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秋收就是在这种躁动不安的气氛中完成的,一些事对于社员来不过是茶余饭后的谈资,自己该干什么还是干什么。</p>
由于农业械的普及,秋收并未受到任何的影响,这一季还是大丰收。</p>
但现在关心这个问题的人不多,各种密集的信息接踵而来,所有人都知道时代要变了。</p>
年底,一场重要的会议如期召开。</p>
这次会议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会议公报发出来之后,方唯按照上级要求,组织大家进行了不下三次的集体学习。</p>
有人欢喜有人愁,这要是把田都分了,那大队和生产队还能存在下去吗</p>
对于这个问题,方唯不作回答。会议已经确立了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调,他什么都不对,所以干脆什么都不。</p>
“接下来全国都会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面来,咱们作为育种先进集体,更应该努力奋斗,为全省提供优质高产的稻种。”</p>
方唯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把大家飘飞的心绪拉回来。</p>
一千道一万,发展才是硬道理,形式不重要,结果才重要。</p>
不管怎么,农业生产不能松懈,育种工作应该再接再砺。至于其他的,方唯人轻言微,没必要太多。</p>
经过了知青回城、政策的巨变,浮躁的人心渐渐安定了下来。</p>
养猪场的母猪又到了产崽的时候,一共增添了360头猪崽,方唯决定卖出3300头良种猪。这是一笔很大的收入,共收入了330万元现金。</p>
剩下的生猪存栏数为499头猪,其中怀孕母猪为320头、猪崽360头,成年猪99头。</p>
“支书,是不是马上要分田到户了”</p>
方唯在养猪场转了转,五叔给他介绍了相关的情况,然后又问起了包产到户的事情。</p>
“五叔,你很盼望分田吗”</p>
他没有正面回答五叔的问题,而是反问了一句。</p>
“希望个屁!你看现在大家都过得好好的,要是一下子打破了现状,大家的生活水平还不得倒退啊。”</p>
五叔有五叔的想法,真要是分田到户,那么队里的养猪场怎么办</p>
承包给个人是一条路,只不过包括他在内,大队似乎没有人有这个能力和实力。</p>
方唯笑着摇了摇头,表示目前还没有接到具体的文件,等等再看。</p>
“满满,我接到了单位的电报,这两天就要回去了。”</p>
等他离开了养猪场,正好遇到了方涛。</p>
方涛就是专门来找他的,南光三号稻种的验证试验取得了圆满的成功,他和同事已经完成了论文的数据部分,单位让他们回去做好后续的工作。</p>
由于单位催的很急,他决定后天就走。</p>
“也好,回去早点把论文写出来。”</p>
方唯和涛涛一路走了回去,快到家门口才分开。</p>
他让涛涛明晚过来吃饭,把家里人都叫上。</p>
第三天。</p>
方唯把方涛一家三口送到了县城,涛涛的同事提前一天就走了,他啊迟了一天。</p>
“涛涛,这是我写的培育南光三号的一些要点,还有部分理论上的探讨,你拿着,回去写论文的时候可以参考。”</p>
临上车前,方唯递给了侄子一份资料。</p>
这份资料对于方涛写论文有很大的帮助,对方感受到了叔的关心,眼眶一下子就红了。</p>
方唯没等对方什么感谢的话,扭头便走。</p>
涛涛和雅冲着他的背影一个劲的挥,这次回去之后,一家三口再来队里恐怕就没这么容易了。</p>
方唯离开汽车站,直接回到了队里。</p>
“刘会计,你们的结算工作弄完了吗”</p>
走进办公室,他就让人把刘会计喊了过来,询问一下年终结算的事情。</p>
“差不多了,今天下午就能弄完。”</p>
刘会计表示结算工作基本完成,下午就可以上报所有的报表。</p>
方唯满意的点点头,这些老搭档做事根本不用人操心,从来都会掉链子。</p>
下午。</p>
方唯召集队干部和各队队长开会,商量今年的分红问题。</p>
“支书,以后都要分田到户了,咱们要不这次分红多分点唉,队里还有那么多的农和农具,以后怎么处理”</p>
大家刚开始是讨论分红的问题,但着着就歪楼了。</p>
赵金生谈到了队里的农和农具,农具还好,但农怎么分若干家凑一起分一台,使用起来很麻烦而且维护保养又是一个大问题。</p>
到最后这些农都糟蹋了,可惜了队里这么多年的积累。</p>
“先不那些,今儿只谈分红。我的意思按照平均每人2000元的标准进行分红,该提留的提留,生产发展基金也要留够。</p>
真要是到了非分田不可的时候,咱们再进行二次分配,反正队里的积累是属于全体社员的,谁也拿不走。”</p>
大家今天的状态都不好,动不动就跑偏。</p>
方唯干脆直接拍板,定下了分红标准。这个标准再次刷新了队里的记录,出去会让很多人眼红的。</p>
其他人你听他这么,也没意见,分红的事情就这么定了。</p>
这时,赵金生看着方唯突然问道:“支书,咱们大队的情况特殊,真要是分田到户,育种工作还怎么进行下去能不能维持现状”</p>
“是啊,方支书,咱们还是搞集体经济不行吗”</p>
“谁不行当然可以继续走集体经济的道路。但这里面有个问题,那就是如何选择是全体社员的事儿,而不是我们几个坐在这里空谈。”</p>
方唯顺水推舟,出了一个关键的问题。</p>
</p>
实行什么样的经济形式,不能由几个队干部和生产队长了算,而是需要全体社员了算。</p>
张楚等人若有所思,打算回去先摸一下底,看看社员们到底是咋想的。</p>
两天后。</p>
下塘大队正式给社员们分红,人均2000元的高额分红令大家喜笑颜开。就算是县里的一般干部,一年下来都没有这么高的收入,这要是出去绝对让人嫉妒的。</p>
各队的队长趁询问社员们的想法,是分田到户好呢还是愿意继续走集体经济这条路。</p>
“这不废话吗分了田,咱们一个个的单打独斗,哪会有这么高的收入再了,如果生产队和大队散了,大队学和托儿所还有医务室怎么办当然是继续发展集体经济好啊。”</p>
社员们的想法都差不多,毕竟下塘大队这些年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傻子才会放弃已有的优势。</p>
意见一层层的反馈上来,方唯的心里便有了底气。</p>
这天上午。</p>
齐海洋突然来到了下塘大队,和方唯聊了很久。</p>
他也是运气好,之前和姚主任等人斗争的时候态度很坚决,接任县里的主任之后,下塘大队又搞出来了南光三号稻种。</p>
上面决定调他去衡州地区任副主任,他这次来是专门和方唯话别的。</p>
“现在大局已定,我之前一直头疼你们下塘大队该怎么办,如今好了,交给继任者去操心吧。作为我个人来,还是希望你能继续搞好育种工作。</p>
我能帮你的有限,前两天县里通过了决议,决定将育种基地整体改制,由你们下塘大队占60%的权益,县里占40%的权益。”</p>
齐海洋和方唯的关系算不上很密切,但两人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面有着共同的观点。</p>
他担心自己走了之后,方唯的育种工作会停滞,所以才力排众议将育种基地事实上交给了方唯。大队需要付出的资金不多,更多是以技术投入的方式折算成了收益。</p>
因为下塘大队属于集体所有制,这种办法并不算违规。但育种基地的权益没办法给到方唯个人,或许等以后政策的口子再开大一些,才能这么做。</p>
实际上齐海洋也算不到,等过几年公社消亡之后,社队企业大部分会改成乡镇企业,最终在各种的操作之下,权益都归了一些“能人”。</p>
方唯不太看重那些,他看中的是育种基地的4万亩上好农田。</p>
“谢谢齐主任!我一定不会辜负你的期望,会继续做好育种工作的。”</p>
方唯向齐海洋很真诚的道了一声谢,对方可是给他帮了大忙。</p>
他现在最担心的就是里掌握的土地会快速的减少,一切又得从头来过。当然,未来的政策会越来越宽松,他就是去承包一片荒山、一片荒地都能再次翻身。</p>
方唯是舍不得下塘大队多年以来的积累。</p>
齐海洋摆了摆,随即离开了队里。</p>
就此一别,两人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有会再见面,方唯看着对方远去的背影默默无语。</p>
一周后。</p>
齐海洋离开了新林县,谁都没想到他的继任者会是黄志刚。</p>
黄志刚算是赶上了好时候,他一个是立场坚定,还有一个是年轻而且有文化。郑先发吃亏就吃亏在学历太低,只有学文化程度,当公社主任就到头了。</p>
方唯趁着这一周的时间,办好了育种中心的所有续。</p>
现在育种中心只有一块牌子了,全称是新林县农业育种中心。表面上似乎是一个全民所有制单位,其实是集体国营混合制企业。</p>
这是目前的政策允许的。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统称为公有制,所以企业的性质没有变化,不存在任何政策上的障碍。</p>
问题是以后,一旦下塘大队崩解,未来这个育种中心的归属必将成为一个难题。</p>
元旦过后。</p>
上级要求县里开始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就是大家所的“包产到户”。</p>
文件下发到公社,郑先发和郑虎召开了各大队负责人会议,商议如何贯彻实施上级的要求。</p>
“我觉得下塘大队不适合搞包产到户,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我们从事的是育种工作,而这项工作本身不适合分散运行,而应该采取规划化集约化运行。</p>
其次,我们征求通过广大社员的意见,大家一致要求继续发展集体经济。现在看上面怎么,实在不行的话我们会成立农业合作社。”</p>
方唯第一个发言,旗帜鲜明的表了态,愿意继续走集体经济的道路。</p>
因为现在只是推行包产到户,并未要求强制执行,这就给他接下来的操作提供了一些空间。</p>
郑先发知道会是这个样子,一点都不感到奇怪。</p>
“方支书谈了下塘大队的打算,你们呢是分田到户还是和方支书一样,继续实行集体经济”</p>
郑先发现在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他不知道自己这个主任还能当多久,所以也懒得管方唯的事情。</p>
关键是他想管也管不了。</p>
剩下6个大队的意见并不完全统一,问题出在各自的内部。但总体上他们是倾向于效仿下塘大队,继续走集体经济的道路。</p>
都是聪明人,其实大家很清楚,一旦把田地分了,育种工作也就难以为继了。</p>
社员们守着那点田地种稻子,一年下来能有多大的收益</p>
不过,各大队继续走集体经济的道理虽然有阻力,但阻力并不大,再做做工作就应该能顺利解决了。</p>
“郑主任,这事儿我们还得考虑考虑。”</p>
“是啊,队里的社员们在育种上尝到了甜头,现在都不愿意单干。公社得给我们一些时间,我们也好慢慢的服大家啊。”</p>
“我们不分,就像方支书的那样,大不了我们也搞农业合作社,你们还能强迫我们咋滴”</p>
有态度暧昧的,也有坚决不肯“分家”的,总之这次会议开了个寂寞。</p>
郑先发百无聊赖的挥挥,道:“随便你们,我反正已经把上面的文件精神传达到了,你们听不听我也懒得管。都滚吧。”</p>
一群大队支书和队长纷纷离开了会议室,刚出门就喊着去喝酒。</p>
方唯笑着拒绝了,他要去五金厂和竹器厂看看,便和这群人分道扬镳。</p>
他首先来到了竹器厂,厂里的工人正在热火朝天的忙碌着。瑶岭牌家具和竹器在多地打响了名气,产品供不应求,厂子的正式职工已经超过了300人。</p>
方平引进了目前国内最好的器设备,生产效率大幅提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