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4章一剑霜寒十四州</p>
部长被利诺奇卡的想法给彻底震撼到了,好像还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样子。</p>
“利诺奇卡,我记得有一批南方的同志在这边,他们现在在做什么”</p>
“他们正在考察米格-2的情况,他们对于这个飞很有兴趣。”</p>
不是我们不想要更好的,但老毛子卖不卖和能否买得起,都是很严峻的现实问题,同时,买过去能否仿得出来,也是我们要考虑进去的。</p>
无论如何,米格-2也算得上是一种优秀的前线战斗,其在老毛子的服役期限并不短,这在冷战期间,武器装备迭代极快的背景下,也明这个飞是有自己的几把刷子的。</p>
热知识,人类历史上产量最大的喷气式战斗家族,不是前面到的光我们就生产了5200架的米格-9/6爷,也不是后来表现活跃的f-6,而是米格-2/爷,总产量超过0000架!</p>
其中一把刷子,就是相对简单便宜,而且维护不复杂,这对现在的我们来,具有重大意义,作战半径反而不是太大的问题了,600公里,对于这个时候的我们来,基本上够了。</p>
没错,爷虽然性能更好,但是维护保养更简单,因为它只有一台发动,而且它比6爷要轻。</p>
“啊,这样啊,我很好奇,这个米格-2在他们里,又会变成什么样子要知道,我们的米格-9,是绝对没有任何可能击落-2的,但是他们偏偏就实现了这个奇迹。”</p>
“部长同志,这是我们最新型的战斗。”</p>
“我知道,但我们会有更新型的战斗,利诺奇卡,把眼光放得长远一点,另外,你得对我们的装备研究的同志有信心,我们会走在前面的。对了,我们还是不能仿制他们的那种高温合金,不是么”</p>
部长同志的话告诉了利诺奇卡一个事实,无论是从主动的长远利益,还是被动的迫不得已,这个米格-2都是必须提供的。</p>
“我明白了,部长同志。”</p>
不论各方的反应如何,都做出了什么猜测,我们在第二天的日报头新闻上,就解答了他们所有的问题和困惑。</p>
“我空军某部,使用国产新型战斗及配套导弹,一举在2400米高空,再次击落串扰我内陆的旗制-2型高空侦察一架。此次战例,创造了战斗击落敌高度的世界纪录”</p>
世界纪录这种事情,是一定要拿出来吹一吹的,不是好面子,这是振奋国人信心,震慑敌人的最好段之一。</p>
此报道一出,关于-2被击落的方式的靴子正式落地,各方再次陷入震惊之中。</p>
不用猜了,没指望了,就是在那个极限高度,用战斗击落的。</p>
对于这个结果,旗佬为首的大洋公约各国暗暗心惊,这是不是意味着,对于经助会国家的空中侦察,哪怕绕开了防空导弹的布防区域,也不再安全</p>
毕竟那个国度的战斗,可都是来自老毛子,他们有能力击落,也就意味着老毛子也拥有这个能力。</p>
其实他们想多了,老毛子现在也没这能力。</p>
这个战例是非常极限的,日后用雷电-类似性能的导弹,改进的地面防空系统,最大射高不过35公里。</p>
而这次能在这个高度击落-2,一是因为我们的飞行员同志,使用暂时只有我们拥有的发动和飞组合,拼命飞到了2000米的高度,使雷电-的射高终于有了用武之地。</p>
二来嘛,战赋予导弹的初始速度,使得导弹的射高有了那么一点增加。</p>
但是这种细节,就不是他们所能够知道的了,他们只知道一个事实就是,东边阵营,拥有使用战斗击落2400米高度目标的能力。</p>
不得不,利诺奇卡的脑洞,开对地方了,这也许是源自他对多年敌人的了解。</p>
不论各方反应如何,高振东他们的会,进入到了最后一天。</p>
前一天的好消息传来,飞行员找到了,活蹦乱跳的,这让大家的心情都极为放松。</p>
“振东同志,这回你可以好好,你的三级三型的最后一型是什么了。”</p>
防工委领导乐呵呵的笑道,空军的同志对此也保持了极大的兴趣。</p>
高振东点点头,然后他出来的话,才让大家感受到一件事。</p>
这位同志前面的建议,都是彻底的保守派!</p>
“这第三型,我的建议是对可能得到的米格-2f发动进行仿制,单发变双发,研制一款中型以上的空中优势战斗,并在此基础上,尽可能的保留多任务性能。”</p>
空中优势战斗,或者叫制空战斗,看名字就知道它是干嘛的,纯打,就是用来在空中获得优势的。</p>
典型的空中优势战斗,就是旗佬的f-5/b,那飞行性能是相当高的,后来的f-5e转向多用途之后,其飞行性能与之完全无法相比。</p>
</p>
至于为什么指定要中型,主要是就算把两个爷的发动绑在一起,也就只够推个中型,离重战的动力要求还差得远。</p>
不过中型设计得当,也足够我们现在用了。</p>
而米格-2f的rf-300发动,不论它有什么缺陷,已经是我们现在能得到的航发里面,性能最好的一款了,以它为基础搞,问题不大,等r3-300搞出来,再去弄也不迟,还有好多年呢。至于安装通用性,老毛子会解决的。</p>
至于到那时候老毛子给不给,那啥,我们的米格-2f和r3-300最早资料来源也是搞的“罗马型”嘛,至于实体,就更远了,和毛子没关系。</p>
虽然发动算是有点儿眉目,但是高振东这个建议,还是一下子就把包括空军在内的同志们都给吓住了。</p>
哪怕是原本单发改双发的爷,也是在63年提出,65年正式开搞的。</p>
所以现在高振东就提出搞一种新的中型双发战斗,这个建议毫无疑问是把大家都吓了一跟头。</p>
没学爬就学走了属于是。</p>
而高振东的想法则不太一样,他想的是哪怕进度慢一点,也要把这个东西启动起来,尽量在几年之内打下能撑住未来20年天空的主力战的基础。</p>
过了这个发展窗口期,有的事情可能就不太好办了。</p>
他盘点过上的货,感觉能行。</p>
他完全没有想过要复刻爷,爷和爷相比,其实没有本质上的区别。</p>
如果真能把爷成功仿制好,那这十来年是完全撑得住的,再搞一个爷大可不必了,他瞄上的,是别的飞。</p>
爷之所以搞成爷放大,主要还是当年我们在气动上的基础相对薄弱,不得已而为之,加上航电等无一不弱,最终连爷都磕磕绊绊。</p>
恰好,这个事情上,他有挂。</p>
“这个步子是不是有点大了”哪怕对此最为喜闻乐见的空军,对此都颇为踟躇。</p>
要我们的空军早中期,对于装备的各种要求之激进,那真是有点儿一言难尽,就连他们现在都迟疑了,可见高振东这一步的跨度在常人眼中,是何等的离谱。</p>
高振东却是不急不躁:“事情可以慢慢做,但是启动得早,否则就被人家越拉越远了。”</p>
“你这个空中优势战斗,目标是什么”</p>
“看名字就知道了,它的唯一任务,就是在2万米以下的各个高度,在亚音速到跨音速的范围内,尽可能的战胜所有敌人,获取空中优势,它的每一公斤重量,都是为了空战为准备的,同时,它还应该能以2马赫的接战速度,承担超音速截击任务。至于多用途,那是个添头,没有也没关系。”</p>
至于超音速空战和2万米以上的高空,那才是真的容易扯到蛋,以米格-25的优秀设计,在25万米3马赫的指标要求下,也只能保证高空高速性能,低速性能相对平庸。</p>
高振东这话,听得空军的同志一阵激动,这东西好!</p>
男儿何不带吴钩,一剑霜寒十四州。</p>
这两句莫名其妙凑到一起的两句诗,在空军的同志脑袋里响起来。</p>
尤其是听到那句“每一公斤重量,都是为空战准备的”,这是何等的极致,何等的浪漫。</p>
呃男人的浪漫,真的不太一样。</p>
可是考虑到实际的现状,一盆冷水当头浇下:“那有把握吗”</p>
高振东还没回答,其他同志先讨论了起来。</p>
“不太好办啊,我们对高性能战斗的气动研究不深入,可能要走很长的路啊。”</p>
“对对,航电也是一个问题,雷达太差了。”</p>
“别的都抛开,先这个指标,怎么定的2马赫2万米亚音速到跨音速”</p>
“”</p>
见大家众纷纭,防工委领导适时开口。</p>
“同志们,振东同志提出来的,是一种规划的想法,先不讨论气动、航电这种技术细节,我们还是先把目光集中到作战区域和范围的这些作战设定来。”</p>
大家一听,这话有理,如果作战设定都错了,那讨论什么气动、航电,无异于镜水月,这些东西,都是要为作战设定服务的。</p>
设定条件不同,这些东西都会随之变化,还不如先抛开这些,把设定的问题讨论清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