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收获30万斤稻谷</p>
唐泽立即让人去把方唯和郑虎他们几个喊了过来,跟这些年轻聊了很长时间。</p>
看着一张张年轻的面庞,他深有感触,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老了</p>
“最后一个问题,你可以选择回答也可以选择不回答。方唯你告诉我,最先的原始稻种是从哪里来的”</p>
唐泽根本不相信南光一号稻种,是经过本地品种改良而来的。</p>
在“水稻杂交”技术还没有成熟之前,水稻亩产的提高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p>
于是他问了一个不该问的问题,但同时也把是否愿意回答的选择权,交给了方唯。</p>
“这没什么不能的,南光一号和农垦5的初代种子,都是吴老托人搞来的。”</p>
方唯这句话半真半假,农垦5的种子的确是从浙地寄来的,而南光一号真就是本地稻种改良而来的。</p>
只是改良的具体方法却不能,只好都推给吴茂盛。</p>
“明白了!”</p>
唐泽搞清楚了所有的细节,就在二队召开了现场办公会。</p>
他做事雷厉风行,既然南光一号有如此耀眼的成绩,那么来年的春耕就必然要开始推广种植。</p>
别的地方他管不了,但在瑶岭公社他话还是算数的。</p>
“公社要求每个大队至少有一个生产队,明年春播就开始种植南光一号。</p>
另外,下塘大队所有的生产队,都要积极播种南光一号。”</p>
全公社有个生产大队,而下塘大队则由3个生产队。</p>
到这儿,唐泽停顿了一下,然后才继续做安排。</p>
“老郑,你们上交公粮的时间推后,必须要留好稻种。回头我让各个生产队拿稻谷来换种子,一种子换0斤稻谷,怎么样”</p>
种子的品质有好有坏,所以也没有一个固定的兑换比例。</p>
唐泽按照本地的行情,给出了比0的兑换方案,应该还算公允。</p>
像二队有水田200亩,如果按照一亩地需要5斤种子计算,一个生产队需要的稻种大约在000斤左右。</p>
下塘大队有3个生产队,再加上其他每个大队都要抽一个生产队种植南光一号,这就是2个生产队(不包含二队)需要种子。</p>
也就是,按照唐泽的计划,需要提供2000斤-30000斤稻种。</p>
二队的晚稻总产量有5200斤,整个谷仓里存放的粮食也就30000多斤不到40000斤的样子。</p>
其中包括上交粮、动粮和留种。</p>
相对于唐泽的计划,完全不够呀。</p>
“唐书记,我们没那么多的种子。”</p>
郑先发摊开双,很无奈的道。</p>
“有多少就给他们换多少,靠你一家育种得等到啥时候去”</p>
唐泽当然知道种子不够,推广工作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哪能一蹴而就。</p>
郑先发嘿嘿的干笑了两声,便不再言语。</p>
回到公社,唐泽就让办公室下发了通知,要求各大队遵照执行。</p>
刚开始有些大队还不情愿,结果,要不是郑先发有先见之明,限量供应种子,他们去晚了连一粒种子都见不着。</p>
谷仓里的稻谷,进仓之前就经过了一轮筛选,淘汰下来的才分给了社员们。</p>
随后,郑先发又安排人进行了第二轮筛选,力求将高品质的种子拿出来和人兑换。</p>
在这方面,郑队长还是不含糊的,绝不会拿质量不好的种子坑人。</p>
同时,方唯这边的南光一号二代的选种工作也已经完成。</p>
他这次采取了排除法,将少许不符合要求的稻谷剔除,剩下的6300斤稻谷给来留种。</p>
第二次筛选,选出来整整2000斤的优质种子。</p>
</p>
这些种子就是二队的留种,来年大概需要用到000斤,其余的放在谷仓里备用。</p>
次一级的种子还有4300斤,郑先发准备留给关系好的生产队。这不,来晚了的一队队长,就气势汹汹的找到了队部。</p>
“郑矮子,你特么是要用南光一号的种子拿捏我是吧给我几百斤种子能干什么,老子至少需要300斤。”</p>
一队的队长名叫魏光华,大高个儿,微微有些驼背,和郑先发的关系不错。</p>
上次郑先发就用了0斤种子和他换了一些鸭子,一队试种之后,尝到了甜头。</p>
所以,魏光华这次下决心要全面换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p>
“魏驼子,放你的狗臭屁!我这里的种子有限,不限量你连一根毛都拿不到。</p>
不过,咱俩也是老交情了,你要是加点好处,我可以帮你弄到二代的种子。”</p>
郑先发破口大骂,然后眼珠一转,压低声音道。</p>
魏光华知道对方的秉性,没好处的事情人家能干只能捏着鼻子认了。</p>
“你想要啥好处”</p>
“你们一队副业搞得好,兑换比例不变,你给我补一些肥料。”</p>
郑先发图穷匕见,了自己的要求。</p>
一队是养殖大户,养鸭子、养猪,农家肥比一般生产队都多。</p>
魏光华露出果然如此的表情,经过讨价还价,两人终于达成了协议。</p>
除了比0的兑换比例不变,一队还要额外提供000斤肥料。</p>
于是,郑先发从剩下的4300斤(二代)种子里,给了魏光华300斤种子,随后又收到了3000斤稻谷和000斤肥料。</p>
给一队开了个“后门”,关系户陆续找上门来。</p>
包括方平岳父一家所在的生产队,方梅所在的生产队,以及山上的瑶寨。</p>
方唯答应过盘莲,只要对方需要就会帮忙和队里情。</p>
盘莲的阿公听了二队的事情,能增产增收的稻种谁不喜欢于是,瑶寨也决定全面换种,起码需要000斤的种子。</p>
最后剩下的3000斤二代种子,一部分给了方平岳父的生产队,一部分给了方梅所在的生产队,另外一部分给了瑶寨。</p>
忙忙碌碌了0来天,终于将换种的事情忙完了。</p>
郑先发让对会计和方唯、郑虎等人进行统计,得出了具体的数据。</p>
一共34300斤稻种,换回来343000斤稻谷,谷仓都爆满了。</p>
二队的社员头一次在自家的谷仓里见到这么多的粮食,一个个眼睛都绿了。</p>
郑先发大一挥,决定明天就去交粮。</p>
交完了公粮和征购粮,甚至还捎带的卖了一些议价粮,队里增加了300元的集体收入。</p>
这是很大的一笔钱,因为今年不需要购买返销粮,所以队里用这些钱能干不少事情。</p>
“秀才,留种不算,咱们还有30万斤粮食,你觉得该怎么处理”</p>
整整30万斤粮食,抵得上队里以往好几年的稻谷产量。</p>
郑先发现在越看方唯越顺眼,不禁把对方当成了自己的“高参”。</p>
“队长,各个生产队拿出来这么多的粮食换种子,社员们的口粮会不会很紧张”</p>
方唯担心好心办坏事,他的心里没底啊。</p>
“你以为那些队长都是吃素的这些鬼东西精得很,肯定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安排。</p>
就拿一队来,是全公社有名的‘富裕队’,万把斤稻谷人家连眼睛都不眨。</p>
其他队也有办法,他们可不是一下子全部换种,而是几个队联合凑分子,每家都种植一部分。</p>
这样的话,分摊到每个生产队,一家也就拿出来两三千斤稻谷而已。”</p>
郑先发有意培养方唯,给对方讲了这里面的门道。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