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这种偏门家伙,要抓主要矛盾</p>
这套方案被他们起名为“飞剑64”,算是一个不太正式的内部名称,估计起名字的同志,看过著名的太监神作蜀山剑侠传并且印象深刻。</p>
看见高振东笑了,林连伟非常得意。</p>
“怎么样,老高,这个飞剑64不错吧”两人是老同学了,相处非常随意,换成其他人,即便有这个心思,估计也不好意思这么。</p>
高振东笑而不语,还在看方案细节。</p>
不过飞剑64的型号总师冯总可是老同志了,经验丰富,包括看脸色的经验。</p>
“高总工,是不是有什么问题”对方这种笑而不语又不加夸赞的表现,明显是方案有缺陷。</p>
高振东笑道:“我再看看,是有一些需要调整的地方。”</p>
这话反而让冯总他们放下心来,有明确问题,有调整的方向就好,至少明方案里的问题被看出来了,能够立刻得到改正和优化,而不是带病前行。</p>
看了一会儿,高振东放下了方案,冯总几人都带着期待看着他。</p>
高振东理了理自己心里的想法:“我们一条一条吧。”</p>
“首先这个弹体直径,尽量细一点,90有点高了,哪怕长一点也没事,0左右就可以了,再大,阻力太大。”</p>
实际上,不论是旗佬还是老毛子,成熟后的便携防空导弹,都是弹径0,长径比和大量空空导弹一样,都在20以上。</p>
冯总皱了皱眉头:“高总,我们是考虑到太细了不好布置。”</p>
高振东笑道:“这是个最轻的轻型弹,能够携带的发射药是有限的,射程和射高是最大的矛盾,其他都要让位于这个目标,而且,这个的作战区域就是在中低空,你们想起来什么没有”</p>
实际上,导研院也知道这个弹要的就是在极为有限的弹体里,把射程射高做足,所以总师冯总是搞气动出身的,反应很快:“高总,你的意思是,中低空空气密度高,阻力更大”</p>
高振东点点头:“对,所以这个弹的设计和取舍,和在中高空为主、而且载还可以赋予初始动能的空空导弹不太一样。空空弹的子系统可以借鉴和套用,但是总体方案肯定不同。”</p>
冯总这下子明白了:“高总,你的意思,是首先要尽量减轻弹重和阻力”</p>
不愧是导研院的老经验了,反应就是快,而且方向还准。</p>
“对了,有了这个目标,其余几个需要改动的地方就很明显了。比如这个”</p>
高振东将笔指向了结构简图里的一个舱段。</p>
林连伟看着都惊呆了:“老高,冷却都不要了那红外导引头的灵敏度可没那么高了,我们想要的打迎头的能力可能就极大削弱甚至没有了啊。”</p>
高振东笑了:“打迎头肯定是要保留的,这是这个导弹最大的优势。”</p>
不论是旗佬的红眼还是数年后老毛子的箭-2,都没有打迎头的能力,再加上2马赫不到的速度,对于速度快一点的固定翼战,既不能在其发起攻击前破坏其飞行姿态,在其攻击后脱离过程中,由于导弹速度不高,威胁也相对有限。</p>
不过打直升的话倒是没这个顾虑,直升飞得太慢了,追尾也能很轻松的追上。</p>
“那你连制冷都不要了”</p>
“谁不要了制冷还是制冷,但是最重的气瓶,放在这里!”高振东指了指发射筒的下方。</p>
气瓶是个压力容器,结构加材质,份量可不轻。</p>
“放在外面”导研院的同志们第一时间没反应过来,不过等从诧异中恢复过来,再仔细一想,妙啊!</p>
“这个法子好像不错,能有效减轻弹体的重量。”虽然气瓶还是那么重,但是导弹不用带着这玩意往上飞啊。</p>
“把重量集中在最前部,导弹和发射筒太长导致的重心平衡问题也比较好解决了。”</p>
“嗯,对对,放在这里,还不用顾忌压力容器壁厚带来的直径不能太的问题,能自由发挥容器的大和形状。”壁厚比较大的时候,直径了容积率会非常难看,容积率难看了就得加长,加长就得增重</p>
高振东笑道:“导弹是个系统,我们要在系统里面去考虑事情,而且不同的系统,要求和考虑是不一样的。举个例子,对于空空导弹,一次性的是导弹,主战兵器是飞,所以我们要在系统总重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尽量减少飞的死重和复杂度”</p>
冯总一拍大腿:“对对对,高总这话让我茅塞顿开,这个便携防空弹里,防空弹是主战兵器,这套筒子和壳子不是决定兵器性能的主要因素。”</p>
</p>
高振东笑了:“对,所以把气瓶放在发射筒上,才是最好的处理方式。而且这样还有个好处”</p>
大家都看着他,很好奇还有什么好处。高振东指了指导弹:“如果万一在打开冷却后,却没有找到发射会而取消发射的话,外置式气瓶比内置在弹体里的,更换补充起来可容易多了。”</p>
“考虑太全面了”几人纷纷赞叹,连后勤维护性能都考虑进去了,对于高振东的想法,大家佩服得五体投地,但高振东自己却没啥感觉,有时候甚至觉得大家是不是有一点刻意了</p>
其实这是一种常见的错觉,常见于能力比较强的人身上。</p>
——这有什么大不了的,这么简单的东西,别人一定也懂的吧</p>
当一个人对于自己掌握的某些知识、技术、能力习以为常的时候,他是不太能意识到他感觉里的这些“常识”对于别人来是全新的或者是困难的。</p>
尤其是高振东满脑子都是超前“常识”的时候。</p>
所以有时候某些人“这事儿这么简单,你怎么这么笨”的时候,他真的不是在开嘲讽,而是他心里真是这么想的。</p>
林连伟对于冷却气瓶的重量是最清楚的,在心里盘算了一下,大喜:“如此一来,弹体能减轻好几百克!”</p>
可别看几百克,这个弹总重也就0kg级别左右,这就减轻了百分之几的重量了,在一个成熟设计里,这是非常惊人的减重比例。</p>
有了这个开门红,几位同志对于高振东的其他改进建议更加期待起来。</p>
高振东随后指了指战斗部:“我建议是不要用连续杆战斗部,杆式战斗部在这个尺寸限制下,效果并不好,就用预制破片战斗部就好。”</p>
如果冷却装置是必要的设计,只是导研院没考虑好布置的位置的话,那连续杆战斗部就是纯纯的偷懒照搬。</p>
正因为是偷懒,在不偷懒的情况下,不用高振东解释,导研院的同志就能想明白为什么要用预制破片战斗部,闹了个大红脸。</p>
偷懒被抓包了,换谁都脸红。</p>
见这个事情不需要自己解释,高振东继续往下。</p>
“不需要燃气舵,这个弹的初段动性要求没有那么高,而发动工作时间,又支撑不到尾段还能继续让燃气舵发生效用,控制舵面就用弹体前部的折叠翼就能满足要求了。这样能进一步降成本、减重、增加可靠性。”</p>
燃气舵在这个导弹上意义其实不大,而且用的钨钼合金,这东西相比普通气动控制舵面来,那真是既重,又贵,而且还要考虑往弹尾布线的问题,七七八八加起来,又是几百克。</p>
负责制导的,正是他的好同学——林连伟同志,听了他的话,在脑袋里转了几圈,大声叫好。</p>
“还真是,老高,还得是你。”</p>
高振东笑道:“搞这种要求比较偏、比较极致的偏门兵器,要抓主要矛盾,抓住这个,其他的东西就比较容易取舍了。”</p>
完指了指导引头:“现在这里,就有一个核心问题,也许你没意识到,但是却很重要的问题。”</p>
这东西还是林连伟的范围,可把他给急死了。</p>
“老高,别卖关子了,快快,急死我了。”</p>
高振东没有直接答案,而是启发他。</p>
“这个导弹的主要作战样式,是从哪儿往哪儿打”</p>
“从地上往天上打啊,这不明摆着的嘛。”林连伟有点傻不愣登的,这还要问</p>
“那从地上往天上打,对于你负责这部分,会带来一个什么问题,你好好想想。”</p>
知道高振东不是故意为难自己,而是在教自己怎么去寻找矛盾和解决矛盾,林连伟也老老实实的冥思苦想。</p>
“往天上,我负责的制导,制导怕啥怕打不准有了碲汞镉那就是干扰了干扰、天上天上”</p>
想到这里,他好像明白过来了。</p>
“太阳!太阳!对于我来,最大的问题是天上那颗太阳!”</p>
对于现在的战术飞来,想取得良好的攻击效果,往往需要良好的天气,而良好的天气往往会伴随着一个东西,那就是明晃晃的太阳。</p>
对于要从下往上打、而且不能像飞一样自如选择发射阵位的红外地空导弹来,太阳造成的麻烦,比空空导弹大多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