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都市言情 > 篡蒙:我岳父是成吉思汗 > 第112章 让西方血流成河!
    第2章让西方血流成河!</p>

    时光悠悠,赵朔回军呼伦贝尔大草原,已经三年了。</p>

    在这三年中,发生了很多事。</p>

    异色双瞳的苏娜,给赵朔生了一个儿子一个女儿。儿子今年两岁,取名赵衍。女儿现在八个月大,因为出生的那晚,帐篷外出现很多萤火虫,呼伦贝尔是很少出现萤火虫的,赵朔感到神奇,所以给女儿取名赵萤。</p>

    忽兰也给赵朔生了一个儿子,起名赵奕,现在才两个月大。乃蛮第一美人阿丽娅,也已经怀孕六个月了。</p>

    华筝的肚皮也有了动静,眼瞅着要生二胎。</p>

    赵萤没有继承母亲的异色双瞳,但是一双纯净的大眼睛又黑又亮,仿佛克鲁伦河水洗过的黑曜石。赵奕在忽兰肚子里就不安分胎动得厉害,如今两个月大的婴孩蹬起被子来虎虎生风。</p>

    赵衍比赵奕省心点有限,现在刚刚两岁,就已经会流畅的句子了。而且,他身体也十分不错。</p>

    赵赫已经满了八周岁,不知是因为充足的营养,还是因为赵朔和华筝的优秀基因,身高超过了一米三。在后世还属于正常,但站在这个时代的同龄男孩之间,简直如同鹤立鸡群一般。</p>

    他现在已经用不着骑什么“汉宫果下马”了,完全可以骑着一匹公马,和赵朔一起在草原上纵马游玩。</p>

    最近一段时间,赵朔经常带着赵赫骑马,并教他射箭。</p>

    赵赫的天赋很不一般,只用了一周时间,箭法就已经像模像样了,蒙古式传统射术的瞄准、撒放,都领悟的很快。</p>

    除了练习射箭之外,赵朔还教赵赫一些力量训练。孩子的筋骨还未长成,进行什么负重训练甚至极限训练,是完全不可行的。但是,赵朔教他一些后世的训练方法,台阶跳、螃蟹爬、臀桥、侧抬腿,还有跳绳先把根基打牢固。</p>

    除了身体方面,文化方面,赵朔也没有让赵赫落下。他直接教赵赫简体字。</p>

    至于,这时候中原地区都是繁体字怎么办完全不用担心。赵朔相信,中原大地,以后必定会流行简体字的。要不然,他创立包含包含简体字的蒙古文字,不就白创立了</p>

    拔都也越长越大,不过他还是跟时候一样,喜欢跟在赵赫屁股后面玩。</p>

    大概每三个月来一次呼伦贝尔大草原,每次都要待上半个月。</p>

    每当这个时候,在赵朔面前认真刻苦的赵赫就恢复了大哥大的模样。不但把拔都安排的服服帖帖,还将赵朔教他的游戏,分享给这个迷弟。如此以来,拔都更舍不得走了,每次被接回去的时候,都眼泪汪汪,赶紧定下下次来的日期。</p>

    呼伦贝尔大草原,越发兴旺了。</p>

    赵朔在中都虏获的工匠中,有一些擅长打井的工匠。</p>

    赵朔让他们在牧草肥美,却没有河流湖泊的地方打井。如今,已经打了三十口井了。</p>

    可千万别瞧这三十口井。</p>

    如果历史正常发展的话,直到铁木真去世后,窝阔台继位,才会让来自中原的匠人,在草原上打井。窝阔台常自己对大蒙古国有四大功劳,这在草原上打井就是其中之一,和“灭金”的功劳并列。</p>

    水井对草原人重要可见一斑。</p>

    很简单的道理,游牧民族一向是“逐水草”而居。草非常容易理解,哪里草长得旺盛,就去哪里放牧。所谓“水”,指的就是江河湖泊了。</p>

    牧草再旺盛的地方,附近没有江河湖泊,也是没法长期放牧的。要不然,牲畜要喝的水,从哪来人类的生活用水,又是从哪来呢</p>

    呼伦贝尔大草原,十来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中原一个省了,却只能容纳赵朔的五千户子民,总人数不过三万左右。除了生产力的限制之外,牧民的游牧范围,只限于河流湖泊的附近,就是原因之一。</p>

    他们表面上是生活在草原上,但实际一直在水边居住。</p>

    所以,一口井的存在,就相当于多了一个几十里上百里的草场,可以游牧。</p>

    那些金银财物算什么迟早有光的那天。</p>

    但是,一口水井,却是相当于给子孙后代留下了一笔细水长流的财富。</p>

    不知多少牧民,来到水井附近游牧时,向着水井叩拜,感谢赵朔的恩德。</p>

    随着水井的增多,赵朔在呼伦贝尔大草原上的声望,将越来越高,越来越根深蒂固。</p>

    哈尔喀贵城这座无墙之城,已经建好。</p>

    城池建好之日,铁木真特意前来观礼。</p>

    铁木真对哈尔喀贵城的布局非常满意,已经让下的工匠们,在杭爱山南麓,鄂尔浑河上游,建立一个类似布局的城市,作为大蒙古国的国都。</p>

    只是既然都是国都了,就算再不担心敌人的攻打,也是必须要建城墙的,工程浩大,恐怕还得一年的时间才能完工。</p>

    铁木真将这国都,命名为和林。</p>

    很显然,和林城以后就是大蒙古的政治中心,哈尔喀贵城就是大蒙古国的经济中心了。</p>

    现在赵朔麾下工坊发展的非常好,</p>

    其一,仿照抚桓昌三州牧监例,赵朔告诉那些新来的工匠,他们只要服役二十年,就可以恢复自由身了。如果服役不满二十年,就由他们的儿子接替剩余的服役年限。</p>

    其二,在服役的时候,他们的工资为正常工人的七成。这已经相当不少了,因为工坊的利润高,赵朔麾下的工匠们工资也高。七成的工资,已经是他们为金国做“匠户”时工资的两倍了。</p>

    而且,金国的工资,经常整年整年的不发,只是给少许口粮。</p>

    赵朔麾下的工匠,却是每月工资按时发放。</p>

    其三,就是尊重人才。</p>

    赵朔将工匠分为八级。</p>

    一级工匠最低,八级最高。</p>

    赫赫有名的八级钳工嘛,赵朔其实还是参照了后世的经验。</p>

    如果技艺提高,或者做出了什么特殊贡献,就可以升等。能获得更多的工钱和待遇。</p>

    如此一来,不到半年,工坊的产量就迎来了一个大井喷。</p>

    赵朔工坊内的产品,长期供不应求的问题,得到了极大的缓解。</p>

    又过了三个月后,赵朔的工坊多了两个拳头产品。</p>

    其一,就是玻璃镜。</p>

    当然了,这玻璃镜并不是后世常见的银镜,而是汞锡齐镜面盖上玻璃。</p>

    汞锡齐就是水银和锡的合金。</p>

    先把锡融化了,再倾倒在铜板上。待铜板上的锡凝固了,就把水银覆盖在上面。等上一刻钟的时间,就会有一层光可鉴人的明亮汞锡齐出现。然后再覆盖上玻璃,一面崭新的玻璃镜就诞生了。</p>

    其实,早在战国时期,华夏人就发现了汞锡齐反应。只是锡齐非常容易氧化,用不了多久就会变黑,远不如铜镜实用。现在,赵朔的工坊内,直接用玻璃把汞锡齐严密盖住,阻止汞锡齐与氧气接触,就不会产生氧化反应,能制造出实用的玻璃镜了。</p>

    有赵朔的提点,再加上来自中都的能工巧匠,简直是水到渠成的事。</p>

    其二,就是望远镜。</p>

    凸透镜,凹透镜嘛。</p>

    赵朔只要把原理告诉下的能工巧匠们,剩下的就是费时间精细打磨了。</p>

    对于来自中都的能工巧匠们,完全没有任何难度可言。</p>

    当然了,望远镜的军事方面的意义太大了,万万不能泄露出去。</p>

    要不然,就算其他势力没有合适的玻璃,价值昂贵的纯净水晶总是有的吧完全可以不惜工本的把望远镜仿制出来。</p>

    民生方面,听的种植的巨大效益后,铁木真命忽难全力推动新疆地区的种植。</p>

    好吧,其实也不需要怎么全力推动。</p>

    牧民身上才能刮几个钱啊</p>

    现在蒙古贵人们一半的收入,是来自下的商队。</p>

    听赵朔又有了新鲜物事,需要大量的作为原料,分封在新疆地区的蒙古贵人们,早就大力推广的种植了。</p>

    至于种多了,没有足够的口粮怎么办</p>

    完全可以从西夏买嘛,西夏不给就打!</p>

    而且,摘太费人了,这些新疆地区的蒙古贵人们,已经蠢蠢欲动,看能否找个理由,再打西夏人一下子,掳些奴隶来摘了。</p>

    陆子布还在草原上推广文字。</p>

    非但如此,他在草原上已经待了六七年了,很有几个忠心耿耿的弟子,跟随他一起推广。</p>

    只是陆子布往南宋写了几封信,邀请其他文人前来草原,跟他一起推广文字,一个答应的都没有。</p>

    也许那些人,直到赵朔饮马长江时,才会明白自己错过了什么。</p>

    辛褎的确在剌子模干的不错,赵朔将他招到了呼伦贝尔大草原,问他想干什么别的职司,还是继续经商。</p>

    辛褎表示,他当然想为赵朔效力,而不是赚多少钱财。不过,商队其实不仅仅是商队,而且是最为方便的秘谍。如果赵朔有意的话,可以先给他些支持,在剌子模试试。如果干的好了,再回来为他效力。</p>

    大宋皇城司</p>

    金国近侍局</p>

    大明锦衣卫、东西厂</p>

    清朝粘杆处</p>

    这辛褎有点东西啊!</p>

    赵朔当即给了辛褎黄金五千两,以及五十个人,让他在剌子模便宜行事。</p>

    辛褎只是想在剌子模试试,但赵朔却知道,恐怕用不了几年,蒙古和剌子模之间就会产生一场旷世大战。现在的辛褎,就只是他下在剌子模的一步闲棋。</p>

    总而言之,这三年来蒙古都在休养生息,一片生勃勃。</p>

    而中亚地区,却是一片混乱了。</p>

    屈出律这个西辽驸马,勾结西辽藩属西喀喇汗国与剌子模国,三家共同出奇兵,包围了西辽可汗直鲁古的王庭,直鲁古无奈投降。</p>

    屈出律正式成为西辽可汗,和西喀喇汗国和剌子模国定下了三家瓜分中亚地区的计划。</p>

    然而,西辽原本的藩属国东喀喇汗王朝不服。</p>

    屈出律派遣西辽大军攻打东喀喇汗王朝,烧毁牧场,抢掠牛羊、妇人,杀光看到的一切男丁,将东喀喇汗王朝国都外的一切地区,变成了一片人间地狱。</p>

    两年过去,东喀喇汗王朝终于支持不住,选择投降。</p>

    屈出律将西辽国都,迁到了喀什。</p>

    此举令剌子模大为愤慨。</p>

    因为东喀喇汗王朝和剌子模一样,是信仰伊斯兰教的,而屈出律和他麾下的西辽大军是信仰佛教的。</p>

    于是乎,之前的约定全部作废。</p>

    剌子模不仅与西辽转为敌对,而且灭掉了西喀喇汗国。</p>

    所以,现在蒙古的西方是西辽,西辽的西方就是强横一时的剌子模了。</p>

    </p>

    公元25年,六月十八。</p>

    清晨的阳光穿透薄雾,照耀在哈尔喀贵城上,给整个城市染上了一层金辉。</p>

    赵朔从沉睡中醒来,身旁是肚子微微隆起,身上不着片缕的华筝。</p>

    </p>

    怀孕后的华筝因为营养好,更加的白皙风韵。</p>

    赵朔同样没有穿衣服,他强壮健硕的身躯上,满是清晰的肌肉线条,十数年的征战,让他强健的身体上留下了不少痕迹,刀伤、箭伤、</p>

    刺伤。这些伤口让他肌肉分明的身体,更添了许多野性和魅力。不过来奇怪,他并没有任何的不适和暗伤,也许是这具身体天赋异禀吧。</p>

    赵朔轻轻地抽出胳膊,准备穿衣。</p>

    不过,孕妇的感觉是非常灵敏的,还是惊醒了华筝。</p>

    夫妻俩目光对上,相视一笑。</p>

    然后赵朔便低头在华筝脸颊印了一下,顺便动动脚起来。</p>

    当夫妻俩起床洗漱完毕,外面的薄雾已经被太阳彻底驱散。侍女们也已经把早餐准备好了。</p>

    赵赫正是贪睡的年纪,现在不用管他。其他子女,早餐都是跟着各自的母亲一起的。中午赵朔经常出去巡查不会回家吃饭,也和早餐是一样的安排。唯有晚餐是赵家的正餐,一家人才会一起用膳。</p>

    “驸马、公主请用。”</p>

    四名女真侍女躬了躬身子,退了出去。</p>

    一盘切好的烤羊腿旁边放着放着一碟野韭菜酱,一盘刚刚揭下来的奶皮子,一碗炖牛肉,两个饼子,还有一壶热气腾腾的奶茶,就是华筝和赵朔今天的早餐了。</p>

    吃罢了早餐,赵朔骑上金闪闪,叫上了格日勒,在三十名黑骑的护卫下,来到了工坊。</p>

    这次视察没有事先通知,直到离着孙威办公所在还有二十米,孙威才急急忙的迎了出来。</p>

    “孙威参见驸马!”孙威明显有些紧张。</p>

    “不需紧张。事先通知你们的视察,是看看你们最好能做到什么样子。我这次临时来看,是看看你们平时是什么样子。纵然有些纰漏,也不会怪你们的。”</p>

    “是是是。但不知驸马想看哪个工坊还是都转一遍”</p>

    “主要是看看铁器工坊,头前带路吧。”</p>

    “是。”孙威一边走,一边介绍道:“如今,用乌兹钢装备的长枪和大刀、单面重斧,已经生产了共十四万件。驸马发下去了十万件。还有四万库存。所以,我们最近减少了产量。铁器工坊的大部分工匠,生产甲胄、弓弩和甲了。”</p>

    “嗯,甲现在生产多少了”</p>

    “现在有五千三百多具,都是按照驸马吩咐的样式制作的。”</p>

    赵朔要生产甲,当然是一步到位,完全按照清朝成熟甲的式样制作了。</p>

    先将采摘的打湿,反复拍打,做成很薄的片。</p>

    然后,把多张这样的片缀成很厚很实的布,两层布之间是铁甲,内外用铜钉固定。</p>

    这种甲不对火器的防御效果非常好,还有很强的防寒的作用。</p>

    不过,现在还不是甲大显神威的时候,赵朔最关心的还是用乌兹钢制成的刀枪。</p>

    其实,乌兹钢和华夏的炼钢路线,是完全不同的。</p>

    这个时代华夏主要用两种办法炼钢,一种灌钢法,是将熟铁和生铁混合在一起进行冶炼。这种办法的优点是钢材的产量很高,缺点是质量比较一般。</p>

    另外一种,则是百炼钢法,通过反复加热和锤打生铁,逐步去除杂质,提高钢材的质量。</p>

    而乌兹钢的冶炼方法,则是坩埚炼钢法。将特定的辅料和铁矿石,先在一个坩埚里面制成粗钢。然后,再将生铁、熟铁和一些富碳材料加入,进一步冶炼,得到乌兹钢。</p>

    而且,乌兹钢所需的矿石产自天竺,赵朔这里是没有的。</p>

    不过,所谓钢材嘛,本质是调整含炭量。再加上一些其他材料,调整钢材的性质。</p>

    这个基本原理赵朔是知道的。</p>

    他提纲挈领的指导了哈里什一番,再加上那些来自中都的优秀铁匠的帮助,哈里什终于在一年半以前,练出了符合要求的乌兹钢。又经过一年半的生产,赵朔麾下的部队刀枪都换成了乌兹钢的制成品。</p>

    标准的大马士刀,是整把刀都是用乌兹钢制成。</p>

    但是,赵朔需要的武器,是能在战场上破甲的重武器,全部用乌兹钢没什么必要,只有刀刃、枪头和斧刃才用了乌兹钢。</p>

    现在赵朔这次来,就是检查一下这些乌兹钢武器的质量,是否稳定。</p>

    “就是这一刀一枪一斧吧。格日勒,你来试验。”</p>

    铁器工坊内,存着一百多件刚刚制好的乌兹钢刀枪以及重斧,赵朔随便取了一把长刀、一杆重铁枪以及一把单面重斧。</p>

    赵朔的力气太大,恐怕不能试出这些武器的真正效果。</p>

    所以,他选择了格日勒。</p>

    格日勒的武艺一直是他最大的短板,比最普通的草原战士强点有限。</p>

    唰!</p>

    格日勒掏出一袭事先准备好的纱巾抛向了空中,然后举起大马士革重刀向着纱巾一刀挥去。漂浮在空中的几乎没有重量的纱巾,竟然被格日勒的一挥,直接割成了两半。</p>

    这就是大马士革刀最基本,也是最为装逼的应用了。</p>

    华夏人形容宝刀,常用的一句话“吹毛断发,削铁如泥”。</p>

    这斩断空中漂浮的几乎没有重量的纱巾,比“吹毛断发”还要难上数分。</p>

    十年前,萨拉丁就是在和十字军谈判时玩了这一,让令平生见过无数名刀宝剑的理查和随行的骑士们大为吃惊。</p>

    从那一天开始,在欧洲就流传着一个传:东方有一种不为人知的金属材料存在,用它锻造出来的刀剑锋利至极,并引发了骑士们对这种刀剑无尽的渴求。</p>

    而现在,大马士革长刀,已经成了赵朔军中的制式装备。</p>

    然后,就是那杆重铁枪了。</p>

    单纯论力量,格日勒可能比普通草原战士还稍微差一些,主要用勤学苦练的技巧取胜。</p>

    不过——</p>

    “杀!”</p>

    随着格日勒一声大喝,那杆装备了乌兹钢的长枪,直接将一具西夏瘊子甲直接破!</p>

    “砍!”</p>

    格日勒屏气凝神,挥动单面斧,硬生生砍穿了三层普通铁甲!</p>

    “好枪!好斧!”</p>

    尽管之前早就见识过这些武器的威力了。但是,这次试验,还是让格日勒发出了一声赞叹。</p>

    赵朔也对这场临时的抽查非常满意,道:“唐太宗李世民曾经过,他取天下无非是靠着甲坚兵利。现在,咱们甲胄是否天下最为坚固,不好。</p>

    但是,这‘兵利’二字,咱们确实堪称当世第一了。孙威,你做的很好。不仅制成了如此犀利的器械,还兢兢业业,一直保持着质量的稳定。”</p>

    孙威脸涨的通红,大礼参拜,道:“愿为驸马效死!”</p>

    然后,赵朔又参加了一下其他的工坊,抽查了些其他货物的质量。非军械的产品,就难免有些纰漏了,赵朔温言让孙威注意提升质量,不能砸了自家的牌子。</p>

    简单吃了顿午餐后,赵朔快马加鞭后,前往马场。</p>

    如今抚、昌、桓三州的马匹数量,已经达到了十六万匹。不过,新生的马驹,至少三岁才能服役,其实没什么可看的。</p>

    赵朔今天去的,是距离哈尔喀贵城七十里的呼伦贝尔草原马场。</p>

    那里由擅长配马的张勇主持。</p>

    如今,两百匹阿拉伯母马,繁育了四百匹马。赵朔麾下阿拉伯马种群数量,达到了八百匹。</p>

    那两百匹阿拉伯公马,则成了纯纯的种马了。</p>

    张勇选出最好的蒙古马、辽东马、大宛马以及西夏马,与之进行杂交。</p>

    这场视察,却是事先已经通知过的,张勇早就带着三十匹马,在马场门口等候多时了。</p>

    “驸马,您看。”</p>

    张勇指着那三十匹马,道:“这才刚刚两岁,都已经身高过了四尺了。等到三岁时候,应该还会更高大一些。而且这些马的耐力、耐粗饲和抗寒的能力,可比精贵的阿拉伯马强多了,已经慢慢接近咱们的蒙古马了。”</p>

    赵朔微微点头,道:“嗯,它们现在就比普通的蒙古马高了,果然称得上高大神骏。速度怎么样”</p>

    “现在才两岁,不好成年后速度有多快。不过,现在比同样年纪的蒙古马,至少快了两成。”</p>

    “是一个品种吗”</p>

    张勇道:“是一个品种。当初,我们是选了不同品种的各百匹母马,和阿拉伯马杂交。也有比这种马高大的,也有比这种马速度快的,但是综合权衡下来,高大稳定速度最合适的,就是这种马了。两岁时,就有三十匹超过了四尺。”</p>

    赵朔道:“那母马是什么品种”</p>

    “就是咱们蒙古最好的战马之一,百岔铁蹄马。您看看它们的蹄子,是不是跟百岔铁蹄马差不多”</p>

    “什么它们的母亲,是百岔铁蹄马连蹄子都差不多”</p>

    赵朔听了这个消息,真是又惊又喜。</p>

    他当然知道,百岔铁蹄马了是蒙古最好的战马之一了。</p>

    这种马源自一个叫“百岔沟”的地方,所以名字中有“百岔”二字。至于“铁蹄”二字,则是这种马,蹄质坚硬,不易裂缝,在乱石遍布的崎岖山路上如履平地。</p>

    而且,此马的速度奇快,正所谓“千里疾风万里霞,追不上百岔的铁蹄马。”</p>

    别在这个时代了,就是到了五百年后的大清朝,百岔铁蹄马都是最好的战马之一。</p>

    这玩意儿是上了史书的。</p>

    清史稿兵志有载:“铁蹄马者,实为国之锐器,一马之力可抵三卒。“</p>

    当时康熙第二次亲征噶尔丹,急调三百匹百岔铁蹄马为先锋,实到两百八十七匹。</p>

    它们在坡度近四十度的玄武岩山体上,载着骑士发起冲锋,虽然没有钉马掌,但最后仅有七匹蹄部重伤。而一般马队即便都钉了马掌,却是损蹄例超过四成。</p>

    事后康熙大喜,宣布百岔铁蹄马禁止与外血杂交,每年选拔百匹幼驹入官马场,盗铁蹄马者斩立决。</p>

    没想到,这百岔铁蹄马和阿拉伯马杂交的效果这么好。</p>

    三成的后代,不仅基本保留了“铁蹄”的特点,而且还如此雄健。</p>

    再加上耐粗饲、抗寒能力强的特点,简直是最适合他的战马了。</p>

    而且,这才哪到哪啊</p>

    仅仅第一代的杂交而已。</p>

    张勇以此为蓝本,优中选优,指不定能培育出多么优秀的战马来。</p>

    想想看,几十万匹超级战马载着武装到牙齿的东方骑士,冲入欧洲,会是什么场景</p>

    教皇的三重冕跌落尘埃,</p>

    勃艮第葡萄酒混着莱茵河血水发酵,</p>

    条顿骑士团的誓言变成了一个笑话,</p>

    修道院的藏书化作熊熊烈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