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章内殿直都指挥使!</p>
听闻后周军大捷的消息。</p>
先前跟随樊何二人一起临阵脱逃的士兵又逐渐返回,一直持续到第二天早上。</p>
樊爱能和何徽同样也带着数十骑厚着脸皮回来了。</p>
柴荣下令把这群人都给缴械关押起来,但却没急着去处理他们。</p>
或许柴荣也有点犹豫,不知道该怎么处置这帮人。</p>
毕竟这些人里有不少都是侍卫亲军的中高级将领,若是全都一股脑给砍了,害怕会引起军心不稳。</p>
随后,柴荣下令大军在高平修整一天。</p>
同时他又挑选了北汉降兵数千人组成效顺指挥,让前武胜行军司马唐景思率领,戍守淮上。</p>
而其余的两千多降兵则给予路费和衣食全部遣返北汉。</p>
不过此刻,李奕已经没心思去关注这些事了。</p>
因为郭召死了他死在了睡梦中,再也没有醒过来。</p>
或许在梦里他回到了东京,带着赏赐和荣誉,高兴的和家人们相拥欢庆。</p>
“希望你下辈子投个好胎”</p>
李奕去送了郭召最后一程,在他的尸身被泥土彻底掩埋前,默默的在心底祝愿了一句。</p>
大概是被郭召的死给刺激到了,李奕突然很想念远在东京的郭氏,以及夏津的舅舅一家。</p>
这一世的亲人既是他的牵挂,也是支撑他奋勇向前的信念。</p>
就像他这一战拿命拼来的军功,若是没有家人能跟他一起分享这份喜悦。</p>
那该有多悲哀啊</p>
由于郭召这档子事的影响,一整个下午李奕的心情都有着沉重。</p>
直到第二天大军开拔的时候,他才算是缓过劲来。</p>
</p>
三月二十五,后周大军到达潞州,柴荣下令就地修整几日。</p>
一路奔波近半个月,又经过一场大战,大伙儿终于能好好歇歇了。</p>
禁军大部队驻扎在潞州城外,部分殿前军的亲卫跟着皇帝入了城。</p>
李奕所属的内殿直便是其中一支。</p>
起来,高平一战中内殿直出力极大,损失同样也不,人员折损近半。</p>
就连都指挥使王匡业都战死了,暂时由内殿直都虞侯率领剩下人马。</p>
一般情况下,一支部队的主将是都指挥使,其次是副都指挥使,然后再是都虞侯。</p>
副都指挥使和都虞侯都算是副职,不过前者比后者的地位稍高。</p>
但通常一支部队只任命一个副职,要么是副都指挥使,要么就是都虞侯。</p>
二者很少会同时存在。</p>
甚至少数部队只有一个都指挥使,其余两个副职都会空着。</p>
毕竟要留着位置给</p>
当天夜里。</p>
皇帝柴荣召殿前都指挥使张永德到行宫营帐内彻夜长谈。</p>
也不知两人都谈了一些什么,第二天一大早,柴荣下令禁军诸部在城外营地集合。</p>
随后,又命人将樊爱能和何徽以及他们麾下所部七十余人捆绑起来。</p>
柴荣当众对樊何二人斥责道:“你们都是几朝的老将,却在战阵上望风而逃,如何对得起先帝的器重栽培”</p>
“朕看你们不是打不过,分明是把朕当做奇货可居,打算卖给那刘崇罢了!”</p>
“来人把他们都拖下去斩首示众!”</p>
处置完了樊何等人之后。</p>
柴荣又下令把当时右路军中投降北汉主、口呼万岁的那两千余步兵,全部处死。</p>
一时间,杀得人头滚滚。</p>
“这些怂货砍得好,正好给咱们立了功的腾点位置出来。”</p>
回营的路上,马仁瑀为此叫好,这家伙从战事结束以来,一直惦记着封赏的事。</p>
对于马仁瑀的话,李奕不置可否。</p>
在他看来,柴荣砍了樊何等人没问题,毕竟军法严苛,身为将领临阵脱逃,也算死有余辜。</p>
但那跪地投降的两千多步兵却未必全都该死。</p>
在当时那种情况下,主将和骑兵部队都跑了,指望已经被冲散的步兵对抗张元徽率领的北汉铁骑。显然不太现实就算完整的步兵方阵也未必扛得住骑兵冲锋。</p>
</p>
所以这些步兵要么溃散要么投降,总不能逼着他们去送死吧。</p>
要主要责任还是在樊何等将领身上。</p>
何况柴荣都能放那些投降的北汉士卒一条生路,反而却对自己人这么狠。</p>
当然,柴荣的这种做法很可能是为了立威。</p>
李奕倒是突然想起来,后世的史料中记载过,柴荣想要诛杀樊何等人以整肃军纪,但又犹豫不决。</p>
最后询问过张永德的意见,得到了对方的大力支持,这才大开杀戒的。</p>
难怪昨晚柴荣会召张永德到营帐里彻夜长谈。</p>
至于他为什么找妹夫张永德,而不去询问表兄李重进,想来不是因为不信任后者。</p>
很大可能是柴荣担心砍了太多侍卫司的将领,会导致他们下的人马心生不满,从而导致哗变的风险。</p>
李重进才空降到侍卫司不久,只是名义上的主将,未必能压得住下的人。</p>
最新在六9书吧首发!</p>
而张永德就不一样了,他是殿前军的老大,本身也是从殿前军中一步步升上来的。</p>
他对殿前军具有很强的掌控力。</p>
再加上先前的大战中,殿前诸班直皆拼死作战,表现出了强大的战斗力。</p>
对比临阵脱逃的侍卫司人马,柴荣肯定更信任殿前军一些。</p>
如此一来,柴荣找张永德商量这事,希望得到对方的支持,倒是情理之中。</p>
“奕哥儿,你我能得个什么封赏”</p>
刚回到营帐坐下,马仁瑀又在李奕耳边聒噪不停。</p>
他一会自己起码也能封个指挥使,一会儿又嫌弃指挥使的职位有点低。</p>
话里话外都表现出对于李奕被皇帝许诺为都指挥使的羡慕之情。</p>
李奕只能无奈的回了一句:“你肯定也能被封个都指挥使!”</p>
历史上,马仁瑀因功被授予弓箭控鹤直指挥使,也是相当于军都指挥使的职位。</p>
李奕的话倒也没有瞎扯。</p>
只是不知道受到他这个穿越者的影响,会不会让马仁瑀原本的封赏出现偏差。</p>
马仁瑀听了却不太自信,叹气道:“真要像你的这般倒好了”</p>
就在这时,营帐外突然传来几声呼喊:“李押衙!李押衙在吗”</p>
咦</p>
李奕觉得这声音很耳熟。</p>
他连忙起身掀开布帘走了出去,却见不远处过来几个骑着马的人。</p>
当先的是一名膀大腰圆的黑脸大汉,而这人李奕已经熟的不能再熟了</p>
竟然是赵匡胤!</p>
“他来干什么”</p>
李奕心中疑惑,自从出了赵家那档子事后,他已经没再跟赵匡胤打过交道。</p>
对方现在突然来找自己</p>
难道是找茬的</p>
没等李奕想明白,赵匡胤已经到了跟前,只见他翻身下马后抱拳贺道:</p>
“万军丛中阵斩北汉第一猛将张元徽,李押衙的大名怕是不久便会传遍全天下!”</p>
闻言,李奕反倒更加纳闷了。</p>
莫非赵大专程跑过来就是为了夸自己两句</p>
啊这也太扯了吧</p>
李奕正准备开口,却听赵匡胤又道:“刚才陛下召集众将议事,有好几名大将替你表功,陛下也盛赞你勇武果毅。”</p>
“想来前几日大战的首功非李押衙莫属!”</p>
李奕连忙谦虚道:“有赖于陛下亲自坐镇指挥,将士们也全都拼力死战,我不过侥幸斩了那张元徽,岂敢妄居首功”</p>
“李押衙莫要自谦,这首功你当之无愧!”</p>
赵匡胤爽朗一笑,“议事时在下也在营帐中,听陛下谈及封赏之事,似要擢升你为内殿直都指挥使。”</p>
“什么!”</p>
“内殿直都指挥使!”</p>
李奕顿时吃了一惊,这消息实在出乎他的意料。</p>
完全超出了预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