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能薅到2世纪的羊毛(先发两章)</p>
看见高振东无比笃定的样子,别人不知道,但至少运算所的池总工是相信的。</p>
“那也行,你把源代码的第一搞好,调试的工作就交给我们来吧。”</p>
池总工也知道,从正常来,写源代码的过程,本身就是包含调试的,源代码写好了,调试也就大部分完成了。</p>
但是在高振东这里,就不太好,他自己写源代码别人来调试,那他就一定有可能在没完成调试的情况下把源代码给整出来。</p>
可这事情,对于其他同志来就有些过于惊悚。</p>
别的不,光是听高振东刚才的那一串功能,就知道这东西听起来好是好,但是搞起来也是真的难。</p>
这时候可不比日后,trl+和trl+v就能解决一半以上的问题,一些经典问题更是从答案到解析全齐。</p>
半个月时间,普通的软件还不见得搞得出来呢,别这种大系统了。</p>
如果前面高振东在规划和介绍数据库的时候,展示的是超强的理论功底和系统设计经验、以及对计算软硬件的理解的话,那现在高振东这个话,就让他们了解到他还有极为强大的实践和软件编制能力。</p>
这两种能力,任何一种能出现在一个人的身上,这个人都必然是行业内的翘楚,而两种齐备的,那就更是凤毛麟角。</p>
但是出乎他们意料,在场除了高振东之外,对软件最为熟悉、最有可能提出异议的运算所池总工,却是出了那句和高振东同样离谱的话。</p>
不是,他啥你信啥是吧</p>
池总工:嗯,我真信。</p>
听见他的话,高振东就知道,这事儿自己不用管了,后面他们运算所自然搞得稳稳妥妥的。</p>
见高振东点头认可,池总工转头看向几个经贸院校的同志们。</p>
“同志们,在计算和系统性软件的编制方面,我们运算所有曾经跟着高教授调试完善操作系统等大型系统软件的经验,在数据库系统这种大型软件的编制方面,应该是有一定优势的,所以这个事情,我们运算所就托个大,数据库源代码的调试工作,我们来打个头阵。”</p>
别看池总工在高振东这里很谦虚,但是转身过来面对其他同志,在计算、软件这个专业方向上,他可就一点儿也不客气了。</p>
话可能得挺客气,但是意思就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p>
核心就一个,这个好事情,我们运算所干了。</p>
对于他的话,统计司和外商部的同志没有什么意见,本来就是,自家经贸院校的同志,要搞点统计、经济类的应用软件可能还行,但是这种一听就是大工程的系统性通用基础软件,还得是运算所这种国内最顶尖的技术构出,他们才放心。</p>
这可不是护犊子的时候,在运算所面前,经贸院校的同志配合配合还行,领头是干不了的。</p>
至于这种大工程为什么在高教授那里就值十五天,那是高教授的本事。</p>
至少对于外商部的同志来,在这方面高振东是什么,他们也就相信什么。</p>
统计司和高振东实际上不熟,但是没关系,有外商部的同志顶着呢,他们都相信,我们为什么不信</p>
他们听了池总工的话,统计司的同志笑道:“嗯,有你们这种专业构出,那我们就放心了。我们司里,以及承担过相关工作的院校同志,一定会做好配合。”</p>
这个事情你们领头,没问题,但是我们院校的同志你们也别忘了。</p>
外商部的同志就更简单了,这个事情,他们就是个介绍人,把最强的相关力量组织到一起就行,顺便打打酱油,享受一下成果。</p>
事实证明,他们这一步是做对了,高振东同志一发言,三下五除二就把这个事情搞得清楚明白,釜底抽薪。</p>
一旦成功,以后啊,至少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这个事情都不会再成为问题。</p>
至于不成功怎么就算不成功,高振东这个方案,也是最好的方案,不成功再退而求其次呗,比如他和运算所的池总工也都提到过的制定数据标准的办法。</p>
几个经贸院校的同志也没有意见,自家人知自家事,这东西一听就不是那么简单的,别看人家高教授得轻松愉快,半个月搞定源代码,但是其他人可不见得有他的本事。</p>
自己几个院校是过去有应用软件经验,但其实只是各自分了一点简单的统计应用软件的编制工作,要到在这种大型系统软件方面的经验,和运算所比那自然是拍马难及。</p>
能跟着高教授和运算所的专业人员,增加一些软件资历,分润一点成果荣誉,已经是非常满足。</p>
几个院校的同志们纷纷表态,一定充分发挥好自己的相关工作经验,配合好数据库管理系统这件大事的调试工作。</p>
</p>
对于在经贸院校里搞软件的同志来,这就是最好的会。</p>
我不是最好的软件人员,那没关系,我是搞经济的同志里最好的软件人员,那就足够了。接下来,就是运算所和统计司、外商部、院校之间讨论具体的工作安排。</p>
这个事情,高振东就没有怎么管了,虽然基本上每确定一件事情,池总工都要问一句:“高教授,你看这样安排合适不”</p>
高振东基本上是一律点头,这些细节他又不参与,你们自己定就好。</p>
从外商部直接回到家,高振东和正在做饭的娄晓娥打了个招呼,就一头扎进南屋。</p>
虽然从开源数据库源代码,想裁剪为现在的dj系列计算能用的,是一个极为庞大的工作量,某种程度上来,甚至比写个新的还难,但是高振东却是在系统商店里看见了别的东西,有了这个东西,他就能作弊了。</p>
只能,学校周边的这些店里,卖啥的都有,特别是当一些在学校里就挖空心思开始赚钱的同学加入进来之后,事情就变得更为有趣了。</p>
他看到的,是一个盘,盘的介绍非常有趣。</p>
“数据库源代码。这是一名开打印店的学长,为学弟学妹们搜集下载好的某开源数据库所有重大历史本源代码。好心的学长甚至只收他们50块钱。”</p>
这种情况并不多见,到高振东穿越的时候,谁特么还不会自己下载点儿东西了。</p>
不过鸟大了反了反了,林子大了,什么鸟儿都有。</p>
就是有人不知道到哪里去找这些东西,或者懒得找的,直接动用钞能力,毕竟能把所有重大历史本都弄来,这工作量也不算了。</p>
只是这种事情并不那么多见,一般是开打印店这类店的学长学姐,收到订单才会做,高振东也就很偶尔才能找到。</p>
这就是他作弊的依仗了。</p>
从系统里弄知识,那是没有适应性改造这一的,学得懂就学,学不懂就干看着。</p>
但是提取系统商店里的物品,那可就不一样了,高振东能卡个bg。</p>
系统把这东西描述为“数据库源代码”而不是“盘”,很明显,在系统判定里,认可的是“源代码”这个东西,这就意味着,这玩意提出来、加以适应性改造的,是“数据库源代码”!</p>
至于普通盘能不能提出eepr来,高振东试过,提盘必定出现的是磁带,而不是eepr这种东西,哪怕是一次性写入的都不行,看来现在的技术还不能支持r的生产。</p>
也有一种可能,那就是系统对盘的定义是“可移动存储器”,而不是“可擦写芯片存储”。</p>
总之,盘是提不出eepr,也就只好作罢。</p>
而有了上面这个bg,就很舒服了,系统改造,简单快捷,立等可取。</p>
完全不需要高振东自己苦哈哈的去改写。</p>
要不是怕把会上的其他同志吓死了,他甚至敢“明天就给你们”。</p>
不过那样搞的话,实在是太过于惊悚,完全没办法解释,高振东只好定了一个半月之期。</p>
启动提取,出现在高振东上的,是一盘磁带,这回连纸质材料都没有了。</p>
这个鸟系统,抠门得可以。</p>
把磁带插入磁带,在dj-6上读了出来。</p>
高振东浏览了一下,源代码非常完整,还附带了一份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明书,还好还好,看见没有纸质资料的时候,高振东还以为明书没了呢。</p>
原本功能强大的开源数据库,已经被降级成了一个类似于fbe的东西。</p>
fbe,0年代左右在d下流行的一个上古关系型数据库系统。</p>
简单是简单,但是基本功能都有,还是命令行模式的。</p>
就现在dj-6的这样子,再复杂的,也顶不住。</p>
实话,这个简化,已经做到了现在的极致,但是要功能,其实挺委屈盘里那份原始的源代码的。</p>
想到这里,高振东立马反固化了这个“数据库源代码盘”的提取资格,把这玩意固化了,羊毛能一直薅到2世纪!</p>
有新型计算了就提一次,紧跟计算的最新发展更新数据库管理系统本,岂不美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