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秘书郎</p>
大兴宫,甘露殿,</p>
朝会之后,杨坚横卧在御榻上,枕着头,闭目养神。御榻前中常侍陈德信,双捧着奏章,微微低头,轻声诵读奏疏,柔和的读诵声,回荡在宫殿周匝。</p>
天子静静地听着这些三省六部上呈的奏表,面上无喜无怒。一旁的中常侍陈德信每读完一封奏表,都要稍作停顿,在见到天子没垂询之意后,才会拾起下一封章表继续诵读。</p>
“陛下,”</p>
如此连续诵读数十個奏本之后,直到中常侍陈德信读到一封由御史台上呈的奏本时,天子杨坚蓦然睁开双目,中常侍见状身子一颤,立即匍伏于地,同时双托举那封奏本。</p>
此时的杨坚眸中似有凶光闪烁,他起身后看也不看已吓的噤若寒蝉的中常侍陈德信,一把将奏本抢了过来,上胡乱的翻阅了一下,在将奏疏又看了一遍后,终是气急而笑。</p>
“好啊,真是好啊,朕是真没想到,御史台里竟还有这样的诤臣,有胆子呈上这样的奏章,真是真是胆大包天!”杨坚冷笑着,竟是将奏本撕的粉碎,破碎的纸屑散落一地。</p>
“陛下息怒,”在甘露殿侍侯的中书舍人李公辅,见天子震怒,急忙上前,伏身叩拜。</p>
“息怒”</p>
杨坚抿了抿嘴,道:“我怎么息怒一個的侍御史,从七品下的官位,怎敢上这样的奏疏竟敢弹劾郢国公王谊久蓄异志,他不知道王谊是谁他还上疏王谊阴怨长矣!”</p>
“他想干什么御史台的治书侍御史是干什么吃的,怎么审核的御史奏章,竟然让这样的奏章,来到了朕的面前。如果连王谊都有反心的话,那朕除了皇叔靠山王,还能相信谁”</p>
不怪杨坚暴怒,御史台侍御史李子期上书弹劾郢国公王谊久蓄异志,还是处在驸马都尉王奉孝刚刚薨逝的关口上书。这让敏感多疑的杨坚,认定侍御史李子期背后有人指使。</p>
一想到御史台竟为他人所用,成了党争之器,杨坚如何能不气。他也是做过大丞相的,自然知道一個的侍御史,如果背后没有人支持,就治书侍御史那关就不可能过去。</p>
能将这封奏章呈到他的面前,就已经明了一切。</p>
只是御史台位卑权重,御史们独立三省六部之外,直接向天子负责,作为最高官长御史大夫,更是从三品官位。如果御史台真的牵扯进党争的话,连杨坚都不知要如何收场。</p>
中书舍人李公辅恳切道:“陛下,请暂息雷霆之怒,听臣一言,”</p>
杨坚强压心头怒火,道:“吧,”</p>
对于这個中书舍人,杨坚还是很尊重的,李公辅自幼聪慧,博学多才,在北齐时就已声名远扬。归附隋室后,杨坚诏其为中书舍人,随侍左右,起草诏令,参与朝中要。</p>
中书舍人李公辅直接道:“陛下,御史台官长御史大夫杨素,性谨慎,心阴狡,若杨素是此事的推,臣不信!”</p>
闻言,杨坚深深的看了李公辅一眼,心头火气缓几分,缓缓道:“朕也不信,”</p>
虽弹劾王谊的奏表出自御史台,杨素作为御史台官长,确有很大嫌疑就是那個幕后推。但杨坚了解杨素,像杨素那样的人,不动则已,动必绝杀,不会给对会反扑。</p>
况且,杨素知道杨坚和王谊的情谊,更清楚在驸马都尉王奉孝新丧之下,拿‘异志’弹劾王谊,只会自取其辱,换来的必定是天子呵斥,杨素不是那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人。</p>
中书舍人李公辅低声道:“那,这個李子期背后之人,就需深挖了。试图构陷开国元勋,必然是别有用心之辈,这等人如不及早将之挖出,让其隐于幕后,才是社稷之大害。”</p>
“是啊,确是社稷之大害,”杨坚面色渐缓,心头杀却是愈来愈重。这不只是对李子期背后推的,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冲着王谊的,对这個幼时好友,他可远没的那般放心。</p>
当初为了篡权夺位,杨坚不惜拿七岁的兰陵公主联姻郢国公府,王谊若真与杨坚交心不疑,又怎会有这门亲事出现。而在江山稳固后,王谊虽得大司徒之名,但也失去了实权。</p>
北周时期的王谊是杨国公、大内史、襄州总管,与杨坚同殿为臣,如今的王谊,只得一個郢国公、大司徒的名头,本身的影响力已远不如北周之时,这让王谊怎么可能不怨怼。</p>
</p>
杨坚对此心知肚明,只是面上依旧维持着旧友的体面,虽不给权柄,但恩遇有加,时有赏赐,朝野皆认为杨坚重旧情、惜旧人。只是王奉孝的早逝,终让杨坚对王谊有了杀心。</p>
如王奉孝还在,顾念着兰陵公主,杨坚或许不会向王谊下,只是王奉孝已死,兰陵公主现在才十一二岁,是不可能为王奉孝孤独终老的,一旦再嫁,就是杨坚对王谊动时。“查,朕授予你密令,调百骑司的人,一起把这個推挖出来,朕倒是要看看,是他藏的深,还是朕挖的深。”</p>
杨坚眼睑低垂,对这個幕后推的身份,他很感兴趣,敢在他眼皮底下兴风作浪,就要做好被他发现后所需的代价。为此,杨坚甚至将部分百骑司的调动权,都给了李公辅。</p>
百骑司作为杨坚里的隐秘力量,负有监察天下之责,与秦时黑冰台,汉时直指绣衣一般,都是天子最凶悍的鹰犬爪牙,段之狠毒酷厉,作风之恶劣凶残,远超常人想象。</p>
“诺,”</p>
李公辅叩首应道。</p>
杨坚冷冷的看着李公辅退下的背影,突然对一旁的中常侍陈德信,道:“德信,你这背后之人,会是谁呢”</p>
中常侍陈德信谨慎微的抬头,偷偷看了眼杨坚的脸色,心里衡量了得失后,轻声道:“奴婢不知,但奴婢以为,这背后之人一定是個眼通天之辈。”</p>
听到眼通天时,杨坚明显愣了一下,饶有意味的看着陈德信,道:“为何这人,一定是個眼通天的人呢”</p>
“陛下,奴婢早闻御史台官长御史大夫杨素腕强硬,御史台在杨素里,虽不是针扎不进,水泼不进,可也不是谁都能插的。”</p>
陈德信心翼翼的组织了下措辞,道:“能让一位治书侍御史甘心犯险,将这份奏章送到陛下眼前,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没有极大的利害关系,谁敢轻身犯险”</p>
最新在六9书吧首发!</p>
御史台最高官长是御史大夫,其下便是两位治书侍御史,身居正五品官位,是御史大夫的副,职在辅助官长管理御史台,监察百官。</p>
李子期奏章能出御史台,送到杨坚的上,不用也是两位治书侍御史中的一個,暗中出相助。不然这种奏章一般都是直接压下,或转呈御史大夫杨素看过后再上呈天子的。</p>
能把一位治书侍御史当作卒来使的人,其身份之显贵可见一斑,</p>
杨坚冷哼道:“一封构陷奏表,就要折御史台一個治书侍御史、一個侍御史,朕都没有这样的笔。”</p>
对此,陈德信诺诺不敢言,此时再开口就是多多错了。杨坚性情暴躁易怒,刚才杨坚盛怒时,陈德信只能匍伏在地瑟瑟发抖,根本不敢靠近,暴怒下的杨坚,杀人如若儿戏。</p>
虽然怒气过后,杨坚每每都会懊恼后悔,只是他天生性情就是如此,想克制都无从克制。</p>
“会不会,是因为东宫呢”杨坚蹙眉,缓步走出甘露殿,站在殿前,望着东宫方向,不知为何心里竟泛起了嘀咕。</p>
开皇元年册立储君的时候,王谊曾力荐杨勇为太子,杨勇为储君,既嫡且长,这在当时是众望所归,人心所向,所以杨坚顺水推舟,册立长子杨勇为太子。</p>
如今时过境迁,晋王杨广隐约有了要与太子杨勇夺嫡的苗头,虽然晋王隐藏的不错,但杨坚何许人也,能在北周武帝宇文邕眼皮底下韬光养晦,直到现在篡周建隋的狠人。</p>
杨广的那点伎俩,都是杨坚当年玩剩的。就凭晋王杨广此时的城府,想瞒过杨坚,着实有些困难。</p>
想到杨广,又想到这個儿子近些时候的动向,似乎有接触齐郡公府的想法。对于这個母族外戚,杨坚本身是没太多感情的,只是他需要一個没威胁的外戚,来彰显自身的仁厚。</p>
杨坚突发奇想,问身边的陈德信,道:“齐郡公府,德信,朕记得刚才有封吏部奏表,的是朕那個糊涂表弟,给其子请门荫入仕的事吧”</p>
陈德信恭敬道:“陛下圣心郎彻,天纵英明,确实有封吏部奏表,的就是齐郡公为其子吕尚请门荫入仕一事。”</p>
杨坚带着笑意,道:“朕听闻此子虽浪荡不羁,任性妄为,却不失忠厚良善本性,这很难得。既然齐郡公请门荫入仕,那就让他做一個秘书郎吧!”</p>
秘书郎者,正七品官位,从属于秘书省,隶属于尚书省,是個清贵的衙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