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都市言情 > 四合院里的大国宗师 > 第514章 有些危险的建议
    第54章有些危险的建议</p>

    听了负责同志的话,几位同志也笑道:“这是个苦活累活,得一点点攒了,哈哈。”</p>

    负责的同志笑道:“不用担心,早在你们的试验越来越明朗的时候,我们这边已经把相关的请求报上去了,现在全国一盘棋,各部委都在为我们的事情出力,想尽办法,保证我们的需求。”</p>

    快了,就快来了。</p>

    如果高振东能知道他们的对话,恐怕得跳起来三丈高,效果还是很明显的嘛,我特么没白来啊!</p>

    ——</p>

    临近过年了,十七部十二部都没啥动静儿,但是高振东却是得了一个和他们都没什么关系的表彰。</p>

    这个表彰,来自外商部,这个初听起来和高振东八竿子打不着的部委。</p>

    至于表彰的内容,倒是很简单,“外商工作先进个人”,这就是真的把他们曾经半开玩笑的“出口创汇先进个人”这个名头给高振东落实了,只是直接“出口创汇”好像有点不太好意思,这年头的部委,还是比较含蓄的,笼统的来了一个“外商工作”。</p>

    这事情要是传出去,别的同志肯定一头雾水,你要高振东同志技术上那是没得,可是外商工作你也强行发个表彰给他,这就太过分了吧。</p>

    所以这个事情,并没有大张旗鼓,但是为了表示郑重,外商部还是很正式的把高振东请了过去,没有开大会,而是由外商部领导在自己办公室里,亲自把奖状颁发给他。</p>

    啊,对了,还有一个人造革皮包作为奖品,松江牌的,皮包中间是一个发光的华表,下方有一行烫金字“960年外商工作先进个人”。</p>

    高振东对这个皮包爱不释,这东西,可太有时代气息了,传家宝,必须是传家宝之一。</p>

    高振东拿着奖状和奖品,向外商部领导道谢:“谢谢领导,感谢外商部对于我工作的肯定。”</p>

    外商部领导一脸的笑容,这不由得他不笑,面前这个年轻人,基本上是独力撑起了高技术产品外贸工作的一片天空,别看数量不大,金额却是惊人。</p>

    “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你的工作,对于我们的工作支持力度非常大,就这,我们还觉得有点不好意思的呢。是我们占你便宜了,哈哈。”</p>

    为什么这么,因为对于外商部来,很多东西都是低成本甚至无本生意,比如软件,他们是万万没想到一盘磁带就能卖出和dj-59差不多的价格。</p>

    甚至还能从老毛子那里换来一些以前搞不到的东西,在这个时候,这就可能比钱还更重要了,钱很重要,但很多情况下不是最重要的。</p>

    两人聊了几句,外商部领导却是对高振东的想法很有兴趣。</p>

    “正好,你今天过来了,择日不如撞日,我们工作都很忙,难得能够凑到一起,我一直很想找你这位大科学家,听听你对外商工作的看法,一直没这个条件,今天可算是有会了。”</p>

    在别人眼里,高振东是不是大科学家不好,但是在外商部,他就是大科学家。</p>

    不过这话还是有点儿太猛了,高振东感觉自己有点受不住:“领导过奖了,不敢当啊。外商工作我是没有经验的,也没参与过,可能拿不出什么系统性的想法。”</p>

    这个话不是谦虚,高振东这两辈子,都没接触过相关的事务,哪怕是前世在上对线,也基本上不会碰这方面的东西。</p>

    这个东西非常复杂,而且不像理工科相对来因果性比较强,这玩意很多时候就没啥因果,或者因果是掌握不了的,根本不是高振东能碰的。</p>

    别高振东这种门外汉,就算是各路经济学家,把自己拉出来的屎又坐回去的事情也是非常常见。</p>

    经济学家三大法宝:幸存者偏差、装死、吃书。</p>

    “没关系,有什么什么,不一定要理论的,实际操作层面的也行。”外商部领导倒是很看得开。</p>

    不用碰理论那就好多了。</p>

    高振东放下心来,这年头碰经济理论,那可是很容易出大问题的,他可不愿意去触这个霉头,别他不懂,就算是他懂,那也肯定是三缄其口,不吐半个字儿。</p>

    高振东沉吟了一会儿:“领导,我是搞技术的,也只能是在技术方面有一些隐隐约约的看法,不太成熟,我就随便那么一,您也随便那么一听。”</p>

    “嗯,就要这样,你随便,随便。”</p>

    </p>

    “我的想法,是不是外商部这边牵个头,联合其他部门,保护一下我们的民族知识产权,现在也许不一定有什么用处,可是长久来看,对我们的民族知识产权虎视眈眈,垂涎欲滴的国家,大有人在啊。”</p>

    其实还有文化,但是这东西,啧,懂的都懂,不敢碰。高振东前世,上有个非常著名的视频——“他们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一个伪装成国家的文明”。</p>

    绵延数千年而不断,笑看“逝者如尸夫,不舍昼夜”,其中重要的一环,可就是这些东西了,不只是经济利益,还有社会利益。</p>

    “民族知识产权”外商部领导有些诧异,现在一般都想不到这方面来。</p>

    “对,像我们的百年老牌子、传统经方验方、传统工艺、特产名产等等。我不好,但是我觉得这些东西,还是应该保护起来,这些拿到国际上,那也是出口创汇的特色产品啊,可不能被别人偷去了,我听,鬼子当年就偷了我们不少东西。”</p>

    高振东不好太多,也不好太深,只能抓着外商工作,出口创汇事儿。</p>

    这种时候,把鬼子拉出来就对了,本来没脾气的人一听,那脾气也会上来的。其实要是到了二十一世纪,还有个比鬼子更合适拿来当靶子的国家,只是这个时候还不行。</p>

    “对对对,鬼子当年偷我们的抢我们的,可太多了。我在做外商工作的时候,都见过不少,气死老子了。”起这个,外商部领导的脾气立马见涨。</p>

    骂完之后,领导又回过头道:“你觉得应该怎么做”</p>

    高振东道:“这方面我是不懂的,不过我觉得,是不是大家商量商量,规定一下,这类知识产权,不得擅自转移,必须获得某种许可”</p>

    卡死是不可能的,只能是设置交易门槛和障碍。</p>

    “嗯,有道理,你牌子、商标也算知识产权”</p>

    在日后,这可是重灾区之一,外国人收购民族品牌,然后将其束之高阁,将我们的民族品牌彻底湮灭在历史长河中的事例可是太多了,最典型的,旗国的某日化品牌,干的这破事儿,可谓是罄竹难书。</p>

    至于不给出民族品牌人家就不合资这种屁话,听听就好,他们会放着这么大的市场,这么多的高素质劳动力视而不见扯什么淡呐,多新鲜,豺狼不吃肉改吃素了</p>

    “算,当然算,你想想,要是鬼子满世界开烤鸭店,起名叫‘全德’或者满世界开涮羊肉名字叫‘来顺’,咱们心里是个什么滋味”</p>

    国人话,从吃的入最合适了。虽然世界上的人不见得都爱吃这些东西,可是光想想,就能让国人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特别高振东还假设干这事儿的人是鬼子。</p>

    “那肯定不行!我知道了,这事儿,得干。但有些东西,算是旧社会留下来的”</p>

    “限制流传,防止流毒。”高振东了八个字,就不话了。</p>

    他妈的,还得是你们这些文化人,横竖都有理,外商部领导差点骂出声来。</p>

    “嗯,我明白了。”外商部领导没有多。</p>

    高振东的眼睛,也不只是盯着传统那一块不放:“另外,我们的高技术产品,该在知识产权方面有所布置的,我觉得也不能忽视了。”</p>

    “嗯,这个问题的确存在,你提醒得很对,我们是要把这一块抓起来,现在产品不多,我们还能通过协议、国家信用这些方法把持得住,但是我们总是要发展的,以后多了,这些老办法可就靠不住了,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p>

    对于高振东这个提议,外商部领导深以为然,而且这个事情在现阶段最合适的,就是外商部,他们对外打有关知识产权的交道最多,在这方面,别标规局了,就连外事部门都得往后靠靠。</p>

    只是怎么把这个事情办好,外商部还得仔细合计合计,这个时候涉及的不止是知识产权本身,还有很多场外因素。</p>

    交流一段时间之后,高振东拎着奖品,离开了外商部。</p>

    对于今天这番有些危险的话,他并不后悔,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自己拼了老命的努力,不就是为了在该话的时候能上那么两句嘛。</p>

    再想想十二部领导前不久送过来的东西,应该没啥问题,这些事情对自己不会有什么大的麻烦。</p>

    对于高振东这一番话的影响,四十年后,某著名经济报刊在分析打开国门时的波云诡谲,得失利害的时候,在“民族知识产权得失”章节是这么的。</p>

    “这个诞生于96年,出发点原本是为了限制的法规,却在二三十年后成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者中最大的利器,利用它,成功挽救了很大一批民族知识产权和传统产业,与委身外资的那一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p>

    在后面,该报刊还补充了一句:“考虑到这个法规的首倡者,是著名科学家高振东先生,这让我们合理的怀疑,它的出发点,原本就是为了这个目的,只是因为历史的原因,不得不给它套上了另外一件衣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