求去河西,凭他一人就能劝降李轨投降归附。</p>
他敢这么,就是因为如今河西李轨朝廷,已经被安修仁等把持了。</p>
李轨若老实听话投降还好,要是不听,那就直接解决他。</p>
于是乎,如今皇帝一面派出安兴贵前往河西招降,一面又联合了吐谷浑伏允可汗出兵攻击,</p>
接着还派出了杨恭仁为凉州总管,带上大批官吏,前往河西边境,随时准备接收河西李轨地盘。</p>
萧十三就是这批接收官员中的一个,</p>
他由从九品下的卫州参军事,授为从七品下的凉州总管府兵曹参军,连升了八级。</p>
“我想去拼一把,趁着年轻,拼个封妻荫子。”萧十三道。</p>
李逸也不好多劝什么,</p>
“我师兄在河北可还好”</p>
“好,现在魏秘书丞可是精神抖擞,干劲十足呢,我回来时他还托我回去时再多捎些柿子烧,可惜这次不能给他带了。”</p>
李逸笑道,“我这魏师兄啊,他都三十九了,却还连个家室都没有,”他给魏征写了不少信,他如今也成功招抚了李绩,完成了任务,甚至还又招降了元宝藏等,也算是兑现出京的承诺,可以功成回京了。</p>
回到长安来,先娶妻成家,好好安顿下个人。</p>
可魏征却干的起劲,并不想现在就回来,他觉得在关东才大有可为,回来到秘书省做秘书丞,倒是难以发挥,难逸虚度光阴。</p>
李逸记得魏征后来在河北,好像跟李绩一样成了窦建德的俘虏,好像还被迫在那边做了几年官。</p>
可惜魏征不听劝。</p>
萧十三这次不再回河北,有些话更没有捎带。</p>
“这个猪脚咸香咸香的,味道很好啊,”萧十三啃着砂锅炖了许久的猪蹄赞叹不已,</p>
腌的腊猪脚,用柏枝等熏过,</p>
吃前稻草火上烧了皮,刮洗干净,砂锅慢炖出来十分软糯,不仅没有异味,反而咸香十足。</p>
“你们不知道关东现在的情况啊,真的都快打成地狱了,经常百里无人烟,到处是残破的无人村落,</p>
路边遍地是骸骨无人收葬,</p>
在关东见的最多的就是饥民,山林处必有盗匪。</p>
再这样打下去,都剩不下多少人了。”</p>
“窦建德现在是河北最大的势力,而在北平还有个高开道,上谷怀戎有个和尚叫高昙晟,率五十僧起兵,自封大乘皇帝,建立佛国,还册立了尼姑静宣为耶轮皇后,</p>
他还招抚北平高开道封他为齐王,结果仅三个月,高开道袭击昙晟,吞并了他所有人马。</p>
高开道攻幽州罗艺许久无功退走,窦建德又率兵十万进攻幽州,</p>
罗艺也确实是有本事,硬是守着幽州先后跟高开道、王须拔、窦建德等人大战,结果谁也奈何他不得,”</p>
“弑君者宇文化及先前去攻打魏州元宝藏,反而大败,只得逃窜到聊城一带,他招降了曾在长白山率众起义的王薄,但估计也撑不了多久了,窦建德已派兵围住了聊城,</p>
弑君者不是死于窦建德刀下,就是要死在他招降的王薄刀下。”</p>
这天下纷乱,</p>
倒越发显得关中岁月静好,粮食虽贵,起码供应还能勉强保障。</p>
李逸举杯,</p>
“来,咱们干一杯,愿天下早日太平!”</p>
“愿太平!”</p>
萧十三举杯。</p>
夜深,</p>
萧十三醉伏在妻子膝上,呢喃着要给孩子取名嗣业,名就叫无极。他在无极堡出生,将来在这长大,希望这子将来能够重振兰陵萧氏我家这支的门楣。</p>
虞幼玉轻抚着丈夫紧紧蹙的眉峰,</p>
“萧郎,其实我根本不在乎什么封妻荫子功名富贵,我只想跟你在一起,哪怕一生平平淡淡也无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