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股火锅特有的香味传来,她伸心触碰,打开最上面的盖子,热腾腾的水汽扑面而来。</p>

    进入眼帘的是已经熟透了的粉皮。</p>

    “吃吗”她侧头问他。</p>

    他走过来,看着那红通通的火锅不动声色道:“试试。”</p>

    她笑着问,“你不怕辣”</p>

    他平时饮食清淡,很少吃辣的食物,火锅吃过几次,很少吃辣锅。</p>

    “天寒,吃点辣的发发汗。”</p>

    她笑着将最上面那层取下来,底下的那层热水混合着白石灰,一股浓郁的石膏味传来。</p>

    将底下那层推远了,她吩咐人取来碗筷,将食材分成了两份。</p>

    两个碗里分到的食物并不多,只是浅尝的量。</p>

    两人端坐在桌前,两个碗分放在面前。</p>

    宝音尝了一口粉皮,只一口就不由皱起眉。</p>

    味道偏咸,粉皮沾满了红油,香料的麻香味都没能激发出来,显然某个环节缩减了。</p>

    但是对于这个时代的普通人来绝对是无上美味,因为重油重盐。</p>

    一块火锅底料里的油脂,绝大多数人节省一点能吃一年。</p>

    皇帝尝了一口跟着皱眉,勉强咽下以后,灌了一杯水。</p>

    他额头很快冒起了汗,脸上一片红晕。</p>

    宝音看着稀奇,“有这么辣吗”</p>

    这个辣度对于她来只是微辣。</p>

    皇帝给自己灌了好几口茶,推了推碗不愿意再碰了。</p>

    他看宝音吃得津津有味,有些无奈问道:“番椒过辣,别吃坏了肚子。”</p>

    她嘴里抽不出闲,在心里反驳。</p>

    [辣椒不是辣味,是痛觉,而且也不是吃坏肚子,是对辣椒过敏。]</p>

    什么过敏不过敏,他没听懂,反而对辣椒的辣味是痛觉的法有几分新奇。</p>

    他将碗推到一旁去,将那几张清单放在面前。</p>

    翻回第一页,他问,“你中能提供多少粮草”</p>

    宝音吃完碗里的那点,招呼人将桌面收拾干净。</p>

    等人撤下,边擦拭嘴角边开口,“旁的粮库不能动,只通州的能抽调一百万石。”</p>

    里养的人越来越多,这些人都靠着通州粮仓吃饭,还得留点应对突发灾情,能调集一百万石已经是极限。</p>

    不过,去年一整年渔船出海打鱼次数不少,她里还存了好几千万斤的鱼干,必要时可以充当粮食。</p>

    他指敲打桌面,沉吟一声,“那也不少了。”</p>

    “分批次送到喀尔喀。”</p>

    宝音微笑开口,“送去没问题,只是光债券卖出的银子可不够你下的这笔订单。”</p>

    她可不做亏本买卖。</p>

    皇帝笑了笑,“少多少你从私库里取,你管着库银,取多少还不是你了算”</p>

    着将一枚的私人印章塞到她心里,正是取库银的钥匙。</p>

    宝音心里堵了一下,没好气道:“我要是一下全取了呢”</p>

    什么叫取多少她了算,她是那种监守自盗的人吗</p>

    再他私库里的那点银子,她能看得上吗</p>

    “那就是全取了,不过别忘记留一点作为宫里的开销。”</p>

    本来心里堵得慌,听他随意口吻,那股气就散了。</p>

    她白了他一眼,“这可是你的,私库的银子我全拿了!”</p>

    谁让他错话了,这银子她还真拿不可了。</p>

    </p>

    转天内务府接了一个匪夷所思的命令。</p>

    独立出来的银库本来以为自己能够大干一场,没想到上面竟然传令让他们清点库房的银两。</p>

    库房的库银还是金元宝模样,衙门刻着官印,一些散碎的银两或者成色差的银子并不是第一时间进入私库,还需要重新烧制刻上官印。</p>

    耗费了一天时间清点,库房内多少成色的银子有多少数目都统计出来了。</p>

    库房新提拔上来的内务府官员前来送清单。</p>

    宝音稍微翻看后,问起了账目查得怎么样了。</p>

    甭管改革之后如何,如今内务府可是被她牢牢握在里,</p>

    官员低头回答,了某些衙署的变化。</p>

    宝音没再问他,等看完了清单后道:“将银子都搬到银行换成纸钞,往后宫里一应支出只使用纸钞,从明日开始。”</p>

    官员惊了一下,连忙问,“主子,月初是给后宫各位主子发份例的时候,也换吗”</p>

    他隐晦的意思是询问,好好的银子变成纸张,怕后宫主人不认。</p>

    这么吧,别看宫外陆陆续续使用银行发行的纸钞和银票,百姓也逐渐开始认同,对于纸钞的流通性似乎已经接受。</p>

    可某些地方还是只认银子。</p>

    就好比宫里。</p>

    嫔妃和宫女入了宫门很难再出宫,生活比较单一,又因为没花钱的地方,对外面也不是很了解。</p>

    不知道纸钞的流通,若是贸然将银子换成了未怎么见过的纸钞,怕是会有人接受不了。</p>

    宝音挑眉,并不关心官员的疑虑。</p>

    “怎么,本宫做事还需要你来允许”</p>

    </p>

    “奴才不敢!”此人跪地,忙不敢。</p>

    </p>

    内务府的大动作很快传进了后宫,永和宫内,德妃正在修剪指甲。</p>

    “养心殿那边将皇上私库的银子都搬光了”</p>

    “是。”</p>

    宫女声道:“银库那边停着十多辆马车,那银子是一箱一箱往马车上拉,听命令是将银库的银子全送到外面银行去。”</p>

    德妃陷入沉思。</p>

    “皇上知道吗”</p>

    这话刚出口她就知道问错了人,皇上在宫里怎么可能不知道</p>

    也就是宸贵妃做的事得到了皇上的允许。</p>

    谁都不傻,一时间东西六宫都陷入了沉默,似乎是冷眼静看。</p>

    乾清宫内,阿哥们要晚一步知晓,他们是下课后从身边的太监口中得知。</p>

    “这么来广储司的银库没银子了”太子拿着毛巾擦拭,准备用些点心。</p>

    他身边的太监忙道:“现在已经不是广储司的银库了,银库独立出来了。”</p>

    “是,听银库那边正热闹着呢。”</p>

    太子尝了几口点心,喝了半杯奶茶起身,“走,且去凑个热闹。”</p>

    有同样想法的还有几位在上书房读书的阿哥。</p>

    六阿哥跟在四阿哥身后,他是皇帝回宫后才进上书房读书,或许是生病时四阿哥出宫探望过,两兄弟在上书房时关系很亲近。</p>

    对于这位瘦弱的弟弟,四阿哥也多有照顾。</p>

    大阿哥看见太子的身影挑眉,两伙人很快汇合在一起往银库所在方向行去。</p>

    这些家伙的行动很快被告知了上面主子,皇帝听闻后没有多管,宝音同样如此。</p>

    一行人去了银库,看着往外拉的一车车银子,找人来问话。</p>

    得知是将银库的银子拿到宫外换成纸钞,对政治敏感的人立刻反应过来换银子后带来的影响。</p>

    本来民间的银票、纸钞一类流通只是在民间流通。</p>

    官府使用的还是官银,皇宫私库、户部官库储存的也是官银。</p>

    现在宫里的私库换成了方便交易的纸钞,也就是变相承认了纸钞也是流通货币。</p>

    阿哥们都上过货币这门课,几年前还研究过一段时间,耗费心血写出了一篇言之有理的论文。</p>

    对于自古以来的货币自然是有了解。</p>

    更不要近半年也上了几次经济课,已经明白货币对民间的影响。</p>

    “汗阿玛将银子换成纸钞,是认同了纸钞的流通”太子陷入不解。</p>

    今年要动兵,他以为汗阿玛会以稳为主,怎么看着动作这般大</p>

    难道是故弄玄虚,掩盖要出征的消息</p>

    而大阿哥只有一个念头,他的府邸下个月就要动工了,别到时候拿到的只有一沓纸。</p>

    银子调换动作很快。</p>

    皇帝忙里偷闲,很快知道银库的银子被拉去银行兑换成为同等的纸钞。</p>

    他摇摇头,“动作可真快。”</p>

    对于他来银子换成纸钞不算事,不过是左倒腾到右。</p>

    只是这个时候换银子,令他心里有了猜测。</p>

    “她缺银子了”</p>

    </p>

    “你缺银子了”</p>

    宝音面对他的问话,平静回道:“是为建城备着。”</p>

    “一座城市建立,若是没有银子作为货币支付,怕是会动摇人心。”</p>

    运送大批物料结果只换来一堆纸,谁心头不会嘀咕。</p>

    用纸币替代金银需要慢慢培养民众的信任,不能操之过急,若是将纸币硬塞给别人,势必引起信用危。</p>

    她什么都失败重来,只有纸币不行。</p>

    她以银行为中心凝聚的这点信用容不得半点动摇。</p>

    新城市定然是要给别人选择,有人为了方便会选择要银票或纸钞,也有人肯定会选择真金白银。</p>

    银行能做的就是以从容不迫的姿态,面对旁人的选择。</p>

    银行不能迫使旁人选择收纸钞。</p>

    但是泰山商行所涉及的生意可以,只要一日这些商铺作坊只收纸钞,纸钞就能在市面上流通。</p>

    因为某些商品独一无二,只有纸钞才能买到。</p>

    她没继续深聊这个话题,转而问他何时出征。</p>

    皇帝解下了披风,露出了宝蓝色袄子。</p>

    端起她面前的茶杯喝了一口,察觉是酸甜口的水,皱了下眉头。</p>

    “就等喀尔喀的消息了,预计四月可以出发。”</p>

    他随口提起了另一桩子事。</p>

    “天津卫来报,是有不少大船出海捕鱼停靠港口,京城这边也多了不少冰冻的鲜鱼。”</p>

    或许是渔获太多,多到天津卫也不得不上报。</p>

    听闻整个海港出口都堆满了鲜鱼,因为鱼太多,方圆十里都是鱼腥味。</p>

    又因为鱼价便宜,连河北都有人冒着严寒拉着车子去买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