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都市言情 > 四合院里的大国宗师 > 第523章 建议的动静有点大
    第523章建议的动静有点大</p>

    所以当看到这里的时候,搞攻-5的同志有一种自己是傻子的感觉,这么明显的问题,怎么就没想到呢。</p>

    “鹅卵”,没错,这个单位,就是上次问高振东6和钢缆的那个。</p>

    还好,现在只是在做静力试验,还没有到首飞的时候,样造得也不多,就几架,损失不大。</p>

    看来还是只有布置回翼根了,原本出于什么原因将6爷布置在翼根的航炮放到了头,具体不得而知。</p>

    不过高振东从图纸上估计,可能是因为原本尖头为了取得更好的下视视野而改进的,但是却没什么好的装备往里面装,干脆把翼根的炮移到这里来,把翼根的空间节约出来装油。</p>

    如果信件里这个事情是一眼就能看明白的话,那下一句就不是那么好懂了,至少对于现在的攻-5型设计人员来,根本想不到这个事情,或者想到了但是不知道怎么处理。</p>

    “鉴于该超音速性能要求低于5,现设计d型进气道总压恢复系数在超音速状态下的劣化情况,尚在可接受范围内,但进气道设计在保证低速足够进气量的同时,未考虑高速时大进气量可能带来的发动喘振问题,建议考虑补充高速放气口。”</p>

    原本攻-5那个光杆构型飞马赫,算是勉强能超音速的速度,带调节的多波系进气道显得有些没有必要,虽然这时候的攻-5,由于59和钨钼合金、计算技术带来的红利,推力要比原本的大不少,速度高一些。</p>

    但高振东做过估算,这个速度仍然没有达到需要多波系进气道的程度,高振东也就不准备把事情搞复杂了,鉴于未来我们的经济情况依然不容乐观,高振东还是想简单可用就好。</p>

    但发动的进气情况在高速低速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在低速时,进气量可能不足,后来的战斗普遍采用辅助进气口的方式。</p>

    不过这个时候,由于速度跨度范围,这个问题并不突出,一般是采用一招鲜的方式,没有辅助进气口。</p>

    如此一来,低速时的进气流量是能保证了,但是高速时大进气量可能带来发动喘振的问题却出现了,虽然这个时候飞还没试飞,没有发现,但是隐患是存在的,甚至可能比高振东前世看到的还要暴露得早。</p>

    因为这个世界的攻-5,天生就比他前世看到的要飞得快!因为那两台发动更好了。</p>

    飞得快了,问题自然就会出现的,好东西带来新问题,这找谁理去。前世的5爷,也同样是在改型用上了改进发动,推力上去了之后,不得不开始着解决这个问题。</p>

    几位在看信的设计人员彼此对视一眼,这回没有骂自己傻了,这东西和炮布置不同,的确是想不到,但这比干傻事还让人难受,明设计的时候,考虑还是不周。</p>

    如果这两个建议改动都相对较,属于修修补补,对飞的设计并不具备颠覆效果的话,那接下来的信里的话就有点儿让攻-5的设计人员心惊了。</p>

    “鉴于该现设计作战半径较短,建议可以考虑采用翼身融合方式,增加内容积,同时可以减阻力,以提高升阻比,同时对于体刚度带来有利影响,设计得当,可有效降低体重量。”</p>

    翼身融合,典型的就是旗佬的f-6了,那是真漂亮。</p>

    早期战斗像f-6融合得这么彻底的不多,虽然其他一些翼身融合的战斗融合方式和程度虽然不同,但是翼身融合带来的好处还是在的,无非是多寡而已。</p>

    翼身融合综合来看,翼与身连接处尺寸越大,得到的好处就越多,当然有些弊端也就越多,比如稳定性下降。但这并不是,只有飞翼、无尾三角翼、截尖三角翼这种飞才能用翼身融合。</p>

    看到这里,瓷都飞厂的同志很是好奇。</p>

    翼身融合这是什么新技术倒是能从字面上理解到一点,不过搞技术还是比较忌讳望文生义的。</p>

    虽然不明白,但是信里的一堆好处还是不由得他们不心动,大家兴冲冲的往下看,想看看这个“翼身融合”到底是个什么东西,然后他们发现</p>

    没了!</p>

    这个东西就断在这儿了!</p>

    挖个坑就跑了!</p>

    这要搁几十年后,先天文圣体了属于是。</p>

    但是瓷都飞厂的同志现在并不知道文是什么东西,他们只知道断得很难受。</p>

    几位同志面面相觑,最后负责型号的肖总安慰大家道:“没事,既然防工委把这信转过来了,想来我们真有兴趣的话,找防工委打听打听应该没问题。”</p>

    </p>

    大家这才打起精神,继续往后看。</p>

    接下来的信中的话,给飞带来的可能变化就更大了。“该设计有内置弹舱,但从该的战术任务出发综合考虑,该弹舱的存在必要性不强,反而会带来飞内油量的急剧下降的问题,严重影响作战半径。建议取消内置弹舱,采用武器全外挂方式。”</p>

    攻-5基本型是内置弹舱,但是到了大改型的时候,第一个改掉的就是这个。</p>

    主要是空军用下来发现,原本希望的好处基本上一点儿没得到,坏处反而一堆。</p>

    用内置弹舱,原本是希望在极端情况下,能够携带2枚口径为250公斤的航弹,以光滑构型进行低空超音速突防,按以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战场环境来,这种突防方式的成功率是最高的。</p>

    但是奈何,这种结构的攻-5,内油实在是太少了,就算加上两个副油箱,也不过3000多升。</p>

    加之低空突防那个油耗又本来就高,弱弱联合,雪上加霜,导致其“低-低-低”剖面战半径不过200多公里,也算是典型的场保卫者。</p>

    这对在发起攻击前必须挂载的副油箱,使得攻-5那个勉强够上去的超音速已经完全失去了意义,在发起最后攻击前,就别想用超音速赶路。</p>

    这个问题,其实瓷飞厂的同志不是没意识到,但是这个事情吧除了技术问题之外,最大的问题就是这个要求本身,不是他们决定的。</p>

    高振东的信中,还对内油箱的好处进行了计算。</p>

    “经我初步计算,即使在不使用翼身融合技术的前提下,将内弹舱改为内油箱,保守估计内燃油量可达3500升以上,若加上翼身融合,预计可达4000升以上。该油量可支持该在外挂4枚250公斤口径的航弹构型下,‘低-低-低’剖面,高亚音速突防,作战半径至少达到300公里左右。”</p>

    实际上挂弹的5爷,低空突防速度也是高亚音速,对比下来,这个“撤弹换油”实际上是把好处拿了,却没损失什么东西。</p>

    “若加挂低阻副油箱,预计总油量可达5000升以上,采用‘高-低-低-高’剖面,预计作战半径可达600公里以上。”</p>

    能跑的距离远了,一开始就不用低空进入了,前半段飞高点也很安全,还省油。</p>

    高振东这个建议,抄的就是5爷的后期改进型,该型在个头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内油达到了300升左右。</p>

    这个油量看起来,虽然和使用内弹舱加挂副油箱的油量差不多,但是外挂副油箱不挂副油箱是不一样的,外油效率远远没有内油效率高,就算油箱的挂架挂上炸弹,炸弹的阻力依然比副油箱要。</p>

    对于这个数据,瓷飞厂的同志也有所预计,但是看到写信的同志白纸黑字的算出来,还是很心动,而且这位同志的理由很充分,分析也很准确,内置弹舱的攻-5,实际上真的没办法低空超音速突防。</p>

    但是奈何,人家用户要的就是内置弹舱啊。</p>

    继续往下看,写信的同志非常贴心的提了建议:“考虑到内置弹舱的设计,可能与初始设计要求直接关联,建议设计方可在进行充分的理论计算准备后,向使用方力陈利害,以期有所改观。”</p>

    嗯这是要我们直接找空军,推翻原有技战术要求这位同志口气不啊,想得太简单了。</p>

    但是肖总的想法却是不太一样。</p>

    “防工委连这部分建议都原样转发过来,那是不是明”</p>

    一位研究人员兴奋的道:“肖总,你的意思是,防工委也有这个想法!”</p>

    防工委的想法肯定和空军不一定完全一致,如果防工委都有这个想法,那么这个事情就不完全是铁板一块。</p>

    肖总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转头看向一位骨干。</p>

    “你按照这位写信的同志的思路,仔细做一下计算和分析,不管怎么,算一遍也有利于增加我们的设计经验嘛。”</p>

    这位骨干一脸兴奋:“好的肖总,我尽快完成!”</p>

    布置完这个事情,他们回头看向信中的最后一条建议,看完这条建议,瓷飞厂的同志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觉得这味儿好像不对啊。</p>

    “肖总,怎么我感觉这位同志,好像是要把我们这飞,往最早的老路上拉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