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了算了,你先不要再了,我的脑袋有点疼。”</p>
朱标苦笑着揉了揉脑袋,制止了江临的知识科普。</p>
随后他又夹起了一块番茄放进嘴里,很是开心。</p>
“嗯我还是享受美食吧!”</p>
“殿下,你别只吃番茄,再尝尝这个鱼香肉丝。”</p>
江临用筷子指向餐桌上的一盘鱼香肉丝。</p>
朱标看了看,这道鱼香肉丝看起来也是色香味俱全。</p>
尝了一口!!!</p>
便被震惊得快要麻了!</p>
“这这个肉也太香了吧?这道菜叫什么?”</p>
朱标忍不住惊呼一声,然后用着好奇的眼神看向江临。</p>
江临轻声答道:“殿下,这道菜叫做鱼香肉丝。”</p>
“江公子,你是怎么做到的?把鱼肉做出了豕肉的口感?”</p>
“有没有可能,这就是用豕肉的呢?”江临笑了笑。</p>
朱标一愣,眼神略带些许懵逼。</p>
“大概在大明的三百多年后,位于四川的一户生意人家,这家人尤好吃鱼,因此对于做鱼的用料也很讲究,有一日,家中女主人做完鱼后调料有剩,却又不愿浪费,随即就用剩下的佐料炒了肉丝。”</p>
江临只好将这道菜的来历讲给了朱标。</p>
朱标明白的点了点头:“原来如此”</p>
随后他又看向了桌上的酸辣土豆丝,这也是从来没见过的一道菜。</p>
他夹起土豆丝尝了一口,口感脆脆的,吃起来非常可口。</p>
“嗯这个土豆丝也很好吃,跟西红柿是两种感觉。”</p>
听了朱标的话后,一旁的常氏也跟着尝了一口,立马便被味道惊艳了,然后开始不停往嘴里送着土豆丝。</p>
“我也要,我也要吃土豆丝。”</p>
朱雄英伸出胳膊够了够,可惜太短够不到。</p>
江临笑了笑,夹了一些土豆丝放进朱雄英的碗里。</p>
“这个土豆的做法十分丰富,不止可以做成丝,还可以切成土豆片或者土豆块。”</p>
“对了,雄英,你刚才吃的薯片也是土豆做的呦”</p>
“哇真的吗?”</p>
朱雄英闻言,顿时眼前一亮。</p>
“土豆真是太棒了,跟父皇一样棒,无论什么事情都可以做到!”</p>
“哈哈哈”</p>
朱标被朱雄英的话逗笑了,随后向江临问道:</p>
“江公子,吧,大明什么时候才能吃到土豆?”</p>
“土豆跟西红柿一样,也是原产于南美洲,将会在二百多年后从欧洲传到大明。”</p>
“这个南美洲的好宝贝倒是挺多。”朱标感慨了一句。</p>
江临笑着道:“南美洲是欧洲在地理大发现时期发现的。”</p>
“生活在地球各州的人类因此建立起了联系,各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被打破,世界正式开始连为一个整体。”</p>
</p>
“其实在地理大发现之前,大明也有曾经过一次规模庞大的海上探险。”</p>
“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对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起到了积极作用。”</p>
“因为负责此次海上探险的领队名为郑和,便后世之人称为郑和下西洋。”</p>
“哦?江公子,这个郑和又是谁?”</p>
朱标闻言,顿时被勾起兴趣,身体凑近了江临。</p>
江临点了点头:“这个郑和是个太监,有个法是他本来的姓氏是马,因为立了大功便被皇帝赐姓为郑。”</p>
“这个郑和下西洋是明朝哪位皇帝发起的?”朱标追问道。</p>
江临答道:“郑和下西洋是永乐大帝发起的。”</p>
“这个永乐大帝便是明朝的第三位皇帝。”</p>
到这里,江临停了下来,因为他不敢继续往下了。</p>
总不能告诉朱标,这个永乐大帝是你的四弟,是他抢了你儿子的皇位吧!</p>
不过,实话实!</p>
朱允炆这个皇帝做得确实挺差劲,又菜还作死!</p>
本来削藩是每个王朝都会做的事,但这个家伙实在是太狠了,一点活路不留,把亲叔叔逼得全家自焚。</p>
一众藩王人人自危,生怕下一个被搞的就是自己。</p>
不了解实情的朱标此时扭头看向朱雄英,眼神里满是欣慰。</p>
明朝的第三位皇帝,不就是他的儿子雄英嘛!</p>
哈哈哈,我儿雄英有大帝之资!</p>
放眼华夏历史,有大帝这个称号的,也就寥寥几位皇帝。</p>
雄英有长远眼光,向海外进行开拓扩张,扬我大明国威!</p>
可惜,派出的船队只去了西洋,没去欧洲还有南美洲或者其他地方。</p>
朱标跟老朱一样,儿子在心中的地位很重。</p>
只要是雄英做出来的事情,他都觉得很好。</p>
更何况,通过江临的口中得知,雄英被后世称为永乐大帝。</p>
足以见得,雄英做出的政绩多么优秀,定让大明蒸蒸日上。</p>
朱标顿时食欲大增,往饭碗里夹了不少菜,紧接着又尝了尝拔丝地瓜,还喝了一大碗的玉米排骨汤。</p>
拔丝地瓜味道香甜,外酥内软。</p>
玉米排骨汤则是味道咸香鲜美。</p>
总而言之,全都是无比好吃的美食。</p>
朱标这次没有再发言,而是指了指拔丝地瓜和玉米排骨汤两道菜。</p>
江临见状,立马明白了朱标的意思,再次开口讲解道:</p>
“殿下,这两样分别是地瓜和玉米,也是原产于南美洲。”</p>
“不过区别在于,玉米跟土豆和西红柿一样,是从欧洲传入大明。”</p>
“而地瓜则是二百年后,明代秀才陈振龙冒着生命危险偷偷将薯藤藏匿于船中,几经周折带回故乡福州进行试种,成功后被其广为传种。”</p>
“使地瓜成为了大明当时特别重要的救饥口粮。”</p>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