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杀敌八百自损三千</p>
夜。</p>
倒春寒侵蚀着夯土城堡,</p>
城头旌旗凝霜结冰,风吹不动。</p>
李逸身披铁甲,外罩战袍,按着腰间佩剑巡视城防。</p>
白日郑军抛射的羽箭还斜插在垛口,尾结结满霜晶。</p>
城下,还有郑军残留的攻城槌,被唐军火箭摧毁后,像条冻僵的百足蜈蚣趴在地上。</p>
身上的铁甲就像是包裹着他的冰块,虽然里面有羊袄背心,外面还有锦裘战袍,却仍让他冷的直打颤。那些普通的士兵既没锦裘也没羊皮背心,更冷。</p>
前面角楼,传来士兵的哼唱。</p>
数名士兵正佝着腰缩着脖子在烤着火,一伙十人分成两班,每班当值一会,就赶紧换回来烤火。</p>
“我兄征辽东,饿死青山下,今我挽龙舟,又阻隋堤道方今天下饥,跟粮无些”</p>
这歌以逸以前在御宿乡也听乡人唱过,名叫挽舟者歌,是当年杨广三下江都时,征发的那些民夫挽龙舟而唱的。</p>
沙哑的声线里,火光照在他们的脸上,</p>
这些守夜当值的士兵,衣着单薄,盔甲破损。</p>
李逸走进来,</p>
歌声戛然而止。</p>
士兵们慌们起身,一人有些紧张的解释,“我们一伙人,分成两伍轮流值守,换着来这里避风烤火,外面实在太冷了”</p>
李逸走近,“给我让个位置,他娘的马上二月了,居然还这么冷,都要冻僵了,我也烤一下。”</p>
大家见他这般,倒是松了口气,赶紧让出个位置。</p>
火烧的不大,勉强能给人些温暖,后背却还是冷,好在这角楼里能挡些风。</p>
一边烤火,李逸一边跟他们闲聊着,</p>
这烤火五人,有一个是洛阳兵,先前被李逸他们破堡俘虏。</p>
李逸把那两千俘虏,组成了几个补充营。</p>
白天的战斗损失了一百多人,便从补充营选了一百多个俘虏补充了进来。</p>
“你那挽舟者歌唱的不错,以前难道真挽过龙舟”</p>
“回总管,我以前是运河漕丁,后来挽过龙舟下江都,再后来被编入王世充军中充做运粮船夫北上洛阳,再后来被编进了军中”</p>
“你叫什么名字”</p>
“陈菱角,外号老撸,江淮人。”</p>
“你以前做过舵”</p>
“总管也知晓我们漕工的话”</p>
李逸解下干粮袋,给每人抓了两把炒米,“炒过的,加了盐,干嚼着也挺香。”</p>
大家没想到李逸这么好话,纷纷伸出双接过,不住的道谢。</p>
陈菱角出生于江南水乡,家就在扬州乡下,从就习得好水性,长大后打过渔也跑过船,后来在运河上做了舵,再后来被征去挽龙舟,遇天下大乱,又成了运军粮的船夫,</p>
随王世充到了洛阳,再没能回家乡,从民夫到士兵,一场场战斗侥幸存活。</p>
“听江淮排槊和江淮弩非常精锐,王世充这些年立足的根本。”</p>
陈菱角他步槊用的还行,弓弩一般,以前在河上讨生活,不管是拉还是操浆、掌舵,都是很要力气的。</p>
“我相信,你早晚能够再回到家乡的,而且那时必然是衣锦还乡,以军官身份。”李逸拍了拍他肩膀。</p>
陈菱角没接话,</p>
其实一晃数年在外,早没家中音信,也不知道家中父母兄弟们可还在,他也曾给家中寄过信,但都没有回复。</p>
他甚至都已经不去想将来了,</p>
在这乱世,谁知道有今天没明白呢。</p>
吃完一把炒米,李逸起身离开,继续巡逻。</p>
罗五他们继续跟上护卫,</p>
“你们想家吗”李逸问。</p>
“想。”这些来自罗家堡的亲兵都不约而同道,虽然离家还不到一个月,可已经想家了。</p>
山下,</p>
营中灯火点点,</p>
巡完一趟,准备下去的李逸看到一处刻字,“愿早还乡。”</p>
雪飘飘,</p>
那四个字有些模糊了,也不知道是哪年哪月,哪个守堡士兵留下的,更不知道他是否还在。</p>
一夜北风吹,</p>
天明,</p>
李逸早早起来,</p>
抓起一把雪擦脸,把脸擦的通红,整个人都精神了。</p>
早饭是粟米饭,</p>
堡中虽缴获了不少粮食,可没有什么菜,只有些盐和酱菜。</p>
好在李逸押粮时带了些腊货。</p>
腊肉切成骰子块,放在饭里蒸,粟米饭蒸出来吸了油,咸香软糯。</p>
每个士兵也能分到一粒蒸软的腊肉,虽然就那么一点点大,但能在战时吃上这个,也不错了。</p>
罗士信顶着两个黑眼圈,看来昨夜没睡好。</p>
“今日攻势估计会很猛,伤亡不会少。”</p>
“哎,也只能兵来将挡了,要是抗不住,就发烽烟向太子求救。”李逸也只能如此。</p>
辰时三刻,</p>
太阳完全被乌云挡住,</p>
郑军的号角声撕裂风雪,</p>
程咬金亲率两千步卒,推着包铁云梯压上坡道,</p>
昨夜郑军没有夜袭,堡中唐军也没出城夜袭,难得相安无事一夜,</p>
城堡上十六架床弩待命,</p>
城头和城墙内,站着一排排的弓箭,</p>
他们只需要在敌人密集接近城墙时,听从城上的指挥官命令,对空吊射就行。</p>
“二百步!”</p>
“一百五十步!”</p>
有军官不断的在目测距离,经验丰富的军官能够很准确的目测距离。</p>
李逸完全是个门外汉,指挥战斗的事他全权交给罗士信负责。</p>
丘神俨、李德奖、武君雅、姬思恭等被安排分别驻守其余堡寨。</p>
</p>
当程咬金指挥的士兵靠近百步,</p>
一名罗士信部下子总管挥刀喝令:“放!”</p>
十六架床弩同时发射,绞紧的牛筋弦瞬间将又粗又长的弩矛射出。</p>
战争是残酷的,尤其是这种攻防战,</p>
双方你来我往,</p>
都是先远程武器互射,</p>
箭来弩往,漫天都是箭雨,空中到处都是箭矢破空之声。</p>
不时有人中箭惨叫。</p>
郑军也组织了许多弓箭掩护步兵和云梯,</p>
纯粹就是消耗战,</p>
每时每刻都有人中箭,有人死亡。</p>
而不管是城堡里,还有在外面,双方都极度缺少军医,许多伤兵都没人顾的上,就算被人抬下来了,</p>
也只不过是换个地方躺着,忍着。</p>
李逸和罗士信两人下,总共两千兵,加一千俘虏降兵,居然一个军医都没有。</p>
只能是士兵自己或同袍帮着处理一下,</p>
药品,也是紧缺的,</p>
这情况看的李逸一直紧皱眉头,城头上的指挥他也帮不上忙,于是赶紧从俘虏补充营里,抽调了一批降兵。</p>
将他们就地安排为战地医护兵,编了担架队,设立了伤兵营,安排了护理兵。</p>
缺医少药的情况下,</p>
李逸能做的也就是安排担架队,把重伤士兵早点抬下来,清创包扎止血,能做的也就这么多,轻伤士兵,医护兵上去帮忙止血包扎。</p>
多烧些热水,尽量消毒,干净卫生些减少感染。</p>
痛,忍着。</p>
全靠命硬不硬。</p>
他一边忙着临时拉起野战医院,安排担架队、医护兵,一边安排给病号们做更好点的病号饭,顺便写点总结。</p>
到了午后,</p>
担架队都忙不过来了,</p>
伤兵太多了,</p>
如罗士信所料,今天的伤亡会很大,</p>
山下的攻势,一波接一波,如同潮水。</p>
这种打法,杀敌八百自损三千,但王世充和邴元真都紧逼着,秦琼他们也只能硬着头皮上。</p>
八千人攻两千人防守的险要堡垒,</p>
除非士气相差太大,或是指挥者水平相差太大,</p>
否则,既不缺粮也不缺水,想在三天内攻破城堡,其实很难。</p>
现在秦琼他们也只能寄希望于城堡里的守军,没有足够的意志坚守。</p>
当罗士信又派人来找李逸要补充兵员的时候,</p>
刘黑子告诉他,“侯爷,补充营的一千人,已经一个不剩了,没人可补充了。”</p>
“人呢”</p>
“伤兵营调了一百多人,其余的都已经派去补充了。”</p>
罗士信的人催的紧,攻势太猛,弟兄们伤亡惨重,得马上补充人。</p>
李逸无奈,</p>
“把伤兵营的那一百多人的担架队员和护理兵,全都派上去吧。”</p>
李逸亲自带着这一百多人上了城头,</p>
发现城头上到处都是血,浓重的血腥气弥漫着,</p>
秦琼调集了大量弓箭,弓箭一直就没停过,这种远程部队的压制,让守军损失很大。</p>
哪怕他们有城堡、墙垛等的保护,但弓箭数量上的巨大差距,还是让他们不断折损人。</p>
城下,</p>
步兵们举着大盾,组成了龟盾阵,不仅正面防御,连头顶都挡住了。</p>
他们用龟盾阵,掩护着冲坡靠近城墙。</p>
那条两丈宽两丈深的城壕,经过一天半的进攻,早已经被填平了许多段,彻底丧失了防御功能。</p>
“金汁!”</p>
一名校尉大喝,架在城头上的几十口大锅里翻滚着恶臭金汁,</p>
“浇!”</p>
滚荡的金汁从城头淋下,</p>
金汁带着恶臭从盾牌的缝隙中浇到士兵们脸上身上,滚烫的金汁让那些士兵们惨叫连连,</p>
很快,龟盾阵攻势也被破了。</p>
空气中恶臭弥漫,还夹着些烫熟肉的气味。</p>
天色渐暗,</p>
终于城下传来鸣金收兵之声。</p>
李逸有些口干舌燥,</p>
虽然他曾参加过泾州之战,在高墌城头看到过更大规模的城外野战,但那是隔的很远观看,</p>
不像现在这么近距离的感受到厮杀,</p>
他身上披着明光甲还有一件犀皮甲,今天都中了好几支流矢,全靠双层宝甲才没受伤。</p>
罗士信冷冷看着撤退的郑军。</p>
“今日郑军至少战死一千,”</p>
李逸道:“我们今天伤亡也不少,”</p>
“不会少于七百。”</p>
李逸头皮发麻,“南岗堡中兵两千,补充营降兵一千,总共三千人,今天就战死七百”</p>
“有可能战死八百,若算是重伤残疾不能再战者,直接减员至少一千。”</p>
“那,明天我们还能守的住吗”李逸问。</p>
一天减员三分之一,这种战损太惊人了,必然也会带来巨大的士气降低。</p>
“幸好是守城作战,这要是野战,三千人战死这么多,早就崩溃了。”罗士信道。</p>
“明天,明天再吧。”</p>
李逸却是眉头紧皱,这样下去可不行啊。</p>
“罗兄,今夜能否派人给秦将军送封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