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皇太后和皇太后被抬了过来,宝音很是意外,跟众人一同前去迎接。</p>

    请安过后,惠妃搀扶着太皇太后冲宝音做了个已经办妥的势。</p>

    这边皇太后乐呵呵道:“听这里很热闹,哀家过来凑个乐趣。”</p>

    宜妃跟皇太后最熟,当仁不让地凑到她身边去,叽叽喳喳将照相的事情了。</p>

    “真这么像”皇太后了一句简单的满语,大家都能听得懂。</p>

    宜妃将照片塞她里,笑呵呵问是不是一模一样。</p>

    “哎哟可真像。”皇太后十分配合地点头,这句是蒙语,虽然没怎么听清楚了啥,可光是看表情就能猜出一二来。</p>

    “这个比画像好,不像画像总觉得不像真人。”皇太后乐呵呵道。</p>

    惠妃已经搀扶着太皇太后坐下,转头热情询问,“要不咱们就围着皇祖母拍几张,再将其他人叫来多拍一些”</p>

    这话自然得到了响应,宝音也发现组织拍照的权力顺势落入惠妃里。</p>

    她笑了笑,也没有跟她争抢,惠妃惦记着给儿子找儿媳,这时候露面也是正常。</p>

    大家背后就是亭子,还有一棵前朝就有的古树,好几百年了,用来当背景刚好。</p>

    一群人就以太皇太后和皇太后为中心坐了一排站了一排蹲了一排,将在场人都塞进的底片里。</p>

    拍了两张,两位两人家单独拍一张,然后太皇太后和苏喇嘛姑这对主仆站在一起拍了一张,皇太后将五阿哥搂在怀里拍了几张。</p>

    大家又去了其他景色优美的地方拍,直到园子里大大主子们都赶过来。</p>

    因为一张实在放不下一百来号人,最后选择了分两匹拍,不变的是坐在中心的太皇太后和皇太后两人。</p>

    两位老人家配合了一会儿有些疲倦了,便凑在一起闲聊。</p>

    其他有儿女的将儿女带在身边跟孩子拍了一张。</p>

    宝音已经过了瘾,昨日在园子里留下了大量脚印,这照片传到后世,也能复原出一开始的畅春园。</p>

    她扫到佟佳氏和四阿哥拍照时,德妃躲在人群中看了一眼又很快移开,嘴角挂着的笑好像有点假。</p>

    很快她顾不上旁人了,就看见太子气呼呼冲她走过来。</p>

    宝音奇怪,“谁招惹你了”</p>

    见她装傻,太子瞪了她一眼,“你答应过我,要是做出留下影像的东西第一个告诉我你话不算数!”</p>

    宝音笑眯眯道:“是我的错,昨日我拿到太兴奋,碰见了惠妃和宜妃,和她们一起拍了照,今天本来是打算告诉你,只是不巧,太皇太后先知道了,我想着晚一点也没什么打不了。”</p>

    太子更加生气了,觉得自己不受重视,“你话不算数!”</p>

    她当年还他是大宝贝,结果一转眼就抛到九霄云外了。</p>

    “你现在不是看到了吗早晚有什么区别”</p>

    对于太子来区别大了,可惜宝音已经冷了心,不可能跟当年一样哄着他。</p>

    她转身悠悠道:“这些奇淫巧技不重要,你该多关心朝政大事,最好让皇上回来看到一个全新的京城。”</p>

    太子明白她得对,只是内心有些失落,他摸着胸口,好像丢了什么东西一样。</p>

    可惜他不知道自己丢了什么。</p>

    今日拍了近五百张底片,送进园子里的药水不够,又让外面加工做了一些。</p>

    耗费了半个月这些照片才完工,主要原因是各洗了三套。</p>

    一套送去前线,一套自己保存,剩下一套可以拿来观赏。</p>

    很快各种精美相框成为女人们的心头好。</p>

    照相拍照这件事很快成为京城最时尚的事,泰山商行顺应着开了一家照相馆,只是为了符合时代取名叫留影馆。</p>

    目前就一个照相,拍一张就要八两,这还是来店里的价格,出外景是十两上不封顶。</p>

    不出宝音所料,很快一股诋毁照相的妖风在民间刮起来。</p>

    当然这个暂且不提,只那五百来张照片到达皇帝中时间已经过去了半个月。</p>

    盒子里就一封封薄薄的信和一个两寸厚的信哪个更显眼自是不必提。</p>

    皇帝好奇心起来,先拿了那厚厚的那封,厚实得像是里面包了一块砖。</p>

    解开麻绳,又解开一层一层油纸露出里面的照片来。</p>

    他被照片上的清晰人物给吓了一跳,最上面一张正是全家福。</p>

    </p>

    皇帝拿起来目光在每一个人脸上划过,还是不明白这到底怎么制作出来的,就好像将影像留在了镜子里。</p>

    他一拿着照片,一在那一沓信里翻起来,很快翻到了宝音的那封。</p>

    放下照片撕开信封,抽出信结果两张单人照掉落下来,他看见后放到一旁,飞快看起信的内容。</p>

    一看是极短的成像技术突破了,他心里有了底,他也想到了当年乾清宫闹鬼一事。</p>

    那时她就有原理,没想到还真被她实现了。</p>

    他心有些热,或许可以派人将那照相弄到战场上来,留下他在战场上英勇的身姿!</p>

    将信收起来,他意识到哪里不对,又翻看起照片来。</p>

    一张一张全都是陌生景色,一张宫里的都没有,翻了一半才看到熟悉的田园,几个阿哥农夫在田里装模作样。</p>

    一下子把他给气笑了,他一个人在外辛苦征战,结果她们倒好,趁着他不在跑园子里耍去了。</p>

    最让他委屈的是皇祖母还答应了,他不再是皇祖母心里最疼爱的人了。</p>

    再看看这一个个是一个都没落下,全都跑园子里来快活了,这园子可是修了供他避暑的,他还没享受到,她们倒是不客气先占了。</p>

    关键是他一点消息都没收到,要不是看了这些照片,怕是以为她们还在宫里为他担惊受怕呢。</p>

    皇帝指戳了戳照片上宝音的脸,不用猜他就知道这事肯定是她起的头,这宫里只有她有这么大胆子。</p>

    </p>

    “听了宣武街开的留影馆能摄人魂魄,每拍一次就摄一次,等三魂六魄失去,人也跟着没了。”</p>

    很快一个离谱的道传言在京城传来,谁也不知道是从哪里传出,但是很快这种惊人眼球的留言就传遍了京城。</p>

    本来供不应求的拍照业务一下遇了冷,那些下订单的高门大户也争先恐后退了排队。</p>

    其实很正常,在这个不禁鬼神的年代,凡是不被人理解的都很容易跟鬼神挂上钩。</p>

    就算孔夫子在世也没办法让一群大字不识一个的人理解什么是科学以及拍照原理。</p>

    对于这种无法理解的事情,他们会以自己理解的方式来给这种无法理解的事物一套合理的解释。</p>

    自古鬼神故事不就是这样流传下来的吗</p>

    宝音翻看了一下调查,确定不是有人故意捣鬼,就安排人澄清了。</p>

    没两天世界新闻报出了一次风头,他家报纸面出现了图片,图片是黑白色非常清晰,就是一张大佛的图片。</p>

    图片是黑白灰三色,白色是留白,简单来寥寥线条就将大佛清晰刊登在报纸上。</p>

    至于大佛图下的内容就更加有意思了,大意是这家寺庙送子效果拔群,有个叫张三(化名)的人,多年无子,酒壮人胆为求子半夜跑去寺庙将佛像偷走。</p>

    案件很快被破,张三也抓捕归案,佛像却没能找回来。</p>

    原来张三背着佛像走到半路上酒意上来直接倒在半路上睡着了,等醒来身边的佛像已经没了踪影。</p>

    该寺庙特意登报,选了一个相似度高的佛像登报悬赏,只要找回丢的那一个,给二十两悬赏。</p>

    同时呼吁信众,莫要惊扰佛爷,有需求直接来寺庙烧炷香,佛像是泥塑刷了颜料,偷回去也化不了铜。</p>

    这个故事看过的人或许只是会心一笑,再思考谁拿走了那个佛像,更多的人关注到了上面登的图,这么清晰,往后报纸上有图是不是会变成主流。</p>

    这让各家报馆坐不住了,别看只是一个改革,还不知道会有多少家报馆洗牌。</p>

    想想一份全文字的报纸,一份有图有字的报纸,差不多的价钱,正常人会选择哪一个</p>

    就这样连续多日世界新闻报都刊出了图片,有人有物有景,全都跟现实一样,摆明了以后是常态。</p>

    京城的报馆协会坐不住了,不少人找上了门,想要这个技术。</p>

    也不知怎么谈的,又纷纷给新成立的照相厂下订单,紧接着京城的各家报馆不约而同帮着洗白照相。</p>

    很快在京城,关于照相妖魔化的声音消失,转而讨论起照相其实是神仙的留影法术,这门法术被高人破解塞进了器里,可以为凡人所用,证据就是每次使用都要施展一次雷法告知上天。</p>

    这不就跟白蛇传和西游记对上了吗</p>

    这两部戏里都有作法的比赛,可不就是在借用天神能力时发信号借法</p>

    一部戏也就算了,两部都这样,肯定是有这个过程,这不就圆上了吗</p>

    宝音知道这段传言时,都愣了许久,只能无奈摇头,随便他们怎么想吧。</p>

    虽然澄清方向不对,但是结果是好的,把照相跟法器联想到一起,原本冷冷清清的留影馆一下火爆起来。</p>

    哪怕拍一张照片绝大多数家庭都拍不起,但还是有人能承受得了这个价。</p>

    一张拍一个人有些划算,多是来一大家子拍,等照相多起来,街上留影馆多起来,价格下降,又流行起拿着未婚男女照片相亲的,媒人拿着照片让双方相看,看中了再见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