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海魅离开后,府衙内众人又继续商议起其他事宜。</p>
与此同时,张克戬迅速行动,派出众多人在河间城及周边地区全力搜寻符合要求的陶罐。</p>
经过一番艰苦努力,终于找到了一批口腹大、质地坚实的陶罐。</p>
张克戬亲自带人仔细检查每一个陶罐,确认无误后,立刻命人将这些陶罐运回军营。</p>
陶罐运回军营后,赵楷立刻带着几个暗卫开始着制作简易震天雷。</p>
在一个较为宽敞且通风良好的场地,搭建起临时的工作区域,将所需的工具和材料整齐地摆放一旁。</p>
赵楷神情专注,仔细地检查着每一个陶罐,确保其没有任何裂缝或瑕疵。</p>
接着,暗卫心翼翼地将颗粒火药搬运过来。</p>
他们用秤,按照每个陶罐容纳五斤火药的标准进行称量。</p>
每一次添加火药,都格外谨慎,确保量的准确无误。</p>
赵楷在一旁密切监督着,不时提醒他们要心操作,避免火药洒落或发生意外。</p>
火药称好后,再轻轻地将火药倒入陶罐中。</p>
他们的动作轻柔,生怕引起火药的意外爆炸。</p>
赵楷则仔细观察着每个陶罐中的火药填充情况,确保火药均匀分布,不会出现局部过多或过少的情况。</p>
赵楷确认火药填充完毕后,又开始着准备引线。</p>
赵楷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引线,心翼翼地插入陶罐中的火药里。</p>
接着,赵楷又仔细地用黏土将陶罐口封住一部分,只留下一个的孔洞,以便引线能够顺畅地燃烧。</p>
完成这一系列操作后,赵楷命人将制作好的简易震天雷心地搬运到安全的地方存放起来。</p>
看着摆放整齐的震天雷,赵楷心中涌起一丝期待,只盼着这些自制的武器能在战场上发挥出巨大的作用,为收复燕云立下赫赫战功。</p>
想到这里,赵楷迫不及待地赶回府衙。</p>
府衙大堂里,李世民正与种师道等人商议大军开拔之事。</p>
赵楷走进府衙大堂,快步走到李世民面前,行礼后大声道:“皇兄,震天雷已制作完成!所有一百个简易震天雷皆已妥善存放,随时可以投入战斗。”</p>
李世民闻言大喜,急忙站起身来,走到赵楷身边,拍了拍赵楷的肩膀道:“三弟,做得好!此次震天雷定能为我军攻城拔寨立下大功。”</p>
赵楷脸上露出兴奋的笑容,“皇兄放心,这些震天雷威力巨大,定能让金兵闻风丧胆。”</p>
李世民微微点头,随后转身对众人道:“诸位,如今震天雷已制作完成,朕决定立即挥师北上。</p>
朕亲自统领大军,种师道为十二万步骑兵将领,姚雄为副将。</p>
张仲熊统领五千陌刀军,赵构统领两千突火枪兵。</p>
张克戬负责后勤粮草物资的统筹调配,务必保证大军的供给无虞。</p>
朕要让金人知晓,我大宋之军威,不可阻挡!</p>
此番出征,定要收复失地,重振国威!”</p>
众人齐声应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定当不辱使命!”</p>
赵楷见李世民没提到他,心中略有失落,连忙开口询问:“皇兄,那臣弟在此次行动中可有何安排?”</p>
李世民微微一愣,旋即露出笑容,道:“三弟莫急。</p>
你制作震天雷功不可没,此次北上,你与海魅姑娘一起随朕左右,为朕出谋划策。”</p>
赵楷闻言,心中一喜,拱道:“臣弟定当竭尽全力,为皇兄分忧。”</p>
柳海魅则微微欠身道:“民女定当不负陛下所托。”</p>
李世民大一挥,“即刻整军,准备挥师北上。”</p>
众人领命离开府衙。</p>
城外军营中,一片繁忙景象。</p>
</p>
士兵有条不紊地收拾着行装,检查着武器装备。</p>
马蹄声、呼喊声交织在一起,充满了紧张而又激昂的气氛。</p>
种师道站在点将台上,目光炯炯,大声部署着各军的行进路线和任务。</p>
姚雄在台下认真倾听,不时点头,随后转身向自己的部下传达命令。</p>
张仲熊亲自指挥着陌刀军进行最后的操练,士兵们个个英姿飒爽,中的陌刀在阳光下闪烁着寒芒。</p>
赵构则专注地训练着两千突火枪兵。他将士兵们召集起来,严肃地道:“兄弟们,突火枪乃是我军利器,我们必须将其威力发挥到极致。</p>
如今大战在即,我们要抓紧时间训练,确保在战场上能够准确、迅速地射击敌人。”</p>
众士兵齐声回应:“谨遵将军令!”</p>
随后,士兵们开始了紧张有序的训练,他们不断地调整着射击姿势,力求达到最佳的射击效果。</p>
张克戬在后勤营帐中,与军需官核对粮草物资的数量和分配情况。他神色严肃,一丝不苟地检查着每一项记录,确保物资的调配准确无误。</p>
赵楷、柳海魅、李福全三人跟着李世民在军营中巡视。</p>
柳海魅在一旁仔细观察着周围的情况,不时向李世民一些自己的想法和建议。</p>
李世民微微点头,对柳海魅的聪慧和敏锐颇为赞赏。</p>
赵楷也不甘示弱,凭借着自己对军事的了解,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p>
李世民听着,眼中露出满意的神色。</p>
李福全则心翼翼地伺候在李世民身边,随时准备听从皇帝的吩咐。</p>
夜幕降临,营地中燃起了点点篝火。</p>
士兵们围坐在一起,低声交谈着,眼神中充满了对即将到来的战斗的期待和决心。</p>
第二日,朝阳初升,金色的阳光洒在整装待发的大军身上。</p>
李世民身披战甲,骑在高头大马上,拔出佩剑,指向北方,大声喊道:“出发!”</p>
大军浩浩荡荡地向着瀛洲城方向行进,旌旗飘扬,脚步声和马蹄声响彻云霄。</p>
赵楷、柳海魅、李福全三人紧紧跟随在李世民身后。</p>
十二万步骑兵井然有序地前进,种师道和姚雄在队伍中来回巡视,确保军队的纪律和士气。</p>
张仲熊率领的五千陌刀军犹如一把锋利的尖刀,走在队伍的前列。</p>
他们的陌刀在阳光下闪耀着寒光,给人一种强大的压迫感。</p>
赵构带领的两千突火枪兵则紧随其后,他们心翼翼地保护着中的武器,准备在关键时刻发挥出巨大的威力。</p>
张克戬则在后勤队伍中忙碌着,他不断地协调着粮草物资的运输,确保大军的供给不会出现问题。</p>
大军一路行进,气势如虹。</p>
大军接近瀛洲城,只见城门缓缓打开,守将身着铠甲,带领着城中的百姓鱼贯而出。</p>
守将快步来到李世民马前,单膝跪地,恭敬地道:“陛下驾临,末将率瀛洲军民恭迎圣驾。”</p>
瀛洲百姓也纷纷跪地,高呼万岁。</p>
李世民看着眼前的守将和百姓,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道:“众卿平身。尔等坚守瀛洲,辛苦了。”</p>
守将起身,激动地道:“陛下亲征,实乃我大宋之幸。”</p>
李世民微微颔首,随后下令大军在城外扎营。</p>
安排好扎营事宜后,李世民决定带着种师道、赵楷、赵构、柳海魅、李福全等人进城巡视。</p>
众人骑着马,在守将的引领下缓缓进入瀛洲城。</p>
自从种师中以雷霆段处理了瀛洲的贪官后,百姓对大宋的认同感日益增强,如今大宋皇帝亲临,更是让他们心中充满了自豪和期待。</p>
街道两旁,百姓们纷纷驻足,恭敬地望着李世民等人。</p>
李世民面带微笑,不时向百姓们挥示意,展现出亲民之态。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