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都市言情 > 灭金伐宋,将北伐进行到底 > 第109章 如林军中枪如林
    第09章如林军中枪如林</p>

    完颜元宜怒气冲冲的回到兵部衙房,将勾管、令使、走马郎君全都轰出去后,铺开纸张,就要亲自研墨书写。</p>

    然而他研墨的一开始还稳如泰山,可片刻后就开始微微颤抖,待到墨快要研好之时,完颜元宜已经呆愣当场,彻底茫然了。</p>

    是的,作为兵部尚书,大金国数得着的人物,在刚刚听闻当朝尚书左丞的一番失败主义言论后,竟然茫然了起来。</p>

    完颜元宜是真的害怕纥石烈良弼,不仅仅是害怕对方的权势地位,更是敬重对方的本事段。</p>

    既然纥石烈良弼觉得金国南征是在赌国运,会出大问题,那就真的可能会出大问题。</p>

    另一个关键是,完颜元宜内心焦急,却找不到任何人作商议,寻结果。</p>

    哪怕去向完颜亮告刁状也没用,因为纥石烈良弼与他只有私下言语,告刁状的结果完全要看完颜亮到底相信谁看重谁。</p>

    最后的结果很可能是纥石烈良弼不会有丝毫损伤,而他这个出首者反而会死无葬身之地。</p>

    白了,纥石烈良弼现在根本没有犯任何错,他只是在海州事上拖沓了数日而已。</p>

    这种错对于纥石烈良弼就算个屁。</p>

    甚至把这事拿到朝堂上,其余重臣都得把完颜元宜当成危言耸听的孬种。</p>

    归根到底就是几千不知道是宋军,还是打着宋国旗号的匪兵越过边境,攻下了一两个州县,能算得上什么大事</p>

    契丹人撒八已经闹了一年了,也没见怎么着了。</p>

    然而正因为完颜元宜对纥石烈良弼又畏又敬,所以他是真的相信对方的判断,也就将这股不知道是宋军还是起义军的玩意当作能截断沂水通道,覆灭金国水军的心腹大患了。</p>

    可他却毫无办法。</p>

    完颜元宜只是兵部尚书,并不是握重权的都元帅,没有调兵的权力。</p>

    他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局势向着纥石烈良弼所描述的方向进发,却束无策。</p>

    “尽人事,由天命吧。”完颜元宜在信纸上写上‘完颜郑家敬启’六个字,随即又把信纸团成一团,撕得粉碎。</p>

    拿出下一张信纸,完颜元宜脸颊抽动了一下,随即写下‘苏公敬启’。</p>

    这封信是写给金国工部尚书,此时的浙东道水军都统制,同时也是完颜元宜的政敌苏保衡的。</p>

    完颜元宜并没有在信中提起纥石烈良弼,也没有提及两人的对话,通篇都只是叙旧与拉家常,只是在信尾提了一句,海州已经陷落,沂州也已经岌岌可危,来犯的宋军不简单,愿苏公保重身体云云。</p>

    书信写完后密封好,完颜元宜召来负责办事的走马郎君,让他将此信夹带在公文里,以五百里加急,送给身在唐岛的苏保衡里。</p>

    他相信以苏保衡这种持重性子,见到这一封莫名其妙的信件后,必然会有所警觉。</p>

    做完这一切,完颜元宜长叹出声,坐在椅子上,抬眼望向雕梁,却忽然发现,这座数年前刚刚耗费无数人力物力建造好的衙署,雕梁上的漆画竟然已经有所脱落了。</p>

    完颜元宜再次长叹,心中默念。</p>

    “仆散达摩,你可一定要撑住啊。”</p>

    ——</p>

    就在完颜元宜忧心局势时,八百多里以东,刘淮等人正在往天平军中军——也就是天王军而去。</p>

    </p>

    且天平军与天王军、辛字军、如林军似乎是平级单位,但其实上不然。</p>

    天平军是耿京这十万大军的军号,而其余军要比天平军低一级。一般扩军后,比如天平军就会变成天平大军,再授予各军军号,确定从属关系。</p>

    可不知道是耿京过于固执,还是都没有这个意识,导致了天平军一直以军为编制,而没有升级成大军。耿京这个自封的天平军节度使听起来如同与李铁枪这如林军头领一般高低,也是离谱。</p>

    这就是农民起义军的弱点之一了,军事架构十分混乱。别瞧这点混乱,平日还好,关键时刻确定不了谁是大王,就会带来指挥上的错乱。</p>

    你凭什么能冲我吆五喝六我凭什么管他的死活他又凭什么能跟你合军</p>

    不过还好的是,在安子河两畔并排行进以作开路的辛字军与如林军,还是分清了主次,定了上下。</p>

    如林军头领李铁枪似乎有点二把人格,又似乎真得十分服气辛弃疾。所以哪怕如林军比辛字军多几百人,几十甲士,李铁枪也依旧听从辛弃疾的军令。</p>

    “没办法,谁让五哥的本事大呢”李铁枪爽朗笑道,在马上指着正在安子河两畔行军的两支军队:“俺就服本事大的,谁要有看法,没关系,让他来亮本事,只要能让俺心服口服,俺就也服他。”</p>

    刘淮有些侧目。</p>

    好家伙,你这是真不把我当外人啊。</p>

    李铁枪指着河对岸:“大郎请看,俺们如林军怎么样是不是都是一等一的好汉”</p>

    刘淮隔河望去,见到如林军队列齐整,而且皆扛着丈八长枪,虽然九成皆穿黑色布衣,别铁裲裆了,连个头盔都没有,却依旧可以看出来士卒都是青壮,而且士气高昂。</p>

    一看就是发足了饷吃饱了饭的精锐。</p>

    刘淮点头:“果然不俗。兵法有云,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袭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若雷霆。大铁枪,想必你的如林军最擅长结硬阵打硬仗,所以用‘其徐如林’中的如林作军号。”</p>

    辛弃疾闻言没绷住,直接笑出了声。</p>

    李铁枪挠了挠后脑勺:“没没这么多头儿。俺们这三千人擅用长枪,你看这几千长枪立起来,像不像一片林子。所以就用如林军作军号了。”</p>

    见刘淮一脸便秘遇痔疮的表情,李铁枪连忙道:“不过大郎你这法的确好听,今后如林军的军号来历就是这个了,嘿嘿,其徐如林,兵法上果真有这么一句吗属实是歪打正着了。”</p>

    刘淮深吸一口气,对着辛弃疾与李铁枪二人问道:“你们给我撂句实在话,这种精锐天平军有多少人其中耿大头领能指挥动多少”</p>

    辛弃疾有些犹豫,李铁枪却是有些不耐:“五哥,这没什么可瞒的。再了,刘大郎此等聪明人在军中走一遭,哪里能瞒得住”</p>

    辛弃疾又犹豫片刻,终于喟然以对:“刘大郎,你还记得我跟你过,算不清这十万大军究竟有多少人吗”</p>

    “嗯”</p>

    “因为这十万人,最起码有一半是老弱妇孺,还有几万是跟着逃难来的百姓。我估计,真正能拿刀上阵的绝对不会到三万人。”</p>

    “而如此等军队,如林军三千人,辛字军两千五百人,天王军三千人”</p>

    李铁枪接口道:“耶律兴哥那厮也有一千人能战,其他的都是架子。但很难这胡儿会听耿大头领的,去拼命。”</p>

    刘淮缓缓点头:“也就是只有一万人能战。”</p>

    随即,他的一句轻声疑问,让辛弃疾与李铁枪同时陷入了略微有些惶恐的思考中。</p>

    “你们,耿大头领知晓他只有一万能战的兵马吗”</p>

    下周一要上架了,请读者老爷们多多捧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