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依然能记起当日听见巡盐御史讲述查案经过时的那种心情。</p>

    你要犯法了,泰山商行也没利用盐引往外贩卖私盐。</p>

    你要不犯法,朝廷出售盐引本就是提前收税,从头到尾只收了一万斤盐引的钱,至于这一万斤盐之后盐生盐滚出的利益朝廷都没拿到。</p>

    宝音老神在在想。</p>

    [你就是不是在规则之内的人玩法吧]</p>

    这要是普通人也不敢这么跟朝廷对着干,官字两张口,有的是法子对付你一介商贾,偏偏做这事的是她。</p>

    就不能以莫须有的办法来对她,所以这事到底还是法律上漏洞问题。</p>

    皇帝沉默片刻,望着起风的山头,又看了看天空飘来的厚重云朵。</p>

    “后面盐政是如何改制”</p>

    “盐只是一个调味料,调味料怎么变成了吃不起的样子,国家商人都从这么个东西上吸血汗”</p>

    “大海里的盐用之不竭取之不尽,青海盐湖的盐全国人一起吃个上千年都吃不完,就这么一个不值钱的东西,竟然贯穿了上下两千年”</p>

    她笑了一下,“每年两千多万两的税收,近两千万两盐商的利润,四千万两,等于每个人每年消耗半两银子的盐。”</p>

    “我们那时候盐是一块钱一斤,后来涨价也才两块钱一斤,两块钱连块饼都买不起。”</p>

    皇帝深吸一口气,“后世已经取消了盐政”</p>

    人人都能吃上盐,这是他都不敢想象的世界。</p>

    “也不是取消,国家专设公司,自卖自销,允许任何商人参与销售,但是价格不能超出国家指定的价格。”</p>

    [现在的盐政是承包制,盐引其实就是提前收税,盐价虽然不贵,但是指定了某个地方只能某个盐商贩卖,为了获取最大利益,肯定会将盐价调到百姓咬牙承受得住的价格,与其让盐商获利,还不如调整一下,让更多人加入进来,允许盐商异地贩卖。]</p>

    他明白了她的意思,“引入外来者,外来者想要的抢夺市场会降低盐价”</p>

    宝音点头,牵着他的往山下走。</p>

    [让更多人参与进来,卖出更多的盐引,打破某个地区盐商垄断,只要官盐价格降下来,才能真正打击私盐。]</p>

    他沉吟一声,“这样一来走私的岂不是更多”</p>

    市场混乱鱼龙混杂,到时更难查探私盐的来源。</p>

    [朝廷要的不是税吗先混乱一阵子,摸清楚底细,等市面上决出胜利者,再制定相关律法,越是混乱不是越容易暴露问题]</p>

    [你难道还打算将这件事留给你的儿子、孙子去处理不成时间越久,越难改动政策,一句祖宗之法就能压得后面皇帝动弹不得。]</p>

    现在也不是没有拿祖宗家法事,结果被当初常宁一句这祖宗家法指的可是朱元璋的法给弄得没人敢提。</p>

    不过凭康熙在清朝的地位,这时候定下来的法律那就是祖宗之法,轻易不能改动。</p>

    “下山再商量。”</p>

    才到山底下就碰见了皇子阿哥们。</p>

    等他们行完礼,宝音招呼他们一起过来拍照,拍完照,宝音笑着问他们这是去何处。</p>

    “儿臣等去狩猎。”</p>

    宝音看后面跟着一队负责拍摄的侍卫,明白了真是准备拍纪录片。</p>

    年初那部动画片被南府放出来了,有音乐有口技者,看得一众阿哥公主们如痴如醉。</p>

    之后又在宗室阿哥们流传开,很快进入了民间。</p>

    在大笔钱财的催生下,很快胶卷加大了产量,也有了别的动画片面世,甚至连留声都催生出来了。</p>

    最近皇帝身边就跟着不少人,准备拍一部皇帝的真实纪录片,相当于起居郎干的事,起居郎仍然跟在皇帝身边记录一言一行。</p>

    拍摄纪录片的人则拍摄皇帝日常生活,这些不是给本朝人看的,而是留到后世的。</p>

    跟皇帝比较正规一点的纪录片不一样,阿哥们的纪录片更加倾向于娱乐。</p>

    还是宝音赠送的。</p>

    侍卫扛着照相随意拍,能不能做成纪录片都不一定。</p>

    阿哥们得了这个玩意都很兴奋,决定先留下他们狩猎时英勇的身影。</p>

    宝音笑眯眯拍了拍几个年纪的阿哥,吩咐他们注意安全也就没多管了。</p>

    这一年时间过得很快,孩子一转眼就长大了,没见大阿哥都成家立业搬出皇宫了吗</p>

    等他们长大想摸到他们的头可没那个会了。</p>

    话阿哥们还是幼崽时比较可爱,等长大后变成成人,满脑子大概都是利益了。</p>

    关于盐政的讨论宝音没再多提,他要是有心改革,自然会按照他的想法来。</p>

    告别了皇帝,宝音去看了一场电影。</p>

    一场白娘子传奇</p>

    </p>

    顺便欣赏了一下留声。</p>

    留声的原理很简单,这东西用纸都能做一个简易的出来。</p>

    她上学那会儿可是经常被学校带去科技馆,也跟随老师亲做过。</p>

    虽然已经忘记,再翻看了一下论文,还是能复刻出来。</p>

    相应的改良自有人能办到。</p>

    西城十里外,引来了水源,几所学校已经有了雏形,若是人足够,入冬前一期工程就能完工,相应的各大学校也能搬到那里。</p>

    学校大了,才能扩招学生。</p>

    这一次交大家目光都汇聚在泰山商行的私盐案和江南士绅集体被坑一事上,对于这新成立的皇家理工大学倒是关注不多。</p>

    或者是有,只是已经顾不上。</p>

    宝音拨动了一下留声的指针,漫不经心想,第一场战争落下帷幕,她胜一,虽然得到了不少土地,可没有让江南士绅伤到根底,还给了他们团结起来的会,那么第二场战争也快要开始了。</p>

    她走到窗户前,看着天边的乌云,热气被吹走,很明显风雨欲来。</p>

    她看着院子里摇曳的树木,将团扇丢下。</p>

    那就让她再添一把火吧。</p>

    曹玺收到了一封信,他没敢当场看,而是拿回家才打开。</p>

    看到信上的内容,他陷入沉思。</p>

    很奇怪的信,他以为上面安排他集结这次江南被坑的人再连同有钱的盐商是准备一打尽,甚至做好了背负骂名的准备。</p>

    上面竟然没有要坑这些人一把,反而让他帮忙引荐购买铁船的渠道,引导这些人组建自己的船队将里积攒的货物运往海外。</p>

    他弄不明白上面在打什么主意,看着更像是在帮助这些人。</p>

    虽然没看懂,曹玺还是听从了上面安排。</p>

    隔天装作一副无事人模样,跟某大盐商联系上。</p>

    “某有办法买到福州的钢铁船,咱们想要打败泰山商行,得先斩断他们海外的利益补给,不然我们斗不过他们。”</p>

    “木船虽然好,却没有钢铁船便利,我这边刚好得知了一个消息,某个家族订购了十艘大船,只交付了定金,这次也损失惨重,他们家族拿不出剩下的银子,干脆我们吃下这批船,组建商队去西洋如何”</p>

    “这是最快将丝绸销售出去的办法,仓库里丝绸堆积如山,一日销售不出去就是亏损。”</p>

    大盐商本就是曹玺扶植起来的,听明白他的意思后非常配合道:“就听大人的,草民这就去跟其他人通通气。”</p>

    他义愤填膺道:“泰山商行太过分,不能再任由他嚣张下去,不仅西洋的生意要抢,东洋的生意也一样!”</p>

    曹玺含笑点头,“没错,可不能让泰山商行一家独大,这是京城那边也不愿意见到的场面。”</p>

    此话一出,王姓盐商就知道上面的意思。</p>

    忙拍着胸脯保证会办到。</p>

    很快商会就通知到了。</p>

    刚开始一众人还很乐呵,大家凑钱凑物凑人,将商行搭建起来。</p>

    里积攒的蚕茧无需便宜售卖,变成了生丝,变成了丝绸。</p>

    新式纺织直接加快的产量,将让丝绸短时间内堆满了仓库。</p>

    大家又发力引进各种渠道售卖丝绸。</p>

    可因为丝绸太多,贫困的人用不上,能穿的人也买不了那么多。</p>

    要不是朝廷允许商人穿戴丝绸,怕是情况还会不妙。</p>

    但是市场就这么大,没有培育起来的市场能消耗的丝绸也就那些,这就造成了一个情况,每日产出的大量丝绸都堆积在仓库中,若是不能变现,他们资金还是被套在了这上面。</p>

    哪怕盐商不主动提,也有人将目光放在了海外,江南这边可是最早尝到海外贸易的甜头。</p>

    前朝一度实施海禁,可还是海外商品白银源源不断涌入国内,还不是这部分利益被人吞了,没流入朝廷吗</p>

    当那屡剿不灭的倭寇海盗哪里来的</p>

    养寇自重这种事可不是只发生在草原上。</p>

    再也没有人比江南士绅更加知道海上贸易带来的巨大利益了。</p>

    之前开海禁,海贸利益都被德胜洋行给吞了,他们之中也有不少投资了这家洋行。</p>

    可惜只占有一点股份,大头还是泰山商行和内务府。</p>

    如今好了,几年下来,他们也弄清楚了海外的航线,也培养了一批熟出来,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p>

    只要购得钢铁船,他们就能组建起自己的船队,哪怕独吞不下所有海上贸易的利益,从德胜洋行撕下来一口肉也是好的。</p>

    能吃肉,谁还愿意喝汤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