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都市言情 > 四合院:开局激活签到系统 > 第95章 老物件......
    不过,这个判断并非没有例外,有些优质的民窑作品在精细程度和艺术水平上可与官窑相提并论。</p>

    至于官窑,则是皇家特设,专供皇帝及皇室使用,其投入巨大,质量要求极其严格,自然其历史价值、艺术魅力以及市场价位远高于普通民窑瓷器。</p>

    尤其是在今天的市场上,官窑瓷器被炒卖至极高的价位,一件精美的官窑器动辄售价可达数十万乃至百万。</p>

    需要明确的一点是,所有的珐琅瓷都是由官方瓷窑制作的高质量制品。</p>

    每件珐琅瓷器都由皇家专业画匠绘完成。</p>

    这类瓷器最初主要用于出口贸易和满足宫廷生活所需,当时市面上并没有流通。</p>

    直到后来因历史原因如外敌入侵等原因,大量珐琅瓷器开始散落民间。</p>

    特别是在民国年间,珐琅瓷受到极大关注。</p>

    许多收藏爱好者将以拥有至少一件珐琅瓷器为傲。</p>

    珐琅瓷被视为清代瓷器技艺之最高峰,被誉为瓷器界的顶端之作。</p>

    在现代,乾隆时代的珐琅瓷器底价通常高达千万元。</p>

    杨建设匆匆一瞥那将军罐底部,果真见到了大清乾隆年制的铭文。</p>

    乾隆时期生产的珐琅瓷器,且为少见的将军罐?天哪,捡到宝了。</p>

    “需要鉴定一下!”</p>

    **鉴定结果:**</p>

    **品类:瓷器**</p>

    **名称:绘有牡丹花卉图样的将军罐**</p>

    **年代:大清乾隆时期**</p>

    **评估价值:一千八百万元**</p>

    四点十分,得知将军罐价值一千八百万元。</p>

    我的个老天爷啊!杨建设的心猛地一颤。</p>

    “老太太,您家真是拿它来做腌菜?”</p>

    他难以置信地抬起头望天。</p>

    这可是一个估价超过千八百万接近两千万的瓷器啊!若此事传出去,收藏界的同行怕是要集体崩溃吧?</p>

    老太太笑着回答:“对呀,这一大缸咸菜,能供我们全家冬日所需。”</p>

    “嗯哼!”</p>

    杨建设用力地点了点头,然后郑重地:“您的这个咸菜缸,我有意以高价收购。</p>

    不知您能接受多少金额?”</p>

    “哥哥,这事我们家老伴儿得有个数。</p>

    要不然等我们家人讨论过再吧。”</p>

    老太太有些迟疑。</p>

    如此精致美观的容器,她真心不想割爱出售。</p>

    “老太太,真的,请考虑下我的报价?”</p>

    杨建设语气温和,但内心焦虑起来。</p>

    要是事先知道这罐子的价值,他就绝不会去清洗而是当即就把它买下。</p>

    老太太笑着:“伙子,你也别急,这腌缸的事还得家里男人拍板才行,我要是一擅自作主,他不高兴了该怎么办啊?”</p>

    “额好吧!”</p>

    杨建设点了点头,知道这时候太过迫切只会让老太太更警惕。</p>

    “老太太,您爱人几点能回来?”</p>

    他接着问。</p>

    “我家那口子在煤矿厂工作,得傍晚才下班。”</p>

    “明白啦!”</p>

    深思熟虑后,杨建设道:“等您爱人回来,请转告他,这个宝贝,我至少给出五块钱。</p>

    如果这个数目他不满意,我可以再往上加一点。”</p>

    “五块钱!真能给我们五块,这是真的吗?”</p>

    老太太惊讶万分。</p>

    对当时的生活来,五块钱相当于一个人一个多月的生活费用,老太太完全没想到一个用来腌咸菜的缸能卖出这样的价格。</p>

    “当然属实,我这就要走了!再见,老太太!”</p>

    “可你一定要记得来找我们哦!”</p>

    望着杨建设离开的背影,老太太有些后悔回应得如此快速,万一对方不再出现呢?“谁要收破烂的啊!”</p>

    “这里有要出旧物的吗?”</p>

    “有要转废旧物品的吗?高酬回收费哟!”</p>

    离开老太太的住处后,杨建设又投入新一轮的旧物搜集之旅中。</p>

    其实,并非每户人家都拥有宝贵的古董。</p>

    整整一个上午下来,他虽然回收了许多废品,但连一件真正的古董都没遇上。</p>

    午间回家匆匆吃完饭后,他随即又外出寻找了。</p>

    他对那户家中珍贵的将军罐倒不是很忧虑会被其他回收者捷足先登,因为这个年代几乎没有人为收藏古董所动。</p>

    就算该罐的主人知晓了它的真实身份和价值,凭借财力和鉴赏眼光,杨建设相信自己也能重金将其收入囊中。</p>

    毕竟,在这个时代,即使是稀有文物,也不怎么受到重视,几乎找不到买卖的渠道。</p>

    由于他在此行业处于独特地位,无需过于顾虑来自竞争对的压力或干扰。</p>

    接近傍晚,大约四点钟光景,除了收集到的大量金属钱币外(但金属币的收藏增值有限,即使是在未来的市场上,单枚的最高认证价值也就在几百元上下),这一天里杨建设未能挖掘出其他有价值的宝藏。</p>

    **收废品的来了。</p>

    **</p>

    **“您好,同志!”</p>

    **</p>

    这时,一位女士拦住了杨建设的自行车,问:“废纸箱,每斤多少钱?”</p>

    “一角钱一斤。”</p>

    “稍等!”</p>

    </p>

    这位女士转身返回家中,一会儿拿着几捆废旧纸箱走了出来。</p>

    杨建设称了一下,总共有五斤。</p>

    “先生,一共五斤,合计五角。”</p>

    “好的,好的!”</p>

    接过钱币后,这位女士高兴地道:“你这里的回收价和废品站一样,真是太好了,今后我有了废品还卖给你,不过,价格别降。”</p>

    “明白!”</p>

    杨建设点头,“您放心,无论哪儿收的价格,我都会跟它们一致。”</p>

    “对了,大姐,你们家里还有老物件吗?我这边不仅收废品,也收老物件。”</p>

    女士好奇地问:“什么是老物件呢?”</p>

    杨建设解释:“就是清朝之前的物品,最好是清朝的。</p>

    这些东西我会以较高的价格收购,时间越久远,价格就越高。”</p>

    “那什么都可以吗?”</p>

    女士继续问道。</p>

    “可以的。”</p>

    杨建设点了点头。</p>

    这位女士想了一会儿,:“记得家里有一个装盐的瓷罐,是我家祖上传下来的。”</p>

    “是吗可以让我看看吗?”</p>

    杨建设的兴趣被勾起来了。</p>

    “没问题,跟我来吧!”</p>

    这位女士引着杨建设直接去了厨房。</p>

    她从厨房的案板上取下一个白瓷罐交给杨建设。</p>

    白瓷罐非常干净,上面有双龙戏珠的青花图案。</p>

    杨建设看了一眼,随即笑了笑,原来这根本不是盐罐,而是一个精美的笔筒。</p>

    仅凭色泽,他就能看出这应该是乾隆晚期的青花瓷制笔筒。</p>

    这样的文房用具显然不为这位女士家所知,被当作普通的盐罐使用了。</p>

    “这也算老物件吗?”</p>

    女士问道。</p>

    “确实算!”</p>

    杨建设肯定地点了点头,内心启动了他的鉴定能力。</p>

    这白瓷笔筒背后并没有年份印记,使得确定具体年代变得困难。</p>

    大部分清代瓷制品都会有印记,但也不乏无记的精品,有时为了迎合特定顾客喜好,会故意不做标记。</p>

    朝廷没有硬性规定器物必须刻印标识,甚至宫中有些物件也是如此处理。</p>

    虽然缺乏年份印记,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就不算是旧藏或老物件,正确的鉴定需基于物品自身的特性和历史背景来进行。</p>

    鉴定目标:青花瓷器</p>

    类别:官窑双龙戏珠青花笔筒</p>

    年份:嘉庆元年(即乾隆六十年,此时乾隆还在世但已退位为上皇)</p>

    评估价值:35万元</p>

    完成鉴定后,杨建设陷入沉思。</p>

    嘉庆元年,也就是乾隆第六十年,在这一年里两位皇帝并存于世,故双龙戏珠很可能象征了乾隆与嘉庆父子二人共同的权威。</p>

    虽然嘉庆朝的陶瓷艺术相较于乾隆时期略有逊色,但差距并不显着。</p>

    中国瓷器业的衰退主要发生在道光年间(公元20-50)因内外交困,战乱频繁,财力枯竭所致。</p>

    此件估价35万人民币算是相当合理的。</p>

    “你能给多少钱?”</p>

    女士问。</p>

    “三百块!”</p>

    杨建设斟酌片刻后答道。</p>

    “真、真给这么多吗?”</p>

    女士显得异常激动。</p>

    一个普通的家庭盐罐竟能卖出300元,令她始料未及。</p>

    “没错,老物件价值非常高,你愿意出售吗?”</p>

    “愿意,非常愿意!”</p>

    女士急忙清理出盐罐内的盐,递给了杨建设。</p>

    杨建设微笑着道:“废纸箱一共是05元,加上这笔筒3005元。</p>

    干脆,我就给你个整数——30元吧。”</p>

    话结束,他从口袋里掏出三元一角的钱递给妇人,那妇人十分感动。</p>

    “翠花嫂,你卖的是啥稀罕物?竟然赚了这么多钱?”</p>

    此时,几位邻居前来串门,其中一个羡慕地问道。</p>

    “这位同志是收购旧物品,越老越有价值,我们家的那个盐罐子就卖了三块钱呢。”</p>

    “什么?”</p>

    “真拿了三块钱!”</p>

    “我的天!翠花嫂,你真是交了好运。”</p>

    周围的邻居都满眼羡慕地道。</p>

    接着有个人问:“同志,我们家也有个老物件”</p>

    “大妈,我真的可以给您高价钱,您是否考虑考虑?”</p>

    杨建设语气平静,但内心却略感焦虑。</p>

    若早知这是唐代的文物,当初就不清洗它,而是立刻将其买走。</p>

    大妈笑答:“伙子,是这样,这事得由家里的主人定夺,我要是自作主张把盐罐子卖给你,家里那位不高兴的话,我可吃不了兜着走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