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都市言情 > 灭金伐宋,将北伐进行到底 > 第373章 议定孤军捣其巢
    第33章议定孤军捣其巢</p>

    “都到齐了我也不废话。”</p>

    在靖难大军帅帐中,刘淮坐到了主帅位置,对帐中诸将侃侃而谈:“有两件事,第一件是刚刚与合扎猛安交,飞虎军什长申龙子有擒将之功,飞虎军什长邵重荣有夺旗之功,当通报全军,以作嘉奖。何大管,给他们记三转功劳。”</p>

    众将纷纷点头。</p>

    这件事既然拿到大军议上来,自然是非常重要,事关军心士气,应当速速执行。</p>

    然而辛弃疾却是皱眉起身发言:“都统郎君,我其实早就想劝谏了。都统身负一军之重,不应该莫名犯险,须知这已经不是带百余人拼命的时候了,现在靖难大军五千兵马,还得需要都统郎君居中调动才行。</p>

    就比如今日,具体情况我已经听申龙子他们了。金贼合扎猛安战力强横,都统郎君应该在第一时间上船脱离战场,不应犯险带着五人与之厮杀,逞一夫之勇。”</p>

    刘淮有些好笑的看着前日才在阵前斗将,逞一夫之勇的辛弃疾,摇头道:“乌江县百姓,洞庭湖水军都在撤退,当时我只有一夫之勇,终究还是该用一下的。”</p>

    辛弃疾语气更加严肃:“乌江县有百姓要救,难道两淮山东的百姓就不要救了吗都统郎君就算将性命扔在乌江县能救得了几人到时候两淮山东万千百姓指望谁”</p>

    平心而论,这马屁拍得有些露骨,最起码刘淮身上起了一身鸡皮疙瘩,心中也连连不敢当。</p>

    然而看到辛弃疾一副郑重的表情,刘淮又觉得对方似乎在真心话。</p>

    胡乱答应敷衍过去之后,刘淮起了今天的重点:“刚刚虞舍人,朝中有旨意,让咱们去临安受赏。”</p>

    此话一出,如王世隆这等脑袋灵光的,已经皱起了眉头,觉得宋国朝廷简直是胡闹。</p>

    但还是有没反应过来的,天平军贾瑞直接兴奋出声:“那还等什么还不”</p>

    作为此时天平军山头的实际老大,辛弃疾直接呵斥出声:“贾忽律,现在去临安,与临阵脱逃何异你难道就这么害怕金贼”</p>

    贾瑞一愣,却见到其余将领皆是以怪异的眼神看着自己,连忙摆:“五哥,俺不是这个意思,只是觉得既然南下,终究还是要拜见陛下的。顺道领了赏赐,儿郎们士气也能高昂,再与金贼厮杀,也多几分胜算。”</p>

    辛弃疾还要再呵斥,刘淮已经摆:“贾统制,这事不是那么简单的。”</p>

    刘淮将朝中主战派与主和派的争斗一一来,并且着重强调了宰相陈康伯与皇帝赵构之间的关系,并且隐晦的提了一下赵构想要解散百官,浮海逼敌。只是隐去了太子赵昚之事。</p>

    一番话罢,不止贾瑞听得目瞪口呆,就连刚刚已经有所明悟的张白鱼几人也都面色肃然。</p>

    “贾统制,这就是这事的来龙去脉了。”刘淮正色道:“简单来,若是咱们去了临安,高官厚禄可以得享,但基本不可能回到抗金战场了。若要回到山东,那更不知道是哪年哪月了。”</p>

    辛弃疾摇头补充道:“不止这样,诸位,咱们之所以南下参战,就是为了抗击金贼,让金贼不能全据两淮。如若咱们贪图富贵避战,就算宋国能撑过此战,向金贼割地两淮求和。可届时山东两路就会受到金国四面围攻,魏公与耿节度该怎么办”</p>

    到此处,原本还有一二功名利禄之心的诸将纷纷肃然。</p>

    山东不只是根本,更是家乡,所谓人离乡贱,远离家乡,没了乡党,有再多的财货又有什么用呢</p>

    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p>

    这是项羽都懂的道理。</p>

    谁都可以放弃山东,唯有山东汉人无法放弃。</p>

    何伯求拱道:“我早就过,宋国不足以为恃。即便此时并肩作战,却也要提着三分心。大郎君,即便这一次敷衍过去,宋廷还会有别的段,一次次总有躲不过的时候。”</p>

    刘淮指在身前案几上轻轻敲了两下,心中一阵无奈。</p>

    前有强敌,后又掣肘,这仗打的确实离谱。</p>

    张白鱼起身皱眉以对:“可咱们又能如何呢只是坐在采石矶隔着长江与金贼瞪眼,也瞪不走金贼啊!难道真的要等天下有变局再行动”</p>

    王世隆干笑一声:“就怕天下未变蜀先变。”</p>

    到这里,所有人的脸色都很难看。</p>

    原因无他,因为在这个时代三国通俗演义的雏形已经出现,在座之人哪怕是文化低劣,也大约知道三国故事。</p>

    诸葛亮的隆中对何等伟略: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p>

    只可惜天下还未变,蜀汉荆州失关羽死,以至于北伐大业成了泡影。</p>

    然而蜀汉好歹众志成城,有明君良相,宋国这都是什么玩意刀刃临头还要搞幺蛾子!</p>

    鬼知道到底是天下要先有大变局,还是宋国要先动乱!</p>

    而且,什么叫天下有变天下难道会自己变化吗还不得是一群人奋死才能将局势力挽狂澜吗</p>

    如果靖难大军坐视风云,那谁去奋战呢</p>

    自然是魏胜与耿京!</p>

    想到这里,众将皆是脸一黑。</p>

    尤其是张白鱼,因为他突然意识到,魏胜与耿京虽然艰难,需要尽快破开局面,但所面对的,终究是金国的地方军队。</p>

    </p>

    而他的亲爹张荣亲率三千兵马,可是要在瓜洲渡直面三万金军的。</p>

    石七朗左右看了看,起身拱道:“都统郎君,俺们这些人都是跟着你,跟着魏公一路打来的。你的军略,俺们都是服气的,你该怎么办,俺们上阵厮杀即可。”</p>

    其余诸将皆是点头。</p>

    刘淮环视帐中:“我确实有一些想法。”着,刘淮走到了帐中地图之前:“首先要明的是,从政治上来,宋国一日不在山东建立稳固的统治,咱们就不可能向宋国称臣。</p>

    毕竟,宋国可以随时放弃山东,难道咱们也可以随时放弃吗如果有朝一日,宋国将山东送给金国,让我等束就擒,诸位难道就会叩谢天颜,遵守旨意吗”</p>

    徐宗偃脸色一变,刚想要张口些什么,然而话到嘴边,终究还是长长叹气,咽了回去。</p>

    何伯求则是精神一振:“正是如此。”</p>

    其余人也纷纷意动,只有张白鱼、雷奔、贾瑞几人面色复杂。</p>

    却又无法反驳,毕竟宋国的骚操作真的太吓人了,如果朝中哪个不知兵的主战派大佬脑子一懵,觉得现在是杀敌报国的时候了,下令让靖难大军渡江作战,而虞允文又没扛住压力的话,事情就大条了。</p>

    “所以,为了不受朝廷掣肘,接下来要尽量寻求独立作战。”刘淮继续补充。</p>

    雷奔皱眉:“靖难大军依旧是客军,都统郎君算是硬插进大宋作战序列的,如何能领一地军政”</p>

    话声刚落,雷奔似乎想明白了什么,面露骇然。</p>

    刘淮指了指舆图:“在江南自然没有咱们的用武之地,若是在江北呢”</p>

    刘淮中短剑在两淮划了一圈,最后指在了庐州左近,巢湖周边。</p>

    合肥。</p>

    “裕溪口、东关、巢县、合肥、寿春、钟离。”刘淮自南向北,依次点出了淮西重镇,更是完颜亮这三万大军的辎重补给线:“咱们只要能在这一线站稳脚跟,足以威胁完颜亮后路,让他的大军进退失据!”</p>

    如果从战略的角度上来,这可以算得上天马行空,一招制敌之策。</p>

    所谓计毒莫过绝粮就是这个道理。</p>

    可如果想要执行这个战术动作,哪怕以靖难大军此时的实力,也是困难重重。</p>

    最直接的困难就是,面前横着一条大江,大江以西还有三万金国正军,江上洞庭湖水军虽然能压过金国水军,却也无法将其完全消灭。</p>

    金军又不是傻子,哪怕避开金军正面,他们又不是不放斥候,五千兵马渡江声势浩大,如何能躲过完颜亮的眼睛</p>

    而且金军也会在后路放置兵马,靖难大军登岸之后,前路被堵,后方有追兵,那就是去送死了。</p>

    此外,靖难大军算是客军,淮南两路对于金军来是人生地不熟,对于靖难大军来也是异地作战。想要联结就地抵抗的两淮百姓与溃军,也不是那么简单的。</p>

    还有,就算一切顺利,金军难道会任由后路被断如果一心想要撤军,靖难大军能拦得住吗如果来攻,能顶得住吗</p>

    在座的哪怕是徐宗偃都经历过战事,其中也不乏有些只是欠缺历练的来日大将,只是一瞬间就想出了许多困难。</p>

    然而还是那句话,这些人都是跟着刘淮从山东乱局中杀出来的,早就对刘淮心服口服。也因此,所有人的第一反应并不是此事不可行,而是纷纷思考起解决方法来。</p>

    “我知道此事艰难,想要成事,不只是需要靖难大军拼命死战,更是要有宋军的配合,甚至需要联结淮西军民,马虎不得。”刘淮正色道:“我已经派遣军士到淮西探查军情,并且要与虞舍人商议计划,着过河。现在举决议吧。”</p>

    众将各自盘算。</p>

    这虽然只是个大的方略,但在军议上通过之后就意味着所有人都得往这个方向努力,最起码这些统制官要与下属通气,鼓舞士气,毕竟这也算是孤军深入敌后,不是士气爆棚干不了。</p>

    在沉默片刻之后,竟然是张乙率先咬牙举:“不与金贼交,那一辈子都不可能将金贼赶出中原,哪有隔着一条大江抗金的道理”</p>

    有了张乙带头,其余人也纷纷举以示赞同。</p>

    竟然是全票通过。</p>

    “好。”刘淮没有废话,直接开始了下令:“何大判,由你全权负责征募军卒,从两淮溃兵与逃难百姓中招募,自愿为主。但要明白告诉他们,我靖难大军虽是山东人,却知道背井离乡的苦楚,此战是要带他们打回老家去的。”</p>

    何伯求肃然应诺:“遵命!”</p>

    “徐大判。”刘淮又看向徐宗偃:“你身为两淮父母官,又有学识韬略,若想堂堂正正的救两淮百姓于水火,当助我做出一个完整的进攻计划。”</p>

    徐宗偃鼻头一酸,却是立即起身应诺。</p>

    “其余诸军补充的兵卒,尽是江南两淮人士。”刘淮又看向诸将:“还望你们能公平视之,都是抗金汉人,勿要在内部起龃龉。”</p>

    “得令!”</p>

    其余人也纷纷起身应诺。</p>

    不过片刻之后,还是张白鱼出言询问:“都统郎君,如果要补充兵马,能不能以飞虎军为先”</p>

    话声还未落,又有人出言:“飞虎军全是精锐甲骑,难以补充,还是要先遴选甲士才行。”</p>

    见又有开始争论的趋势,刘淮直接摆制止了所有人:“如果此略真的能成行,到了两淮,好兵要多少有多少。”</p>