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章别问,问就是我蒙的</p>
但是万万没想到,这马屁拍到马腿上了,娄晓娥皱起了鼻子,不乐意了。</p>
“不,就像你那些一样,收起来放到柜子里就行。”</p>
啊高振东是真没想到娄晓娥的想法是这样的,她对于这个事情有多看重,他是非常清楚的,所以才想着将这东西明晃晃的挂出来,让所有人都能看到自家媳妇的能耐。</p>
但是娄晓娥有自己的想法:“你的意思是我的奖状太少,所以有一张算一张,都要重视起来是不是”</p>
这脑回路还是比较清奇的,把高振东给整不会了。</p>
“不是”</p>
娄晓娥笑着歪歪头:“我知道你什么意思的,不过,不用不用,我也要像你一样,拿奖拿到软,不会因为一个两个奖太过激动,那样才够!”</p>
好吧,这个志向也是挺好的。</p>
高振东开口就夸:“好,有志气!那我就不挂了,和我的放一块儿,收箱子里。”</p>
娄晓娥立下宏愿之后,才回过神来,这事儿不是办不到,但是数量想像高振东一样多,恐怕是有些困难的。</p>
“嘿嘿,我也知道,想和你一样多是很难的了,不过我想多拿几个,总不算贪心吧”娄晓娥有些不好意思。</p>
高振东摸摸她的脑袋:“这怎么能叫贪心呢这叫决心,懂不懂你一定能实现的,放心吧!”</p>
高振东心里有数,大概率来,最多半年内,娄晓娥就能实现“多拿几个”的初级阶段——至少三个。</p>
高振东的话,让娄晓娥更高兴了,在这个事情上,高振东算是她的前辈。</p>
来自前辈的肯定+!</p>
“卧槽,糊了糊了!”两口子光顾着腻歪了,都忘记了火上还有口锅,锅里还煮着饭,这饭还得搅。</p>
一阵兵荒马乱之后,看着锅,闻着味儿,高振东干脆来一句:“走,不在家吃了,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爸妈他们去,全家一起高兴高兴。”</p>
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p>
娄晓娥一听,对对对,这事儿得回家显摆显摆,尤其是在自家老妈面前,这算是她的传统流程。</p>
等到两口子骑车赶到娄家,其实娄父娄母已经吃过饭了。</p>
不过对于闺女和女婿的到来,还是一贯的高兴,连忙招呼厨房,赶紧再弄一桌上来,等看到娄晓娥拿出这次得的奖状,就更是不得了。</p>
娄母高兴得很纯粹,就一个原因,闺女更出息了。</p>
娄父就不一样了,他要考虑的事情更多。</p>
这是娄晓娥得到的第一个来自官方,或者半官方的褒奖,这对于娄晓娥的出身来,无疑是一个极为强烈的信号。</p>
要发奖给自己女儿的人,不知道她的成分闹呢。</p>
在这种情况下,娄晓娥都能拿到这种奖励,其中隐含的很多东西,不用都知道。</p>
所以娄晓娥奖状一出,老两口一个高兴得纯粹,一个高兴得放心。</p>
就像娄晓娥和高振东一起出书那次一样,娄父娄母两人也不管自己已经吃过了,又和两口一起吃了一顿,还喝了不少酒。</p>
看着有点醉的丈夫被扶上楼,娄母眼里浮起了一丝泪光。</p>
“你爸爸这次啊,是真高兴。他心里有压力,我都知道”娄母话到这里,就没有下去。</p>
娄母又不是傻子,作为娄家的主母,很多事情她哪会不懂,之所以表现得像个大号娄晓娥,也只是不想娄父太伤神而已。</p>
高振东笑道:“妈,我都知道,这些事情你们放心,我安排好了的,现在一切都挺好。”</p>
娄母转头看向自己女婿,很是欣慰的点点头:“嗯,我知道,我知道,晓娥遇上你啊,是我们家修来的福气。”</p>
娄晓娥像只猫,疯狂点头:“嗯嗯嗯”</p>
——</p>
高振东在图纸上绘下最后一笔,长舒一口气,从绘图板上抬起头来。</p>
</p>
作为工科生,工程制图这种东西不精通,至少也是略懂,应付今天这个事情没有任何的难度。</p>
毕竟只是要把一份线图重绘一遍而已,甚至都不是设计图,只要重要的地方到位,核心的数据标注清楚,其他的细节不是非常的重要。</p>
这份线图,是他从系统里找出来的,运气不错,在那个乱七八糟的压缩文件里居然有这个东西。这是一份中型登陆舰的线图,节航速的那个,内部结构没有,但是对于外形轮廓还是很完整的。</p>
这个东西,原本是前世论坛上某大佬发布的,那是一个模型论坛,作为一名男青年,高振东对于这种东西没有半点抵抗力。</p>
那个压缩文件,是前世一些国产舰艇的外形线图,不一定非常准,但是差别不是很大,毕竟是用来做:35的模型的,对于外形的准确度有相当的要求。</p>
对于高振东来,这就够了,实话,就算是有内部结构图,他都不知道该怎么解释这内部结构自己是怎么设计出来的。</p>
这东西光靠天才不太好解释,再现在和中登实际的研制时间相差很大,配套装备的外形、体积、重量什么的都不同,内部舱室结构的参考意义,远远没有外形轮廓来得重要。</p>
至少这个外形轮廓,能够帮助搞中登的同志们解决一个拦路虎——船体的外形,如何在满足中型登陆舰的功能、性能的前提下,基于有限的发动性能实现节的航速。</p>
经常设计船舶的人都知道,类似飞,船的速度,除了发动之外,主要取决于船舶的流体力学外形,在这一点上,螺旋桨的重要程度都要往后稍稍。</p>
而高振东抄的这条船,恰好就是一条满足了所有应用条件的节中登!也是我们产量最大的大中型两栖作战舰艇。</p>
而且外形这东西比起舱室结构,要容易解释得多——我是天才,我学了学船舶设计关于流体力学的部分,自己搞出来的,好不好用我不知道,我觉得这玩意好用,你们试试呗或者至少算一算也行。</p>
而流体力学本身就是个大量依靠经验,但是经验又是靠经验公式来体现的,就更容易扯淡了,别问,问就是假设条件,但是我假设得很好,蒙对了。</p>
可惜工业软件还在和三角公司合作研发,还没有成果,要不然高振东就在电脑上画图了。</p>
高振东一个电话叫来三分厂要室的同志,要他们把这个东西送到防工委去。</p>
三轧厂的要系统非常有趣,三分厂的要系统级别比三轧厂总厂的低,但是业务深度、业务范围和业务能力,却远超总厂要室。</p>
几个时之后,防工委领导和总工,在总工办公室看着这张图,脸上露出了奇怪的神色:“不是,这子连这东西都懂”</p>
振东同志,你跨过界了啊,而且还很严重。</p>
防工委总工摇摇头:“不知道啊,以前也没听他过。一个人的精力和脑子,怎么可能如此的广,又如此的深真的是像个妖怪一样。”</p>
领导看向总工:“你觉得这张他自称自学几天之后瞎捣鼓出来的图纸,靠不靠谱”</p>
总工摇摇头:“我也不是船舶专业的啊,很难评判。但是很多专业,在他主动出来之前,也没人知道他会啊,但是结果如何,你可是都知道的。要我看啊,不管那么多了,发给搞船舶的同志看看嘛,他们是专业的,对此应该有判断。”</p>
“也对,算了,我们不烦这个事情了,直接扔给他们!”想想高振东彪炳的战绩,他就算是在图纸上画个火柴人,自己都决定交给相关专业的同志看看。</p>
正在和海装局的同志一起,论证中登总体技术指标的船舶专家,还在会场上就收到了这份图纸。</p>
不得不,同志们做起事情来,都是争分夺秒的,会议开完还没几天呢,中登的论证已经进入实操阶段了。</p>
对于防工委那边突然插进来的工作,大家有点儿懵逼。</p>
“这是高振东同志在会后,自学船舶设计相关课程后,设想的一型中型登陆舰外形,请在论证中登总体技术指标时,一并予以初步论证。”</p>
防工委写的这个东西,一眼看上去就非常的离谱。</p>
不论是这图纸的来历、高振东的操作,还是防工委最终的要求,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一种诡异。</p>
论证会后自学</p>
学完了就设计</p>
这两个看起来已经够离谱的前置条件,偏偏防工委下了一个更加离谱的工作要求。</p>
诶,你们论证论证,看看能不能用。</p>
不是,高振东同志很厉害,这不假,所有认识他的同志有一个算一个,对于这个事情是没有任何的怀疑的。</p>
但这不能成为防工委下达如此荒唐的工作的理由,再是天才,这才学了几天呐</p>
这个几天,是实际流逝的时间,而不是一个形容词。</p>
你这自学加设计,加起来都没几天的东西,大部分同志都不认为有在它身上费时间的必要。</p>
甚至有些负责船舶流体力学设计的同志,感觉受到了一点点的侮辱,太过分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