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一记响亮的耳光</p>
吃完饭收拾好,方唯便告辞离去,把空间腾给了他们师兄弟。</p>
孙道人果然只住了一晚上,第二天午后就走了,是需要去采买一些东西,然后就回山上。</p>
方唯清闲了几天,转眼就到了秋收的日子。</p>
试验田培育的各种稻子还没有这么快成熟,于是方平就带着育种组的所有成员,一起到大田里帮忙割禾。</p>
队里20亩大田全都种植了农垦5粳稻,而且这一季,大田也纳入了指定区域,一看就知道产量相当不错。</p>
公社的徐广生书记以及大队的郑先发支书,两人就蹲在田埂上看大家干活。</p>
“徐书记,你这是何苦别的公社各个生产队都不稀罕二队的稻种,宁可换购二的便宜货,也不拿正眼瞧一下我们的秀才。</p>
你卡着不让二队自己销售稻种,有用吗我觉得没用,除非那些人能改变观念,要不然按照秀才的脾气,你根本挡不住。”</p>
徐广生与其是来指导秋收工作的,不如是来盯着方唯的。</p>
方唯在夏收后,陆陆续续将高产稻种和高产黄豆种子卖给了收购站,都特么落到临县去了。</p>
县里不发话,可他徐广生不敢任由方唯这么搞。</p>
要是县里回头找他要高产稻种,他可变不出来。与其等到时候自己背锅,不如现在辛苦点,先把方唯这一头摁住。</p>
实际上方唯也没打算和县里赌气,他有他自己的办法。</p>
“徐书记,郑支书,二位喝点茶水。”</p>
对于徐广生和郑先发的蹲点,方唯没什么抵触情绪。</p>
他反而要时不时地关心两人,饿了送来饭食、渴了送上茶水,丝毫没有想让两人尽快离开的意思。</p>
“老郑,你看人家都在忙着,就咱们坐在这里跟大爷似的。走,下去割禾,松松筋骨。”</p>
徐广生有点坐不住了,拉着郑先发去田里割禾。</p>
方唯只好跟上,两位领导都亲自下地干活了,他作为队长当然不能干看着。</p>
仅仅几天的功夫,大田里的稻子全都收割完毕。</p>
这段时间的天气不错,有利于稻子的晾晒。</p>
徐广生和郑先发终于等到了数据出炉,20亩大田收获了960斤稻谷,平均亩产33斤。</p>
采收农作物,点数+960,总点数:0065点</p>
“你们这个农垦5稻种的产量太厉害了!方队长,这次挑选出来的稻种一定要留好,千万不要自己拿出去销售。郑支书,你可得盯着点。”</p>
徐广生掌握了第一资料,给郑先发和方唯做了交代之后,马上去县里向唐泽作了汇报。</p>
唐泽听完也很高兴,不过,他更关心其他生产队的秋收情况。</p>
随着时间的推移,各个公社下属生产队,纷纷完成了秋收工作。</p>
这几天。</p>
魏光华整天笑得合不拢嘴,今年晚稻,一队全面种植了农垦5三代稻种。统计数据显示,亩产达到了599斤。</p>
这其实也达到了农垦5在非指定区域的产量极限,农垦5的产量上限为亩产550斤-600斤。</p>
一队的晚稻亩产差不多就是600斤,增产效果明显。</p>
“赶紧把次一级稻种挑出来,你们找人到处去宣扬一下我们的亩产数据,回头好卖种子。”</p>
魏光华喜欢这种生意,倒之后就有5倍的收益。</p>
他上掌握的可是真正的次一级稻种,根据他大量的调查研究,次一级稻种的减产情况,在0%左右,性价比极高,还是很受欢迎的。</p>
而次二级稻种,就是经过两代留种的稻种,减产情况在25%-30%。</p>
次三级稻种则会出现严重的种子退化,产量直接打回原形,亩产不超过200斤。</p>
“这个秀才还真厉害!搞出来的稻种,最多可以种植两到三代。实际上到第三代的性价比就不高了呢。”</p>
魏光华意识到方唯的厉害之后,然后马上带人去了二队。</p>
他去干啥当然是换购稻种啊。</p>
他掌握了稻种退化的规律和事实,别人也不是傻子,迟早也会知道的。所以,二队的稻种还会像以前那样无人问津吗</p>
魏光华从来不赌,所以秋收后第一个就跑来换购种子。</p>
这两年,一队闷声发大财,谷仓里的稻谷堆积如山。别看他本人高调,但一队却很低调,没几个人知道一队的具体情况。</p>
“方队长,我需要4000斤南光一号和4000斤农垦5三代稻种。你放心,咱们的换购比例不变,还是按照比0的比例进行兑换。”</p>
“咦你怎么突然换购这么多的稻种,起码够你们一队种植三季的吧”</p>
“你别管,我多留一些稻种备用还不行啊。”</p>
“行,怎么不行,你把万斤稻谷拉来,我马上给你种子。”</p>
“莫得问题,万斤稻谷已经在路上了。”</p>
方唯大概能猜到魏光华的心思,但他懒得管。</p>
对方只要不赊账,公平交易即可,别的事都和自己没关系。</p>
秋收之后,郑虎带人挑选出来了60000斤农垦5三代稻种,除去原先队里留下的各类种子,二队的存粮只有4433斤稻谷。</p>
其他不算,等魏光华拉走了000斤稻种之后,方唯的上,目前还有26万斤南光一号三代稻种,以及56万斤农垦5三代稻种。</p>
谷仓里的稻谷一下子就变成了2433斤。</p>
所以对于二队来,来钱最快的就是培育稻种,搞副业都没啥意思。</p>
第二家来找方唯换购种子的,还是瑶寨。</p>
盘莲今儿打扮的可漂亮了,身着传统服饰,就跟从画里走出来的人似的。</p>
瑶寨的晚稻大丰收,种植的农垦5稻种,亩产达到了550斤,再一次刷新了寨子的水稻亩产记录。</p>
</p>
阿公人老成精,同样看到了次一级稻种的潜力,因此也是早早前来换购稻种。只不过他没有一队财大气粗,依然是换了2000斤南光一号三代稻种、2000斤农垦5三代稻种。</p>
二队谷仓里又增加了4万斤稻谷,库存4433斤。寨里的人随即把稻种运了回去,盘莲也不好意思单独留下来,在方家吃了午饭就走了。</p>
“虎子,通知大家,明天分口粮。”</p>
稻谷的库存再次超过了0万斤,方唯和其他几个队干部一商量,决定分口粮。</p>
这次还和以前一样,社员们人均口粮500斤,总共分出去了4000斤稻谷。</p>
稻谷库存还有033斤,他的心里顿时踏实了。</p>
今年的粮食上交任务已经完成,生猪上交任务也已经完成,感觉太轻松了。</p>
只不过世界上的事情从来都是几家欢乐几家愁,上午,一些公社的负责人像是约好了似的,不约而同的来到了唐泽的办公室。</p>
他们当中有两个人的脸色最难看,公社下属生产队大面积种植了次二代南光一号稻种,和人家种植了南光一号三代稻种的相比,产量下降了近三成。</p>
至于极个别的那些倒霉蛋,由于种植了次三级稻种,直接被打回了原形,产量回归了原来的状态,口粮都成问题。</p>
“下塘大队二队这么干简直是在犯罪!他们赚的盆满钵满,结果却让大家损失惨重,应该追究他们的责任。”</p>
“是啊,领导,这件事不算完,要让他们赔偿。”</p>
“真缺德!育种先进个人,居然包藏祸心,我们以前用的稻种怎么就没有过这种情况”</p>
办公室里群情激奋,纷纷把矛头指向了方唯和二队。</p>
唐泽听了大家的诉,只不过越听越来气,脸色不由自主的变得铁青。</p>
“安静!你们找上我,是打算解决问题还是想吵架一个个都是公社的领导,有些话是怎么出口的</p>
我来问你们,你们换购的稻种,是从二队得到的吗县里发文推广南光一号稻种,有没有特意强调一定要重视种子的来源</p>
这些问题我可以回答你们,育种是一项非常不容易的工作,很多优秀的稻种都存在一代不如一代的情况。</p>
所以,有些人想着一劳永逸,一次换购稻种终生受益的情况是不存在的。据我了解,南光一号第三代稻种的产量绝对有保障。</p>
而次一代稻种会减产0%,次二代稻种会减产30%,次三代稻种已经失去了应用价值。</p>
所以,县里建议大家使用原稻种,次一代稻种也可以,次二代审慎使用,次三代杜绝使用。”</p>
唐泽没有破口大骂,而是根据这些人的诉求,从道理上驳斥了他们。</p>
谁会使用次一代、次二代、次三代稻种呢就是那些想捡便宜的人。何况他们换购的种子并非从方唯(二队)的上换购,出了问题,人家概不负责。</p>
想闹可以,那以后就别想再使用高产稻种了。</p>
听到唐泽的结论,这些人沉默了。</p>
他们之前根本没想到南光一号稻种,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逐代退化的问题,所以才想捡便宜,根本不把方唯和二队放在眼里。</p>
你方唯搞出来的良种又能怎样我根本不鸟你,反正次级稻种多的是,还便宜。</p>
结果,现实给了这些人一记响亮的耳光!</p>
事实证明人家就是牛,哪怕遍地都是次级稻种,但稻种和稻种是不一样的,产量更是差距很大。</p>
“同志们,我要是你们,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多想想明年该怎么办,而不是坐在我的办公室里发牢骚。发牢骚解决不了任何问题,都回吧。”</p>
唐泽随后直接赶人,让这帮家伙回去冷静一下。</p>
一群想捡便宜的人灰溜溜的离开了县城,其中有些人反应过来了,领导得对,粮食减产的黑锅甩不到方唯和二队头上,当务之急是把明年的稻种先解决了。</p>
二队。</p>
方唯等人忙得不可开交,原先无人问津的南光一号三代稻种,以及农垦5三代稻种,顿时成了香饽饽。</p>
同一个大队的生产队,由于近水楼台先得月,最先跑来换购稻种。</p>
另外,像一些和二队社员有关系的生产队,也纷纷托人找方唯、找队干部好话,目的还是为了换购稻种。</p>
这不,田桂的妹妹,以及方梅和田炳义两口子都跑了过来。</p>
“之前就和你们讲了,听三弟的准没错,可你们生产队犹犹豫豫的。现在知道后悔了要不是看在亲戚的份上,我才懒得管你们的事儿。”</p>
方平接待了他们,表面上吐槽了几句,但事情还得帮忙。</p>
于是他去找了三弟,替这两家生产队情。</p>
“都是亲戚,该照顾的还是要照顾。现在稻种不够分,他们也不能多换购,一家2000斤南光一号、2000斤农垦5。”</p>
方唯这两天都快被逼疯了,天天有人堵他,就是为了能换购到种子。</p>
瑶寨换购完之后,他里还剩下24万斤南光一号三代稻种、54万斤农垦5稻种。</p>
两家亲戚等于是走了后门,换走了4000斤南光一号以及4000斤农垦5。</p>
接下来的种子就不够分了,方唯干脆优先保证本大队的各家生产队。之前有人诋毁方唯和二队,这些生产队到处和人争辩、替方唯和二队话。</p>
他们之前虽然没有积极换购,但在外面还是护着二队和方唯的。</p>
方唯本着帮亲不帮理的原则,剩下的2万斤南光一号三代稻种,平均分给了另外的个生产队。农垦5三代稻种剩余数量多一些,给了他们22万斤。</p>
队里除了非卖种子不算,只剩下2万斤农垦5稻种。</p>
带来的收益也是巨大的,队里再次进账了万斤稻谷,库存达到了惊人的5033斤。</p>
“三哥,亏了咱们这两年新修了谷仓,要不然哪有地方存放这么多的稻谷老天爷,5万斤稻谷,以前做梦都不敢想。”</p>
郑虎被这个数字给打晕了,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p>
其他的队干部也差不多,幸福来得太快,他们根本没做好心理准备。</p>
“别光顾着高兴了,这么多的稻谷可不见得都是好事。我的意见,大头卖掉,积极支援国家建设。</p>
咱们留个20万斤稻谷就行了。大家的意见呢”</p>
方唯看得通透,里留这么多的稻谷是祸非福,还是赶紧卖掉为好。</p>
这已经不是高调低调的问题,脑子不清醒肯定会出大问题。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