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揍的一瘸一拐的陈家子侄趴在村口好半天才从地上爬起来慢慢往村外走去。</p>
路过河边的“丰村”铭牌,他揉了揉自己青肿的脸皮,恨恨的朝牌子吐了口血水,这才慢慢的离开</p>
陈家的风波在村里人口中只是顺嘴提了一下,便烟消云散。</p>
对于村里人来,什么都没有准备过年的吃食重要。今年家家都买了不少的猪肉,腊肉和腊肠的做法在他们村不是秘密,年前大家都忙着这些呢,哪有空去关注旁的人去?</p>
村里人不关注外面,外面的人可没少关注他们。</p>
他们村一向不太与外村或者外人交往,来去接触的也都是固定的人群,所以他们也就不会知道如今“丰村”这三个字在春阳府的分量。</p>
听他们村家家都是青砖大瓦房。</p>
听他们村水稻多的吃都吃不完。</p>
听知府大人对他们村甚是喜欢!</p>
听皇上还给他们村写了牌匾!</p>
听他们村家家顿顿吃肉,银子多的花都花不完!</p>
听他们村家家都是地主老爷,良田美妾,仆从成群。</p>
因着丰村这一年和春阳府一样频频的出现在各地官衙的口里。</p>
甚至巡查使一路浩浩荡荡的带着满车满车的东西回去,这些都是老百姓能看到的事实。</p>
所以丰村在众人不清楚的状态下声名在外。</p>
刚开始是因着水稻产量的暴增,让周围乡镇甚至附近田庄的人心生羡慕。话传的多了,免不得在里头几句酸话,羡慕成了嫉妒。</p>
然后上面那些“听”就变得越来越夸大。</p>
这种夸大的事情,在样的,他们心里其实很清楚。在他们听来,只会觉着百姓愚昧,怎么会相信如此离谱的事情。当然这事儿与他们也无关,无非是茶余饭后的一点笑料,根本不值得他妈费口舌去纠正。</p>
而传到其他府衙,这就是春阳府今年风头太盛,同样是当官,怎么人家今年得了这么好的运气,不仅有如此亮眼的成绩,居然遥遥领先于他们其他地域。</p>
可是怎么呢,这是新朝建立的第一年,无论上下都需要一些好消息振奋人心。</p>
巡察使回京以后,圣上看了各项数据大为高兴,大笔一挥,将丰村的事迹写了诏书下发各路行府。</p>
收到诏书的各位心思各异,有人真为了明年技术改良而高兴,有人不满春阳府的高调暗地里上眼药。</p>
反正不管怎么,丰村的确是在他们自己不知道的情况下火遍了各路行府。</p>
要不人精多着呢,有那消息灵通之人,早就开始四处打听春阳府丰村的粮种家里还留的有没有。而有的人仅仅只是把消息传出来,嫉妒嫉妒。</p>
真真假假的话掺和在一起,就有些让人无法判断真假。</p>
特别是从上层传到下层以后,消息经过了无数次加工,传的更加失真。</p>
恐怕就是真的怀疑他们村子的人来了,也不见得能知道这的是他们自己。</p>
有些事情就是这样,你不在意,别人在意。</p>
百姓之间其实也有暗搓搓的明争暗斗,因着这么大一件事,春阳府人行走在外,吹牛打屁的时候格外的有面子。</p>
这就导致了丰村这几个字频频的出现在周围的地界上。</p>
没去过春阳府的人好奇丰村是不是如传中的那么神奇,田里能榨出油来、种的庄稼拿筐接都接不完?</p>
没错,传言就是这么离谱,可是就这还真有人信了。</p>
</p>
要春阳府和承阳府交界之地,这半年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话题是什么,那当之无愧的就是丰村的传奇。</p>
从最开始的丰村会种不一样的水稻,到后来丰村地里能出黄金,平安镇上这家客栈的老板算是见证了流言的起起落落。</p>
他们平安镇处在春阳府和承阳府交界处,是各路客商出入两地的必经之地。</p>
自从春阳府出了丰村这么个大新闻以后,他这客栈来往的客商多少都要提几句。反正是传言,大家又都爱听,的多了他这客栈居然还有回头客来议论。</p>
他其实也能理解,在这疲惫乏累的赶路途中,听到各种道消息能让人精神一振。</p>
若是大家在讨论的时候,有客商爆点新料,那整个客栈的氛围立刻就会被点燃,就是炒豆子就酒,也能多喝二两下去。</p>
到最后他们争的根本就不是传言的真假,而是谁的爆料是真的,最后吵吵闹闹一场,各自回房睡觉。</p>
他也在这样的过程中,多卖出几斤酒水,何乐而不为呢?</p>
他喜欢提,客人喜欢听,皆大欢喜的事情。</p>
的多了,他只要趁着客栈人多的时候抛砖引玉的来上那么一句“你们知道吗?春阳府有个村子叫丰村”</p>
后面自然有那健谈的客商把他的话题接下去,剩下他就只需要给二个眼色,让他随时注意给客人添酒,自己则是坐在门口听他们把话题越扯越远,越越离谱,最后赚的盆满钵满深藏功与名。</p>
若是怀初知道这里有个客栈靠着他们村的流言居然没少赚,恐怕也得一声人才!</p>
客栈老板的多了,自然对来往的客商了如指掌,虽少有再次回来的客商,但他这里大多数接待的都是来往两地之间靠着运输差价走货的商贩。</p>
真遇到大的商队,他这店也接待不起。</p>
他就是卖卖便宜客房,靠着勾兑点酒水赚些银钱,所以他很是会看人下菜。</p>
当这几名好汉进来的时候,他正好把今天的开头抛了出去,果然就有人接了下去:“听那丰村河里都淌的是酒哪”</p>
呃</p>
作为已经把丰村的事迹听了不下数百个本的人,他再一次被大家开口震到</p>
摇了摇头给了二一个眼色,让他去招呼客人,他自己则是懒洋洋的趴在柜台里,等着这一场你来我往结束。</p>
其后的结局与他所料无几,一群人对丰村到底怎么个富法法不一。</p>
每个人对于财富的想象不同,出来的话自然也就不同,最后以一位汴州的客商胜利告终,原因是他的消息来源于某位七拐八拐的衙门里的亲戚。</p>
大家不是服气他的信息,而是对他隐隐透出来的亲戚而服气。</p>
这样的事情经历的多了,老板已经无甚感觉。</p>
只是他今天注意到,那几个面相粗犷的汉子居然从头到尾都没有参与其中,只是在听大家伙儿话。</p>
来这里的人,大多数是底层百姓,或者比种地的百姓好上那么一点,容易受人鼓舞,容易激动。</p>
这几个汉子明显有些不同,他们沉默寡言,像是毫不关心场上的激动,一碟花生,从头坐到尾,和大厅的气氛尤为不同。</p>
他刚要起身去询问一番,就见那几人丢下俩个铜板,转身头也不回的离开。</p>
“呸!穷鬼,装什么大爷,老子还以为是来了什么大主顾!”</p>
“来福!来福!你子眼瞎了?客人都走了还不赶紧收拾桌子?等什么呐!”</p>
骂完二,这才转身回了后院。</p>
客栈外面不远处,刚刚从客栈离开的四人,转身在街口的麻婆婆处买了十个热腾腾的蒸饼,穿街走巷的到了一处破庙前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