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攻蜀!攻蜀!攻蜀!</p>
接下来的两天时间。</p>
李奕借着婚假的会待在家里专心陪伴符二娘。</p>
作为丈夫总不能刚结完婚,就把妻子丢在一边冷落。</p>
何况符二娘大老远嫁过来,到了陌生的新环境里,除了李奕之外她也没熟悉的人。</p>
虽然和符家联姻确实夹杂着私利,但不影响李奕去真心对待符二娘。</p>
只想要别人单方面的爱你,自己却不想做任何的付出,再深厚的感情也经不起折腾。</p>
李奕并不想对自己的枕边人也虚情假意人若真到了这种地步,那离癫狂灭亡也不远了。</p>
这天下午。</p>
李奕和符二娘一起到东京城外送别大舅哥符昭信。</p>
符昭信来东京主要为了三件事,一来是送亲,二来是送赋税,三来则是顺路拜见皇帝和皇后。</p>
既然事情都已经办妥,他自然没必要在东京久留。</p>
东京城外的草棚下。</p>
符昭信拍了拍李奕的肩膀,半开玩笑道:“奕哥儿,你可得要好好待我二妹,若是哪天委屈了她,我绝对要杀到东京来找你问罪。”</p>
李奕点头认真道:“兄长放心,若我哪天让二娘落一滴泪,到时不用你亲自过来,我自个儿就会到大名府向岳丈大人和你请罪。”</p>
符昭信笑道:“有奕哥儿这句话我就放心了。”</p>
着,他又看向一旁的符二娘,交代道:“二妹,你现在已经嫁为人妇,就别像在家里一般任性,好好的跟奕哥儿把日子过好。”</p>
符二娘脸上带着伤感,想到以后父兄都不在身边,再见也不知到什么时候,心里顿时堵得慌。</p>
但她还是强笑道:“兄长怎么现在跟父亲一样唠叨,我又不是三岁孩子了”</p>
然而着着她终究没忍住,泪水滴答滴答的从眼眶滑落。</p>
“父亲年纪大了,女儿不能在他身边尽孝,还望兄长多操心一些,让他平日里少喝点酒”</p>
符二娘抹了抹眼角,刚想继续再什么,却突然被人抱住了腰。</p>
“阿姐,我舍不得你呜呜,我不想回去,我要和阿姐一起待在东京。”</p>
符六妹拱在符二娘的怀里,瘪着嘴一副想要哭的样子。</p>
符二娘抬在妹妹额头上轻敲一下,没好气道:“你要来东京送亲,我替你向父亲好话,父亲才同意的。你现在又得寸进尺了是吧”</p>
着她把符六妹从怀里推开。</p>
“哼,你在东京有姐夫,还有皇后大姐陪你玩,现在就不要我这个妹妹了呜呜,我真可怜,我是没人要的傻丫头。”</p>
“你也知道自己是个傻丫头啊”</p>
被符六妹这么搅闹了一下,倒是把离别的伤感冲淡许多。</p>
“奕哥儿,二妹,就送到这里吧,下次见面再叙。”</p>
符昭信拱了拱,不再多言,当即翻身上马。</p>
李奕回礼道:“兄长慢走,请恕弟不能远送。”</p>
符昭信点了点头,随即催促符六妹上马车。</p>
在不情不愿之下,符六妹登上了马车。</p>
就在队伍动身的时候,丫头突然探出脑袋,冲着李奕喊道:“姐夫,下次来记得再给我带好玩的东西。”</p>
李奕无奈点头道:“好,姐夫记下了。”</p>
符六妹这才心满意足的缩回了脑袋。</p>
“我看六妹不是舍不得我,而是舍不得你这个姐夫。”符二娘轻笑一声,“上次你给她带的那两个木头鸟,没几天就被她全玩坏了,她还伤心的哭了一场呢。”</p>
“是嘛”李奕不免有些尴尬。</p>
什么叫姨子舍不得姐夫</p>
</p>
这怎么听上去怪怪的不过看符二娘的神情没什么异样。</p>
李奕倒觉得是自己的思想有些龌龊了。</p>
这时符二娘却突然道:“兄长和六妹都走了,大姐又待在宫里见不到面,以后我就只有夫君可以依靠了。”</p>
李奕转头望去,却见符二娘的眼神里带着几分迷茫。</p>
他伸握住了符二娘的柔荑,轻声安慰道:“有我在绝不会让你受一丝一毫的委屈。”</p>
闻言,符二娘轻嗯一声,顺势依靠在李奕的怀里,喃喃道:“妾身总觉得自己等了这么些年,好似都是为了等你来娶我。”</p>
“或许真如夫君的那话一样,千年才能修得共枕眠若是有前世的话,我们肯定也是夫妻,所以这一世你我都在等着和对方相见。”</p>
</p>
耳鬓厮磨的快乐总是短暂的。</p>
乱世之中,战争才是一切的主旋律。</p>
五月十一。</p>
后周朝廷终于定下了二次攻蜀的人选——</p>
以凤翔节度使王景兼任西南行营都招讨使,镇安节度使向训兼任行营兵马都监。</p>
殿前马军都虞侯李奕兼任行营马步都虞侯、并行前锋主将之职。</p>
客省使昝居润则随军出征,主管外交和后勤调度。</p>
皇帝采纳了王溥等宰相的建议,并没有撤换掉王景、向训和昝居润。</p>
不过在殿前司都指挥使张永德的大力举荐下。</p>
西征秦、凤等四州的将领,在原有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个人:殿前马军都虞侯李奕。</p>
事实上,张永德的举荐只是顺水推舟。</p>
李奕能被任命为西征的副将,主要靠的还是他自己主动争取来的。</p>
为此他还特意给皇帝上了一道奏疏,阐明了自己对于攻蜀的一些建议和想法。</p>
甚至还在奏疏里立下军令状:两个月内必定拿下秦、凤等四州。</p>
李奕这么干等于把自己架在火上烤若是能攻下自然没事,就算多十天半个月,皇帝其实也不会太计较。</p>
大不了功过相抵罢了。</p>
但要是失利的话,责任就绝对要归到李奕头上,毕竟他把话都放出去了,这锅他不背谁背</p>
关于李奕立下军令状的事,朝中上下很多人都颇有微词,觉得他狂妄的过了头。</p>
就连他的几位结义兄弟都有些担心。</p>
然而李奕也有自己的苦衷,因为他仔细寻思了一番,觉得要是不这么赌一把,自己肯定捞不着攻蜀的差事。</p>
到底,还是源于历史发生了偏差。</p>
第一次攻蜀败的很不体面,皇帝强行压下反对意见,执意要开启二次攻蜀。</p>
可问题是,有一有二不可三,攻蜀之事一旦陷入泥潭,后续会引来一大堆麻烦。</p>
所以第二次攻蜀只能胜不能败。</p>
这么一来,为了稳妥起见,皇帝肯定优先考虑老将。</p>
李奕毕竟还是太年轻了,冲锋陷阵的实力,大伙儿都认可,然而攻蜀不是靠勇武就行的。</p>
所以李奕只能用自己孤注一掷的决心来打动皇帝。</p>
果不其然,在张永德的助攻下,柴荣确实很快就同意了李奕参战,并且直接给了他出征副将的头衔。</p>
当然有弊就有利。</p>
李奕立下了军令状,在大伙儿都不看好的情况下,这一仗要是能打出漂亮的战绩。</p>
那意义可就不一样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