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拣大的打</p>
军舰的供电能力、装备体积、段多样性优势,明显比导弹大太多了,这就决定了军舰一方能用各种段,主动、被动、箔条、角反射、主动诱饵等等段,五八门,而且覆盖广功率大,导弹自身根本无法抗衡。</p>
所以靠计算在现有条件下想提升抗干扰能力,纯靠雷达配合是没什么指望了,只能另辟蹊径。</p>
到这个,老齐同志可就不困了。</p>
“高顾问,具体。”会你就多点儿。</p>
高振东道:“在我看来,随着电子技术以及其他技术的进步,所有的装备,都会面临着两个能力的不足,一是抗干扰能力,二是目标识别能力。”</p>
这两个概念在这个时候都比较新,其实某种程度上来是一回事儿,但是又不完全相同,这让邱总和齐工都更加重视,毕竟导弹作战中的电子对抗,是在962年以后与-2的防空作战过程中才开始接触。</p>
这时候全世界都没有针对反舰导弹的电磁干扰技术,要不然法老国的首杀记录可没那么好拿。</p>
“干扰高顾问,愿闻其详。”</p>
高振东道:“现在的导弹是用的末端主动雷达制导方式吧那作为防守的一方,理论上可以使用很多段去干扰这个导弹的雷达。”</p>
高振东把各种主被动干扰方式给大致介绍了一下,不过没有太深,至于他为什么知道这些甚至都还不存在的技术,问就是天才,我自己靠理论学习,瞎想的。</p>
电子技术这东西,虽然哪怕在日后几十年一直突飞猛进,究其基本原理,上一个“老”字是一点都不过分,最新的半导体基本理论,也是在几年前就提出来了,偏偏高振东扯这一通,还和半导体没啥直接关系。</p>
制电磁权被称为“无形的战场”,有一个好处是高振东即使全部靠嘴,别人也挑不出什么不妥当来,现在没有,难道就不许我超前思考一下你想不到,难道就限制了我也想不到</p>
邱、齐二人被高振东这一通介绍,得一愣一愣的。</p>
“角反射体”</p>
“箔条干扰云”</p>
“全频阻塞”</p>
“门限覆盖”</p>
“”</p>
这里面最简单的,无疑就是角反射体了,然后就是箔条干扰云。</p>
这两个东西不用任何高技术装备,也不了几个钱,可是要效果嘛,老齐自己是最清楚的了。</p>
两人面面相觑,不由一身冷汗,要真是高顾问这通段拿上来,命中率还能有多少,那就真是得看天了。</p>
两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伱,问出了最关心的一句话:“如何解决”</p>
高振东两一摊:“暂时不用解决,也无法解决,非要的话,要等技术的发展。”</p>
邱总:</p>
齐工:!</p>
高顾问,你这话几个意思,你提出来一个问题,然后扬长而去,这可太不厚道了。</p>
见他们的样子,高振东道:“我分析过,敌人还没想到这块儿呢,不吃点亏,他们是不会反应过来的,所以暂时不用解决。”</p>
“至于无法解决,是从根子上来,想消除这种影响,是需要技术的发展的,甚至靠雷达相关技术,是没法消除的,只能削弱,要结合其他技术段才能解决问题。”</p>
削弱削弱也好啊,任何技术段都不是百分之百的可靠,同样的,能提升命中的概率,那也可以看作是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问题。</p>
齐工急不可耐:“高顾问,那你就看怎么削弱吧。”</p>
作为制导系统的负责人,对于他来,高振东刚才的那一大堆无异于晴天霹雳,虽然知道这些段都不是百分百可靠,可是一个弹的命中率从90%掉到45%的话,想要保证作战效能,可不是导弹翻一番那么简单。</p>
高振东掰着指头开始数数。</p>
“一个嘛,就是改进雷达,增强雷达本身的射频性能,或者增强雷达后端的信号处理能力,拿更好的信号处理算法,在有限的射频性能下,将雷达的总体性能进一步提升。”</p>
</p>
这是解决问题的王道,可是这难度不是一般的大。</p>
“后端那dj-60d就更要用了。”邱总道。高振东点点头:“会有用,但是dj-60d的运算能力是否能够达到需求,我是存疑的。射频信号处理,这种通用的计算不是强项。信号处理里面大量的卷积运算、拉普拉斯变换、傅里叶变换、z变换等计算操作,dj-60d的架构天生就是不适应的,效能恐怕有限。”</p>
为什么曾经搞雷达的,基本上不讨论p,而是都在fpg/pld或者dp芯片,就是这个问题。</p>
那时候的p的能力是有限的,用来搞信号处理还差点意思,除非是专门的dp芯片,不过那时候我们的dp芯片技术,懂的都懂。</p>
而雷达的装备量再大,也没达到为其专门做芯片的程度,这个时候,内部晶体管连接可以自由编程,而且一旦编程完成,可以在硬件层面上实现高速计算的fpg/pld可就派上用场了。</p>
高振东一这话,齐工就知道高振东是真考虑过这个问题的,甚至专门学习研究过,这年头的自动化专业,对射频、时域、频域的东西可不见得会学这么宽。</p>
顺着高振东的思路往下一想,的确是这么个情况,dj-60d他不知道,可是其上一代dj-59他却是明白的,用来处理雷达信号,的确是差那么点儿意思,效率不高。</p>
见他有些失望,高振东道:“虽然计算用来处理射频信号还差点儿意思,不过也不是完全没用,至少能先期把数字信号处理的技术研究开展起来,而且设计得当,对于现状还是有所改观的。我要用的,其实是计算的另外的能力:记忆和运动轨迹解算。”</p>
这两个能力,还真就不是所谓的模拟计算能简单搞定的。</p>
见高振东思路清晰,齐工也对他的想法颇有信心:“高顾问,指教指教。”</p>
高振东在纸上画船和导弹的示意图:“我的想法是这样,弹载计算随时存储目标信号的位置和运动状态,当弹载计算从雷达信号回波判断自身受到干扰、目标丢失、突然出现方位跳变过大的新目标等情况时,不再依赖雷达制导,而是根据目标最后的位置和运动状态,解算其运动轨迹,然后奔着这个运动轨迹打!”</p>
这一套,其实就颇有点儿早期拦截弹道导弹的意思在里面。</p>
早期的弹道导弹拦截,与其是找着目标打,不如是算着轨迹打。</p>
找着目标打,别的不,对拦截弹的要求可就太高了,好在弹道导弹的弹道是基本固定的,所以都是把目标弹道算出来,拦截弹直奔预定空域,然后再靠末制导解决问题。</p>
粗暴一点的,要特么什么末制导,直接上大伊万。</p>
齐工一听高振东这想法,想了想觉得还真有点意思,看不见是吧那我就蒙,带着证据的蒙,那命中率比纯瞎蒙肯定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p>
邱总也点点头:“嗯,这办法有点儿意思,能解决一部分问题。”</p>
高振东笑道:“其实有了弹载计算,还能干点别的事情,比如飞抵目标区域,发现有多个目标,可以根据预设模式选择攻击,比如刚才的不论信号质量,一直跟踪或解算攻击预定目标,又比如,拣大的打!”</p>
高振东还是没忍住,把这个军迷圈子的名梗给拿了出来。</p>
邱、齐二人一愣,想了想,觉得还真是挺有意思:“这想法可以,多种预设攻击模式,像刚才这种模式,可以用于打击敌方运输船队,大个的装得多啊。”</p>
“老齐,你还别,这种涉及到预设模式、多种攻击流程的处理,没有计算还真不好解决。”</p>
四个人在高振东办公室讨论一阵,其他三人讨论,苏卫华主要负责记录。</p>
到了后面,主要在的,都是火控指挥方面的东西了,毕竟有没有计算的火控指挥系统,完全是两个样子。计算不是万能的,但是能让很多功能实现起来更加简单、直接、可视和友好。</p>
最终,邱总提起了自己过来的另外一个目的:“高顾问,听你上还有dj-60d的样不知道是否方便提供给我们一台啊”</p>
高振东一愣,好家伙,还惦记上这个了是吧。</p>
他盘算了一下,自己上有0号,用是够用的,留下两台本来也是准备不时之需用的,现在这种情况,还真就挺合适。</p>
他们能越早拿到dj-60d,就能越早开展捷联惯导和火控指挥系统的研究,这两者其实都是通用技术,很容易推广到其他导弹、飞行器、船舶上面使用的。</p>
所以高振东也没藏私:“有是有,不过不多,只能给你们一台了。”</p>
这就是快有,慢无了,谁都需要这东西,那就谁先提给谁,更别还有苏卫华的关系在这儿呢。</p>
邱总大喜,不论苏在其中发挥了多大的作用,但是带他来总是对的:“那太好了,高顾问,我马上就办理相关续。”</p>
电子对抗这东西,只会很浅甚至胡八道,不会深,也不可能深。</p>
深了,要么是和读者老爷过不去,要么就是和我自己过不去了,</p>
然后今天晚了的原因很简单,自己傻了,这一章忘记定时发布,看见读者的留言才反应过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